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27 10:47:43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背景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农民打工潮的高涨,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逐步取代父母成为管教孩子的主力军,观念差异加之年龄差异使得爷爷奶奶们普遍存在着缺乏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农村小学生相关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由于缺乏与同龄人、长辈的充分交流,他们逐渐变得孤僻、易怒,基本价值观念也十分模糊。这就给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家庭教育缺乏且这种缺乏是一种普遍现象,一朝一夕难以改变的情形下,学校能为学生做的,能尽力去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做好德育工作,始终为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而努力。

二、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单一。受多年来德育工作一贯模式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往往只停留于上几节思想品德教育课这种比较浮于表面的方式上,而未能对学生品行造成深刻影响。反观现下学校的教育,多数只做到了在思想道德课上进行道德教育,而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上,老师们往往缺乏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自觉性。(二)德育工作的师资力量缺乏。农村小学缺乏年轻教师现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此背景下,学校更无暇顾及从事德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往往由语文、数学等“主课”教师兼任,而应试化的教育形势迫使“主课”老师不得不利用思想品德课这种“副课”的时间来弥补主课课时的不足,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到语数外这种看似更重要的学科上,压缩思想品德这种不太重要的课程的学习时间。另外,缺乏专职教师也使得德育课程教学的专业化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联系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工作。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诚实笃信、豁达大度、温良恭俭等修身之道;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高尚品德,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将其贯穿到教学活动中,落实到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在这样良好的教学和文化氛围影响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有希望,才有作用,才无愧于学校立德树人的宗旨,弥补农村家庭既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普遍不足的弊端。(二)小学生德育工作应注重针对性。针对性要求学校和老师实事求是的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认识。通过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吸取教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过错。道德教化从来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做好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给他们讲太多大道理往往无济于事,点滴小事的慢慢感化,才是真正契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教育方式,所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三)德育工作要突出多样性。教育形式的多样主要从课堂讲解、课堂讨论、专题班会等方面全面体现,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充分准备课堂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与讨论,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对书本中所讲述的高尚品行留下深刻印象,也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感悟,有收获。有条件的还可以走进当地福利院,开展服务老年人的活动,让学生在影响他人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感化。(四)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示范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言行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中又以他们接触最多的父母和老师的影响为最。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定要注意身体力行,时时刻刻做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因为教师本身的作为、言行将被学生记在心里,如果言行不一,学生很容易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坚持示范就尤其重要,否则对学生的教育就难以达成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然而,仅有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家长和社会的正确示范更重要,学校、教师在做好校园教育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家长做好道德榜样。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唯分数论”已经不再受到追捧。学校和家庭都开始反思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人才首先要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是一个有道德的公民才能被社会所接纳。培养真正的“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义,其次才是培养“才”,有才而无德是危险的,德才兼备,才是我们新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

作者:易礼洵 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安福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