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见习教学研究

时间:2022-02-21 04:22:00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见习教学研究

笔者暑假到深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的师资培训。在半个来月的时间里,我学习了企业运营的教学软件、市场营销实训教学软件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软件,听取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俞仲文书记和经济管理学院汪治副院长的讲座,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老师就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交流和沟通。通过本次的培训,使我对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和实训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1实践和实训教学的理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突出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培养高技能的高职人才的重要环节。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如何按照高职教育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提升高职人才水平的瓶颈。学生通过去企业实习顶岗工作,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培训方式。但是,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若要真正接触业务顶岗工作,常会影响企业的工作和效率,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钱、财或帐务、合同、方案、客户等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出于这样一些原因,很少会让学生有机会做具体的业务工作,从而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以前的校内专业实训内容少、难度小、层次低、不系统、不规范、相互之间是割裂的形不成整体,从而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难达到培养应有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为此,开发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真正做到上手快、业务熟、职业素养高,实现与企业业务工作“零距离”对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技术应用能力的内容

通过实践和实训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四种类别的技能(如图一所示),分别是:

2.1通用技能

通用技能是指从事任何经济管理类职业均需要具备的技能。

2.2基本技能

基本技能是指从事某类经济管理专业工作均需要具备的技能。

2.3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主修专业针对的不同岗位,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时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2.4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从事某个专业全面业务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以外贸专业为例,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技能、互联网应用技能、信息收集处理技能、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技能、写作技能、协作与团队合作技能等等;基本技能包括日常外语交际、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操作等;专业技能包括外贸函电写作技巧、制作外贸单证、跟单、订舱、报关、结算、各类标识的识别等;综合技能包括商务谈判、营销策划、进出口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风险控制与管理、成本与效益核算、企业信息化应用(SCM、CRM、电子商务应用等)等。

3实践和实训课程教学的原则

3.1综合性与集成性原则

开发专业综合业务实训项目,应是集本专业3年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与要求于一体,要以工作岗位群之间相互关联的业务过程为主线,体现出全面、系统、综合的特点。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之间往往在业务上也是有关联性的,因此,在各个专业各自综合自己实训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专业之间实训内容的集成设计开发。这种集成可以起到各个专业的综合业务实训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

由于业务的开展与管理往往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另一方面还应该开发业务训练与管理内容的综合与集成。

3.2规范性与职业性原则

职业训练应该特别重视业务工作的程序和规范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按照什么样的流程,有什么样的制度、条例、法规和约束,在综合业务实训中一定要设计体现出来。

同时,我们必须重视职业性的模拟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要设计多个工作岗位群,还要体现出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与训练。培养出优秀的职业素养,这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仿真性与实用性原则

虽然实训内容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但为了突出高职特色,一定要保证综合业务实训的模拟仿真性好、实用性强。实训的内容与做法要尽可能的贴近实际和现实情况,要设置“真实”的岗位、流程,设计严格执行“真实”的制度、规范、条例的方法,准备各类“真实性”的软件、数据、资料、合同、单证、帐表、票据、图章等等。

3.4动态性与完整性原则

静态性的实训往往导致内容比较简单,不完整、不系统,层次低,机械式的训练比较多,灵活性、应变型的训练比较少。因此,应该在训练内容上,设计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或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以保证训练内容的完整。同时要设计使训练的情景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一定的不可知性,实现动态连续,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处理业务的能力。

3.5技术手段现代化原则

当前在经济管理领域,各项业务的操作手段都已向计算机化、信息化、网络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因此,要对它们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积极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的效率,也使得实训中接触到的,就是今后工作中所用的。

3.6辅助指导性与自主积极性原则

对于这种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一定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做法,要开发能带给学生较大自由度和发挥空间的实训内容。通过设计灵活的场景和要求,由学生自主的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地去完成训练任务。

4目前实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单项性实训多,综合性实训少。

实训多分散在各门课程当中,以单项型实训为主,实训内容简单、难度小、不规范。既使有一些独立设置的以实训为主的实训课程(实训占70%以上),也是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训练多、综合技能训练少,实训不系统、层次低。融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型实训课程被严重忽视。

4.2静态性实训多,动态性实训少。

实训多以静态型的实训为主,机械式的训练比较多,灵活性的、博弈式的、动态型的训练比较少。实训中教师讲的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自我发挥空间小。实训不连贯,课程相互之间实训内容割裂形不成整体,离开了老师的主导,学生还是什么也做不了。

4.3重技能训练,轻职业素养训练。

实训中强调技能操作的内容训练、考核,不重视职业环境、业务流程、工作规范的模拟,更忽视了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养成。

4.4理解型、技能训练型实训多,工作(任务)型实训少。

实训中多为随堂的理解型实训和技能训练型实训,真刀真枪的工作(任务)型实训少。导致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了很多经济管理方面的实务、进行了许多各种实训,但是,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在业务关系不清晰,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不清楚,对企业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不了解,业务操作细节和规范不熟悉,职业规范和要求不知道,管理能力的训练缺失,从而无法直接上岗工作。

4.5实训的手段落后,制约了实训课程的开发与水平的提升。

虽然,现在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像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都已经具备,但是,由于教学模拟软件和仿真系统的缺乏,制约了认知型、综合型、动态型、工作(任务)型实训课程和项目的训练内容,导致实训的效率低下和教学的效果不佳,甚至制约了许多实训项目与课程的开设。

4.6实训教学内容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尚未形成系统的实训内容规范和考核标准体系。由于缺少真正具备双师水平的教师,虽然有实训教学大纲来规定实训项目,但是多缺少训练规范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和考核的要求多由任课教师确定。因此,在训练规范和考核标准上因人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4.7实训教学体系不完整,实训课程或实训项目之间有机联系不足。

无论从静态型与动态型实训、单项型与综合型实训,还是认知型实训、理解型实训、技能训练型实训、工作(任务)型实训,均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科学的、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

5实践和实训课程教学开发的思考

为了顺利的开发设计出能够实现实训目标和满足实训原则的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以及圆满的完成实训项目,一定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例如: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实训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派教师专门下企业去调研、收集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业务资料、案例和数据;与企业联合开发实用的培训软件和实训教材;自主通过科研立项开发实训软件;组织教师下企业实习或参加培训达到双师型要求;请企业的专家进行教学指导等等。所以,实践和实训课程的开发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5.1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学生的实训内容要来自于企业的实际业务(任务)、实训的步骤要依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训的过程是依据任务驱动,实训结果是要完成一项完整的业务(任务)。

实训内容不仅来自于课堂与教师,还来自于图书馆、来自于网络、来自于社会组织、来自于其他实训伙伴。

实训内容转变为系统和综合、全面和完整、实用和规范、连续、灵活和应变型的训练。通过专业综合业务实训教学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有机的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各种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2教学手段创新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保证专业综合业务实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我们强调形成一套手工手段与电子手段相匹配、模拟手段与实操手段相并存、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相对完善的实训教学手段体系。

5.3教学组织与管理创新

在实训中模拟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若干部门和小组,由学生担任部门经理和班组长,组织业务活动的开展、规章制度的建立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学生在实训中拥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又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企业环境”中业务人员的模拟者。

5.4教学考核创新

从对个体实训的考核转变为对个体与对团队实训考核紧密结合,以增强对团队精神和团队成果的重视。

从对实训结果的考核转变为对实训结果与对实训过程考核紧密结合。突出对实训过程的态度、对活动的参与情况、个体能力的发挥、具体操作和行为的过程性考核的重视,是取得实训成效的保证。

从单一教师考核转变为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紧密结合。重视对过程性、阶段性、结果性的学生互评、自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