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效应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07 11:39:00

后奥运效应分析论文

一、奥运会后的效应

对以往奥运会后效应的考察发现,奥运会后效应主要与筹备及举办奥运会时的虹吸效应、挤出效应以及奥运会后投资、商贸、旅游等的低谷效应有较大的关系。

(一)虹吸效应。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国家投资会优先保证奥运会的举办,对举办城市的投入增加,对其他地区的投入必将减少。奥运会举办城市会将其他地区的资金、人才等吸引过来。如,2008北京奥运会也会吸引其他地区的大量资金涌入北京及周边地区,虽然这会极大改善北京的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使北京提前进入国际大都市行列,但必然会影响国家对其他地区的建设投入。就我国目前而言,如果虹吸效应过强,必然会对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奥运会后有恶化的可能。在微观方面,在举办城市,与奥运会相关的产业部门会得到大量的发展机会,而与奥运会相关度不高的产业部门,则有可能失去大量发展机会,导致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城市经济的微观环境在奥运会后有恶化的可能。同时,奥运会吸引大量的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形成“马太效应”,对于奥运会的虹吸效应有推波助澜和放大的作用,使社会生产在超常社会需求刺激下进一步扩大。奥运会后,社会需求减弱,在奥运筹备及举办期间扩大的社会生产必将面临萧条和亏损。所以,虹吸效应可能是导致奥运会后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挤出效应。经济学中对于用增加财政支出的办法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是有争议的,有观点认为增加财政支出,可能会挤掉消费者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总需求并不因为财政开支增加而扩大了,只是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财政开支、消费者开支、企业投资三者之间相互挤占,这种挤占被称作“挤出效应”。举办奥运会所产生的挤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投资消费、收入、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以投资为例,有关研究表明,2003年至2007年奥运固定资产投资总计将达547.7亿元,如果这部分投资不是定向投入奥运会,而是投入到北京其他的经济建设领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它投向了奥运会,其他方面的巨大经济利益被挤出了。在不考虑技术、物价、时滞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时,假定GDP增长全部由投资增长带动的情况下,据统计,1996~2000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296亿元,同期北京GDP总增长845亿元,其投资乘数为2.9,由此可以算出这部分被挤出的效益高达1563.9亿元。包括奥运申办费用在内的奥运会非固定资产投资达40亿元,按全国2000年支出法GDP计算,最终消费占GDP的60.8%,即投资乘数为2.6,将产生102亿元的挤出效应。此外,用于体育场馆设施的奥运会公共投资会挤出具有弹性的私人支出及私人投资,其突出表现就是房地产投机行为的运作,那些具有技术、资金,管理有优势的大公司、企业,将在房地产业展开激烈竞争,会挤出北京当地的私人投资。

(三)低谷效应。在一个大周期内,就整个经济发展过程而言,波浪式上下浮动是经济运行的常态。奥运经济也不例外,其周期性非常明显。在筹备期间及比赛期间,甚至赛后的一段时期,在投资与消费的双重拉动下,奥运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这种强劲的增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随着奥运投资、消费的趋小,奥运经济将会步入增速减缓、甚至衰退的低谷期。由于奥运经济的特殊性,即在筹备期与奥运相关的投资强度很大,一般在奥运会召开的前一年达到高潮,在这一时期内,举办城市经济有可能出现超常增长,并且由于对未来消费市场的良好预期,各种生产和服务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以期在奥运比赛期的商业竞争中赢得先机。在奥运比赛期,大量游客慕名而至,会刺激举办城市市场更加繁荣,将经济增长周期的峰值推向更高。而奥运会闭幕后,一方面,大量奥运投资和奥运游客消失了,失去了经济增长三动力中的两个。另一方面,为奥运会而修建的大批体育场馆,宾馆、饭店、交通设施等利用率会大幅下降,但这些设施的维护费用却一点没有减少,也就是在奥运会后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减少了,但非生产性支出却没有显著减少。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与奥运会前的快速增长形成强烈的反差。经济增长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上下波动是正常的,但低谷效应过强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在我国。

