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五痛”

时间:2022-03-17 07:05:00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看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代代人民教师像红烛,像春蚕,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哺育了学生,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然而,辉煌灿烂的光环下也有阴影。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受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的侵袭,近年来“师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里,我们解剖一些有关“师德”的负面现象,就是希望能够引起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重视与警醒,从而清除师德背后的阴影,还孩子、还教育事业一个朗朗乾坤。

一痛:体罚学生,令孩子身心受损

今年3月10日,江苏省金坛市小学生王潮由于未完成家庭作业,遭任课教师打骂,造成左侧脸部红肿,左耳鼓膜充血,耳道水肿。

4月9日下午,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峰岩小学一年级教师陈元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朗读课文,因第四组学生的朗读未达到要求,陈元虎一气之下让第一组学生脱下裤子,强迫第四组学生去舔他们的屁股,让学生“舔股思过”。

近年来,一直为人诟病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手段恶劣并给学生造成严重身心伤害的特点。教育专家劳凯声、孙云晓2002年在全国10个地区进行的8000份抽样调查表明:40.3%的学生曾被老师罚站或罚跑,29%的学生在放学后被罚留校,26.7%遭到老师的讽刺、挖苦和责骂,12.1%被老师禁止进教室听课,37.8%被罚抄课文或做作业多遍,15.4%被打。

从教育的根本意义上说,正因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可现在的情况是,有许多学生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过失,甚至只是偶尔的一次调皮,就遭到了来自教师的残暴责罚。在采访中,一个曾被老师当众体罚的学生形容那一刻“生不如死”。而一些案例也告诉我们,遭受了体罚以后,学生轻则情绪低落、厌学,重则罹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一位加拿大学者曾就体罚对孩子未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过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调查显示:被罚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

为什么本应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教师有的却变成了“恶魔”?在采访中,一些教育界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入口把关不严、一些偏远地区教师素质低下,再加上对教师的培训不够等,造成了目前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二是旧的教育观念依然很有市场。一些教师信奉“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信条,根本不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看待。三是现在许多教师压力过大,容易情绪失控。目前在许多地方,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甚至关系到手中的“饭碗”,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这使得许多教师心理压力剧增,把学生的考分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完全把学生当成了生产分数的工具,师生关系因此僵硬、紧张、对立,非常容易爆发恶性冲突。著名德育专家周之良先生对此评价说:体罚学生的现象必须予以制止。国家应该在加强教师培训、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同时,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急需转变,教师要学会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文明哺育文明,野蛮传播野蛮”,对人的尊重在我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我们亟须在青少年中补上这一课,而它的起点,首先就是对青少年本身的尊重。

二痛:歧视“差生”,背离教育宗旨

本刊今年曾披露了一起教师歧视、伤害“差生”的严重事件。作为省级示范高中的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个别教师动辄对“差生”拳打脚踢,甚至发动全班学生投票选“差生”,并以“光荣榜”的形式公之于众,还辱骂成绩差的学生为“败类、人渣”,并以撵出教室、停止上课等方式,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这些行为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学生因此不得不转出这所学校。

孔子说:“有教无类”。青少年在人生路上刚刚起步,他们的未来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孩子虽然成绩稍差,然而在其他方面却可能颇有才华,现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帮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每个人都人尽其才,不枉度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对所有的孩子应该都是平等的。可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却完全从功利主义出发,主观地将学生分成了“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北京一位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中学生对记者说:在课堂上,同样是提问题,对“好生”,教师不厌其烦解答,而对于“差生”,则往往失去耐心,甚至大发恶声,严厉斥责;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好生”可以不予追究,而“差生”却总被揪住不放,甚至遭到辱骂、体罚;在一些班级事务上,老师几乎不听“差生”的意见;排座位时,总是将好学生安排在前面,“差生”靠后;考试前,老师会主动给一些好学生开小灶,指导点拨,而对“差生”则不闻不问。

现代文明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人人平等”,而用这种极不公正的方式培养学生,我们又怎么能够企望他们会成为合格的现代人?事实上,这些遭受了严重歧视的学生,往往连健康的心态都丧失了。他们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厌学、逃学、辍学,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重庆市长寿区晏家镇的少年抢劫犯王波,还不满17岁就持刀抢劫4次,被判刑5年。2004年6月有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刚上初中时,我就是个“差生”,老师特别讨厌我,我也不爱上学,后来老师让我转学,镇里就那么几个学校,一听说我是个“差

