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机制设计思路

时间:2022-04-02 09:49:05

师德建设机制设计思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设计的具体要求

1.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融入教师的政治素养培育

政治素养是“为人师”的基础,政治素养培育是确保教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进而为社会主义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统领教师的政治素养培育工作。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判断分析能力需要在教师的政治素养建设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帅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

教师的理想信念建设必须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科学规划和系统建设,进而把广大教师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围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二是“潜心育人”进而助推“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培养“学高为师”的职业光荣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观。四是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以“八荣八耻”为基本指导原则,凸显爱国爱民、爱教乐教、爱生爱才、诚信务实、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自尊自律、清廉从教等原则。通过科学建设和有力推进,不断推进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推动学生道德素养的建构。凸显爱国主义精神,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置于推动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宏伟战略中,赋予教师职业道德以重要地位和意义,帮助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结合起来。弘扬爱教乐教、敬业奉献、爱生爱才的教育观和职业观,帮助教师形成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职业取向,帮助教师形成“真心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的职业态度和善于“发现人才”、乐于“培养人才”的人才观,帮助教师树立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和求真务实的为学、做人之道,帮助教师形成乐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秉持学术良知的学术操守,帮助教师树立自我提升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丰富教师的道德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师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推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教师道德实践,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推进“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和实践。“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了解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发现和开发,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和规律,以合“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要求教师要兼顾“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因材施教并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二,推进“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与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实践。教师的师德实践需凸显对探索和创新的鼓励,并将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作为一个科学发展的体系,师德实践还要凸显“时代性”,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推进自我发展、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三者的统一。教师应在自我发展规划和实践中,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因素,以学生的发展为着力点,实现自身的价值,并通过教育活动的上下连接,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连接起来,实现教师的师德实践的可持续性与连贯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1.科学设计、全面规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融入师德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需要全面覆盖和深入渗透师德领域,并体现出科学、高效、可持续等特征。融入体系的设计应在科学策划和周密部署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师德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场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全面覆盖和渗透在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各个阶段中,并根据阶段的不同和师德建设对象的特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机制上体现出各个阶段和对象的特殊性。在职前教育阶段,应该建立由师范专业教育教学设计、师范专业教育管理等组成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师德建设的各种载体中全面渗透。在入职教育阶段,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通过入职培训、考核体系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师德建设的各种载体和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内容,必须全面落实在教材、课堂、校园环境、学术研讨和交流、日常活动中。通过教材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对固化,保证传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师德建设的内容层面。在师德建设的内容设计上,应该体现出“同一性”和“特殊性”兼顾的特征。鉴于不同教育阶段对师德建设的要求不同,必须按照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需求,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对师德建设的内容进行设计。此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将教师政治理论素养的内容设计和职业道德的设计结合起来。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师德建设的制度层面。要建立分层分类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内容动态更新制度,以制度来推进融入的进度和深度,以制度来保证融入的效果。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师德建设的舆论层面。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含网络文化)建设中,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和平台,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树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通过多种方法塑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环境。

2.构建立体、多维的实施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效融入师德建设进程

立体实施机制是指由自上而下的推动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反馈互动机制构成管理体制,以及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方法组成的立体方法体系。多维实施机制即实施机制中凸显多种多个管理界面、管理主体和实践主体的地位和功能,以及不同管理主体和实践主体之间的监督和制约关系。立体的实施机制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顶层设计和督导层面。作为全国层面负责师德建设的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对师德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并研发和制定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或可行性方案;另一方面要对全国层面的师德建设进行调研、督导,指导省、市(区)进行师德建设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融入师德建设进程。二是中观教育管理和实践层面。地方教育管理层面和实施层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关键主体,承担着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双重任务。在融入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以及全国层面的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制定本地区和本领域细化的办法、措施;另一方面要积极投入到本地区、本领域的实践过程中。三是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学校层面的实践成效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程度甚至成败。多维的实施机制主要是针对不同主体在融入活动中的交叉以及相互结合的角度而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实践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因此需要不同的管理界面和实践界面在互动中推动,需要不同的实践主体在交互的实践中完善,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促成其不断提升。首先,形成不同管理和实践主体之间实践互动与监督制约机制。从政策和实践的下行路径来看,对于顶层设计层面,应该在设计的体系上不断更新,并深入中观教育管理层面及基层实施层面,了解设计方案的实施进展并对既有方案进行优化,指导中观管理层面的具体实施策略的改进;而对于中观管理层面,需要参与所属院校的融入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完善制度以及策略。从实践到政策的上行路径来看,基层实施层面的以及中观管理层面,也需要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向上反馈,以便设计层面的动态更新,从而推动融入实践的高效运行。其次,多主体的、统合性的互动平台建设。融入实践的统合并非是整齐划一,而是要借力平台建设实现在整体上的步调一致和经验上的共享共赢。在纵向上,可以建立区域性的由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大中小学校师德交流平台,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定期开展活动。在横向上,可以形成同级同地区的师德交互平台,定期开展活动。也可以建立跨地区的师德实践互动平台,实现经验共享。再次,形成内外结合的融入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开放式的实践过程,因此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所以,有必要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建立与其他职业相结合的经验交流平台和建议收集平台。

3.完善监督与评价机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效能

监督机制的建设和运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自我监督与相互监督有机结合的监督机制的建设。从监督的主体上来看,自我监督分为两个层面:单位(单元)的自我监督和教师个体的自我监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程度和效果,需要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书育人、教育科研以及日常的活动中。中小学的年级组以及高校的教研室(系)是教师教育教学以及集体活动的重要依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最小单元和最为主要的着力点。因此,必须帮助这些单元在建设进程中提升自我监督的力度。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必须“落实到人”,因而教师个体的自我监督也是监督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二,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的建设。组织监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进程的最为根本的监督机制,也是最为稳妥的监督机制,只有系统全面的组织监督,师德教师才能够稳步推进。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督,一方面可以确保设计和规划的初衷得以真正落地并实时纠偏,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实践层面的相关信息,优化相关设计和方案。于纵向监督而言,横向监督主要集中在实践层面效果的比对和经验方法的交流,通过横向监督可以实现对标补差。第四,监督与反馈机制相结合的沟通机制的完善。需要形成信息的沟通机制,将实践的经验与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汇总,通过反馈和交流实现经验共享,进而破解难题。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教师效能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特征决定了评价机制的特征。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这一特征决定了评价机制的设定必须是系统的、动态的。因此,必须从教师的政治素养、职业理想和信念、职业道德以及突出性的道德事件等方面设定评价标准,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不断丰富这一评价体系。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这一特征决定了评价机制的设定必须体现出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相结合。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的评价应体现出管理性评价和实践性评价相结合的特征。教育管理部门应侧重对融入过程的管理性评价,如活动的组织、平台的搭建、制度建设等方面,而学校(院系)等单位则侧重对融入的实践性指标进行评价。二者应该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

作者:陆道坤工作单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