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中隐性课程质量分析

时间:2022-10-30 03:07:53

英语教育中隐性课程质量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备受关注。在英语教育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生日常的“学习世界”。我们在深化显性课程改革和管理的同时,更应该提升不常被关注的隐性课程,以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经验获得和身心健康发展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隐性课程的释义

20世纪,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开始到克伯屈的“附学习”,隐性课程开始被众多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和重视。隐性课程也属于课程学科范畴,是与显性课程相对的课程概念。1968年,杰克逊出版了《班级生活》一书,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即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者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这种隐性环境下所传递给学生的隐性知识是非具体化的,无以言表其具体目标和结果;非批判性的,通过人的感性、知性或理性的直觉获得的[1];非大众化的,是个人化的知识形态。有些学者认为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一种补充或者延伸。当然,如果从把显性学习作为教育主体的角度这样看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认为从整体课程角度和学生成长角度来看,隐性课程是不可能缺少的,也是不能缺少的课程形态,它必然与显性课程共同作用于学生自身的意义构建过程。所以我们说隐性课程是自然、隐蔽、广泛地存在的,与非教学层面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关,与教学层面的显性课程密不可分甚至互相渗透,并在教育环境下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隐性课程的呈现过程和影响结果多数与教育者对课程的理解和内容制定,学生受教育环境,教师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念、偏好和思维方法等相关。

二、英语隐性课程的重要性

(一)课程中不可或缺。隐性课程作为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对教育构成本身和教学内容来说是必要的构件。教育过程不仅发生在显性课程中,也发生于教学过程中的潜在教育过程,即隐性课程中。另外,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2],而在这些素材和信息发生传递的过程中,学生在被摄入的信息之外编码主旨知识信息,还会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者、身处环境和其他因素进行内心中的甚至自身都没有预期到的信息加工,这样的加工过程就是隐性课程存在的意义。既然存在,我们就应该正视隐性课程及其重要作用,提升这一普遍存在且多样的课程形式的效用。(二)英语学科的必然需要。语言教育的本身要求我们注重隐性课程。英语作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语言教育形式之一,承载着社会对其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英语语言教学涵盖其文字外形、语音、词汇、语法、听说、阅读和写作等,当然还包括当今愈加不可缺少的国际文化。要想让学生获得以上诸多方面的语言知识,不仅要有显性课程中的正式教学,还需要隐性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心态,利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地适应语用环境,增强文化理解,在获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三)学生成长的合理途径。学生成长是英语教育不可逃避的教育目标。语言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不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还在于学生学习经验及方法、语言思维、文化交际,乃至成就感和价值观等。隐性课程虽然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它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了强有力的持续影响[3],这种影响是英语教学和学生自身成长都需要的。课堂、校园和整个社会中,学生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需要通过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成长为社会人,这种成长的过程必然需要隐性课程来承载,需要潜在的语言习得来推波助澜。当今网络的普遍发展和应用,让学生的成长可以超越课堂时间和校园环境的限制,此类隐性课程便能帮助学生获取大量有用资源,顺利实现课堂外的知识的构建。

三、英语隐性课程提升的策略

(一)隐性课程的体现。英语教学过程的隐性课程体现在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之中。英语教材不仅涉及语言知识素材,还包括多国文化、生活常识和社会价值观念等,这些信息通常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从教材到学生的转移,而隐性课程特别是文化熏陶、常识普及和观念影响等方面便被悄然带给了学生,这无疑是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时的一种导向教育,使学生的语言习得变得更多元化、立体化。另外,教学活动过程中以何种方式开展课内和课外活动、学生的参与方式、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等也会对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产生一定影响。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体现在承载语言知识与文化的客观环境中。隐性课程的物质因素含有教学过程中教室的布置,校园的设施、环境及其使用情况等。教室的布置安排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产生促进或者压抑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校园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会影响校园的风气和风貌;设备设施的类型、使用频率和效果会决定为学生提供教育活动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体现在学生个体所在场域的人际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关系中的两大主体,其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三种关系形式。在学校中,学生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来认识、理解和内化事先确定的教育内容。[4]教师个人的授课方式、发音方式、评价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等对学生的潜在影响都是巨大的,也都是隐性的;学生通过沟通、协作等方式来达到一定的活动目标,其个体间互相有着学习倾向、解决问题思路、价值追求等隐含的影响形式。(二)提升隐性课程的策略。任何课程都应该以教育性为基本特征。尽管隐性课程充满着隐藏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它本身还是存在相对可控性的。我们认为提升隐性课程就是要在充分达成显性课程的教育过程的同时,提升隐性课程效果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传播正能量和先进的价值观念及文化理念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以下角色:1.物质环境的设计者。学校和教师可以共同努力,精心布置校园环境,例如建设颜色多彩、风格独特的教学楼,发挥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涂鸦墙,中英双语的宣传标语等,这不仅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审美,还能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和审美水平,促成良好的校园风气等。2.文化的引入者。英语语言带来的多种文化是语言知识财富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入多种文化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文化目的性,包括文化含义的认知和文化意义的把握[5],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明确文化概念及不同文化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其他文化,并正确处理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这样的隐性影响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3.“关系”的协调者。这里的提到的“关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人际关系,知识与教学活动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教学活动进行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的关系,以发挥自身对学生多方面的影响。另外,教师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向学生传递更多友善、互助、和谐等人际观念,以促进其良好关系的形成。英语语言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进行传播。教师应注重知识和教学活动关系,利用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来实现与语言知识的互相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对英语语言的推荐和宣传帮助学生搭建起知识和生活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递语言知识,如多样的课堂演练和小组活动、信息技术等,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让学生扩展视野,增强开拓精神,让学生以多种方式来习得语言。

作者:杨志勇 单位:辽宁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PolanyiM.TheStudyofMan[M].London:Routledge&KeganPoul,1957(12).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

[3]王桂林.潜在课程: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J].教育探索,2003(6).

[4]周润智.教育关系:学校场域的要素、关系与结构[J].教育研究,2004(11).

[5]姜月.大学教师隐性文化和隐性课程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