生”,没学校要我。年仅17岁的他,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对本刊记者表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家长和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要积极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他认为现在的教师法流于空洞,应该进行修订,增加对教师行为的具体规范,增加罚则,这样才能使教师的行为得到有效的约束。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看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代代人民教师像红烛,像春蚕,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哺育了学生,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然而,辉煌灿烂的光环下也有阴影。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受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的侵袭,近年来“师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里,我们解剖一些有关“师德”的负面现象,就是希望能够引起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重视与警醒,从而清除师德背后的阴影,还孩子、还教育事业一个朗朗乾坤。

一痛:体罚学生,令孩子身心受损

今年3月10日,江苏省金坛市小学生王潮由于未完成家庭作业,遭任课教师打骂,造成左侧脸部红肿,左耳鼓膜充血,耳道水肿。

4月9日下午,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峰岩小学一年级教师陈元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朗读课文,因第四组学生的朗读未达到要求,陈元虎一气之下让第一组学生脱下裤子,强迫第四组学生去舔他们的屁股,让学生“舔股思过”。

近年来,一直为人诟病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出手段恶劣并给学生造成严重身心伤害的特点。教育专家劳凯声、孙云晓2002年在全国10个地区进行的8000份抽样调查表明:40.3%的学生曾被老师罚站或罚跑,29%的学生在放学后被罚留校,26.7%遭到老师的讽刺、挖苦和责骂,12.1%被老师禁止进教室听课,37.8%被罚抄课文或做作业多遍,15.4%被打。

从教育的根本意义上说,正因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可现在的情况是,有许多学生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过失,甚至只是偶尔的一次调皮,就遭到了来自教师的残暴责罚。在采访中,一个曾被老师当众体罚的学生形容那一刻“生不如死”。而一些案例也告诉我们,遭受了体罚以后,学生轻则情绪低落、厌学,重则罹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一位加拿大学者曾就体罚对孩子未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做过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调查显示:被罚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

为什么本应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教师有的却变成了“恶魔”?在采访中,一些教育界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目前的教师队伍入口把关不严、一些偏远地区教师素质低下,再加上对教师的培训不够等,造成了目前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二是旧的教育观念依然很有市场。一些教师信奉“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信条,根本不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看待。三是现在许多教师压力过大,容易情绪失控。目前在许多地方,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其评优晋级和奖金的发放,甚至关系到手中的“饭碗”,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分和升学率,这使得许多教师心理压力剧增,把学生的考分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完全把学生当成了生产分数的工具,师生关系因此僵硬、紧张、对立,非常容易爆发恶性冲突。著名德育专家周之良先生对此评价说:体罚学生的现象必须予以制止。国家应该在加强教师培训、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等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同时,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急需转变,教师要学会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文明哺育文明,野蛮传播野蛮”,对人的尊重在我国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我们亟须在青少年中补上这一课,而它的起点,首先就是对青少年本身的尊重。

二痛:歧视“差生”,背离教育宗旨

本刊今年曾披露了一起教师歧视、伤害“差生”的严重事件。作为省级示范高中的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个别教师动辄对“差生”拳打脚踢,甚至发动全班学生投票选“差生”,并以“光荣榜”的形式公之于众,还辱骂成绩差的学生为“败类、人渣”,并以撵出教室、停止上课等方式,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这些行为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学生因此不得不转出这所学校。

孔子说:“有教无类”。青少年在人生路上刚刚起步,他们的未来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有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孩子虽然成绩稍差,然而在其他方面却可能颇有才华,现代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帮助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让他们每个人都人尽其才,不枉度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对所有的孩子应该都是平等的。可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却完全从功利主义出发,主观地将学生分成了“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北京一位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中学生对记者说:在课堂上,同样是提问题,对“好生”,教师不厌其烦解答,而对于“差生”,则往往失去耐心,甚至大发恶声,严厉斥责;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好生”可以不予追究,而“差生”却总被揪住不放,甚至遭到辱骂、体罚;在一些班级事务上,老师几乎不听“差生”的意见;排座位时,总是将好学生安排在前面,“差生”靠后;考试前,老师会主动给一些好学生开小灶,指导点拨,而对“差生”则不闻不问。

现代文明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人人平等”,而用这种极不公正的方式培养学生,我们又怎么能够企望他们会成为合格的现代人?事实上,这些遭受了严重歧视的学生,往往连健康的心态都丧失了。他们有的自暴自弃,有的厌学、逃学、辍学,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重庆市长寿区晏家镇的少年抢劫犯王波,还不满17岁就持刀抢劫4次,被判刑5年。2004年6月有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刚上初中时,我就是个“差生”,老师特别讨厌我,我也不爱上学,后来老师让我转学,镇里就那么几个学校,一听说我是个“差

