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自由哲学及对社会启示

时间:2022-07-24 04:04:52

萨特自由哲学及对社会启示

暴力犯罪是一种原始硬犯罪,其侵害的目标往往很具体,是直接剥夺、损害他人生命与健康的行为,这种犯罪向来都被人们所重视。暴力犯罪造成的恶劣后果迅速且直接的攻占社会公民内心,使人们社会安全感降低。被害人因暴力犯罪所带来的心理恐惧与创伤,并不会随着身体创伤的恢复而消失,相反会伴随他们终生。

1、暴力犯罪的界定

1.1“暴力”的概念。

《新华词典》将“暴力”解释为:“强制的力量、武力”。也有学者从刑法学角度分析暴力的概念:暴力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一种犯罪手段。是指直接对被害人的身体实施物理性的强制力和破坏力,使其无力反抗或不能反抗。”

1.2暴力犯罪的概念。

学术界对“暴力”的概念没有争议,但对“暴力犯罪”概念确有着众多分歧。所谓的暴力犯罪本是犯罪学中的定义而非刑法学中的定义,而是泛指那些以暴力为方法严重侵害社会以及个人的犯罪行为。例如,日本法学家将暴力犯罪界定为“是指伴随行使暴力的犯罪,典型的如强盗、暴行、伤害等。所谓暴力,包含暴行以及威胁行使暴行”。我国法学界对暴力犯罪的界定,具有代表的观点有下面这两种:(1)认为暴力犯罪“即为获取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欲求而对他人人身采取的暴力侵害行为。表现形式主要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以及以暴力为手段的流氓犯罪等,”(2)认为:“所谓暴力犯罪,通常是指犯罪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胁迫而实施的犯罪。从刑法学的角度看,凡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以暴力为特征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各种犯罪都应该认为是暴力犯罪。”从我国刑法立法与司法实践来看,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均有可否定之处。第一个观点有两点缺陷:一方面,从现实来看,暴力犯罪的犯罪分子在进行犯罪时,以将要实行暴力的威胁的手段与暴力的手段经常是交叉的,威胁行为要使对方认识到:你若不顺从我,我就会使用暴力。也即,将这种以实施暴力进行威胁的胁迫手段也具有暴力犯罪的本质属性,因此,不应将其排除于暴力犯罪的类型之外;另一方面,只将对人身进行伤害的犯罪才界定为“暴力”,是不符合我国的立法思想与司法实践。其次,第二个将暴力犯罪定义为“凡是刑法分则规定的以暴力为特征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各种犯罪都应该认为是暴力犯罪”也不十分恰当。一方面,如上所述,有些犯罪通常或只能是通过暴力手段进行的,但刑法却未明文将暴力手段规定为犯罪构成要件,像暴乱罪、劫夺被押解人员罪、武装叛乱、强迫他人罪、绑架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另一方面,刑法中有许多明确规定要以“暴力”作为手段的犯罪,除个别外,对其的理解,都应包括暴力以及以暴力相胁迫的方式,有的还可由其他手段实施。这种威胁的胁迫手段与暴力犯罪中的“以暴力相威胁”所体现的胁迫手段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手段也并不如“暴力”造成的人身伤害大,因此,也不能将其归入暴力犯罪。基于以上认识,若判定一类犯罪是否为暴力犯罪,重要的不是刑法分则将暴力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明文规定,而是应具体来看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是否实施了暴力(或以暴力相胁迫)行为。据此,我们认为,“所谓暴力犯罪,是指以暴力手段或以暴力性质手段为构成要件,以特定或不特定的人或物为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

2、当前我国暴力犯罪的主要特征

暴力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当前我国暴力犯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组织上的群体化、团伙性;(2)成员上的年轻化、惯犯性;(3)时机上的陇蔽化、突发性;(4)政治上的反社会化、侵害对象的广泛性。

3、暴力犯罪的成因

主体环境因素则有两项:一是行为机会,它是外部条件构成主体实施某种行为的现实可能性;二是主体需要与外界资源分配的结构形态,这是影响主体的行为方式条件之一。”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社会实践,笔者认为暴力犯罪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3.1社会文化因素。

3.2经济因素

(1)生产力与暴力犯罪的关系;(2)贫困与暴力犯罪的关系。

3.3心理因素与暴力犯罪

(1)补偿心理与暴力犯罪;(2)义气心理与暴力犯罪;(3)亡命心理与暴力犯罪;(4)尝试心理与暴力犯罪;(5)享乐心理与暴力犯罪;(6)报复心理与暴力犯罪。

4、暴力犯罪的防治对策

鉴于暴力犯罪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对暴力犯罪进行治理,其主要对策有:

4.1治本预防对策

(1)发展生产力并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2)发展教育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加强人民调解早期干预工作;(4)强化家庭教育;(5)加强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6)积极开展被害人学研究并采取必要的预防被害措施。

4.2治标防治策略

(1)完善当前治安预防措施;(2)加大打击暴力犯罪力度;(3)因地制宜的进行个案防治;(4)强化社会帮教工作力度。

5、结论

总之,暴力犯罪在当前经济体制转型、暴力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有增长势头。我们全体公民应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是非观念。同时要提高防范意识,在防范不力的情况下,要勇于和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这样在案发后能够快侦快破,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尽可能的消灭一切暴力犯罪的诱因,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对已经发生的暴力犯罪要进行综合治理,将制裁与教育相结合,做好暴力犯罪人的出狱帮助工作。只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各尽其职,暴力犯罪是可防又可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