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护理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2-06-06 09:11:06

精神病人护理心理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精卫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5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我国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属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时期(阴性症状评分超过20分,阳性症状评分小于10分),排除:伴有严重的脏器组织性疾病者;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能有障碍患者;病情尚不稳定或者存在暴力倾向者。入组患者中,男34例,20例;年龄24~55岁,平均(42.1±13.5)岁;病程1~6年,平均(4.6±1.3)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精神科护理常规,包括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社交功能训练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实施积极心理学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1)疾病认知教育(第1周与第2周)。利用讲座、视频、书藉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观念上的偏见,使患者能适应疾病,提高其康复的信心。(2)引导感恩(第3至5周)。指导患者阅读、点评各类感恩类文章,引导患者感恩那些帮助过或者喜爱过自己的人,并协助他们写出感谢信,从而增加他们的责作感;通过日常的工娱项目,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并且记录下自己看到或感受到的三件好事,学会肯定他人的优点以及能力,从而感受生命存在意义。(3)情感上的支持(第6至7周)。组织病人阅读关于亲情的文章与影片,并鼓励病人主动给自己的家人、同学、好友等写信或打电话问候;积极安排病人家属来院探望,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家属尽可能给予患者较多的关心与支持。(4)建立希望(第8至10周)。组织病人阅读励志故事,观看励志的影片,同时邀请疾病控制良好的病友现身说法,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起生活的希望。此外,指导患者掌握一些不良情绪自我调节方法,从而帮助患者主动适应社会环境。1.3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评估量表(BPRS)进行评分。该量表包含了18个项目,总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2)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应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表(PANSS)进行评分。该量表分为一般精神病理分、阴性症状分以及阳性症状分三个维度,总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精神分裂症病情越严重。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PRS量表与PANSS量表评分变化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BPRS量表与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BPRS量表与PANS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涉及到个体思维、行为、感知以及情感等诸多的方面[3]。精神分裂症具有反复性发作、缓慢性进展等临床特征,最终可导致个体出现精神衰退以及精神残疾。有临床研究指出[4],大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可通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但由于患者在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后自知力逐渐得到恢复,此时通常因疾病而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诸多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精神症状控制,同时也大大增加疾病的复发率。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其逐渐拓展应用于临床护理学,帮助患者提高对问题的适应能力、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以力以及树立生活希望。本次研究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时期患者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总评分、PANSS总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BPRS总评分、PANSS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时期护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干预,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晓枫,韦有芳.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5):422-426.

[2]李占敏,李淑芬,李亚静,等.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1):80-83.

[3]李皖生,赵勇,方微.集体心理治疗对改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1-334.

[4]王传跃.精神分裂症研究的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11,23(4):196-198.

作者:费惠慧 王强 张蓉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