生”,没学校要我。年仅17岁的他,由此走上了犯罪道路。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对本刊记者表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家长和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要积极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他认为现在的教师法流于空洞,应该进行修订,增加对教师行为的具体规范,增加罚则,这样才能使教师的行为得到有效的约束。

三痛:收受钱物,不良风气影响学生

安徽省淮南市的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到现在上小学,逢年过节,她都得给老师送礼,而且礼越送越重。因为许多家长都送,自己不送,惟恐孩子会受委屈。而实际上,老师收了礼,也确实会对孩子有所照顾,比如调座位的时候靠前一些,考试前给孩子做一些额外的辅导等。

随着社会上请客送礼的不良风气侵入纯洁的教育领域,现在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的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报道,湖北汉口某重点中学一位老师教师节前指点学生:“你们要送礼,写上名字放在传达室。”山东某县一小学教师,公然把想要的礼物写在纸条上,让学生带给家长。不仅中小学,一些大学的教师同样如此。记者认识一位北京某高校的教授,每年期末他都会收到一些学生的礼物,或者几百元钱。送了礼的学生无论期末考试成绩如何,一般都能拿到该门课的学分。

安徽的那位家长对记者说:其实家长破费送点礼还不是大问题,糟糕的是这种行为对孩子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据她说,家长们相互比着给老师送礼,往往是从孩子们嘴里得到的信息,因为孩子们在一起玩,常常会议论谁家给老师送了什么礼。许多孩子回家会说:老师对某某某好,就是因为他的家长送了什么什么礼。她的侄子有时比较调皮捣蛋,有一次她劝他在校要好好表现时,他居然说:“没事,我爸妈已经给老师送过礼了。”

周之良教授对此评价说:教育应该是一个让人脱俗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高境界的人。而现在的老师收礼、索贿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坏。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老师收礼,会让孩子从小接受“权钱交易”的观念。如果将来他们带着这种扭曲的观念和心态进入社会,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社会也难免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四痛:忙于“走穴”,荒了课堂

在采访顾明远先生时,他告诉记者,刚有一位退休老教师给他打来电话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原来由于学校老师上课不用心,这位老教师的孙子现在只能在外面请家教,一小时要100元。当记者问起顾先生对教师在业余时间做家教如何评价时,这位从教一辈子的老教育工作者回答说:我很奇怪,做老师就是把全身心投入进去恐怕都不够,怎么会有多余的时间呢?几十年前我当中学教师时,每天批改作业就要到深夜,更何况还要找时间家访,找时间充实、提高自己呢?

不可否认,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用到了赚外快上。教师如果忙于“走穴”,用在正常教学上的精力必然大大减少,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更有一些教师号称“上课越糊涂越好”,把本应在课堂上讲的内容留到补课时再讲,而补习班上讲过的,课堂上就不再重复,迫使学生不得不另交“学费”,参加课外补习。

北京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对记者说:现在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看,教育领域里已经有了明显的市场行为,但是与此同时,市场规则却没有建立,这是应该引起重视并尽快予以规范的。此外,市场行为也使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思想上产生了模糊认识,许多人因此把自己的职业简单地看成一个可以进行等价交换、牟取私利的平台。实际上,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是有着天然分别的,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需要言传身教的,这一点就决定了教师这个职业永远无法完全市场化,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痛:言行出格,不能为人师表

北京一位中学生告诉记者:我们班除了美术、音乐老师,其他老师都曾在课堂上用脏话骂过学生。其实,教师行为不雅,在一些地方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例如有的老师衣着不整,或爱穿奇装异服;有的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吸烟,甚至将雾烟喷在学生的脸上以示惩罚;有的老师言语粗俗,甚至在课堂上满嘴脏字,等等。

心理学家潘光旦曾有一个“从游”的比喻,说教育乃是大鱼引导小鱼的活动,如果作为“大鱼”的教师自身行为不端,行路不正,那么随从的“小鱼”自然就会迷失正途。这些话,强调的都是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可是现在我们有些学校和老师对此却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一方面教育学生要诚信,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班级取得较高的成绩带着学生作弊。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竟在公开课上弄虚作假。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小节”,却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周之良先生对记者说:在教师这个职业中,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对事业的影响,比其他职业都要明显。“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每个教师都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现在有的教师觉得社会风气不太好,自己又无力改变,干脆随波逐流,甚至也带着学生随波逐流,这是不对的。作为一个教师,无论社会上的情况多么复杂,对于人的成长都不能悲观。我们要以身作则,旗帜鲜明地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学生未来还有几十年的人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和诱惑,教师必须从小就教会他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领他们走上光明之路。

良好的师德,令人崇敬;师德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