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考

时间:2022-05-09 03:55: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基础的价值观念,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为此,在互联网广泛普及背景下,我们不仅应帮助中学生正确区分网络资源所呈现的内容,更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网络资源;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利用网络资源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中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中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现状,只有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才能够弘扬正能量的内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促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发展氛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资源中所呈现出的内容较多,中学生对网络这一新颖的媒体形式更感兴趣,当中学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授文化知识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学生,学生感兴趣程度与理解效果都会得到明显提升,进而保证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率及效果[1]。由此可见,在社会不断发展状态下,利用网络资源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利用网络资源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一)利用网络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由于中学生在校园中生活的时间更多,因此要想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性,中学领导与中学相关教师就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利用网络资源为中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其可以在了解、清楚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正确鉴别社会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建议中学应借助互联网在网络资源中深入挖掘与学校、当地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利用校园的广播媒体平台为学生传递上述内容,营造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2]。与此同时,中学教师与领导人员还可以开展文艺创作、演讲比赛、经典诵读、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中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有关知识,通过为其他中学生呈现感化心灵、温暖人心的事件,使得校园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二)利用网络资源呈现真实案例,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虚构的内容相比,真实案例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为此,要想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对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学教师就应借助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为学生呈现真实的案例,通过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首先,中学教师应该通过与中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了解中学生当前价值观正确与否、大部分中学生在哪方面道德存在缺失、能否正确鉴别社会事件的正确性;其次,在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基础上,中学教师应通过网络查询与学生当前所缺失的道德有关的内容,通过搜集、整理案例,使得后期为学生呈现出的内容逻辑性更强;最后,为学生呈现真实社会案例的基础上,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讲授正确的价值观内容,更需要为学生进行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得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出现偏颇。(三)利用网络完善教育体系,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虽然学校是教育中学生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平台使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形成合力也是十分重要的[3]。一方面,中学教师应借助网络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使得家长与教师都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当前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中学教师还应该帮助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为其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案例,让家长可以在浏览、观看相关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做好孩子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社会中也应该积极净化网络、荧屏、书刊,通过宣传社会中存在的好人、时代的楷模,及时更好地弘扬社会正能量,保证中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长、学校与社会的教育中不断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并阅读提升品行修养的书籍,进而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的状态下,使得网络中优秀资源可以走入学生学习视野,促使学生接受到更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根据当前教育情况与社会发展情况,为中学生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系统教育工程,要想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中学教师就需要在自己形成正确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呈现正例与反例,保证学生可以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的支持下,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虢美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2]张茂聪.网络文化对我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01).

[3]宋丽丽,张红宇.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故事.2016,(34).

作者:高智山 单位:武威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