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风湿可行性

时间:2022-07-31 04:56:00

针灸治疗风湿可行性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我院在近几年中应用针灸治疗RA的临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受试者在18~65岁之间,病级为1~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mm/1h,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受试者排除明显心、肝、肺、肾等的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孕妇与哺乳妇女不纳入试验。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二线药物。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病人的一般情况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病期(例)病级(例)

男女ⅠⅡⅢⅠⅡⅢ

针灸组3052545±53±5255010187

对照组1531244±733±51230942

注: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45例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期、病级随机按2∶1配对分为二组:对照组应用消炎痛25mg,3次/d,治疗组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应用隔日1次针灸治疗,每次40min,1个月为一疗程。

取穴: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睥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于、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以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扦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应用灸粒温针。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为附子∶丁桂∶冰片以40∶9∶1比例制成)。

1.3观察方法:每2周随访一次,每次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每4周随访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部分患者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亮脑啡肽,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采用化学比色法,亮脑啡肽采用放免法测定,由华东医院协助完成。

1.4疗效评定:显效: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率、压痛指数改善率、握力改善率、晨僵改善率和ESR改善率等五种改善率均数>70%。改善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正常值)×100%。有效: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50%。改善: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30%。无效: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30%。

1.5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计量指标改变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检验。

2结果

2.1疗效评价:针灸组3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改善17例,无效5例,改善率83.3%;消炎痛组15例,有效3例,改善9例,无效3例,改善率80%,二组间经Ridit检验,P>0.05,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针灸组疗效与消炎痛组相似。

2.2针灸与病程和关节功能:见表2。从表2中可见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关节功能损害越少,疗效也越好。

表2针灸疗效与病程和关节功能的关系

疗效病程(年)关节功能

<1/21~22~3>3ⅠⅡⅢ

显效0010100

有效3211421

改善3635593

无效0113023

有效率(%)10088.883.366.61008457

2.3针灸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

表3针灸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

项目针灸组(30例)消炎痛组(15例)

治疗前治疗后P值治疗前治疗后P值

关节肿胀指数6.9±4.44.7±4.3<0.00113.4±3.612.6±3.5>0.05

关节压痛指数17.2±7.610.1±0.7<0.00113.1±3.19.1±2.4<0.02

晨僵(H)2.9±1.61.9±1.6<0.0012.3±1.71.4±0.5<0.02

握力(mmHg)83.5±31.295.7±62.1<0.001102.3±28.6113.8±30.4<0.05

ESR(mm/1h)57.2±25.746.4±27.2<0.0175.1±29.562.6±29.6<0.01

CRP(μg/L)18.8±11.68.2±14.5>0.0517.9±12.110.2±12.1>0.05

RF(对数值)2.4±0.42.2±0.4<0.012.4±0.32.2±0.4>0.05

2.4针灸治疗前后亮脑啡肽(LEK)、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见表4。

表4针灸治疗前后LEK、SOD、CAT和LPO的变化

项目LEK(10例)SOD(18例)CAT(18例)LPO(18例)

mg/mlU/g(Hb)U/mg(Hb)nmol/L

治疗前85.1±41.8485.9±38.617.1±3.55.7±1.0

治疗后172.5±62.2458.2±46.118.1±1.65.2±1.1

P值<0.01<0.01>0.05<0.05

2.5不良反应:消炎痛组有1例头痛,有2例胃肠不适,针灸组无明显副作用。

3讨论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损伤,而中医认为RA属痹证,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RA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本研究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扦补肾法治疗RA,疗效可达83.3%,与消炎痛的消炎镇痛疗效相似,经Ridit检验,P>0.05。同时发现病程越短关节功能损伤越少,疗效越好。目前没有一种早期RA的标准,根据Morgan等[1]报道早期RA病程12个月以内的患者为界限,针灸治疗对早期RA疗效较好(见表3)。针灸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均有明显好转。ESR、RF滴度也有改善,P<0.01,消炎痛对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ESR也有好转,P<0.02,而对RF无明显作用,与我国近年来报道相似[2]。

Mezes等[3]和Wade等[4]检测RA患者血浆和滑膜液中LPO的含量增高。Pasquier等[5]和Marklund等[6]报道RA患者外周血多形白细胞中SOD活性和滑膜中SOD活力下降或相对不足。这说明RA患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所以测定RA患者红细胞中SOD、CAT活性与血浆LPO治疗前后变化可了解针灸治疗RA的疗效。本研究针灸治疗后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血浆LPO含量降低,使关节炎症减轻,关节功能好转。

自从Hugher[7]首先从亮脑内分离出亮脑啡肽以来,对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柏华[8]在家兔实验中观察到针刺对中枢和外周亮脑啡肽有同步影响,针刺后,组织中亮脑啡肽(LEK)增高,肾上腺髓质内LEK下降而血浆中升高。RA患者针灸治疗后LEK含量明显升高,P<0.01,证实针灸治疗对RA患者有消炎镇痛作用,但副作用比非甾类抗炎药低。本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后ESR与RF滴度下降明显,有待进一步了解针灸治疗对免疫调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