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10 06:10:00

大学师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为了了解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师德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就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问题,对上海某大学的部分德育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从中发现问题,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

一、问卷调查范围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上海某高校的“两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等学校德育工作者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5份,其中有效问卷83份,有效率为98%。这一数据与该校的德育教师人数基本吻合,说明本次的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和现状

此次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爱岗敬业现状、教师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认同现状、教师的自我职业评价现状、教师的师生关系现状、教师的责任感现状、教师的职业技能、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现状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的基本情况现综述如下:

1.在教师的爱岗敬业状况方面。受访的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的精神,能够把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工作中去。除了上课以外,教师在教育上所花时间超过四小时的占64%,每周与学生交流所花时间超过四小时的占59%;专心于本职工作,不从事其他兼职活动的教师比例占57%,而有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教师则不足10%。

2.在教师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认同状况方面。受访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认同度较高。其中,认为自己的德育知识和教育水平属于中下水平的教师仅占10%;另外,学校的绝大部分教师都参加过相关的学术报告、培训、研讨和进修等活动,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3.在教师的自我职业评价状况方面。

受访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持积极的态度和认识。有89%的教师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认为不太喜欢的只占2%;调查显示:有66%以上的教师认为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受尊敬的,而认为不受学生尊敬的只占2%;另外,有6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是有发展空间的,而认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的占10%,认为完全没有前途的只占1%。

4.在教师的师生关系状况方面。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是较为深刻和到位的。占82%的德育教师认为自己对学生是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的,而认为不太了解的只占2%;同时,从高校教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认识来看,他们对新时期学生工作所面临的特点、困难和问题所持的态度是比较科学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和到位的。

5.在教师的责任感状况方面。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及其教学工作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并对师德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有84%的教师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教育事业为荣”是部分或完全能做到的;另外,分别有78%和63%的教师在选择其职业期望时选择了帮助学生发展及获得学生的认可;同时,学校教师对其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持有高度认同的态度。

6.在教师的职业技能、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方面的状况方面。调查显示,部分高校教师在职业技能、职业发展、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压力。调查从教师的职业技能、经济收入、职业压力方面显示了当前部分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压力;同时显示了教师在各种压力面前对从事其他职业的基本想法,分别有9%、65%和26%的教师是经常想、偶尔想及从来不想从事其他职业。

三、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受市场自身的弱点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师德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精神

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既不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关心学生的全面成才,只教书不育人,无心钻研业务,从教敷衍了事,不思进取,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钻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的教师不关心集体,对学生缺少爱心,过于关注于自己的个人得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部分教师事业心不强,缺乏职业理想

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感兴趣,把教师这个有着特殊要求和神圣职责的岗位仅当做谋生的手段,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职业群体中的一员,其关注点往往是个人的收人,教师职业观念模糊,工作目标不明确,片面强调职业待遇和收人,忽视了其责任和义务所在。有的教师把取得职称仅仅当成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待遇,一旦取得了职称,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努力工作的动力;也有些教师出岗不出力,把学校内的工作仅仅作为一种副业,而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人到在校外寻找挣钱的机会上,这不仅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3.部分教师价值观念失衡,育人意识淡薄

在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一些不健康思潮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一些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功利化和多元化趋势。有的教师价值取向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心态,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功利思想膨胀,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等。教师价值观的失衡和扭曲必然会引起在行为上的失范,致使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下降,削弱了奉献敬业精神,导致育人意识淡薄。

4.部分教师师德意识较差,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高校教师自身纪律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较差,自身修养不够、对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存在组织纪律性松懈,生活散漫的现象;也有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没有了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上课时信口开河,随意发挥,观点偏激,敷衍塞责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对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师德建设领导。要加强师德建设,基础在于教师,关键在于领导。有效的领导体制和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条件。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就是因领导不力,存在思想认识的偏差,政策导向的错误引起的。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高校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充分认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尤其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

二是要完善制度,建立师德规范标准。师德规范是约束、评价教师道德行为的标尺。只有首先对师德规范的认识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才能增强师德建设的目的性,更好地促进师德建设。同时,这种师德的规范应纳入高校制度建设的部分,才能更加科学地推进高校的师德建设。当然,师德的规范也会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地不断变化,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三是要强化考核,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师德考评工作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要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四是要改善环境,形成师德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教师需要自我内在激励,外部的环境激励机制同样重要。高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整个学校有一种高雅的校园学术氛围,为广大教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提供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条件,学校必须发挥校园文化的凝集功能,通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一个文明、清新、高雅的校园道德氛围,从而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从教,并把教书育人和发展学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学校要建立相关的师德激励机制,大力宣传优秀师德典型,形成崇尚先进师德的良好风气。

五是要深化改革,创新师德发展体制。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是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师德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推动师德建设。例如: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学业层次高、热心于教育事业的优秀人员吸收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以保持教师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对师德评价不合格、业务素质低的教师采取离岗培训、自修方式加以劝解,限期整改仍不过关者坚决调离教师岗位,实现优胜劣汰,优化教育队伍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在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制度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一些道德品质较差的教师,制约措施订得无力;师德师风建设还没有建立一个信息畅通、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形式、方法和手段上都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形式陈旧、内容单调、手段呆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有赖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