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法律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06-06 09:00:30

思想道德法律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摘要】PAD教学模式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阶段整合模式的简称。其核心理念是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当堂讨论的时间上隔开,让学生在课后的一周内进行充分的个性化内化吸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法基》)课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就业导向下的高校《思修法基》课程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相比,PAD教学模式整体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满意度。

【关键词】PAD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1PAD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PAD教学模式最早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实质上是一种将传统的讲授式和讨论式教学有效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互换式学习[1]。

2就业导向下《思修法基》的重要作用

《思修法基》作为每位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理应充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2.1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就业导向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也要有坚定的政治品质。《思修法基》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基础的重要理念,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就业导向职业教育背景下《思修法基》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2.2提高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基础。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创新素养、技能素养以外,还需要具有坚定的道德素养和强健的身体素养。《思修法基》课程教学应当也必须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发,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世方法,确保学生养成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正确的导向[4]。2.3促进高校人才的人格完善。高校应当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发,利用《思修法基》等公共思想政治课程,从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出发,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正确识别社会上不良思潮、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5]。

3当前就业导向下《思修法基》存在的问题

3.1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矛盾突出。《思修法基》课程教学以理论说教为教学理念,以灌输讲解为教学模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势必与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冲突。由于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各种专业课程建设上,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较为薄弱,是否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否能真正运用《思修法基》课程上的内容引导自己的三观建设,其教学理念与当前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间矛盾较为突出[6]。3.2就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不紧密。《思修法基》的课程教学中也缺乏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规划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就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完善,《思修法基》的影响不够,《思修法基》课程教学中欠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教学内容[7]。3.3学生知行不一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知行不一”,无法在生活中实现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化,无法用课堂上学到的政治知识建构自己的世界观。最终导致学生知行不统一,《思修法基》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就业的帮助不大。

4PAD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PAD教学模式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与讨论(Discussion)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PAD教学模式有效规避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讲授和“以学为中心”的讨论两种教学方法单独实施的缺陷,通过打破并重组传统课堂教学程序化解高校课堂教学的困境。类似讲授式教学,PAD教学模式保留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精华,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保障了教师中心主导地位,保证知识传递的预设性、系统性和准确性。类似讨论式教学,PAD教学模式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强调学生、师生互动,鼓励互换式和参与式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创造性。其关键创新在于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隔开,让学生在两段时间之间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做到“隔堂讨论”或“有准备的讨论”,更加有效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效力。在考核方式上,PAD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平时学习,要求学生课后内化吸收,把有效学习分散在整个学期,体现出过程性评价的价值。目前,PAD教学模式已在一些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5结论

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节点和生长点,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标志。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结合不紧密的现象。面对当前高校《思修法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矛盾突出、课程设置缺乏全程化、理论教学与学生行为实践有脱节等问题。PAD教学模式给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但从对实施PAD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建议来看,对大学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PAD教学模式新颖的教学形式能更吸引学生认真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PAD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更清晰,权责更明确。综合表明,PAD教学模式为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且简便易操作,值得在高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南昌职业学院校级自选研究课题,课题名称:PAD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主持人:侯柯文。

参考文献

[1]李国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探究[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16,(12):110-113.

[2]熊刚,彭智平,王京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就业的思政教育功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7):9-13.

[3]李娜.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李守香.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1.

[5]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作者:侯柯文 单位:南昌职业学院

第二篇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出发,从程序设计、必须把握的原则、实施后的功效与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将团队活动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团队活动;功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门课程,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任务,其授课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基础》课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切实增强教育实效性,无数学者、教师在教学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很多方法和设想。党中央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找到了落脚点,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关键在导的教育理念。本文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探索在具体的教学中开展“团队活动”这一形式的有效运用,为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1团队活动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含义

“团队”一词由美国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1994年首次提出,主要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随后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团队”这一概念在各行各业被广泛采用,并赋予更多的内涵和引申。笔者在《基础》课教学中开展团队活动,就是把学生“团队”作为课程的主体,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1)团队活动的基本单位。作为活动的基本单位,团队的构建是开展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前提。在第一次课上根据自愿组合原则,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熟悉了解,组长应能够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发挥成员各自的特长,共同讨论制订规章制度和相关纪律,为以后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基础。2)团队活动开展形式。以游戏、讨论、比赛、辩论等形式,结合课程内容采取专题研讨、主题演讲、课堂竞赛、时政辩论或课外素质拓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去关心自己的成长成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的过程中唤醒自我、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3)团队活动的理念。一方面,活动应以学生为本,应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理念,在教学中提升他们的自信与力量,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活动坚持“生活化”的理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往经验相结合。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有共鸣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

