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时间:2022-12-25 11:33:54

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一、把自己当作自己

还是让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在迪士尼游玩的时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一位卖气球的小伙。他的工作是把自己淹没在气球中。我看到他的举动让我很感动,因为他知道像我这样的游客要求和他合影,气球便可以售卖,他也非常热情。而且,他用气球遮住了自己的脸,尽可能看中的只是他缤纷的气球,所以他非常自觉地退避。我更是被他震撼到,迪士尼一个卖气球的能这么有专业精神,甚至已经专业到超出了他的服务范围。后来,我在余世维先生的一个讲座里,听他感激地提到,他曾经在迪士尼做暑期工的经历让他一生受益匪浅,培养了让他受用一生的专业精神。余先生说扫了两个月的地,上岗前的员工培训有三天。扫两个月的地,岗前培训三天。你知道都培训什么吗?第一天学什么?学照相。为什么要学照相?“小姐,请帮我们拍张照片吧,我们第一次来到迪士尼。”迪士尼把全世界有名的数码相机通通摆在那里,这些数码相机,迪士尼的员工每一个都要会照,佳能、松下、索尼、尼康、卡西欧,通通摆在那里,通通学会使用。第二天学什么?学照顾小孩。你会抱小孩吗?小孩是不能摸他肚子的,一摸他会吐奶的,而且不能随便抱啊。人家把一个小孩交给你,说请帮我抱一下我拿点东西。结果小孩还给妈妈的时候腰也扭了、脖子也折了。小孩在迪士尼,是端,不是抱,就是右手扶着他的臀部,左手抱着他的背,左四指顶着他的颈椎,端好。第三天学辨识方向。他们的辨识方向,不光是告诉客人在哪一个方向,连方位跟具体在哪都要讲出来。“先生,我儿子要喝可乐。”“右前方三点钟方向,200米那个绿色的房子。”“小姐,我女儿要去洗手间。”“左后方,8点钟方向,前进50米,那个黑色的房子。”整个迪士尼的地图通通背在脑海里。最后才学扫地。你会扫地?扫给我看。扫地的工具,有那种专门刮树叶的,有那种专门扫纸屑的,有那种专门掸灰的,怎么刮、怎么扫那个树叶不会到处飞扬,怎么掸那个灰才不会飘起来,这都要学的。还有,迪士尼开门不能扫,关门不能扫,中午吃饭的时候不能扫,客人距离你只有十米的时候你不能扫,要把扫把拿起来说“欢迎光临”,这个都要规定的、要训练的。这下完全把我惊到了。这就是专业精神:把自己当作自己,勇敢承担自我成长的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这个故事怎么用呢?我们班是文科班,很多同学都是理科成绩差,被迫选择文科;对自己的前途缺少规划,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对学校的常规要求也很有抵触。开学不久,新班级刚刚组建起来,就轮到我们承担晨扫值周的工作,在晨扫动员的班会上,我找了个机会,见缝插针给他们讲了这个关于迪士尼的故事,也告诉他们我心中的信条:把自己当作自己,就是要对自己负责,承担起自我成长的责任,培养自己的专业精神,像每一个迪士尼的员工一样,不论是什么岗位、什么专业,精益求精,追求自己最佳的状态。

二、把自己当作别人

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位同学,他是我们班一个标杆性的人物。大家知道,选择文科的学生,除了理科学习吃力而来文科之外,还有另一类则是对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楚,对自己的前途有非常明晰的把握。我们的标杆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这个学生非常优秀,在同学中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他最知名的举动就是在运动会3000米长跑中,鞋带掉了以后,蹬掉鞋光脚跑完全程。这是一个非常坚毅、执着的孩子,他分科的时候非常坚定地选择文科,而且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文科第一名。但是高二过来以后,就一直很郁闷,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个高手、长期稳居文科第一名的张同学。一次两次屈居第二,也就算了,关键是一年下来,用学生们笑他的话说:修炼成了千年老二。他自己则感觉很痛苦,也很无力,非常迷惘。我们班科会的时候分析他的问题,老师们都觉得,他目标太明确,就奔着第一名去,越得不到越在意,越是被束缚放不开。放假前找了个机会,给他聊到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他的面前,运用神通两手拿起了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大声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于是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婆罗门再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也放在地上。然而,佛陀接着还是说:“放下!”黑指婆罗门只得回答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为什么还要我放下?”佛陀对他说:“我并没有让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当你把这些都放下,六根清净,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逐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去表面的凡尘杂念,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不过,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别人深陷难以自拔,说句放下很容易,当发生在自己身上要真的放下实是不易。那就让我们换个思路,把自己当作别人,放下内心的执念,平衡自己的心态。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专注投入做好眼前的事,也才能“把自己当作自己”。暑假,标杆同学在学校的推荐下去参加了北大夏令营,在北京跟我“微信”,说他在夏令营里锋芒毕露、大出风头,听起来活力十足、信心满满,我很是为他高兴,可又忍不住提醒“不能太狂妄”,他迅速回复“放心!把自己当作别人,哭的时候不会哭出沮丧;笑的时候也不会笑出狂妄。”我想,对他我是可以放心了。

