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与应用

时间:2022-09-27 11:22:2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与应用

摘要:文章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以及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方式,认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不够、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的新媒体平台,其次从线下线上双联动;线上开展活动;打造新媒体平台特色栏目;通过QQ群开展更为深入的学习四方面分析了通过移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最后论述了移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和成效。

关键词:移动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的强国之基、兴国之魂,引领着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以微信、微博和QQ为主要载体的移动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一、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与分析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方式,对200名本科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移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必要。(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不够。本次调查问卷设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关键词的题目,结果显示只有64.8%的学生能够正确写出答案,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了解程度不高,因而十分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弊端。第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容易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且不易于被学生接受,使用范围有限;第二,传统教育模式传播性不强,对人数有限制;第三,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具有重复学习的特点;第四,传统的教育方式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教育与实践相互脱离,缺乏有效的联系;第五,传统的教育方式常常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教师单项灌输、学生单项接收为主,不能较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使用的新媒体平台。调查问卷显示,以手机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90%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移动新媒体客户端了解相关知识。微信、微博作为一种快速即时的通讯工具,与传统的交流方式比较,具有更加灵活、智能的特点,且可节约资费,延长了师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再仅限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生活化、日常化。微信、微博用户可以将推送的内容进行转载宣传,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覆盖面,使教育相关工作的受众不再仅限于本学院学生,同时也使更多人在浏览微博、微信时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综合比较各大网络平台的使用人数、关注度以及各大新媒体平台的主要功能,我们选取了在学生中覆盖面较广的学院分团委微信和微博平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上述两个平台基本涵盖了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确保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有足够的受众。同时,两个平台立足于服务广大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广大学生易于接受,确保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持续性、有效性。

二、通过移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微信、微博各自的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培养,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线下线上双联动。结合线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系列培养教育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前期宣传和活动后期的总结交流,以便学生们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跟进后期的活动效果。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相结合,坚持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利于将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与现实空间培育相互衔接,达到线上线下双联动的效果,避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的简单化、短期化,使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2]。学院分团委日常开展的院级团校、团支书“青禾计划”培训、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诚信故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以及针对学院主要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会学习等活动,都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持续时间长、频率高的特点,因此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及时报道,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开展的活动就非常必要。同时微信、微博的推送,也对学生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展示,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真正参与了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017年7月(二)线上开展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的线上活动,这些活动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出发,易于被学生接受,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丰富了教育内容,弥补了线下活动持续时间短、融入大学生生活效果不佳的缺陷。在微信平台上,我们开展了“两学一做”主题教育、“青春正能量”主题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在微博平台上,我们开展了以“诚信微小说”为代表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小说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扩大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了吸引力,使新媒体平台真正起到了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进而增强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力、凝聚力和整合力[3]。(三)打造新媒体平台特色栏目。新媒体平台不仅是大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也是大学生开阔视野的知识平台。因此,针对不同时间段学生们关注的焦点,我们设计了一些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特色栏目,系统地、有针对性地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学生推送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寻找生活中的共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生活化,明确重点,抓住时机,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与科学性[4]。特色栏目的打造不是简单的以教育灌输为目的,而是从大学生自身所想所看到的东西、所遇到的困扰出发,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做出寓教于乐的内容,通过推送的内容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自我成长。我们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分别开展了活动。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推出了“毕业生采访”“不一样的暑假”等特色栏目,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推出了时事解读栏目,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推出了“美丽社区系列报道”。在后期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此类内容的阅读量比较高,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四)通过QQ群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针对学院主要学生干部,我们建立了线上QQ学习群,与微信、微博平台教育不同的是,QQ学习群旨在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实现“小班化”教学。指导教师定期在学习交流群中发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学习资料,供学生们研究学习。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随时进行指导和回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心得,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

三、移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和成效

通过上述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发现,使用移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一)开展的实效性。通过移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结合了当下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信息的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网络具有传播迅速、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二)信息的多向性。通过微信与微博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可以与后台管理人员进行双向交流,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互动,使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成为可能,以往单纯的命令式、说教式教育变为平等交流,可以使学生拥有相对平等的心态和宽松的学习环境[5]。(三)模式的创新性。移动新媒体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线下教育对时间、地点及形式的局限,尝试了寻求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式。在积极利用移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线下活动的线上宣传,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线上线下联动的优势,实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媒载体、文化载体和活动载体有机融合[6]。根据相关后台数据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推送的阅读量、转发量、评论量均持续上升,部分学生在后台与管理人员进行积极互动,线下的活动、教育和学习引起了线上的互动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度,也加深了大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们积极参与线上开展的活动,从以往线下活动的被动接受变为线上活动的主动参与,显示了移动互联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势。移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移动互联网对我们工作带来的挑战。第一,移动互联网中存在复杂的思想观念,出现了一些网络谣言、欺诈等不良现象;第二,移动互联网成为西方一些组织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第三,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之,新媒体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一环,在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我们只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才能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更好地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7],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孙伯雷 田琳 程丰 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邸飞,李健,薛雪,等.“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6,37(11):54-56.

[3]李丽鹏,王峰.论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27(9):90-92.

[4]许灿荣,徐喜春.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青年探索,2015,34(1):19-23.

[5]王金磊.将新媒体打造成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15,30(12):53-55.

[6]周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4(11):40-42.

[7]冯刚.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