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对文学作品编写

时间:2022-07-27 03:18:11

电影对文学作品编写

一、新中国成立后17年:忠实原作,电影主动向文学学习

在电影制作的初期,著名的电影理论学家张俊祥先生就曾经在自己的学术论文当中明确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电影制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剧本到电影转变的过程,因此在剧本的制作过程当中首先要明确的第一点就是要确定影片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以及灵魂。一部成功的电影必须有旗帜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故事情节的描述能够给影片塑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体现电影的灵魂。也有人曾经说过,电影实际上就是动态的文学,也就是说通过电影制作与拍摄的方式可以让文学更加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中国电影的成长史上,主要有两个比较重大的时期电影素材的选取都来自文学作品的改编。这两个时期电影改编的特点在于其忠实原作的创作精髓,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文学作品当中的革命性思想热潮。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夏衍曾经明确指出,通过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如果想要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就应该要建立在对文学作品本身拥有一个明确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设想观众从来没有看过这部作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剧本制作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定位在一个大众化通俗化的叙事层面,与此同时我们着力对原著进行的模仿,起到一定的传递原著的作用。尽管改编的幅度并不大,但是要不断地在电影当中体现作品中的阶级矛盾以及用于革命的思想热潮。许多电影作品的题材过于局限,究其原因在于所处的年代的红色革命思想,对革命文学作品所改编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面对时代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给人们无论是思想上或者是行动上都拥有了明确的指引和推动作用,弘扬社会主义赞歌的同时也让人们的心目当中充满着对幸福美好的向往。比如说在进行改编著名的文学作品《祝福》的过程当中,夏衍就在自己的剧本当中巧妙的融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时代的特征等元素,通过对这些背景的烘托体现了祥林嫂捐门槛的情节,从而让整部电影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光明的,具有革命性的未来。又比如说在电影《小二黑结婚》中将主人公金旺和小二黑的个人矛盾通过文学处理变成了敌我阶级的深化矛盾,并且在影片当中引进了一个叫做二叔的角色,将他作为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最终导致了矛盾的进一步深化。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改的同时进行重新编辑

20世纪80年代,文学创作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为在这个时期许多题材的禁区都已经在慢慢的瓦解了,与此同时作家们由于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国外文学作品的涌入,许多剧本的广度和深度都已经到了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进一步解释人物的命运,并且塑造出主人公的灵魂。题材的选取也已经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从那一刻起也预示着文学的发展方向倾向于人文色彩的转化。这个时期的电影人物依然在我们的心目当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喜儿、刘胡兰、潘冬子等都是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走过自己的青春岁月。但是从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上我们却不难发现,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载体,这是一种拥有浓厚社会气息的文学成分,拥有强烈的社会学成分色彩。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这个时代的电影作品更像是一种人们对于政治思想的传声筒,通过这个载体来实现互换主题的作用。在将近17年的改编电影当中我们看到的人物更多的是运用平面化的手法进行演绎,缺少了灵魂的同时也显得不够丰满。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改编的整体风格逐渐的打破了这种思想的筋骨,渐渐地转向人文化的防线,无论是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还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当中的题材无不例外地通过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以及人性的思考来进行深入的演绎,这是区别于过去的红色经典的电影塑造形象。这一电影史上的改革深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与爱戴,并且对世界电影史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这个时期的电影而言,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并且希望运用独一无二的影响符号来重新唤醒第七艺术时代,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不在仅仅局限在表象上,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摆脱文学对电影的束缚,抓住文学作品灵魂的同时融入电影思想进行改编。尽管这个时代的电影制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束缚,然而从更深的角度来看我们却不难发现文学作品依然是电影剧本制作的主要源泉。处于这个时期的电影剧本改编,不再是传统形式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编剧下需要在文学的环境氛围当中提炼出作品的精髓,感受到作品当中的人性关怀以及文化思想境界上的精髓。从创作手法的角度上来看,大多都以现实主义的回归色彩以及深化形式为主体,在思想内涵上更加倾向于人文主义色彩思想的表达。电影的改编已经真正的跨入了“改并且编”的时代,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文学与电影共同发展的时代,因此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电影作品,既包括了反应战争生活的《高山下的花环》,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牧马人》,还有对文化伦理进行剖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优秀作品。