2《基础》课教学中团队活动的程序设计

1)课前精心设计。团队活动的设计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要求来实行。具体到每一次活动的设计,教师把各小组组长召集起来开会讨论,突破教师一人苦思冥想的思维局限,也通过吸收学生的想法让活动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例如《绪论》中关于适应人生新阶段的内容,我设计成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认识学校、认识学院、认识专业的知识抢答竞赛,最后根据各小组名次分别给予不同的平时加分。这样的活动设计事先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相关知识,增进了对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校训校规等的了解,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学生刚进大学的迷茫,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信心。又如学习集体主义的内容时,我开展了叠报纸游戏,每小组出5名同学,脱鞋站在同样大小的报纸上,要求所有人的脚不许踩到报纸之外,之后将报纸折叠,继续让5名同学站上去,以此类推,哪一组没成功就出局,然后比赛继续,直到最后所有小组都失败为止。游戏过程中需要同学们同舟共济、集思广益,潜移默化地促进了集体主义的培养。2)课中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向同学们说明这一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教学目的,说明活动准备、开展的详细过程和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状况;要把控好活动时间、课堂纪律和以及学生对活动结果的异议。团队活动的实施并不只是学生自主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或见缝插针或系统讲授相关教学内容,将活动的意义深化,也将学生的实际活动和课本理论有机结合。3)课后总结反馈。最后教师对团队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应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以表扬为主但同时也指出不足。表扬的过程中尤其关注团队成员表现出来的大局意识、合作精神,指出各团队中共同呈现的优点,对表现一般的团队指出他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最后教师引导全班讨论针对该教学内容是否有更好的活动设计,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1]。

3《基础》课教学中开展团队活动的原则

《基础》课的教学,无论是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式”,还是今天我们提出的“团队活动”式,无论各种教学方式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教师始终是提高《基础》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始终是把握课程方向的领航员,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负有主要责任。因此教师应该始终清醒地认识和始终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也是关系思政理论课成败的重大问题。1)政治性原则。思政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培养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在《基础》课的团队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2]。2)针对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团队活动时,要从宏观上把握班级总体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也要从微观上对于不同的个体思想波动有比较细致的掌握和了解,做到教学过程有的放矢;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章节的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绝不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要求教师时刻掌握活动动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必要时要立即匡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3)实效性原则。坚持该原则就要求通过《基础》课的团队活动解决学生的包括思想问题和学习、生活问题在内的实际问题。坚持该原则就要更加注重团队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团队活动的准备、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其主体意识的觉醒,并以主人翁的积极姿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避免以教师的主观意志替代学生的实际需求[3]。

4团队活动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功效和作用

笔者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在部分章节中采用团队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果。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较差,就方法而言在于课程仅仅是以教师主体,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处于相对消极、被动接受的状态。团队活动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参与、理解和把握教训内容,并且在形式上符合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在活动过程中无论学生本身素质如何,都在能小组中积极谋划、主动参与,唤醒自身的主体意识。2)增强了《基础》课的吸引力,使书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获得发展,团队活动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增强,同学之间在语言肢体上有更多的交流触碰,有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交锋,与以前死气沉沉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无疑大大增强了《基础》课的吸引力。同时在团队活动过程中,将理论知识通过辩论、游戏、演讲等形式表达、反映出来,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和形象,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3)促进学生认识和行为的有效统一。教育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思政教育尤其强调学生心理上的真正接受。团队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体验,以及他人在言行上的肯定,真正认可接受教学内容,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素质的一部分。在设计较好的活动中,活动场景与真实生活仿真度较高的情况下,更能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

综上所述,团队活动是《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无论是活动的设计,还是具体的实施,都要切合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同时,有的课程内容不宜采取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切忌勉强为之。作者简介:陈煦,1978年生,男,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董晓丽.团队游戏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功效与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2):238-239.

[2]宋妍.引入“团体辅导法”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J].教育探索,2011,(3):57-58.

[3]陈冲,胡语宸.团队活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实用性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36-38.

作者:陈煦 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势在必行,互联网与教材的结合,互联网与课堂的结合,已经成为新的时代标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已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通过共享网络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从而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和发展寻找新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教学;应用措施

