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提款特征研讨

时间:2022-07-02 11:51:55

中国画提款特征研讨

提款又叫“落款”或“落识”,“款”本意为“器物上刻的字”,我们所说的“款识”,就是古时候钟鼎上刻的字,在《汉书•郊祀志下》记载:“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但在方以智《通雅》中的解释就有所不同,有说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入者;也有说款在外,识在内;还有说花纹为款,篆刻为识。说法不一。钟鼎款识的产生是中国画提款艺术的萌芽,书画的题款是作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题款的中国画总觉得少点什么,不够完整。题款的内容与形式及位置要与作品密切结合。即使在现在,书、画,题款、印章之间互相联系,互为增益,已经成为统一的整体。题款是使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它以中国画为载体,历经各代的发展、丰富和完善,博大而精深是十分值得去研究的。

从上古、汉魏到唐代,中国绘画的“题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所描绘的形象能更好地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政治或宗教宣传功能。因此,所题写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说明性的或叙述性的榜题、题名、题记。但是从唐代以后,绘画本身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教化作用大大减弱,诗情的成分大为增加,于是,绘画的题款也就相应的由早期的“题榜”逐步转向了我们今天普遍认同的真正意义上的题款了,宋代至清代题款形式迅速发展,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程度的中央集权制,同时就影响了当时的艺术的发展方向,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些文人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有不被重用而履履遭贬的人,也有弃官遁隐或坚持不仕的人。但是文人重文化修养和喜风雅生活的天性,致使赋诗作画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题款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行为。诗、书、画达到了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文人画的题款形式受历代画家的青睐,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元代题款的题与款已各尽其职。明清两代,在画上题诗作文或者在画外题跋已蔚然成风,并逐渐演变成章法的有机组成部分。题款形式出现了随形法、穿插法、满题法、笔墨法,扬州八怪对题款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题款的形式多种多样,宋元以前的款式不多,宋元以后就更加丰富了出现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宋以前的书画家对画境的理解和开掘仅仅着眼于画面物象的描绘上,很少在画幅上题款。“唐宋之画间有书款,多有不书款者,但于石隙间用小名印而已。”苏、米偶尔也题款于画,但文字很少。随着对绘画审美功能认识的推进,抒情写意逐渐成了绘画创作的主流。元人大兴题款之风,借题画以表示画境之不足,以表达兴味之未尽。题款书法为画家提供了一个借题跋诗句或散文抒发胸臆,表达自己体验、哲思、画理等内容的广阔场所。题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赞咏、抒怀、评论、纪事、诗词歌赋、画理画论、杂感记事、短评跋语、散文小品等等。如徐渭的《葡萄图》就题有诗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来抒发他怀才不遇的心情。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等。通过历代的中国文人画的题款可以发现题款具有以下几种意义:

1.解释说明,这是最常见的,它包括了这幅画的最基本的信息,如作品标题、作者斋号或字号、作画时间、地点等。注明这幅画的作者、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作的。为什么画、为谁画等,或记、跋之类。有的除作者名款外,还有署受画者的名字及与画家的关系等等。

2.装饰美化,比如诗款,以诗配画,深化意境,在构图欠缺时,题款还可以起到平衡呼应的作用,同时题款还能贯通气势,衬托虚实。题款的文字结构本身就具有书法字体的流畅美,加上篆、隶、楷、行、草,及其点画结构的变形、夸张,产生更多不同旋律的美感,不同的图景加上不同形式的款书,就能使画面形式更美,内容更丰富。

3.鉴赏、收藏。这类题款是别人写的并非一定是作者本人写的,有的是写他何时何地看到了此画;有的是写对画的评论或者赞美等;有的则是记些收藏经过之类。

题款是写在一幅绘画作品上的,这一特定的空间位置,使它有了更多的机会与绘画的形式建立新的关系。抽象线条的“图像“与画面具象的景物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形成一种特定的位置经营。根据不同的画面,采取不同的形式,题以不同的位置,或长或短、或双或单、或横或直,使画面和题语相得益彰,产生新的情致和景致。画面的形象、气势主要由景物的组织和安排来传达,但画面景物的描绘也有它的局限性,一片景象在空间里的铺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许多位置一旦画了就不可以随意调换了,因此,画面的空间组织有时就有轻重等各方面的不协调,疏密的不和谐,而一段题款,也就是一组书法线条组成的物象,其长短大小,不但可以弥补画面的不足,还可以增添画面的气势。题款的纵横之势指的是题款依画势(绘画的纵构图和横构图)而题,以起到增加画面气势的作用。一幅画的章法常以“开合”作为构图布局,所谓“开合”也叫“分合”。“开”,即发生,就是放,是起点或指向,“合”是收结的意思,是收尾堵气的意思。“开合”常指画面气韵的指向和结束。这里所说的气韵不同于“气韵生动”的气韵,而是指由于画面物象的运动指向所引起的视觉上的流动感,比较像“气功”里的“气”的含义。传统布局,物象要有起、承、转、合,就是指气韵的流动要有发起、承接、转折和收式几个过程。题款方式中有一种侵画形式,是把题款题在绘画形象之间的空白处,使题款与画面物象打成一片,做到形式上的画中有书,书中有画。侵画形式题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题款穿插在画面景物之间,款一题出,画面随即活跃起来,不仅打破了画面的孤立、松散、呆板的局面,同时使整个画面的疏密关系得到了调节,丰富了画面的构图,加之诗意对画面的生发和深化,使画的意境拓宽了,收到了题画俱佳的效果。

题款书风要与画风相一致,也就是说,题款书体的选择、笔意的运用、线条形态的组合、墨色的深浅,都必须与绘画的风格相一致。这样题款书法与绘画景物相融而产生画意。书风与画风一旦相违背,一定会破坏画意的完善,造成画面的不和谐,郑绩说:“有画细幼而款字过大者,有画雄壮而款字太细者,有作意笔画而款字端楷者,有画向处宜留空旷以见精神而款字逼压者,或有抄录旧句,或自长吟,一于贫多,书伤画局者,此皆未明题款之法耳”。“书伤画局”意味着书风与画风的相背,这样也就破坏了画意。高明的书画家对此是十分讲究的。

题款是中国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绘画的一个附属品,它来源于艺术家们的学识和修养,而绝不是泛泛的题解,也不是一般的诗文,是我国民族绘画上的特殊风格,这与西方绘画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它突破了画面的局限性,启发人的联想;其次它与画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题款这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其历史考据意义和审美意义一样重要,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