三、把别人当作自己

前面这两个故事,都是跟他们讲如何与自己相处。下面,我们看看他们与别人相处的问题。前不久,我们班学习委员在写课表的时候,一改常规写法,创了个新,将“语文”写作“国文”,将“数学”写作“算术”……我觉得很不错,还挺有点文科班的意思,不过有人有意见了,而且意见还挺大。中午就有人把课表涂黑,下午上课前还被人偷偷地擅自涂改成了过去的写法。我先前也没太在意,以为只是对事情想法不同,后来了解到,学习委员性格比较孤傲,不太合群,有人就一直看他不顺眼,借机发难,其实是对人不对事。所以解决问题,关键还是在改变他们对人的看法上。文科班女生多,说实话是非多,大家都没有坏心,也没什么大的矛盾,不过就是有人惹事、有人挑事,恨不得事态愈演愈烈。我把为首的几个找来,给他们聊了我成长中的一段经历。高中时候住校,寝室有一个从攀枝花来的女孩。这同学我们一直觉得挺难理解的:她就是完全不顾及你的感受,你在忙着赶作业,她放着音乐在你旁边练体操。总之,各种让你不能忍受。快毕业的时候,她妈妈从攀枝花来看他,提了一筐攀枝花的大杧果,那天刚好周末,寝室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女孩在。她对芒果过敏,除了嘴巴其他部位都不能接触,所以她请那个女孩帮她切好杧果,最后剩个核,说:这个请你吃吧,我啃不了。我们回来知道这件事以后,大家一合计,果断地趁她不在寝室的时候,几个人把她的杧果全部瓜分了。她回来的时候一句话没敢说。我们也很酷地没搭理她。毕业那天,大家兴冲冲地整理好行装,穿戴整齐吼着出去照相留念,她跟在我们后面,想凑上来,我们坚决地碰上门,甩下了她。大家觉得可解气了。回到寝室,她已经离开了,我们鼓掌欢庆!可是忽然大家都静下来,因为我们赫然发现,每个人的枕头上,都摆放着一个杧果。那一瞬间,真觉得青春就是太自我。如果能稍稍有那么一点点肯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对方着想……至于我们班上这场纠纷,课表改革的事自然没有人再干扰,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几天以后,收到一张卡片和一个杧果,竟然是学习委员的:“张老师,谢谢您!把别人当作自己!我也会努力告别过去那个自以为是的我。”这真是一个意外收获!当然,这得要感谢把故事传播出去的同学们,他们不仅是在学着讲故事,更在学着成长:把别人当自己,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别人的需求。

四、把别人当作别人

最后一个故事,其实是我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看过一个短片,小女孩过生日,爸爸妈妈精心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高兴,但是,让孩子真正兴奋、幸福起来的是直到最后,妈妈不经意问孩子“想带着这些礼物去哪里”,孩子说“迪士尼”,妈妈也许是一时心血来潮,爽快地说“走,现在就走”,孩子竟然喜极而泣。爸爸妈妈眼中最好的玩具,其实并不是孩子最想要的。一直以来,家长、老师我们总想给孩子们最好的,但我们忽略了什么才是他们眼中最好的,什么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几米的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几米说:“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长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但大人的希望,却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失望。”几米说:“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把别人当作别人”这一条,是我自己最看重的信条。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难:一件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另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第一件事做好的人被称作老板,把第二件事做好的人则被称作老师。不过,老师改造学生脑袋的时候,请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五、结语把自己当作自己,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有人说,参透了这四则箴言,就参透了人生。我道行尚浅,只能以此为例跟大家谈谈作为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中的一些感受:用故事去传达想说的道理。也许,“故事”就像一个人、一棵树或一道彩虹一样难以定义。但“故事,是有生命的,她真实的生命始于她开始活在你心中的那一刻”。各种各样的故事能汇聚成一股“甘泉”,让行进在生命途中的旅人汲水解渴,然后振作精神,继续上路。所以,每次我想要跟学生们讲大道理,我都求助于故事,因为,故事知道怎么办。

作者:张意 单位:成都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