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水价接受能力思索

时间:2022-05-21 04:28:00

农民水价接受能力思索

我国是灌溉农业大国,灌溉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在农业增产的诸多影响因素中,农业灌溉是最主要因素之一[2]。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免费和低价用水政策影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并且浪费严重。此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农业灌溉用水不断受到其他行业挤占,灌溉用水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3]。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灌溉用水危机,除了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之外,建立科学合理的配套运行机制同样重要[4]。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适宜的水价能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5]。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通过建立合理的灌溉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克服农业灌溉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灌溉水价必然会涉及农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研究农业用水户的灌溉水价承受能力以及对水价改革的反应十分重要。

1农业水价承受能力辨析

农业水价改革是调节农户灌溉行为,促进农业节水实现的重要政策工具[6]。探讨农业用水户的实际水费承受能力及其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反映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业水价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的定义和测算没有统一的标准。王浩等认为水价承受能力是指用水户能够承受某种水价水平下的水费支付能力,即用水户支付水费后其生存与发展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并提出了如水费占总产值的比率,水费占生产成本的比率,提高水价对产值利率税率的影响程度等作为水价承受能力判断指标,认为不同行业对水价的承受力不同,同一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不同[7]。廖永松等认为农业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灌溉投入成本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例、生产利润以及粮食自给率等[2]。分析已有的研究,无论是将能承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比例上还是放在产值的比例或者是利润的比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着眼点都在农业用水户能够对农业用水的支付能力上,而没有研究探讨农业用水户的支付意愿。针对这些缺陷,姜文来提出了承载力水价的概念,就是考虑用水者承受能力的水价,指出承受力是制定水价的重要指标,水价只有在用户承受力范围之内,用户才能接受;如果水价超过承受力,就会引起各种问题[8]。农业灌溉用水虽然和化肥、种子、农业等都属于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但与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完全市场化行为不同,农业灌溉还有自身的两个特性,一是因为农业水资源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农业灌溉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二是农业灌溉供水具有区域垄断性的特性。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农民在面对农业水价的一个现状:农民更多的是作为农业水价水平的接受者,而很难决定价格水平。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单纯的以现有的研究思路来分析农业水价承受能力,容易陷入灌溉供水部门寻找农民的最高支付能力,并以此为参考来确定“最高价格水平”的误区。因此,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是农业用水户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统一。如果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之间缺口太大,则政府部门为了维持灌溉供水的社会公益性,有必要利用补贴等手段来填补这一缺口。

2数据和方法

为了分析农民用水户的水价承受能力,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典型灌区的农业用水户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选择的典型地区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区蹬口县、内蒙古杭锦旗南岸自流灌区和新疆头屯河灌区3个灌区,共调查了3个灌区内16个村80户农户。每一户选择种植面积最大的两个地块调查了主要作物投入情况。该次调查针对农业用水户的问题专门设计了农户调查问卷。农户问卷主要包括家庭基本特征、地块投入特征、灌溉基本情况、水费变化及种植意愿、节水技术推广、家庭收入情况以及农户对农业水价态度等7个部分。调查内容见表1。在收回的80份调查问卷中,经过整理后,共有68份调查问卷符合设计要求。对农户的分析主要基于这68份问卷。

3调查农户灌溉用水基本情况分析

3.1调查农户基本特征

在68份有效问卷中,来自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区蹬口县的农户有29份,来自内蒙古杭锦旗南岸自流灌区的农户有31份,来自新疆头屯河灌区的农户有8份。调查的基本数据是以2009年全年为基础。68户农户家庭的基本特征见表2,收入情况见表3。图13地实际水费支出情况

