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24 11:00:08

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研究

一、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内涵

在日常教学中,聋校数学教师不知不觉已经有了跨学科教学的尝试。例如,数学教材中行程问题与物理学科知识的整合,数学概念、定义、法则的文字解析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利用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图形知识可以画出蝴蝶图案、剪纸从而与美术学科的整合,等等。但是这些尝试过于零散和无意识,教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明显。

二、聋校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整合各学科知识,开发数学跨学科课。程资源鉴于聋生存在听力障碍,对聋生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目的与对普通学生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目的类似但又有区别。二者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大多数聋生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独立生活、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更趋浅显,更具生活化。聋校数学新课标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聋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7]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聋校数学学科教师要利用跨学科教研平台,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将聋生未来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综合性的数学问题提炼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场景,“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了解所学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8]学校还可以选择优秀教案编写校本教材,为以后的跨学科教学积累经验,既丰富了聋校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资料,也是对教师研究成果的肯定。(二)实施跨学科教学,开拓聋生知识视野。1.聋校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众所周知,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聋生由于听觉障碍,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对思维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语言教育也应贯穿于聋校数学教学的始终。”[9]中学阶段的聋校数学教材相比小学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文字表述内容,对聋生书面语的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聋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效果。课题组曾就“一个数同另一个数相加”中的“同”字的意思掌握情况,分别对三个聋职高班的25名聋生进行调查,竟然只有一名来自聋人家庭的聋生打出了“和”的意思,其余聋生则认为“同”是“相同”的意思。鉴于此,聋校同一任教班级的语数教师要经常进行交流研讨,了解本班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业水平及数学教材中超出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语言文字,以便进行跨学科备课,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语文学科的一些知识运用于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例如,在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点时,课题组上课教师首先给出了三个成语:“有始无终、有始有终、无始无终”,然后用手语解释这三个成语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所理解的成语意思判断这三个成语分别指向哪一种图形。通过把三个成语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联系在一起,引起了聋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点,激发了聋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类似的语数跨学科教学,让聋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学会了用“一般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又学会了用“特殊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进而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语言教育也应贯穿于聋校数学教学的始终”的要求。2.聋校数学与科学学科的整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聋校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材中涉及众多科学学科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对其中的一些知识进行整合,借此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理性地观察分析周围的世界。以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树叶中的比》为例,教材呈现了各种形状的树叶,由于听觉障碍,聋生对自然界的一些树木只知其形不知其名。教师将这部分学习内容与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材下册《叶和花》有关“叶”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教学不仅让聋生知道了数学教材中呈现的各种树叶的名称,还教会了聋生有关树叶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如不同的树,树叶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相同的树,树叶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似,以及一片叶子包括叶片、叶柄、托叶三部分等等。课上教师又要求学生拿出课前采集的每种树叶的10个样本,分别测量每片树叶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记录在统计表中,然后比较10片树叶的比值,算出10个比值的平均数,让聋生在分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到:尽管树叶有大有小,同一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值是比较接近的,而形状明显不同的树叶,长和宽的比值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聋生经历了“动手测量、记录数据—计算比值、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实现数学学科及科学学科提出的“能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的要求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科学、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聋校数学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听力障碍既严重影响聋生的语言发展,又严重影响聋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形成,给数学学习带来困难。”[10]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借助美术学科教学元素,把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利用图形帮助聋生进行数学思考和想象,实现数学问题与图形之间的转化,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在“复习巩固”环节安排聋生动手剪一剪雪花、蝴蝶、蜻蜓、裤子等对称图形,让聋生通过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到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动手创作出轴对称图形图案,既加深了聋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又让聋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到数学的美。(三)采用多元评价,促进聋生和谐发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个智能发展水平不同,但又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认识到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聋生多种智能的基础上,给他们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聋生不同的兴趣点和潜在智能,让每一个聋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传统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片面、形式单调、主体单一,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聋校数学新课标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聋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聋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聋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及语言表达、沟通交往等潜能的发展,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11]可见,新课标倡导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关注聋生多元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其教学评价方式也必然是多元的。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坚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把对聋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帮助聋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进而促进聋生个体的主动和谐发展。聋校实施数学跨学科教学应着眼于培养聋生综合解决简单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对不同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要重视学科间功能的整合。新课标背景下,聋校数学跨学科教学是对聋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益尝试。它不仅服务于聋校数学学科,也服务于其他各学科。只要我们尊重聋生的认知特点,尊重聋生个体间的差异,不断探索研究数学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间的联系,采用适合聋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促使每个聋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使聋生人人获得适合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聋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

作者:王琦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