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生态发展路径探索

时间:2022-07-13 11:06:48

产业结构生态发展路径探索

一、产业结构优化概述

(一)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广西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唯一具有 “三沿”(沿海、沿江和沿边)区位优势的省份,是“一带一路”开放背景下西南重要的出海口和门户省份,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7》的相关数据材料,2016年广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8317.64亿元,增长率为7.3%,人均38027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796.8亿元,占比15.3%,较去年上升0.1%,产业贡献率为7.2%,较去年提高0.5%;第二产业总值8273.66亿元,占比45.1%,较去年下降0.9%,产业贡献率为47.1%,较去年下降4.9%;第三产业总值7247.18亿元,占比39.6%,较去年提高0.8%,产业贡献率为38.3%,较去年下降4%。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贡献率较低;本应是中流砥柱的第二产业增长乏力,甚至开始出现下滑的表现;第三产业虽然有所增长,但速度较慢。这些都突出表明了虽然广西近年来发展势头比较好,但是很多产业相对落后,需要升级改造。产业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仍比较落后。(二)广西生态发展现状。201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建设生态广西写入了广西“十三五”规划,全面吹响了我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号角。根据广西统计年鉴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区的土地总面积为23.76万平方公里,河流总长度约达3.4万公里,海岸线总长度1769公里,环境资源良好,而环保作为广西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加快广西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措施。随着广西经济的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区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首先,2016年,我区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和公园面积分别达到了92506.34 公顷、84483.53公顷和8928.32公顷,与2015年相比均有大幅提高,说明了我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城市绿化力度的加大。其次,在加大绿化覆盖的同时,我区也利用各种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2016年我区环境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达到了1908757万元,这说明政府对治理污染的决心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再次,我区也在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转化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为广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5年来,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能源转化方面,广西似乎遇到了瓶颈,降低的比率开始放慢,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们要向实现更为长久的发展,仅仅靠节能减排是不够的,解决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才是核心。

二、广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广西发展正处于“十三五”时期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西的产业开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提升,工业化从中期阶段向中后期阶段迈进,这个时候对广西产业结构优化来说,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困难。首先,生态发展理念不强,环保意识淡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站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但许多地方由于本地经济发展的压力,在生态发展观念上虽然和中央高度一致,但在具体行动上环境保护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不值一提,一些企业、个人社会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发展。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广西的工业化程度比起发达地区来说,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全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同时还存在东西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比如桂东南的城市由于毗邻广东,也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就比桂西北的内陆城市要好很多,同时三大产业当中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缺乏,第三产业比较落后等问题凸显,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再次,政府规划的科学性和政策的延续性有待加强。多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产业规划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化、系统化、科学化、阶段化的过程,某些地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没有因地制宜,而是采用一刀切,急功近利的方式,不仅没有对产业结构优化带来帮助,还间接制造了阻碍,而且由于部分城市的领导变动频繁,使得政策的延续性没有保障。

三、影响广西产业结构优化朝生态化发展的因素

(一)主导产业相对落后。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通常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该产业一定是能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发挥带头作用的产业,二是该产业自身需要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而广西的主导产业仍主要是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工业和低附加值的农业,新型产业较少,对产业价值链的影响较低,这就妨碍了广西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影响到广西生态发展水平。(二)资源利用率较低。资源环境属于公共产品,对于市场上的经济主体来说,开发资源、浪费资源的边际成本远小于其获得的巨大经济收益,因此不少经济主体争先恐后的掠夺资源,这带来的后果就是产业结构重复化,低级化,新型产业缺乏发展土壤,甚至一些地区为了达到快速发展经济的目的,为不少资源开发项目,政府还提供补贴,这无疑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降低了破坏环境的边际成本,这也是与生态发展相悖的。(三)技术进步不足。产业结构化的发展需要以技术水平作为其支撑条件,尤其是产业生态链建设的各个方面,必须有特定技术作为载体,比如信息技术、回收与再循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区域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该区域产业结构获得优化升级,结构优化后的产业再反作用于区域生态,促使生态得到发展。(四)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朝生态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制度因素。虽然我国有一些政策法规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广西生态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但是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相比,无论是覆盖面还是完整性还有待加强。

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朝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生态产业化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一届政府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到了“美丽中国”的目标,我区也提出了建设“美丽广西”的目标,并将“绿色发展 构建和谐友好的生态文明体系”写进了广西“十三五规划纲要”,因此,产业生态化发展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在产业结构优化朝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摈弃过去粗放型的错误发展观念,树立起造福后代子孙的发展观念,以生态经济为抓手,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动力推动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起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二)推动生态产业化改造,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首先,现阶段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是发展后劲不足,既要加快发展又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传统发展老路,这就需要依托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工业方面如培育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农业方面如实施生态养殖等方式;服务业方面推广绿色消费等等。其次,政府需要利用合理的政策约束和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提高污染环境的违法成本,同时鼓励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加大对自身行业的改造升级,如采用税收减免的手段奖励在节能减排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再次,政府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和环保产业,推进第三方专业化治理,一来可以加强产业生态化的力量,降低政府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开支,二来也可以加强生态产业经济主体间的市场竞争,进一步促进产业生态化结构的优化。(三)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加快新兴产业成长和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和创新实力的提升,是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进步。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源的单位产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优势产业及其关联产业能形成结构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可以显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可以不断循环利用,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育一批与时俱进的、具有创新能力、能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并将这些新兴产业集群化。再次,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力资本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因此,广西要充分重视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强化校企合作,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新兴技术搭建新型的人才交流平台,拓宽国内外人才引进渠道,不断壮大八桂地区人才储备。(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模式。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其次,完善政府配套政策。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尤其是产业结构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等等。对正处于产业生态化初期的经济主体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降低生态企业的准入门槛等等。最后,完善企业自我管理制度。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化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好了,产业结构优化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在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培育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加强那些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产业升级调整的企业环保文化建设。

五、小结

综上所述,广西需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构建起生态经济发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态文明体系,走出一条富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才能让广西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荣.产业经济管理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37.

[2]朱鑫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东台为例[J].时代经贸,2012(23):156-157.

[3]刘小丹.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综述[J].人间,2016(8):33-34.

作者:梁存翊 单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