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出现在文化信息

时间:2022-01-09 08:16:00

翻译中出现在文化信息

一、根据一般概念,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但这个概念仍有它的欠缺之处。它只提及语言的信息,未提及文化的信息。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虽然奈达把翻译扩大到语义和文体两个层面,但仍未提及文化信息的再现。本问拟从文化信息(cultureinformation)在翻译中的再现这个角度加以讨论。

二、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什么是文化?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如何?人类学家泰勒(E·BTyler)曾指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人类以自己的情感、技能和智慧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更新着自己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不同民族语言上不同,文化上各异,人类的能力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活动的多样性和观念的多元化使其文化内容和形式出现多样化,这便是文化差异的渊源。

翻译是语言化的跨文化交际,一种文化群体的语言是其文化积淀和储存的结果。一种语言的文字是语言符号,而附着于这种语言文字之上的非语言符号便是文化。翻译便是将一种文字符号转换为另外一种文字符号的过程,但如何将作为非语言符号的文化很好地体现到翻译之中呢?对于非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内涵,译者深入研究异族文化之后才可解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译者的任务不仅要替读者解读原文的语言符号,而且还须破解原文的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会遇见一些实例,如说假若仔细挑选在廉价商品店可以买到很便宜的东西,译文为Youcanbuyverycheapproductsatdiscountstoresifyoushopwithcare.上述译文是否很好地表达了汉语原文的意思呢?表面上看,似乎可以,但是我们说文化内涵表达欠缺。汉语中“很便宜的东西”不一定指价格很低,有时指物超所值或很划算的东西。“某某东西很便宜”中物超所值的文化内涵远不是英语中所能表达的。如果说某人花了30万买这套房子很便宜当然指的是它所出的钱得到了超值回报,而不是指房子价格很低。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的文化寓意考虑进去,将其译为Youfindbargainsatdiscountstoresifyoushopwithcare.似乎更能体现它的真正文化内涵。所以说只有深刻细致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将语言的文化底蕴表达出来。

三、词汇的文化内涵造成翻译中的不对等

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再现,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词汇的问题,而且不同语言之间词的不对等问题更是翻译中时时遇到的棘手问题。翻译中,对等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对等才是绝对的,完全对等是几乎不存在的。所谓不对等,是指译人语(targetlanguage)中没有与译出语(sourcelanguage)中的词语相对应的词,这种不对等有程度上的差别,有时则是部分不对等。因此,对翻译中所造成的障碍程度也不等。造成这种不对等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与特定文化有关的词不对等。例如“cowboy”英文释义是骑马放牧牛群的人,但与汉语中所指的牧童或放牛娃是不对等的,因为“cowboy”文化内涵指传奇式浪漫型的美国西部骑士,常常穿着牛仔裤,所以cowboy这一英文单词在不同文化的人的脑海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又如我国“下岗工人”目前多半英译为lay-offworkers,但“下岗工人”在我国并不等于被解雇的工人,他们虽然暂时下岗,但却拥有许多与在职工人相同的权利和福利。这就需要译者必须十分熟悉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提高双语的文化修养,才能消除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才能改进翻译的质量,如果不能这样,那么所传递文化信息的翻译都是无效的翻译。

四、处理好翻译中文化信息差异

由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和契合的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汇空缺(emptiness)现象。例如汉语中“风水”在英语中属词汇空缺,但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只能采用音译加注法:Fengshui(akindofgeomancy,basedonChinesemythology,concerningthechoiceofsitesforhousesorgraves)。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汉语的原义。英语中具有文化背景的词语在汉语中词汇空缺现象也十分常见。如lazySusan一一懒惰的苏三,指一种盛食品的自动转盘,供顾客选用。此外,在翻译中,译者经常会遇见许多由颜色构成的词语,在汉语中也存在词汇或语义空缺。如Pinklad一红妆女人,指一种鸡尾酒名,用杜松子酒和白兰地酒合成,而在汉语中没有此种说法,翻译中如果遇见此类词语时绝不能望文生义,这就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富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同样象在汉语中由颜色构成的词语如“红眼病”、“又红又专”、“红白喜事”等具有独特文化含义的词汇在英语中也难以找到语义或文化内涵对应的词语。翻译诸如此类的词汇,有的译者采用前面所说的音译加注法,也有译者实施意译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最大程度地将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体现出来,都可以认为是好的译文。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再现,不仅与词汇的文化内涵相关,而且与词汇的文化意象(cultureimage)相关。由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种差异最大的文化类型,因此,东西方民族在词语意义联想和文化意象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把“鸳鸯”一词直译为英语中Chineseduckanddrake那就失去了该词的情感色彩,如果译者仅照字面意义进行翻译而不加解释的话,那么读者难以理解上述词语的真实语义和文化内涵,现在有的译者将此词译为lovebirds较为合理,这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此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唐诗中的许多宋词绝篇佳句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译语,究其原因是因为两种语言所蕴涵的文化意象存在很大差异而致。

五、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等内容。正如Lotman指出: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某种具体文化中,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自然结构为中心。要想真正掌握语言,必须探索产生与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正因为如此,著名翻译理论家SusanBassnet和AndreLefevere在(构造不同的文化》中指出:翻译学就是要研究不同文化的互相作用(cultureinteraction)。这样,文化信息才能在翻译中得到真正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