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经济发展解析

时间:2022-05-21 05:50:00

矿业经济发展解析

1矿业在湘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自西南向东北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邻云贵高原,北靠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国土面积15462km2,占湖南省面积的7.3%。到2009年末全州人口275.83万人,占湖南省人口的4.0%。湘西州矿产资源总量丰富,截至2011年年底,全州共发现64种矿种,占湖南省已发现142种矿产的45.01%和全国已发现172种矿产的37.21%。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34种,其中锰、汞位居全国前五名,铅锌、锰、汞、钒、磷等13种矿产位居湖南省前十名。湘西州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2.21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锰锌铝矿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及生物医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1.4%,总量占规模工业比重的74.5%。在三大产业集群中,锰锌铝矿产业实现增加值59.4亿元,同比增长0.8%,占三大产业集群增加值的88.66%,占全州全年工业增加值的58.12%。矿业经济已经成为湘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推动力,是湘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锰锌产业增加值与湘西工业增加值的相关关系见图1。湘西近10年工业增加值的飞速发展是伴随着以锰锌产业为主导的矿业经济崛起而发展。湘西州工业增加值从2003年的21.4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2.21亿元,规模增长了将近5倍;锰、锌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10.5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9.40亿元,规模更是增长了5倍多。湘西工业经济飞速发展中,锰锌为主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州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004年的37.25%增加到2010年的58.12%。据统计,整个锰、锌行业的采掘、冶炼及压延、制成品的产值达到整个湘西州GDP的70%。此外锰锌行业也是湘西州出口创汇和税收的主要支柱行业。2010年1—5月,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2.2亿元,锰锌企业共实现出货值1.7亿元,占到全部出货值的77.3%。从一季度的工业经济效益来看,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3亿元,实现税收3.4亿元。其中锰锌行业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4亿元,实现税收2.4亿元,比重分别占74.9%和70.6%。算上其他相关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矿业经济在湘西州出口创汇和税收中的比重还会有所提高[1]。

2湘西矿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湘西的矿产资源得到了高强度开发,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这种以矿产资源消费为发展模式的粗犷型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问题。

1)无序开采对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资源保障程度低。受矿产资源开发“有水快流”思潮的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准入门槛较低,小矿山设置太多。小矿山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采大弃小,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掠夺性开采,致使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小矿山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力量薄弱,主要有用成分回收率很低,伴生成分没有回收,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开采监管力度不强,致使铅、锌、锰等湘西州优势矿产过量开采。由于过度开发,保有资源储量下降加快,有的矿山资源量几近枯竭,有的矿山资源储量已高度危机。据预测,湘西州绝大部分主要矿产的静态可采年限已不足10a[2]。目前湘西州主要矿产产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锰、水泥),或者增长速度开始放缓(锌)(表1)[3]。虽然自“7•20”透水事故后,部分矿山被关闭整顿,但锰矿石成品矿的下降程度达到48.3%,要达到2009年产量有将近一半的缺口,资源保障能力已经不足。锌精矿虽然增长了21.7%,但是成品锌却只增长了4.82%,说明锌精矿的质量有所下降,矿产的选矿和冶炼回收有所下降。总体来说,在经过了峰值之后,锰锌的增加速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图2和图3)[4]。

2)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全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程度高,最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坑水、选矿废水、尾矿废石等矿山排泄物对水土环境的污染,其次是破坏土地资源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此外金属矿山废水废渣中尚含有重金属离子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非金属矿产主要开发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等矿种,属于以露采为主的建材类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地貌景观破坏等。截至2009年年底,湘西州矿山占用与毁坏的土地面积累计达36.18hm2,其中年度毁坏土地面积2.39hm2;矿山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达1.05亿t;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41.91hm2;年度矿坑排水量为600.9万t;年度发生矿山地质灾害2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年度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达1121万元[5]。

3)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全州的矿业权进行实地核查,全州共有各类矿山企业616个,全部为中小型矿山。小矿山都是个体或集体经营,矿山投资均是业主的个人资金或银行贷款。为了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尽快回收资金,个体老板对矿山的投资仅仅是满足矿山基本生产,对于矿山安全生产设施投资严重不足,再加上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致使矿山的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全。仅2010年下半年湘西州就出现了“7•20”透水重大安全事故和“10•29”较大矿山安全事故。