3.2调查农户水费支出情况

3.2.1水费征收方式和总体水费情况从调查的地区来看,3地在水费核算中均实现按方计费,但实际面对农户征收则是有所差别。有些地方实行按次、按每667m2交费,有些地方实行按年按每667m2交费,少数试点地区则实行按次、按方收费。为了便于总体分析和比较,将各地区的收费情况统一起来,均折算成按667m2收费。3地农业水费支出情况见图1。根据对68户农户2009年农业水费支出情况的分析,新疆头屯河的水费水平最高,达到63元/667m2,蹬口县次之,为53元/667m2,杭锦旗最低,为52元/667m2。图2杭锦旗水费支出情况具体到每个灌区而言,杭锦旗平均水费支出范围在20元~100元/667m2之间浮动。(图2)蹬口县平均水费支出范围在2.9~50元/667m2之间浮动。之所以在同一个灌区有这么大的浮动范围,其原因有3个:部分农户据交水费或缓缴水费;种植的作为灌水量较少;处于渠道末端,无法及时灌溉,只能用机井灌溉。

3.2.2水费支出与农户收入对比3地户均农业水费支出占当地户均农业总收入的6.32%,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杭锦旗,达到10.85%;其次为新疆头屯河,为8.40%;最后为蹬口县,比例为2.87%。3地户均水图3蹬口县水费支出情况费支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8.88%,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杭锦旗,达到13.56%;其次为新疆头屯河,为11.67%;最后为蹬口县,比例为4.42%。(图3)这一比例也基本上反映了当地的水价水平。就单个农户家庭而言,则比例变化从0~47%。其中,从0~3%占总户数的17.5%,3%~10%的占总户数的64.2%,大于10%的占总户数的18.3%。如果以3%为最佳标准的话,则只有不足20%。

4农民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借助于环境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意愿调查评估法(CV,Contingentvaluation)对农户的水价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从农户对水价改革的态度,农户水价承受能力和水价变动对农户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4.1调查农户对水价改革的态度

为了了解农户对农业水价改革的态度,设计了两个问题对农户进行调查:是否应该缴纳农业水费,目前的农业水价是偏高还是偏低。对于第一个问题,在68份有效问卷中,回答应该缴纳农业水费的农户总共有55户,占总户数的80.8%,认为不应该的有8户,回答不知道或者不清楚的则有5户。其中蹬口县农户对农业水价认识的情况最不理想,在总共29份问卷中,有6户农户认为不应该交农业水费,比例20.6%,如果算上回答不知道的5户,则比例更是高达37.8%。而新疆头屯河农户对农业水价的认识程度最高,8户农户均认为应该交农业水费。在8份认为不该交水费的回答中,最主要的理由有两点:认为水利工程是大家共同修的,国家不应该收水费;认为农业税费已经免除,则水费也应该免除。对于第二个问题,有18%的农户认为水价很高,有36%的农户认为水价偏高,有43%的农户认为水价恰好;有5农户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并且这5农户主要来自于蹬口县,其解释主要是说不清楚或不知道。此外,还有1农户回答水价偏低,但偏低多少没有说明,没有人选择很低。只有1农户回答价格偏低的情况反映了农户保护自身利益的心理。结合两个问题分析可以发现,前农户对农业水价改革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解,误解一是许多农户认为现在的农业水利工程大多是农户自身或者他们的父辈亲自修建的,因此不应该收水费;误解二是农业水费也应该像农业税那样免除;误解三则是一些农户认为农业水费主要用于水管单位的人员费用,而很少用于水利工程的维修。

