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工匠精神”研究

时间:2022-08-27 10:41:48

德育课“工匠精神”研究

一、“工匠精神”是中职学生德育课必修的核心内容

德育课教育是培育中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要课程,中等职业技术学生的最重要的职业价值观就是对职业的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中职生德育课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的内容,能更好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遵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从而具有匠人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正是培育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终极目标。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需求。

二、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等的行为,提示我们要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要求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提升与创新。于是,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提高产品的品质。而把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中国制造中,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中等技术专业人才的支撑。所以培育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学生十分必要。2.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提升其职业素养的需要。中职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理论教育、专业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让每一位中职学生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能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品质。以良好的职业素养投入到将来的职业岗位,就能制造出优良的“匠人产品”。3.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是其将来从业的需要。在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过程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中职学生只有具有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专业专注、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的工匠精神,就能在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从事将来的工作,满足工作中对工匠精神的需要。

三、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1.把《工匠精神读本》的学习纳入到德育课中。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忽略精神培育,造成职业素养的缺失。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因此,把对《工匠精神读本》的学习纳入到德育课中,让“工匠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的自觉意识,让“学习工匠精神争做工匠能手”成为一种自觉性的教育活动。2.德育课多采用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教育,要立足中职生的专业特点、职业特点,多采用贴近专业、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工匠精神”内化为中职生内在信念,外化为行为之中。使中职生成为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3.在德育课举办“工匠精神”演讲比赛活动。在德育课上分小组举办有关“工匠精神”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以“敬业、精业”“爱岗敬业”“干一行、精一行”“精益求精”等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中职生的“工匠精神”意识。从而把“工匠精神”意识融入到其信念当中。4.把中国古人的“匠人精神”融入德育课中。培育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其学习中华民族古人的“匠人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既有许多关于“匠人精神”的描述,如《诗经》中,把对骨器、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同时,出现了许多工匠大师,如木工匠师鲁班、修桥匠师李春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学习中华民族古人的“匠人精神”,能很好地让中职学生有民族情怀、弘扬民族的“匠人精神”。5.营造醒目的德育内容和工匠文化环境,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在校园中营造醒目的德育内容和工匠文化环境是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楼、实训楼外墙选择“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制造强国”“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等标语刻于醒目处。在实训楼、实习车间内营造有关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求实创新等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文化环境。比如,在教室及走廊张贴本行业、本专业工匠人才的人物介绍,在校园合适的地点制作历代工匠雕塑等,让中职学生所见皆“工匠”文化,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受工匠精神文化的熏陶。德育课教学是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职业追求。中职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相关知识点,加强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传导、培育,真正实现其“精技立业”的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刘路永.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和措施探析[J].教育学文摘,2017,(01).

[2]吴建军.浅谈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7,(02).

作者:黄聚雪 单位:山东省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