4)部分矿产加工产能过剩,导致过量生产或利用方式不当。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材等建材类矿产资源在湘西州分布范围广泛,但由于过去对该类矿产资源的管理不是很严格,导致过量生产或生产及利用方式不当。水泥生产企业的产能就是在此种情况下出现的过剩,目前部分小规模的水泥企业由于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产经营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行政干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由于矿业经济在湘西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部分行政领导运用手中的权力干预正常的矿业管理工作。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矿业开发活动的不规范性甚至部分违法、非法开采活动也得到了默许,这给以后的矿政管理留下了极大的遗留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国有矿产资源的流失和部分安全生产隐患。

3湘西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以上湘西矿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湘西矿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摸清家底,做好矿产资源的供需分析。经济活动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就是供给和需求。作为矿业经济活动的供需关系有两对:一对是原矿石供应能力与选冶加工需求能力之间的供需关系;另一对则是矿产品的供应能力与终端消费之间的供需关系。这是一条从原矿到产品到市场的产业链,要做好这条产业链的分析,需要了解目前湘西州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包括矿山的开拓储量、采准储量和备采储量),同时还要了解州域范围内及其邻近区域对于锰锌等对原矿石加工的产能,这部分产能的大小直接决定可以接收多少原矿石进行选冶加工,从而决定原矿石与选冶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到底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此外市场最终消费需求量直接决定了制成品企业的供应能力。归根结底是要对终端市场需求量做出分析,并测算目前的可采储量对最终需求量的保障能力。目前湘西州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主要为伴随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制约性矛盾加剧。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可采储量耗竭过快,可供开采的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与需求的快速增长呈反比,主要表现在铅锌、锰、煤等大宗矿产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未来湘西州矿产资源的需求缺口将呈扩大趋势[2]。

2)推动企业走出去,同时引进州外资源以及人才、资本和技术。推动具备比较优势的勘查、生产、加工企业走出去,到州外、省外、国外去开辟市场。通过引进矿产资源勘查、生产、加工、管理等优秀人才来提高矿业企业的综合软实力;通过对金融资本的引进,促进矿业企业增加勘查投入、生产设备投入和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和工业三废排放,实现资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和综合利用。此外,要大力引进外资尤其是大型央企、国企来参与开发湘西州的矿产资源。充分总结目前在湘西州投资的中钢集团、中材集团等大型央企在湘西投资中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难题,为进一步引进其他大型企业来湘西投资做好铺垫,创造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资源、资产整合。矿产资源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发展冶炼和精深加工,改变以往销售原矿、精矿、或电解锰(锌)的状况,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达到资源量消耗少、经济价值大幅度提高的目的[6]。湘西州的铅锌选冶和电解锰企业虽不具备一流的设备和专业技术队伍,但主要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如铅锌选矿回收率、电解锰的单位电耗指标等。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生产和销售大部分电解锰和电解锌,因此需要利用本身的生产技术优势、人力资本优势、产能规模优势、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等推动精深加工,并推动行业整合,实现做大做强。目前花垣县主要锰产区已经实现对原有的19宗采矿权整合到5宗较具规模的采矿权。通过对锰矿资源的整合,在以后的锌及其他矿产资源整合中,需实现一个矿山必须是一套证照、一套独立的生产系统,防止“一证多井”和“假整合”。锰矿资源整合的实现也为今后的铅锌资源整合提供了先例和平台。矿产资源整合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国土资源、煤炭、安监、环保、工商、公安、电力等各部门充分协作)、以整合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模式为载体的联动机制。通过联动机制可以充分发挥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能力,实现妥善处理整合中的利益问题,从而强力推进整合[7]。同时应鼓励采、选、冶一体化整合,大型企业兼并小型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下游产品产业链向上兼并、重组原材料工业企业。既实现了企业的做大做强,也增强了企业的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从而通过资源、资产整合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

4)健全矿业权出让制度,合理规划和设置矿业权数量。严格执行矿业权出让的招、拍、挂制度,完善矿业权出让制度。要强化国土资源部门对矿业权的管理职能,严格控制一级市场,明确矿业权出让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程序和矿业权设置的准入条件,实现矿业权的出让一律实行市场出让。要充分发挥国家、省、州《“十二五”规划》、《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等一系列相关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合理制定矿业权设置方案,做到没有矿区规划或者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予设置矿业权。如在全州的水泥用灰岩矿山中,严格执行上级规划中设置吉首市天源建材有限公司观音山石灰岩矿、古丈县古丈德物华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双溪矿区水泥配料用页岩矿、龙山县白羊乡红星水泥灰岩矿共计3宗采矿权;对于钒矿的采矿权,要严格执行州政府钒矿领导小组的决议,确保一个县市只有1宗钒矿采矿权。

