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路径下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09 11:04:48

技术创新路径下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摘要:技术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中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生产要素转移和投资结构的调整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京市工业产业为例,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在技术创新路径下北京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并且针对北京市工业产业目前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北京市工业产业

本文以北京市工业产业为例,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在技术创新路径下北京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首先,分析当前北京市工业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其次,从空间和行业两个角度,利用DEA模型分析北京市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技术创新路径下北京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并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1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1.1技术创新使不同产业之间生产要素发生转移,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劳动效率,而不同产业之间其技术创新水平不均衡,就会导致不同产业的劳动效率出现差异,生产要素会遵照规律从劳动效率低的产业转移到劳动效率高的产业,这样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就发生了改变。

1.2技术创新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会改变需求结构,进而提升产业结构升级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根源动力,有市场需求才会有潜在的商业价值,才会激发技术创新的热情。技术创新的新产品或新工艺等,因为对原有的产品或者工艺进行了改良或者提升,性能更好,功能更强,满足了市场的新需求,所以会导致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当技术创新结果是降低了成本,给人们带来更大便利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需求创新结果。1.3技术创新会使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发生变化当今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必须依靠高精尖技术产业渗透性强、产业附加值高、技术创新性强的特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使其代替传统工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引领其他产业发展。

2北京市工业整体情况及面临的困难

北京市工业,从总体上看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推进的阶段,工业的总体规模处于稳步增长之中。2014年年末,北京市工业企业数量达3.4万家,从业人员154.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3.6%;上缴税收1206.8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1.5%。其中重点龙头企业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北京市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龙头型工业企业25家;从业人员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9.3%,实现工业总产值8871.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1.1%,产值在10亿元和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7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154亿元,所占比重为23.9%。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北京工业目前也面临诸多制约。首先,北京工业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强,北京工业的万元产值、增加值取水量和能耗在逐年递减。其次,近年来北京市更加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和关注,而对工业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则相对下降,对北京工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最后,由于北京与天津、河北在产业协同和区域配套上的不足,造成京津冀产业发展重点交叉,在部分产业及相关资源上竞争比较激烈,工业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正是由于北京市工业产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北京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势在必行,这也是北京市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3技术创新路径下北京市工业产业区域结构

为了更好地分析评价技术创新对北京市工业产业在空间结构上的影响作用,本文运用DEA模型,分析评价技术创新对北京市工业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从北京市工业产业内部来看,技术创新有一些统计指标,其中R&D相关指标具有直观性和可评价性。模型一:衡量北京市各区县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们选择新产品产值、专利申请数两项作为产出指标,R&D人员和R&D经费作为投入指标,以此建立CRS模型,具体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

4北京市工业分行业技术创新情况分析

就北京市工业分行业来看,R&D经费内部支出超过5亿元的行业有9个。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个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处于北京市大类行业前三位,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27.6%、8.2%、4.3%,高出全市的平均水平。汽车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2.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部分传统行业R&D经费投入强度处于较低水平。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家具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均不高于0.5%。

作者:张心培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许颖.“十一五”时期中国主导产业发展分析[J].理论与当代,2006(9).

[2]文魁,刘小畅.基于三螺旋理论的科技创新系统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5).

[3]张妙燕.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4]邬义钧.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和效益评价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6).

[5]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工业经济实力增强总部经济特征显著[EB/OL].(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