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问题剖析与对策

时间:2022-02-28 03:44:21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剖析与对策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来自个人本身、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深层次原因,因此,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上吸取古今中外师德精华,修身养性,从学校层面上要加强制度、目标与监督激励建设,做到评价有据、监管有力、引领有方。全社会应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人们羡慕的崇高职业。

关键词:师德;问题剖析;对策探讨

一、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1、个人层面

1)理想信念淡化,敬业精神弱化高校部分教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没有看作是传播崇高理想和道德的事业,降低了职业认同感,淡化了理想信念,其表现是不关心政治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政治觉悟较低,甚至发表了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二是敬业精神弱化,不关心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工作上是得过且过,教学上是照本宣科,不能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2)价值取向功利化,责任意识退化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学风浮躁,学术不诚信,甚至学术造假。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的误导下,个人利益被充分放大,一味追求个人工资职称、学术成果与奖金而丧失了道德与责任。

2、学校层面

1)高校评价指标、管理不科学一是在教师职称晋级考核中重智轻德、重形式轻内容,重科研轻教学,过分强调的数量与级别,在此政策的引导下,部分教师追求功利、唯求职称晋升。二是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重学历轻德行。可以说,高校教师师德缺失与高校评价指标的导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与不科学的关联十分密切。2)高校师德建设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多数高校教师管理权责不明确,没有一个专门具体负责教师的管理部门,高校的人事处、教务处、党委组织部门负责教师管理的职能,但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同时,缺乏对师德的有效考核办法和奖惩执行措施、不同程度存在着手段单一、流于形式等问题。3、社会不良因素对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影响1)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泛滥,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已侵袭了各个行业,少数高校教师也受其污染。2)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教师也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广大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条件,拔高师德要求,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就会导致教师职业的虚伪与尴尬。3)尊师重教风气的下滑由于社会普遍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因为现实困境与个体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多方面的原因,教育与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因而形成了尊师重教风气的下滑。教师受气或受冷落的现象时有出现,高校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优厚,有的甚至还有一定困难,使一部分教师在现实的情境中逐渐丧失了职业自豪感。

二、师德问题存在原因综合剖析

高校教师师德为何出现问题,本文将从“个体、学校、社会”三方面分析深层原因。

1、个体

部分教师师德失范、信仰缺失的原因在于:一是现实的困境与压力,主要是“四座大山”,即房子、车子、子女教育费、老人赡养及亲友人情费压在头上,靠正常工资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有些是刻不能待的,必须要及时兑现的。二是对金钱名利的过度追求与迷恋,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难以挣脱金钱的束缚和名利的诱惑,这当然是内功修炼不够。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师德修炼到家,自然就能抵得住诱惑。

2、学校

1)学校考核评价目标的偏移与错位部分高校在教师考核、教育培训、职称评聘工作中,重科研轻教学,过分强调的级别与数量,在教师职称晋级考核中重智轻德,对师德考核中重形式轻内容,在引进人才时重学历轻德行。2)学校师德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高校教师管理权责不明确,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方面,缺乏对师德有效的考核方法与奖惩措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形式陈旧,没有实效,流于形式等问题。

3、社会

社会上某些不良因素对教师师德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是思潮泛滥,鱼目混珠,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时刻侵袭,加之社会道德滑坡,尊师重教风气下滑,对部分教师产生了不良影响,造成理想信念缺失,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的丢失,人生理想重心偏向趋向实际,过于追求金钱名利,价值观偏向。

三、解决师德问题的对策

1、传承优秀的师德文化

中国古代先贤都非常重视教师道德修养,从孔子的“仁者爱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到墨子的“兼相爱”、到唐代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到宋代朱熹的“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迂善改过”,再到明代清初王夫之的“行而后知有道,道欲路也。德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倡教师“砥砺德行”、“束身自爱”,到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再到徐特立对教师“经师”、“人师”合一的倡导,尊师重道,源远流长。国外的哲人们也十分注重教师德性的要求和规范,古希腊柏拉图主张教师应遵循“善”的道德观念,到古罗马昆体良倡导的教师应以身作则,“唤起个人对他学生的父母感”,捷克的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该成为“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法国的卢梭认为“一个人在敢于担当培养别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要首先成为人,成为一个道德优秀的人。”俄国的别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外先贤们关于教师道德认识上的殊途同归之处。教师要想养成高尚的师德,需要理解继承古今中外优秀的师德文化、内涵,吸取其精华。自觉修身养性,做到“成于内”而“形于外”。“成与内”即教师德性非天生就存在于人的意识中,要充分学习和反思已存在的社会师德规范,不断广泛阅读各种道德伦理的各家经典。吸取“如何拥有德性”的智慧,并且把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为德行,在教育实践中理智把握道德冲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充分践行德行人格。这个过程就是传统文化强调的修身养性,自觉修炼。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借鉴儒家修炼中的“慎独”,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完成三种反思性实践,其一是对过去实践的反思,其二是在实践中反思,其三是为实践而反思。

