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时间:2022-06-07 11:09:21

民办教育“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民办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对我国民办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完善学科构建,为“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广阔的国际视角;加强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丰沛的人力资源;巩固师资构建,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强劲的后备力量;推进院校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抓紧协同化机遇。

关键词:民办教育;“一带一路”建设;教育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贯彻国家“走出去”倡议的先锋,我国的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而民办教育也在为这一宏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公办院校和职业院校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但是,对文献搜集及实践印证,民办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民办教育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进行了积极探寻。

一、民办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挑战

(一)民办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机遇1.应用型技术人才就业机会有所扩充。民办教育在发展之初,是对公办高校学历教育的一项实时性补充,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民办教育也在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2016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不仅国内人才缺口不断增加,沿线国家在发展和交流的过程中对技术型人才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转换、技术发展与创新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才来填充。我国的公办院校多致力于学历培养与教育,而民办高校更多考虑市场需求,调整自身定位,致力于建设应用科技型大学、培养应用型科技人才。“一带一路”政策的引导,一方面,为应用型科技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带动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2.民办高校社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自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以来,为了实现在该倡议下的人才培养推动机制,仅靠政府财政支撑的资本投入远远不够,因此,民办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有了显著改善,社会力量、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逐渐加强,民办教育的资本化投入得到保障。不仅如此,企业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培养与投资力度,校企合作、校企联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专业化与技能化人才培养的经费来源渠道更加丰富,部分大型企业甚至深入高校建立专项培养基金,与高校直接签订人才实习岗位与就业保证,不仅使得企业自身的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从多方面增加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及科研经费[1]。(二)民办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1.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接轨不力。“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组织,我国也与30多个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与多层次的。民办高校培养模式单一,对学生的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使得我国民办教育高校面临巨大挑战。2017年初,在一项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调查中指出,我国高技能人才仅占职业技能人才总数的5%左右,国内人才缺口1600多万,全球达到3400多万。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不仅制约着国内建设的发展,也令“一带一路”建设受到影响。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与数量不足,其本质原因就是由于高校教育水平与教育模式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快民办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民办教育与世界发展接轨的当务之急。2.办学水平与“走出去”要求存在差距。20世纪后期信息化急剧发展,国际化的发展挑战着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教育的建设。尤其是我国加入“一带一路”建设之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国家化发展道路。然而,民办教育受制于自身发展条件与外部发展环境的制约,在办校之初更多关注的是区域经济的需求与供给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提高民办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高校科研能力水平是支撑高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民办教育科研水平由于受人才引进及自身发展等方面的制约,在科研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与科研成果申报方面都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倡导的有效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所的建立存在差距。

二、民办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学科构建,为“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广阔的国际视角为更好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机制,民办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贯彻国际化发展理念,在培养专业型人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其培养目标。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需求,也应当站在更好的视角对校内的课程建设与体系创新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课程与专业,如小语种、涉外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一方面,可以建设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使得更多的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得到更加便捷与有效的分享。民办高校发挥其灵活性的优势,适时引进国际化教学端口,使得课堂形式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充实。高校间可以进行联合培养,为适应国际化发展而设置的专业也为学生提供留学与交换机会,实现更多的教育资源共享,不仅有国内理论铺垫,也增加国际交流与学习机会,开阔学生视野,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二)加强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丰沛的人力资源“一带一路”在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语言人才、金融投资人才、法律顾问人才等。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人才的供需结构已然出现短板,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具有较大潜力。首先,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注入更多人力资本,从而推动国家与地区之间有更深层次与更高水平的交流与协作。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更加灵活,以信息化、专业化来加强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推进地区之间的人才互补,可以更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其次,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与机遇,从而推进区域间人才的分享与流动。民办应用型科技大学除了进行基础理论论述之外,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展开项目协作、校企结合,这不仅带动了人才的发展,同时也为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来源渠道[3]。(三)巩固师资构建,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强劲的后备力量在我国大力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而在教育中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教师。专业化与技能化的教师是保障人才培养的强劲动力。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民办教育在夹缝中生存,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都与其实际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中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亟需培养一批具有高尚道德水平、突出教学技能、显著科研能力与强劲创新水平的教师来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说,应当大力支持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给予教师更好的生活保障,同时提供外出学习与培训机会,增加“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培养,使得教师自身不断成长与进步[4]。教师的对外交流可以不仅仅限定于本地区、本专业,可以与国外某些联盟院校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应当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要点,积极增加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如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四)推进院校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抓紧协同化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就是高校,高校之间的协作与共建可以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与沿线地区的多元化互联互通。首先,增加民办高校的硬实力。民办院校可以多方面吸收资本支持,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铺垫,完善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配套的实训实验场所,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检测与应用,提高学习效果。其次,提升民办高校的软实力。民办高校发挥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模式,可以从教师、课题、项目等几个角度展开交流与协作,同时风险与成果共担,不仅可以提升院校间的默契程度,也可以为高校发展带来实际经济效益。最后,积极开辟民办高校发展外延路径。“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发展方向,为国内高校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不仅可以与国外高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可以允许某些具有实力的国外企业根据发展需求设立助学基金、注入项目科研经费,增加国际间校企合作的机会,提升院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协同化发展实力。

三、结语

“一带一路”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主流线路,坚持经济合作与人才教育协同发展。我国民办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会和风险同在。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前提是评估与规避风险与挑战,重点在于对抓紧挖掘机遇与潜力,关键在于找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路径,落脚点在于民办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内生性”和“外延性”应对策略。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增加“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支撑能力,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民办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相对于整体的教育背景,民办教育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协调性的作用,是民办教育补充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间交流协作、区域间知识传播和服务社会的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民办教育应全面深化民办教育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办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36(10):4-9,22.

[2]崔新有.“一带一路”建设与开放大学的责任使命[J].终身教育研究,2017,28(5):3-7,15.

[3]李桂荣,姚松,李向辉.中职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3):34-40,84.

[4]刘国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2):45-47.

作者:刘沙沙 单位:安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