俄美两国创新经济对比研究

时间:2022-06-01 02:54:00

俄美两国创新经济对比研究

经济学家把创新经济概括为旨在“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和覆盖”。经济学上,创新概念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一文,熊彼特将创新概念定义为,将某种新的生产要素和人类生存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他同时强调,科技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所在。上世纪初,经济学家索洛通过对美国1909~1949年间私营非农业经济进行考察,通过对其劳动生产率进行计算和实证分析,在结果中发现,这40年间每人每小时的总产出(国民生产总值)与之前相比翻了一番,其中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了87•5%,而另外12•5%则是依靠增加资本投入量所取得的。索洛所做的实证调查证实了创新经济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据此,索洛进一步提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和基本因素。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还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这一概念,在他的研究中,表述了国家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看来,一国要实现经济追赶和超越,首先应该将技术创新与政府职能结合起来,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国家创新体系。

在俄罗斯,依托自然地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政治精英和经济干才们的首选。得益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俄罗斯人正在享受自然地租红利———能源及原材料出口给每个国人带来的好处。从1999~2008年,经过10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幅接近7%,超过世界年均增长4•7%的水平,累计增长达到80%,这一数值超过世界累计平均增长47%的水平[1]。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到2007年底,俄GDP按当前汇率计算达到了1•27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10位,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已经超过了意大利、巴西和法国名列世界第7位[2]。10年间,俄联邦预算连年保持盈余,综合国力明显提升。截至2008年8月,俄外汇储备已经接近6000亿美元,同时还储备有约2000亿美元的稳定基金及福利基金,国库充盈。这些财富为俄应付内外危机建立了缓冲带。另外,2006~2007年度,俄提前偿还了巴黎俱乐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宗债务,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重债压身的窘境。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原料化经济发展模式和世界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双重作用。然而,单一的依赖于出口初级产品而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模式导致了产业结构日趋失衡,畸高的外贸依存度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经济的安全性,当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光临欧亚大陆之时,注定其必然逃不掉“资源陷阱”的诅咒;同样,70年前的“荷兰病”又远隔重洋重新在俄罗斯经济中变异为同质的“俄罗斯病”似乎也是一种必然。创新经济代表的是二战之后世界主流经济发展趋势,是在传统以要素驱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又一次转型和升级。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都是由创新经济创造的,这些国家正在享受由创新经济创造的巨额财富给人们带来的福祉[3]。然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经济转轨国家还踯躅在资源经济的初始阶段,如何挣脱原料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跟上时代的脚步,发展创新经济是其不二选择。

1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

一国经济质量的好坏与创新经济数量的多寡呈正相关。美国经济尽管存在周期性波动,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灾难之后,常为世界所诟病,使其在全球的榜样作用大打折扣。但是,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在世界一国独大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根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名,美国仍然以14•33万亿美元雄踞世界首位,而俄罗斯以1•757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8。美国之后的2、3、4名分别为日本、中国和德国3国,其中,日本为4•844万亿美元,中国为4•222万亿美元,德国为3•818万亿美元,3国累计之和比美国还少1•4万多亿美元[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实力远远大于其他各国。回首历史,美国自1894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之后,在以后的110多年里始终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无人替代。有专家估计,凭借美国目前的实力,在未来几十年内其老大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美国经济合理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创新经济作为其经济增长的动力,始终能给不断运转的经济体注入新的活力,使其保持稳定增长。历史上发生的数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约一半发生在美国,但美国总能在危机之后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灾难得以化解。美国之所以能顺利走出历次危机的泥沼,获得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增长,科技创新和应用无疑是主要动力。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富有、最强大、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并且在强大成熟的创新体系框架下,其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与美国相比,俄罗斯虽然以其当前的经济总量已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但是,经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明显看出前行乏力,后劲不足。其原因就在于经济发展呈数量型外延式增长,未能形成创新型内生式增长模式的转变。在资源经济几近极致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由资源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找到替代承接产业补充传统经济造成的缺憾,成为关键。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始建于1997年,由于时间太短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率的生态系统,旧有的计划经济时期观念和体制痕迹仍然制约着创新经济的开展。由于新的市场经济理念还没有形成,同时又缺少必备的硬件设施,因此使俄罗斯在发展创新经济过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在作者看来,制约其创新经济开展的内在因素如下:

1•1具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公司数量少

近年俄统计局对25000家国内小企业公司进行考核,其结果显示,这些企业具有创新能力的只占10%[5]。而美国有40%的企业具有创新功能,尤其是小企业公司在创新能力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据SBA统计,美国有60%的创新成果来自小企业,小企业的人均发明创造是大企业的2倍。在世界创新产品中美国占有38%,而俄罗斯只占有0•3%~0•5%的份额[6]。由此可见,俄罗斯参与创新经济研究的企业与美国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

1•2知识产权保护形同虚设

尽管俄罗斯已经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在执行过程中效果差强人意。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列在117个国家的第105位[7]。而在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早在1789年就已经立法保护,在《宪法》第一章第八条第八款中明确规定,国会有权“保障著作家和发明人对各自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时期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科学和实用工艺进步。”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国人已经习惯于对法律的尊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有秩序的创新环境为创新经济开展总能提供新的动力。

1•3拨款机制偏重国家科研院所

在俄罗斯,科学院所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其研发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拨款渠道单一,政府负担大。同时,这种拨款机制过于程式化,层层下拨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截留、分派不到位的现象。不能有效激励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影响了科研计划的实现。俄约90%的科研项目集中在各级科研所和科学院,而高校和企业作为科研的主体则处在边缘,所占份额仅占10%左右。目前俄这种拨款机制和科研项目的分派方式与美国相比存在很大差别。在美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一种引导性的,而支持创新经济发展的资金是多元化的。最大的不同还在于企业是科研的主体而非政府组织。

1•4小企业数量少、发展慢

俄小企业数量1999年为86•8万家,2002年降到84•3万家。如果和美国做比较,则差距非常之大。根据美国统计署的数据,截至2005年,美国大约有2580万家小企业,雇佣了美国50%的劳动力(政府组织除外),支付的薪酬占美国劳动力总薪酬的45%,在过去10年内创造了60%~80%的新增就业岗位,如果按照美国有3亿人口计算,平均每11个人就拥有1个小企业[8]。比照美国的标准,俄应有300万家小企业,应该保证2200万人就业,小企业产值应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然而,2003年俄的小企业数量仅为88•2万家,这一领域的就业人数只有743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10•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9]。按发达国家标准,俄小企业应该还有50%~70%的发展空间[10]。这里俄美之间最大的不同还在于,美国主流经济学家把小企业公司看作是美国的经济命脉,振兴小企业就是振兴美国经济;而在俄罗斯,小企业公司在寡头公司的挤压之下始终被边缘化,是被忽略的一族。

1•5产品研发与市场脱节

由于国家资金支持的项目并不是需求导向型的,研究者大多强调学术研究,忽视商业价值,研究成果很难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社会属性。目前,俄罗斯尚未建立起相对有效的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密切结合的机制,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之间严重脱节。根据1992~2001年已经登记的发明和有价值的新型设计,能够进入商业交易的还不到6%,大量的科技成果被闲置。企业没有上升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工艺落后,质地粗糙,款式老旧,价格奇高,和国外同类商品相比缺乏竞力。用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第二次国情咨文中的话说:“俄商界至今仍然青睐于他国的制成品,而本国产品竞争力之低令人羞于启齿”[10]。有鉴于此,俄应改变科研与市场相脱离的现状,应把企业研发行为作为科研主体。从以上几个方面考察俄美之间创新经济的开展状况,不难看出俄罗斯在从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过程中和美国相比存在很大差异。美国作为世界创新经济开展最好的国家,在上百年的修改完善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成功的经验,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转轨国家研究和借鉴。

2俄罗斯地租经济能否及如何植入美国创新经济元素

俄罗斯地租经济已经使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如果没有创新经济创造出的新的承接替代产业加以完善和补充,注定了下一次危机到来之时,还将是俄的遭灾之日。自2000年以来,资源性产业在俄工业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1/3是由出口完成的,其中大部分以能源为主。如2004年为59•9%,2005年为61%,2006年为68•5%,2007年是67•7%[11]。2006年,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出口占到了俄出口总额的85%以上。在增长最快的2007年,能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占到了出口商品总额的90•2%,其中油气两项占到出口总额的64•2%。而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出口额虽然都大幅下降,但仅石油出口一项仍然占到出口总额的66%[12]。从1999~2009年的10年里,平均外贸出口增长为9•1%,超过同期GDP增速的2•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长幅度远远高于GDP增长幅度。而非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的经济增长幅度则远远落后于前者,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不但没有改善,相反呈愈加严重之势。俄罗斯转轨至今已有20年,在发展创新经济方面无论是制度环境还是人们的理念都十分欠缺。以现有的条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其创新产业状况有明显改善。但是,俄罗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和相对健全的工业体系以及丰裕的资源禀赋完全支持其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在实践中能够借鉴美国的一些成功经验,植入美国的一些创新经济元素,俄创新发展就会少走弯路,就会节省时间,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在美国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值得借鉴的是:

2•1美国创新体系的高效性

当前美国国家创新体系是经过2个世纪不断完善逐渐演化而成的。是集大学、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而形成的一套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这种体制能积极有效地激发不同创新主体的活力,使不同社会主体间既竞争又合作从而创造出高效的创新成果,这是美国创新体系中最大的优势。在这种机制下,科学家、企业家、政府、高校及各相关机构都能有机结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创新体系边际效用最大化。另外,美国是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在招贤纳士、吸引人才方面,一直采取非常宽松的政策,使全球高级人才聚拢到这里,从而为大量新知识的产生和流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2•2高密度的小企业集群效应

美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命脉,唯有振兴小企业才能振兴美国经济。美国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可以从几个数据反映其不可或缺性:美国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7%,雇佣了美国50%的劳动力(政府组织除外),支付薪酬占美国劳动力总薪酬的45%,在过去10年内创造了60%~80%的新增就业机会,人均发明专利数13~14倍于大企业,并且这些专利应用率2倍于大企业,占据出口企业总数的97%。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每个小企业都是市场的积极参与者,这些小企业和那些万人以上的大企业相比显露出高效率,数十人或十几人的小企业,每投入1美元所获得创新成果要超出16倍以上。美国的开发费用仅占4%左右,而经受住市场考验的创新产品占到40%以上[13]。

2•3科学领域学科间的紧密结合

美国创新体系中最大的功能是把各个相关学科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技术体。在这方面,美国的“硅谷”是最典型的范例。目前,这一高技术园区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发展模式,被称作“硅谷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可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或商品。这种学科间紧密结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把个人学术研究、集体科学研究、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研究项目通过一个平台使其有机融为一体,从而发挥其最大功效。

2•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难题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包括美国在内所有国家的难题。对此,美国的成功经验是,政府建立一个以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该体系是由美国财政负担并独立于联邦政府之外的机构。其主要功能是负责为中小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少量的政策性贷款、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等。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很多中小企业获得成长壮大,如微软、戴尔、英特尔等当年都是小企业,如今都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企业。

3结语

俄罗斯在经历了2009年的经济滑坡之后,国家受伤之重远超人们想象,当人们在连续10年经济增长的美梦中惊悸醒来时,俄罗斯人深切地感到,以地租经济维系的国际供求关系非常脆弱并且充满变数。这种发展模式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自身陷于被动。尽管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是美国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之后已经走过最晦涩黑暗的低迷时期,开始步入上升轨道,由此看出美国经济自身调节功能的有效性。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但美国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总能使国家从容走出困境,然后以新的姿态、新的发展方式创造出新一轮繁荣。这种自我调节机制源于美国发达的创新体系和相对完备的创新制度,正是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使技术和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从而使美国总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制高点。美国里奇蒙德储备银行(RichmondFED)主席莱克(Jeffry.Lacker)说:“近年来推动美国薪资和就业趋势的幕后因素是科技进步,而非贸易。”创新经济的内涵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大于传统要素的投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在俄罗斯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后,如果其不想沦为原料出口国的附庸,就必须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改变单一资源出口模式,只有改变这种以能源依赖型增长方式,才能免于把俄经济带入死胡同。在梅德韦杰夫看来,转型刻不容缓,必须从能源经济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变[14]。只有这样,才能修正目前已经完全失衡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步入健康、均衡的发展轨道,才能实现在2009年11月2号国情咨文中提出的在未来几十年内俄应成为“不是靠原料,而是靠智慧富裕起来的国家,靠创造了独特知识‘智慧’经济、出口最新技术及创新产品而富裕的国家”[15]。

俄罗斯是个智慧、勤劳、善于学习的民族。有理由相信,凭借其庞大的人力资本优势和比较完整的创新经济体系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未来10年内能够实现2008年11月俄政府通过的《俄罗斯2020年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战略构想》中提出的目标,将经济总量由目前的第8位提前到第5位,按购买力平价实现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届时,俄罗斯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