2、改革教师管理制度

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好的制度能让坏人不干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制度是法令、政策、规策、规范的具体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要紧紧围绕“依法治校”的理念,树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治理思维,力求实效性,防止假、大、空。即符合教师实际,体现对教师的关爱和理解,保护教师正当权益,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制度制定的过程要体现民主和公正,要经过全体教师充分的讨论,要听取教师的不同意见,制度形成后要经过绝大多数教师认可后实施。

3、健全教师师德评价目标

目标决定路径,路径产生目标。根据行为科学的解释,目标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结果。师德目标应是符合社会标准和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行为目标,也应是教师的行为标准和导向。要建立一套全面细致具有针对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行为准则,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被清晰理解和共识的具体目标,以此明确规范高校教师的举止与行操。要符合高校教师专业特点、教学需求、制度环境等实际,并根据个人差异给予一定程度的人性化宽容。

4、创新师德激励与惩罚措施

一是在学校年度奖项中,将师德建设单独立项,纳入师德标兵、道德模范单项评奖,同时结合学校实际,评选出不同层次的师德楷模、道德模范等,如系级、院校级、学校级、以及以上的省、市、部级。体现各级别中有看得见,学得到的先进模范,及身边的熟悉的先进模范,形成“崇真向善”的师德精神文化,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二是在学校评优,评职、学科带头人以及各类学术评选中,对于师德先进应优先入选。对于违反了师德行为,情节轻微的,一般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在一定的教师群体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做既可以教育帮助本人,也对其他人起到了警戒和警醒作用。对于严重的师德失范行为,该开除的应开除,属于犯罪的,该判刑的就判刑。对于师德失范的反面案例,一定要作深入的剖析,组织教师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在正反案例的辨析中提高道德判辨能力,有模范引领,也有利剑高悬,警钟长鸣。

5、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首先必须建立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好由谁组织评价、按怎样的方式方法和评价哪些内容,即解决好由谁评、怎样评、评什么的问题。真正做到评价有理有据,监管及时有力,指导引领有方。评价有理有据就是按先前通过的有关制度与考核目标进行全面、细致、科学、合理、公正的评价。监管及时有力就是尽量把有关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和初发时期,这就是走群众路线,通过调查访问、座谈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发现问题,不是等事态扩大危害明显时才去处理。及时处理对教师、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有利的,这样体现了对教师的关爱和监督的本来目的。指导引领有方就是要求做到各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能被教师所接受,有实效,对促进教师的进步有推引作用。

6、提高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风尚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天地国亲师”把教师放到最高的位置,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源远流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传统在新时期更应发扬光大,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但是就现阶段的社会现实来看,尊师重教还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经济物质待遇还是偏低,教师权益难以从整体上得到实质性的保障。教师职业还没有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国家虽然重视,从50年代至今师范生都进行免费教育的政策,师范生为什么免费后才有一定的生源呢,这实际上的问题不说也都会知道,部分师范生不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向往而为之,而是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的权宜之计,从进口上讲就没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从已进入教育系统的优秀人才也时有跳槽到外的现象,当然人才的合理流动并非坏事,但往往事实并非如此。这都说明教师的待遇急待提高。怎样提高教师待遇呢?笔者浅见:一是加大对教育、教师正面宣传的力度,不只是在教师节时才会出现。宣讲优秀教师、师德楷模的动人事迹。二是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增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的教师比例人数,使教师能参政议政。三是提高教师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四是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受到一定的侵犯时能及时有效地得到保护。五是能享受培训、进修、出外讲学与考察的权利,能顺畅晋级升职。六是在社会公务中有一定的优先权。

作者:李华 夏林 单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万芳,佟海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年,第8期,117-118.

[2]朱守信,杨颉.教育与哲学:从游离到复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4期,1-6.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4]郑秀明.关于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