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和方法

时间:2022-09-22 04:17:0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和方法

摘要: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切相关,手机也成了网络时代的代名词,而其中“微”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搜索关键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也成为舆论生成、文化传播和思想交锋的风暴中心,这很快席卷了“90后”大学生生活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核心战地,面对“微文化”的发展,各高校应该利用此次机会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同时,面对“微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挑战,高校也应该积极应对。

关键词:微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挑战

1“微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及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利用手上的移动网络工具看时事新闻,看想看的书籍,了解到世界上任何的大小事。“微文化”具有更新速度快,方便、灵活、操作性简单等特征,能让不同人群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微文化”的学习。

1.1“微文化”的概念

“微文化”是随着微博的兴起而产生的,是以微博为载体不断发展、扩大的,并朝着个体与微观方向发展的文化现象从现在的微信支付、微信转账、到微商,再到微电影,“微文化”的发展的领域已经很宽广了,但是“微文化”的发展并非单一存在,它是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网络文化,而其中重要的就是社会群体与网络这两个要素。

1.2“微文化”发展的特点

“微文化”是一种基于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而产生的新型文化。首先,“微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当互联网科学技术进步到一定的阶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人们可通过这些科学技术产物随时随地的浏览“微文化”所带给的讯息,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浏览“微文化”更迅速,更快捷。其次,“微文化”操作性强,不同的人群对于“微文化”能够快速理解并上手。再次,“微文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杂,打破了过去面对面传播讯息的限制,可以说当今的讯息是无时无刻不在更新的,加剧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同时也对大数据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微文化”内容简洁,明了,同时也很个性化,这给我们这个逐渐加快步伐的时代注入了新的活力。

2“微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已经全面步入“90后”时代,这代大学生相较于群体意识,更注重的是自我意识,他们对自我的认同度更强,展示自我的意识也更强烈,在微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们更加倾向于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同时获取一些信息,无论信息的真假,这对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带来不少的挑战。首先,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冲击着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随着微文化的传播,人们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新的思维思想不断冲击传统思想。现今一些国家借文化交流之名,进行思想侵蚀,导致现在很多青年对外国的节日十分热衷,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热情大大减退。传播的实质就是人们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把信息压缩成微量的文字或符号传播给大众。这些信息,很快就可以传播,由点状式分布,到网状式分布。其中,这些信息的真假一时间无法分辨,大量的非理性的或虚假的信息未经证实就很快地传播开来,规模庞大,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甚至有些人搭着“向公权力开炮”的旗帜煽动对立,可以消费公众情绪,激发社会矛盾。把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当作网络垃圾桶,随意发泄,随意宣传负面能量。这些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大学生来说造成了重大的困扰,他们甚至会对主流价值产生疑问,甚至排斥。其次,碎片化的信息影响着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由于微信息高度碎片化,导致“微文化”的形成、变化都极为迅速,大量话题与事务诞生在这种亚文化环境下,也消逝于更多的新鲜话题中,寿命极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价值观的理念的精华所在,但是“微文化”传播的特点是快速,大量,同时也很分散,这就无法能够很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大学生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是泛泛的了解,即时出现了想去了解的部分,但很快就会在众多的消息中分散开精力。微文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娱乐化,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很难有思考性的深度,微文化这就极大地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厚重感,凝练性,现在大学生浏览的大多数具有娱乐性质的话题,明星八卦、搞笑博主、甚至一些不良的网络直播,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严重影响着我们大学生理想信念,破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厚重感。在每一个时代或者每一个国家,青年都以社会推手的姿态站在社会的最前沿,我们应该要让青年站在核心价值观的最前沿,带领中国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需要我们急需重视的一个问题。

3“微文化”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探析

3.1高校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利用微文化平台进行教育

当今网络已经成传播社会主义的主要阵地,各高校教育者也应紧跟时代,要比学生更先进一步了解网络的最新时态,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伦理能力,网络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伦理问题,各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是守住内心的坚定信仰,不断提高处理网络伦理问题的能力;其次,高校教育利用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更容易被大学生们所接受;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不断深入学习关于网络的知识,跟上时代与潮流,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开展核心教育;最后,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微博、微信等微信息为载体,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能够很好地抵制不良价值观的冲击,让大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真善美。

3.2提高监管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正确的传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律制度的监管。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不是法外之地,但是目前,由于法律制度的还不完善,监管体制的滞后,导致如今很多微信息传播和人们表达意见缺乏约束。如最近的快播案,法律的规范可能滞后于技术的规范,所以对于此案件,众说纷纭。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由于缺乏专业的监管制度,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微信息传播虚假信息、垃圾信息造成网络上的混乱,因此此时,加强校园“微教育”管理,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各高校可以看见都有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出发点是好的,然而,这些微博或微信开通后,很多时候千篇一律,或者文不对题,甚至有时候只是者自己的思想,并没有代表着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在进行校园“微教育”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协调机制,能够逐步地进行教育传播;其次,微博、微信具有及时性特点,高校的官微可借助此特点来进行全天集中的教育,同时针对一些大学生的不良思想及时进行干预与教育,可在微博与微信上面通过一个社会上的真实案例分析作为教育的典型,通过短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吸引其注意力;最后,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律伦理的教育,现金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好奇心还是非常大的,如一些不良网站、视频、甚至出现了一些网络裸贷行为,这些都涉及了法律的边缘地带,应该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及其伦理观教育。

3.3借助微文化传播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宽松自由的交流环境,大学生常常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自由表达意志的意愿受限,此时就会转向网络平台,希望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自由发发声,对一些热爱文学的学生来说,能够在网上自由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也寻求自我满足感,面对此种情况,高校应对新事物“微文化”重视起来,先把态度端正起来,那个行为也才会端正起来,要充分了解新型媒体的发展特点,如微博、微信的传播特点,并且对其运用要极其熟练,可以去创造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灵魂的微视频,让学生们从侧面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其次,在微平台里面打造一群学生干部队伍,在现实的校园生活中,学生会代表学生,同时也监管者学生,在微平台中,同样可打造一群这样的学生群体,这群学生具有良好媒介素质,同时具有熟练的媒体操作技能,能够很好地处理好“微文化”这个平台的发展,能够及时更新状态,让学生群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可以对一些思想不积极正确的学生,在网络上及时发现,在生活中及时进行教育指导。再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应用微媒体,使其成为优秀校园“微文化”的创造者之一。大学生也要自身不断的加强学习,不管是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还是网络技术操作,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并且不断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各种优秀的微文化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传播得更加深远。

3.4把新的微文化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传统教育方式与心事到微文化的网络教育方式各有其优劣,最主要的是如何把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发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一理论色彩浓厚的问题,可以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育,政治教育理论课,专题讲座都是高校不错的选择,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新型的微文化的方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今,电脑、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人手必备的学习、交流工具,每天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时间是十分多的,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了解各种信息的便利,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微博、微信的为高校工作者带来了实效性和有效性。组织学生关注一些优秀的公众平台,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了解国内国际的时事新闻,打开大学生的思想维度。还可以利用现在流行的微电影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传播速度快,加之吸引力强,其中蕴含的内容确实具有深刻的价值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拍成微电影,大学生们更易接受,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内涵。

作者:殷杰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沈培辉.“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4).

[2]王梦,杨玉.网络微时代新的阅读价值取向与监管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