5)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好矿山的安全生产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以“打非治违”为有效手段,深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加强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的矿山生产经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擅自生产、关闭取缔后擅自恢复生产等非法违法行为。突出抓好地下矿山局部通讯系统和防治水、露天矿山采场和排土场边坡的整治,严厉打击和认真治理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非法违法与违规违章行为,杜绝假整合真生产、边技改边生产的现象。抓好尾矿库整治与监控责任的落实,加快整治进度,全面落实和完成尾矿库整治任务。

6)增加勘查投入,支持地质找矿计划。国土资源部已经启动实施“358行动”,即,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宏伟目标已经初步论证,经过2010年的准备,2011年开始实施[8]。a.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公益性地质工作加强基础地质调查的定位要坚持,主要是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要运用地勘基金,积极引入商业资金开展勘查,风险较大的项目要降低勘查风险,予以扶持和政策调控。在找矿潜力大的地区,要进行整合出让探矿权,促进资本技术结合和探采一体化,开展整装勘查,实现快速突破。目前湘西州有国家整装勘查区“花垣—凤凰铅锌矿勘查区”以及省级整装勘查中的“花垣锰矿、永顺镍钼矿钒”等。要充分利用好这次地质找矿的良好时机,为湘西的地质找矿找出资源,找出经济效益。b.要学习“锡田模式”。将州内有经济实力的大矿山与有较高勘查技术水平的地质队(地矿局405队、有色局245队等)结合起来组建公司,联合勘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勘查工作应安排在成矿远景区、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过的重点矿区或老矿山的深部和。c.要推广“岩头寨模式”,即大力推动“矿产资源快速评价法”的试点工作,将这一成果充分应用在今后的地质找矿活动中,以实现“358”计划找出更多更好矿产资源的目标。

7)合理适度开采矿产资源,推动矿产资源储备。矿产资源是矿业发展的基础,具有不可再生的属性。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适度开采战略。由于过度开采,区内优势矿种如铅锌、锰、钒、汞等价格低迷,资源贱卖,没有体现其经济优势。在以后的矿产资源开发中,要实行保护性开采,严格控制矿山数量,合理规划矿山的开采能力。对于本区的优势矿种、国家限制性开采的矿种(钼、铝土等),更要严格执行国家的配额生产指标,要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在推行适度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要对部分矿产资源进行储备,如锰、铅锌、钒、汞等优势矿产一定要合理规划开采,并对部分探明矿产进行矿产地储备,禁止开采,像煤炭、原油等能源矿产则要对矿产品进行储备,以应对突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

8)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矿业城市转型。所谓矿业城市,是指以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矿业城市的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原矿产品及其初加工等矿产品[9]。矿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演变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即矿业城市大都要经历矿业城市起步阶段(矿业经济兴起)—经济快速成长(矿业经济快速扩散)—成熟阶段(矿业经济达到资源开发利用的临界点)—经济衰退(作为主导产业的矿业衰退引起)或成功转型(非矿业经济的成长、繁荣)4个发展阶段[10](图4与图5)。目前湘西州矿业城市(镇)主要是指花垣县(民乐、李梅、芭茅等城镇),该县的矿业经济一度占GDP的90%以上。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可供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年限已经大大缩短,资源开采成本不断上升,生产率下降,效益降低。以上种种特征表明,花垣县的矿业经济已经开始处于成熟期,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转型,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湘西州近10年工业增加变化情况见图6。循环经济主要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循环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1]。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可以建设矿业经济园区,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生产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在企业内部,同样也要做到废物利用,如矿坑水、尾矿水、废石、尾砂的再选用,从而达到减少废物、废水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的[12],这也是建设“绿色矿山”的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实现矿业城市转型的一个方面,还需要利用区位和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其接续产业,发展电力、交通、水电等基础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多元可持续发展。

4结论

目前湘西州的经济发展对于矿业经济的依赖性较高,由于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消费,促成了矿业经济的黄金时期,但是要实现全州矿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保持矿业经济的支柱地位不动摇,大力开发矿产资源;

2)要坚定不移地抓矿产资源开发整治、整合,保持矿产资源开发的优良环境;

3)要积极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和资源储备工作,为矿业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稳定保障;

4)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对资源的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