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战略决策浅见

时间:2022-03-18 11:17:00

中国能源战略决策浅见

石油被喻为“工业经济的血液”,事关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而从2001年年底以来,5年内每桶石油价格已上涨了50美元。持续上涨的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甚。2004年和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7.3%和44.5%,预计2006年仍将达到4%左右。高油价导致我国石油进口成本(折合)增加了1.1万亿元人民币,给中国GDP增长带来1.0%一1.7%的负面影响。面对居高不下的石油价格,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如何降低?笔者认为,除了增加国内开采量外,更重要的是,国家不应在此高价下再买单贮备石油,而应该着重从石油价值链和石油市场的金融制度上加以制衡。

1加快国内石油勘探开采力度

国际油价上升的比价效应,虽然实质性推动了能源相关品种价格的大幅上升,但也为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扩张机遇。至2005年年底,全球石油已探明可采储量为1636亿吨,原油产量为38.95亿吨,石油消费量38.37亿吨;全球天然气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79.83万亿立方米,产量2.76万亿立方米。而至2005年年底,中国原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仅为22亿吨,位居世界第13位;中国天然气已探明可采储量仅为2.3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l7位。如果按人均拥有量计算则排名更低。我国国内石油勘探开采依然大有潜力。据中国石油协会初步统计,我国地下2000米以上的煤层瓦斯资源为30万亿一35万亿立方米,其储存量在全球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但目前实际利用量仅为6亿立方米。在国家对煤层气开发采取鼓励政策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产量将达100亿立方米,这也不过相当于可采总贮量的万分之三。

可见,煤层气开发未来增产前景很大。此外,我国沿海大陆架的石油勘探开发前景也令人乐观。7月13日新华社消息称,我国在南海珠江口盆地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初步估算天然气资源超过1000亿立方米,有望成为我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发现。这一重大发现证明,我国南海深水海域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其中,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一个油气富集区。新疆和西藏也是未来石油开发的重点地区。据权威专家预测,该地区未被发现的可供采油气田仍然存在较大的数量。我国应在资金、人才、政策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引进外资开发也是一个好办法。

2加强替代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是煤炭产销的国际第一大国。这种资源优势,使得我国以煤炭为生产原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而言,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在此背景下,可进一步提高我国特大型煤矿的集约化程度,以发展我国的煤化工业。比如内蒙华电、兖州煤业等上市公司可以借助国有控股并吸收民营经济实力,做大做强,整合成跨地域性的集团公司。内蒙、山西、新疆、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也可以通过整合,打造一批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山西是我国第一煤炭大省,如果将低热值煤炭的80%用于合成分解为液化气(目前只是小批量生产),建设新的全国网络管道,实现对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工业用和民用输气,则我国的油气进口数量将大大减少。对于国内水电能源及其它派生能源,国家也要制定创新发展政策。通过整合开发云南、四川的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等长江上游主干支流,大力发展梯级水电站;通过加大国家投资、吸收民营经济参股、必要时境外融资上市,加大对西藏地热资源如羊八井地热能源的开发;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对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总之,在国家目前财力比较充沛的情况下,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并配合相关舆论导向,吸引一些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参与,加大对上述能源的倾斜投资。通过能量模拟数据模型测算:如果我国能实现原煤以每年1.6亿吨转化成煤气等煤化工,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风能、核能、全国水电能源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的话,则十年内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可从目前的4.5%下降到2016年的31%左右。

3多渠道进口石油

8月25日,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了能源合作等一揽子协议。委内瑞拉允许中国企业在其l5个地区加大投资开采石油(这些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一亿桶),并可以合资修建输油港口、投资建设新的炼油厂。同时,委内瑞拉还将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这表明,中国石油力量已深入南美最大、世界第五大的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借此良机,中国应抓紧协议的落实,并加快铺设到太平洋口岸的输油管道,争取在2010年之前,将目前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量从每日50万桶(折合一年进口2200万吨),提高到每日100万桶(折合400万吨以上)。如此,我国就可以逐步分散目前主要依赖中亚、中东等地的石油进口格局,实质性缓解由该地区地缘政治危机而引发的能源进口风险。

4打通大西南水上运输通道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多以原油为主,但超过半数的原油加工产能大大落后于沙特等中东大型炼油厂,生产成品油的成本也因此较高。从成本统计分析:进口中东一吨成品油或10立方米液化汽的价格,比国内进口原油后炼化成一吨成品油或10立方米液化汽的价格,要低110元左右。因此,如果开通一条从红海?霍尔木兹海峡?南海金兰湾?湄公河?澜沧江的成品油运输线,不仅将增加一条国外成品油进入中国的通道,同时可大大降低成品油运输费用,我国西南、中南8省区的能源供应成本也将大大减少。笔者初步核算:一旦开通此条进口通道,十年可以节约进口运输成本1000亿元,并可产生综合效益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据《中国水运报》不完全统计,澜沧江、湄公河航道通航五年以来,通过该航道进出的货物已突破百万吨,以中、老、缅、泰四国航运企业为主,参与营运的客货船也超过百艘。但开通澜沧江?湄公河的国际航运后,成品油运输安全、运输品种多样化、船舶技术水平提高、船舶大型化等问题,需我国主管部门加以重点考虑。

5增强话语权力争定价权

目前,决定世界石油定价的有两大集团,一个是通过金融市场形成定价机制的美欧集团(纽约和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一个是通过调节石油供给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欧佩克石油组织。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不仅没有国际石油定价权,甚至连话语权都没有,这的确是一个悲哀,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要增强我国的话语权,进而成为定价中心,应加快、加强在金融制度和市场建设方面的努力及完善!首先,我国应逐步建立和上市自己的煤炭、水电、石油类品种的期货市场,形成我国自己的能源价格定价中心来影响国际价格,增强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

总理曾经在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安排中明确批示:试点燃料油期货,完善交易机制,逐步推出石油期货。上海燃料油期货两年来上市和成功运行,对我国下一步开展石油期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燃料油期货是一个偏小的石油系列品种,我国年消费量仅4600万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属于消费走下坡路和即将淘汰的品种,所以我国必须要有原油、汽油、石油液化气、柴油等真正与国际产销市场接轨的大宗油品期货。

其次,话语权仅是一种影响力而非价格决定权,面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市场体系,尽快推出和丰富石油期货合约,已是大势所趋。上海期货交易所近期提出,要加大能源商品期货的开发力度,研究开发原油和成品油期货,以期形成完善的能源商品期货系列。发展石油系列期货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反映中国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关系、消费结构和季节特征的成品油期货市场,形成国内成品油基准价格体系,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手段,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合理配置石油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反映中国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多地被国内企业用来作为安排生产和进口的重要定价参考。通过上述金融制度的安排和建设运营,中国在石油方面的话语权一定会通过“中国石油价格”变成“亚太石油价格”乃至“国际石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