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剪纸艺术审美意象

时间:2022-07-15 10:00:36

东北剪纸艺术审美意象

民间艺术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以东北民间剪纸为例,居住在黑龙江一带的蒙族、满族、索伦族以及汉族,在纸还未普及以前,就已经开始用金属薄片、绢帛、鱼兽皮、桦树皮等镂空剪刻各种图纹和图案,贴或缝在衣服、枕头等物件上。东北的民间剪纸,主要是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为代表,特别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艺术独领风骚。这主要是由于长白山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剪纸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不仅对天对地顶礼膜拜,对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动植物也奉为神灵,诸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家神、动物神等等,总计约有170多个。东北民间剪纸艺术涉及面相当广,诸如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人鬼神兽等等。在满族剪纸中,最常见的题材有人参、龟、蛙等,剪纸人物越来越人神化,并且带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一、东北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

东北民间的剪纸袒露着黑土地上的犷悍而又坦直的关东人的情怀,散发出“自发的、未凿的、冲破正统文化大网无拘无束的野性的美”(王肯《土野的美学》)。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这是一笔财富,值得生活在这片黑土地的人们珍视。正是这种带有明显“自赏自用”特点的民间艺术,使人们沉醉在一种美的创造和艺术享受之中。审美意象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居核心地位,即艺术的本体。叶朗先生在《现代美学体系》中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某种感情媒介物进行构形,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世界的活动。艺术不是任何一种自然情感的自发流溢,而是将情感纳入一个明确的艺术结构,从而把它符号化为一个“意象”。在审美活动中,我们的直觉对象不是“物”,而是“象”,因为物质实在是不变的,山就是山,月就是月,但在不同时候、不同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人们能从山、月的“象”中看出不同的意蕴。东北剪纸就具有这种意蕴,如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则象征祥和幸福,企盼丰收。如在东北的农村,人们就特别喜欢用各种剪纸布置环境,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喜欢在窗上贴上窗花,门楣上贴上门签,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操办喜事时,人们又习惯用喜字布置新房,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东北的民间剪纸艺术,就是通过这种独有的表现方式把这个内视化的意象描述出来,变成可读可解的文本。这些民间剪纸是意象的物化,是把心中创造的意象用物质材料传达给人们,它使审美意象得以呈现。艺术是一种营养,是一个健全的人生所不可或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营养,它可以使人愉悦、陶醉,可以让人充实,并有所启迪。欣赏东北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创作者的鬼斧神工,使它灌注着丰富的历史内容的审美意象,这个升华了的境界之所以给我们一种神秘感,就是赖以存在的这个作品或审美意象,已经从与人无关的实物转化为我们体验到的生命存在了。人们把自己的理想、需要、心意和情感投入其中,总让人看到有一种乐于与此同类同乐而厌避险恶人生的“复杂后的单纯”,使人产生各自不同的联想和美感,给人不竭的美感想像,从中领悟到不同的情思意蕴。

二、东北民间剪纸艺术的价值传播

创作是一种主体情志的外化,这个外化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它是创作所以成为现实的最终前提。东北民间剪纸艺术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一种自我情感、思想、愿望在某种特定的情境里的欲动勃发,是由此形成的潜在的心理能量的骤然间爆发、释放的水泵,这个爆发、释放的消耗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种自我实现的美感。自我的情感、思想、愿望的骤然燃烧,定将产生强大的热能,锻炼着创作者的生活体验、实践积累,铸成蕴蓄着创作者的心意、情意、意向、意志的意象。东北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精神价值。阮青在《价值哲学》中说:“精神价值是指客体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的效用关系,具体表现为客体以其精神内容丰富主体的精神世界,提高主体的精神品味,拓展主体的精神境界,活跃主体的精神生活。”从形态上看,精神价值相对物质价值而言,它不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从价值实现形式上看,物质价值随着人们需要的满足会有耗费或消耗掉,而精神存在于物质的载体———民间剪纸中,在人们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精神价值被人们“吸收”、“消费”了,而精神价值的物质载体依然存在。从价值的创造上看,物质价值的创造需要耗费物质资源,精神价值的创造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民间剪纸艺术的价值属于精神价值,它既是精神活动的结果———对艺术的创造和鉴赏享受有所感悟,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通过东北民间剪纸艺术,我们一步步接近或走进东北民间剪纸,就是进入了人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艺术的根在民间,民间艺术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从这些毫无书卷酸晦之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的东北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出,它那野生的、带有原发性的艺术神态,透射出乡里民间百姓的精神岁月,而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美学观念正灌注其中,若隐若现。他们是民间美术家,他们的根在民间。他们是工人、农民、干部,是闲赋在家的老人,他们飞针走线,捉刀弄剪,本意在自赏自用,然而他们的作品却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着,并令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这正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强大魅力。剪出来的图案,贴在窗上、箱柜上、墙上,美化了环境,为大家欣赏,但在剪的过程中,创作者带有很大的自娱性,即“自赏自用”,同时,也沉醉在一种美的创造和艺术享受之中。他们托物寄性,祈祷吉祥,一刀一剪,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带着对生活的信念,表现着内心的情思。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撞击人们的胸膛,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东北的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标志。这是一笔值得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珍视的贵重家底。艺术的发展创新离不开它,日趋现代化的生活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