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中男女交锋思索

时间:2022-05-31 09:09:00

日本文学中男女交锋思索

一、原理——女性自我的反吸收

男性往往把妻子的自我封闭在性别分工里,当作自己的自我延长来认识,因此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丈夫不再承认妻子的自我是他者的自我了,实际上已婚妇女的自我并不能简单地变成丈夫的自我延长,只有妻子确信丈夫是爱自己的时候,才能把自我交给丈夫,恋爱是自我成长的食粮。这是指把他人的自我当做肥料的单方面的成长,特别是对女性自我的充实而是封闭,也许不成功的恋爱才会勉强帮助他成长。女性自我意识逐渐改变了现代恋爱的方式。对男性而言,成为别人妻子是交换爱情类型的自我第一时间的交易,恋爱婚姻成立的同时,女性的自我第一时间成为丈夫自我的一部分,按家庭逻辑来说,女性自我应是丈夫自我的延长,女性被男性怀柔掉了。家庭则是男性自我意识地根据。但事实是,无论在爱的任何形式中,女性的自我都是不可溶解的。女性在爱情中只是为了寻找自我的充实,这和男性逻辑中女性的充实(女性将自我融入家族共同体便是充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于是面对男性自我的吸收,女性开始本能地反吸收。

二、理想的爱情——[原理]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一)岛崎藤村的《新生》

《新生》是作家岛崎藤村的一部告白性质的私小说,生动地反映了与女性自我的纠葛。主人公岸本因肉欲与侄女节子发生乱伦关系,节子怀孕,岸本却出国外并与别人结婚。他觉得节子按常规结婚便可幸福,并获得新生。归国后两人旧情复燃,节子要求岸本明白他们之间平等的恋爱关系,岸本吸收不了节子强烈的自我,打算通过写作方式,以忏悔的形式将关系公布于众。他认为打开了自己的新天地,节子也将获得新生。可对于节子而言,这是背叛与亵渎,生活上的坦白只给女方留下怨恨,使节子毁灭。

(二)小岛信夫《拥抱家族》

男人们往往认为女人一旦成为妻子,她的自我就溶解了,不再是一个具有自我的人,意识不到女性的反吸收的自我。小岛信夫的《拥抱家族》讲述了一个丈夫发现妻子的反吸收的自我,并再度与妻子平等交换自我的故事。主人公俊介认为妻子是家属,是自我的延长,所以妻子的自我早就溶解在丈夫的自我中了。妻子是一个典型的全职太太,她虽感到生活不充实,但可通过购物及盖新住宅来发泄自己,为此俊介拼命工作。俊介在外面搞婚外恋,他认为这与家庭无关,婚外恋不会破坏家庭,家庭是男性发挥丈夫自我的场所,而婚外恋并无丈夫自我意识,更无须吸收女性自我,不会给男性自我留下痕迹,并没有责任,是一种放松,一种玩乐。女性因为爱丈夫而将自我补偿给丈夫,但丈夫却将婚外恋与爱分开,这种逻辑妻子不能接受,但另一方面,妻子的婚外恋则意识这背叛、应取消成员资格,妻子开始意识到自我,并拒绝丈夫吸收,开始了以婚外恋形式的反吸收。丈夫虽没想到,但悟到妻子虽为女性也是人,她的婚外恋是妻子拒绝吸收的自我。他开始承认了妻子身上也有不属于丈夫的东西。在妻子那反吸收的自我中,没有家庭和丈夫的存在。丈夫开始意识到妻子的自我是一块不可侵犯的领域,并再次和妻子平等交换自我。

三、异化的黑色浪漫主义——川瑞康成与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女性

川瑞,谷崎的文学中常见的处女崇拜,女性崇拜,反映了害怕女性的自我,对女性性嫌恶的另一侧面。随着女性自我意识地高涨,不存在女性自我的“纯爱”只好转换到梦想衷曲,形成一种异化浪漫主义,正因为作家对具有自我的女性由于害怕“阉割”的心理感到恐怖和嫌恶,才开始对女性的崇拜,对女性肉体的赞美,把女性象征化,用女性本质论为基调,以恐怖、嫌恶,幻想为中心展开他们的文学世界。在他们笔下的世界里,女性身体变成了抽象的,观念的东西,女性形象是男性化身,延长,绝没有当作实体的人来描写,他们把女性归纳成一定的类型,把它象征化,让它进入自己的思想世界里,他们否定女性自我,属于逃避自己我的异化浪漫主义。

四、复杂的爱情——[原理]在影视中的表现

“男性自我与女性反吸收自我”这个原理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有所表现,影视作品中复杂多变的恋爱关系也可以用来分析和理解。90年代在中国日剧的热播,日剧《东京爱情故事》功不可没,掀起收视热潮,甚至以各种形式举办的《东京》论坛至今十分流行。经典的爱情,《东京》并不像滥情剧一样,它的爱情是发生在社会,工作中的,真实不做作,特别是莉香的干净利落博得无数人的热泪。莉香是个职业女性,她的不似里美较弱的大方个性是人们理解的完治不选择莉香的原因,可这并非根本原因。《东京爱情故事》并不是个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它深处包含的人性的较量或许才是风靡几代人的真正原因,因为它具有人性的深度。恋爱,婚姻中女性有反吸收能力,男性不能以为吸收女性自我便是爱情,女性自我是男性自我的延长,要时刻认识到: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自我,理解,接受它便是爱的真谛。恋爱便是双方自我纠葛的过程。

爱一个女性就是侵略了她的自我,自己的自我也会被伤害。作家们企图使女性为妻,为母,通过共同体内的性别分工的逻辑来解决与女性自我的矛盾问题。理解日本文学作品,特别是近代作品时,与“男性自我与女性反吸收自我”原理来理解人物情绪,故事变化,便能发现现象背后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