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索

时间:2022-07-24 11:37:00

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索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特质。青岛作为一座近代崛起的城市,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势。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本乡本土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本文阐述了青岛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青岛;民俗文化;发展

一、青岛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民俗文化史青岛城市文明积淀的表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青岛有悠久的文化积淀,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青岛是文化荒漠”、“青岛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等观点,实在不值得一驳。青岛与后来德国殖民者开疆拓土出兵强占的小小青岛村不是一个概念,亦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我们将观察青岛的视角放大一点,从青岛村放大到周边乃至放大到城市边缘的话,不难发现,带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糅杂了其他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在青岛总体结构中,民俗始终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实质上就是守望城市特色和城市精神,是维系青岛城市发展的血脉,也是青岛之所以为青岛的关键所在。正如生物多样性维系着世界生态平衡一样,文化多样性也促成了青岛这座开放城市的发展。青岛人的很多民俗文化创造,包含了过去世代累积的信息和发展的可能性。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我们今天或许并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但以后可能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

(二)民俗文化是青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民俗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而且,民俗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产力。因此,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作为产业经济去经营、可以作为文化资本去投人生产。如当今兴起的民俗文化旅游业,就是把民俗文化作为经济资源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研究和保护民俗文化要与振兴经济相结合,打造自己特有的品牌,扩大影响,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青岛民俗文化发展的思路

(一)突出青岛民俗文化节特色,丰富节庆内容

民俗文化越有特色,差异越大,就越有吸引力。民俗节庆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张扬个性、追求特色,并善于把特色与个性附着于一定的客观载体。节庆活动在内容上既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普遍接受的需要,也要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精神文化先进性的需要;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也要紧跟时代潮流;既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又要使之与世界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所以,青岛民俗文化节在内容筛选时应精选其具有特色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的内容,要有亮点、热点和卖点,切实把民俗节庆活动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特征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去粗取精,培育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性格,使青岛区民俗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拓民俗文化特色街区,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落户四方区打好基础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多都是民俗活动派延出来的,而民俗活动的载体大多是庙会、祭祀等活动内容,因而,现代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参入其他节庆、经济活动中,不容忽视庙会所给予的空间。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陛庙等文化一条街,是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场所,使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赖以生存和传承。青岛市四方区政府不但重视弘扬民族文化,开展民俗文化活动,更加重视资源综合利用,打造青岛民俗文化品牌。自2003年初,即提出整合糖球会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海云庵为中心,建设民俗文化特色街区,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如果将糖球会比作青岛市民俗文化活动的龙头,海云庵民俗文化特色街区为龙体,那么,将坐落在四方区的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就是画龙点睛了。2005年青岛啤酒街的成功运做,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三)加快民俗文化特色街区建设,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台,促使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尽快落户四方区,并使之成为提升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拉动点

四方区2004年至2005年在全国进行了“海云庵民俗文化特色街区”概念性设计作品征集活动,青岛市民俗文化特色街区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的最佳选址位置应在海云庵旁边建设,海云庵与博物馆遥相互应,相得益彰。并辅助配套设施,停车场、民间艺术表演广场等。同时民俗博物馆将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教育功能,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青岛市民俗文化品牌作出努力。

(四)与时俱进,为青岛民俗文化注人新元素

一是增强现代性。民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如果它不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保持血肉联系,就早被民众淘汰了,民俗文化离不开现代性,它是从古一步步走到今的,在“今”中体现的正是它的社会价值。二是提高创新性。在新世纪,我们要顺应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时代潮流,运用最新技术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俗文化的丰富资源,把高新技术引人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的科技含量以求以信息化推动民俗文化景点的开发与升级。如可以重点做大做强“李村大集”。李村大集历史积淀厚重,是民俗文化的样板,应把具有百年历史的李村大集办成集景观、文化、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民俗节会品牌。

(五)实现民俗文化的产业化

使民俗文化逐渐走上产业化道路,形成规模效应,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民俗产品,实现民俗文化产业化,就是要在谋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谋求理想的经济效益。但是要实现民俗文化产业化,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配合,才能完成。首先,要把产品开发与民俗研究结合起来。青岛民俗文化研究历史久远,实力雄厚,民俗专家精通业务,哪种民俗有特色,哪种产品可开发,他们了如指掌,他们对民俗产品的开发最有发言权,所以民俗文化研究队伍是民俗产品开发的可靠力量和生力军。二是把文化研究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使研究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发挥企业家的积极作用,如果能把民俗专家学者与熟悉市场的厂长经理集中在一起,就民俗产品的开发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取长补短,也可以使民俗产品开发和民俗产业化迈开新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