三、当代:跳出文学,独立地进行编剧与构思

当今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艺术片,改编强调的是导演的个人体验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讲艺术类型的作品分成以下两种类别。首先是第五代电影人在20世纪末所展开的转型创作方式,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样的电影制作形式是有效地融合了商业与艺术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商业艺术片,其次主要是以第六代导演为核心的独立创作模式,这些电影作品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面是源自个人体验的荧屏再现,从创作角度上来看更加倾向于纯粹的艺术文艺片。1998年陈凯歌导演成功地将著名的小说故事《荆轲刺秦王》改编成为电影,运用电影的描绘手法以及艺术形式重新的对历史以及命运作出了一个新的思考和定位,这也是80年代电影改编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由于当时正处于特殊的年代,社会背景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了该片票房惨败的悲剧现象。与此同时张艺谋导演凭借着自己改编的电影《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等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些电影的制作都紧紧地围绕着时代的背景,结合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形态,并在影片的制作当中融入了时代的新元素,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主流电影占据着大众视野的同时,仍然有一批具有新兴思想的年轻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视觉审美意识创造了大批的优秀作品,他们自诩是长期处于文化边缘状态的人。我们称之为第六代和新生代的导演人群。这些电影素材色彩鲜明,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了日常生活当中的普通人身上,详细地描绘了他们所处的环境,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零距离体验。在剧本的创作上面,这些导演更加倾向于结合自己身边的人物素材以及亲身经历进行创作,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修改少之又少。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发现,从1990年至今,剧本进行独立制作的高达110部之多,而其中真正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进行大幅度修改的总数不超过二十部。如果将第五代导演制作的称作留着别人血液的作品,那么第六代以及新生代导演则是凭借着自身的勇气以及自信,向时代传递着自己心中最真实的声音。在为数不多的几部电影当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姜文和张元的作品。比如说由姜文执导改编并且参与制作的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张元的《东宫西宫》等都是广受好评的作品。

(二)商业片,改变强调的是市场的娱乐特征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商业片分成不同的类型,首先是以冯小刚导演为代表的贺岁电影,比如说《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等;其次是以武侠大片为主的戏说类型作品,比如说《卧虎藏龙》《英雄》《无极》等;最后是以刘镇伟导演为带代表的经典解构大片,其中最成功的当属《霸王别姬》,以及脍炙人口的《大话西游》等。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题材很多都来自对著名作家王朔的小说。众所周知,在电影圈内王朔的作品经常被不同的导演进行改编,近十几年来总共有将近二十部的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然而为什么导演们都钟爱于王朔小说的改编呢。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经验以及研读新的发现,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是由于王朔的小说当中大多体现并且传达给大众的是一种精英文化所带来的疏离态度。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是王朔的作品当中语言幽默风趣,在嬉戏调侃当中暗含着许多时代的元素,以及反知识分子的一种特殊情况。对于这一风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张元认为这是一种对知识分子所表达的精英文化的尊重,试图通过这样方式的表达来彰显电影的个性所在。而冯小刚导演所制作的电影当中则将重点放在了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说通过电影作为一种启蒙的方式来对社会现象进行嘲讽。运用调侃式的风格车公共的开创了中国电影的一种新的语言系统以及描述表达方式。在冯氏电影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系列诙谐风趣并且具有深刻哲理和内涵的台词,这些台词也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冯氏电影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起电影场面的恢宏壮丽,也不是曲折离奇的故事剧情,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细节所带给人们的乐趣,通过幽默精美的台词我们可以更真实贴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冯小刚的大多数电影作品都源自对王朔小说的修改,作为一名小说家他成功地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再普通不过的语言进行了加工,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实际上却能够一语中的,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种观察制作方法极大地体现了时代元素,形象具体地从视野和观察角度体现出了个性时尚元素,可以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的成功正是源自巧妙地融合了市场策略以及大众文化。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以及文学改编,成功地创造了超高票房的记录,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夜宴》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影片。

四、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中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从不同的时代角度为线索分析了其文学作品改编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忠实原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修改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到当今时代电影制作已经跳出文字,在文学的基础上进行编剧与构思,当代由文学改编的电影主要分为艺术片和商业片两种类型,各自都拥有旗帜鲜明的特点。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