二、应对后奥运效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赛事优先,综合开发。从各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单体场馆效果并不好,奥运会后闲置场馆较多。如何避免出现“赛事一完,人去楼空”的现象也成为摆在北京面前的课题。在场馆建设中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筹集资金专业化运作经营的崭新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介入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并与商业开发相结合,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如,改造成酒店、展览、会议、办公等场所,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2008年奥运会所需比赛场馆共37个,15个现有场馆,22个需要新建。在新建场馆中,除少数临时场馆赛后可以拆除外,多数为永久性设施,主要有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确保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应预留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而不应仅作为单一的比赛训练场地。同时,还应规划建设酒店、会议、商业、办公等其他配套服务设施,为赛后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二)注重功能质量,能简则简,多建简易场馆,避免重复建设。当前,有的奥运场馆设计方案因片面营造视觉冲击,造型奇异、投资高昂,而忽略了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的基本要素,致使施工难度和造价极大提高,实属一种不必要的巨大浪费。对一些场馆设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现有资源和条件,能够用旧场馆改造的就不建新场馆,能够用临时设施的就不建永久设施,能简则简,多建一些可移动、可重复利用、可改装的场馆。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避免了重复建设。

(三)多种渠道筹资,有效利用资金,警惕盲目投资。作为非工业化国家,中国举办奥运会要比美国等工业化国家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需要更多的建设资金,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投资额将在350亿美元左右。政府主要投资于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的建设;而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主要投资于短期内即可获得经济效益的项目。这样,一方面可减少政府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在其他融资手段中,体育目前已成为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资金。从2002年开始体育每年将增发10亿元的额度,其公益金专用于奥运会筹备工作,以保证奥运间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投资巨大的体育场馆建设,如全部由国家投资会超出政府承受的限度,而且风险大,缺少活力。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社会投资占了投资总额一半以上,这使政府投资的压力小了许多,而企业也可在政府的市场开发中找到自己的平台。

(四)充分考虑奥运会后场馆的改造利用。做好长远规划,合理建设场馆,保证奥运会后的场馆再利用,避免浪费。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投资较多的一次,对这些场馆的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应借鉴历届奥运会的经验对奥运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把举办奥运会和奥运会后的利用结合起来。对比赛场馆的后期利用,采取商业开发,酒店、展览、会议等综合利用,以提高场馆的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大型会展中心、超高层智能化多功能大厅、大型购物中心,奥运会后将成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为确保奥运会后长期使用,许多场地都预留了大面积的商业服务设施。在216万平方米的奥林匹充公园内,场馆面积占100万平方米,设有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和射箭场等场所。同时,还规划建设了酒店、会议、商业、办公等其他配套服务设施,这给赛后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体育馆在奥运会期间将作为体操比赛和手球、排球决赛场地,在赛后则有可能成为大型文艺演出场地。奥运会期间用作乒乓球、羽毛球、击剑、摔跤比赛等场馆,奥运会之后将成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五)根据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是可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合理地配置场馆资源,有效避免单独经管、单独消费的情况;还可充分有效的利用场馆优势,合理利用资金形成拳头项目,并在人员分工上,责任明确,专职专责,做到管办分离。从经营效果看,也便于采用通卡、通票的作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经营,使场馆经营逐渐向大众体育健身的会员制过渡。因此,场馆采用集团化经营对于场馆多、项目全的单位是较易操作又合理有效的方式。二是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体育经理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办法,能根据场馆的资产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合理引进适合群众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并通过商业运作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由于管理公司在人员培训、资源配备、场馆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方面具有先进的管理办法,能带动场馆的管理水平,延长场馆设施的使用年限。对我国而言,通过引进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可直接、快速有效地培养综合性体育场馆需要的人才,为自我发展积累丰富经验。

(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北京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将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术企业、方便人民生活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的总部及研发销售中心。同时,要积极发展能够体现北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点的旅游、金融、信息、会展、文化、体育、餐饮、商业、宾馆、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非货物贸易行业,从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2008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既要精心准备,召开一届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奥运会,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也要实现举办奥运会效益的最大化,使2008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加速器。以往经验表明,奥运会后效应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要针对举办奥运会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挤出效应、低谷效应的影响,采取严格控制奥运支出规模,节俭办奥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奥运投资,建立新的奥运投融资模式,在2008年奥运会后继续举办一批重大体育赛事、文化、商贸、会展等大型主题性活动等措施减小和避免奥运会后效应对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后奥运效应产生的原因,指出我国要客观研究后奥运经济积聚的各种风险,未雨绸缪。

关键词:后奥运经济;奥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