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年,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和巨大信息资源。网络化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常态,在高校里,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几乎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务装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交锋,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网络的快捷性、便利性和自由性,推动大学生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也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明确强调筑梦中国,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可以说,当前思政教学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网”而增。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所以如何努力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成为教学中的“好声音”、“集散地”、“倍增器”、“助推器”,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是贯彻国家战略的主动之举我们认识到,青年学生历来都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争夺对象,谁抓住了青年学生,谁就把握了未来的主导权。近年来,敌对势力借助资本渗透、煽动传播、数据挖掘等手段,千方百计利用网络平台吸引学生,并以或明或暗的方式试图引导青年学生去政治认同、甚至反政治认同,妄图在思想观念上误导学生、价值取向上左右学生、理想信念上动摇学生。为此,必须以直面挑战、主动而为的态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着力建设好符合学生需求特点、兼具教育性和安全性的网络阵地。(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深刻认识到,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关键是要按照关于“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的要求,着力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中建立“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情境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体验和共建共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血脉、彰显于言行。对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大有可为,因为其能够发挥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网络特点,可以紧密契合当代大学生“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生活状态。同时,又充分发挥其线上线下班级同构、学习生活资源同步、教师学生交流同行等独特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为线上线下活动,落小为数以百计千计的应用功能、讨论议题和网络作品,从而最终落实为满满的网络正能量和昂扬的青春中国梦。(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是服务学生成长的有力之举成长成才是当代学生的核心关注点。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只有深层次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才能使网络阵地的黏合力透过“眼球”直达“心灵”。为此,提高教学时效性可以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服务学生学习需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服务学生精神需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服务学生发展需求,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服务学生生活需求。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一)确定应用的目标为师生筑造学习发展平台,在应用中提升每一位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的学习与研究环境,能促进学生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系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二)构建应用的模式1.创新教学理念。以高职学生发展特点与规律、培养相应的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努力打造“课内课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的做法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见习观察为契机,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资源库的教学手段和平台,拓展课程教学时空,搭建学生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乐学、好学、学出成效。2.构建教学新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专题为载体,体现职业性、生活性,实施“123458”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人格和全面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种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个实现,即:“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四种考核形式相结合,即将知识的理解、平时的表现、实践参与态度与效果、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综合考核;五大理论板块:职业生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法律素质教育;八个教学环节:视频影院、公德剧场、情景模拟、辩论现场、智慧之光、名言宝典、案例讨论、专家讲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行动,促进了知行合一。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自学以本课程的资源库为平台,把课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融为一体,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兴趣学习、自主学习和应用学习,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思并重,知行统一。4.坚持新的教学原则。5.实施两种教育相结合。6.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大学生认知规律,精练内容,突出重点:采用专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将教材8章分为5大模块10个专题,精练内容,突出重点;讲课时基本理论的讲述务求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对重难点问题设计多种教学方案,力求讲深讲透,将最新资讯、最新理念传递给学生。在学时分配上,重难点问题相应分配较多学时。组织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逐步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澄清认识,解除疑惑。(三)推行“四个强化”1.强化观念高度融合,凸显时代内涵。我们必须首先始终解决好观念更新的深度与广度问题,紧贴时代脉搏,不断解放思想。要把培养信息思维能力纳入政治教育,认真学习“互联网+”、工业4•0、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新知识,主动适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新变化,自觉推动高职思想教育搭上信息技术的时代快车,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含量、科技含量、时代含量,用优良传统“固基因”,用先进技术“强基因”,抵制思想渗透“转基因”。2.强化融合高度发展,占领网络阵地。在信息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享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建好平台载体,真正进网络、接地气。教育要向云端拓展,在原有资源库的基础上,着力在微信、微博、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建立强势宣传阵地,利用“群、圈、博”等传播平台,开启微课、动漫等传播模式,放大传统教育优势,提高思想引导效能。教育要向网下延伸,通过资源库捕捉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动态,及时通过微调查、微课堂、微讨论、微访谈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让大学生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升华认知。教育要向心灵渗透,紧紧抓住优良传统铸魂育人和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结合点,传送正能量,真正关注灵魂、“网”住人心。3.强化队伍高度融合,形成教育合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队伍,解决政治教育队伍信息素质偏弱的问题,既要在挖掘潜力、苦练内功上下功夫,也要在善借外力、强化融合上下功夫,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合力加强和改进教育。要把网络专家请进来,帮助教育工作者系统掌握技术,熟练运用网络,助推政治教育体系加载科技元素,要把网络名家融进来,充分发挥他们在虚拟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网络语言转发教育信息,用网络平台传播主流声音,用网络空间推送时代精神,壮大教育队伍,形成强大声势,让资源库发挥倍增器和放大镜的正作用。4.强化评估高度融合,提升质量效益。随着脑科学、大数据、信息挖掘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个体采样、整体测量、特性分析等为支撑的新型评估体系不断成熟,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整体效益提供了有力支撑。要推进资源库评估标准数字化,采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媒介平台、方式手段、效果影响归结为可量化的特征量表,通过广泛、常态、持续的数据采集,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为资源库研究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信息手段全域覆盖政治教育启动,全程掌控教育实施态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努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吴晓芹 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