4.2水价变动对农户农业生产决策影响分析

为了分析水价变动对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产生的影响,共设计了6个答案供农户选择:(1)维持原来用水状态不变,(2)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3)选择用地下水灌溉,(4)调整种植结构,(5)采用节水技术,(6)抛荒。为了更合理的得出结论,将水价的变动幅度分为6个幅度,即上涨10%、30%、50%、100%、150%和200%。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均要求农户对每个问题的回答要以前一个问题答案为基础。例如,当问农户如果水价上涨150%的情况下,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时,这同时也意味着农户已经面临了此前农业水价上涨100%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联动的反映农户在每一农业用水价格水平下的生产决策行为。对于水价上涨10%的情况下,66户农户的回答是维持现状,只有两户农户选择了采用井灌的方式。资料显示,这两户农户均来自位于新疆头屯河的井渠结合灌区,并且对于选择采用井灌还是渠灌均没有任何限制。对于水价上涨30%的情况,63户的农户仍然选择维持现状,而有5户的农户选择井灌。资料显示,选择井灌方式的农户也主要来自于新疆头屯河井渠结合灌区。当水价上涨50%时,仍然有35户农户选择维持现状,有22户农户选择减少灌溉次数,而有选择井灌的农户数则达到了8户。此时,开始有3户农户选择调整种植业结构,有4户选择采用节水技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维持现状的35户主要来源于杭锦旗和头屯河。当水价上涨100%的时候,只有16户农户选择维持现状,选择减少灌溉次数的农户又增加了12户,而选择井灌的农户为12户几乎是所有能够用井水灌溉的地区的农户都选择了井灌方式。而与此同时,出现两农户抛荒现象。抛荒的两农户来自蹬口县。这两户农户2008年的主要收入以非农收入为主,分别占到户均纯收入的75%和82%,但人均纯收入均不足4000元。也就是说,这两农户家庭收入情况并不太富裕,并且主要收入是依靠外出打工所得。因此,在水价上涨到100%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抛荒。此时,又有5户农户选择了采用节水技术。但与选择井灌方式和直接减少灌溉次数相比,采用节水技术的比例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采用节水技术,尤其是膜下滴灌技术的成本太高。当水价上涨幅度达到150%的时候,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采用节水技术的户数比例明显上升,达到25户。被调查农户在进行简单的计算对比后,发觉此时采用节水技术的成本投入基本上可以抵消水费上涨幅度,因此,大范围的选择采用节水技术也就可以理解。与此同时,又有4户农户选择抛荒,这4户农户仍然来自磴口县,他们抛荒的理由和上一次分析的基本上吻合。此外,仍然有10户农户选择维持现状。分析这10户农户的家庭特征和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发觉这10户农户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里非农收入所占比例较高(6户,均高于80%),另一种情况是灌溉条件比较差,面临的选择余地比较小(4户)。

当水价幅度上涨达到200%时,共有31户农户选择采用节水技术。此外,可供选择余地比较小的8户农户全部选择抛荒,而6户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户仍然选择维持现状。最后单独分析一下水价上涨对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采用农业节水技术的影响。农户对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的回答是悲观的。从3个地方的回答来看,最先选择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的是蹬口县的蔬菜种植户。他们的选择结果也与我们的预期差距很大。他们的结构调整不是向比较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调整,而是向种植玉米等旱地作物调整。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主要还是因为当地工程性缺水情况太严重,为灌水而支付的提水成本高达近100元。如果水费继续上涨的话,他们宁愿转种不用浇水的玉米种植,甚至抛荒。水价进一步上涨之后,大多数农户的选择也是向耗水更少、效益更低的旱作物。就调查的地区来看,水价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不明显。农民在选择种植业结构的时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价格和示范。价格因素是指种植的农作物是否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而示范作用则是指当地其他农户在种植改种作物的时候是否盈利。实际上,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这两个因素的作用,大多数有能力的农户已经选择了他们认为的最好种植模式。在对是否采用节水技术的回答上,结果是比较振奋的。最后统计发现,新建地区几乎所有的种棉农户和制种番茄农户以及瓜农到最后都采用节水技术。

5结论与讨论

农民用水户的农业水价承受能力不简单是个水费支出占农业收入的比重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而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多的是与家庭总收入有关,并且家庭的种植规模越小,非农收入占的比例越大,这种情况越突出。此外,这种心理承受能力还与国家相关涉农政策有关,在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加大惠农补贴的大环境下,许多农民对农业水价本质认识的偏差也导致了农民对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小于实际承受能力。农业水价承受能力是水价改革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如何在不大幅增加农民水费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农民用水户水价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是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