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德育意义及策略

时间:2022-03-14 08:25:12

语文教学德育意义及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来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的内容,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课文包含了诚实守信、拾金不昧、团结合作等内容,是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因此,德育的渗透便可以看作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再次弘扬。同时,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还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素养的培养,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意识扎根到学生的内心中,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爱护环境等。而这些习惯、能力一旦养成,便可以伴随学生一生,从而助力其在多个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当今是知识、信息竞争的时代,懂得自主、合作、探索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强者,引领世界潮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和历练。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学会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构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语文新型课堂模式,这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概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意义重大,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还需教师们共同探索和完善。

二、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渗透德育内容的具体策略

1.向学生传递良好行为品质养成的积极意义。人是有趋利避害意识的,并且这种意识似乎与生俱来。从儿童行为的引导方式上来分析,人们经常会看到“如果你想要看动画片,那么先要完成作业”这种家庭教育情境。而与此同时带来的就是两个结果:其一,孩子可能会放弃看动画片的念头,其二,孩子乖乖去完成作业。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孩子会“主动”去完成作业呢?究其原因,是有“利”的东西在驱使,即孩子知道自己在完成作业后会享受到“看动画片”这种利。这便是人趋利避害心理的驱使作用。同样的道理,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质中亦当如此,假如教师提前让学生知晓养成良好行为品质带来的积极作用,那么在趋利避害心理的影响下,其必然会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进而形成一种习惯。比如,在教师倡导学生保护环境时,可以先从美好环境带来的积极一面来阐述。如教师可对比环境质量好的村庄和环境质量恶劣的小镇,当学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看到污水横流与青山绿水形成对比,看到天空蔚蓝和雾霾形成对比,看到浓烟滚滚和炊烟袅袅形成对比的一刻,必然会被眼前的视觉差距所震撼。在趋利避害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就顺理成章了。2.巧设教学疑难,明晰合作学习价值。在德育教学内容中,“团结合作”“互惠互利”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同时,我国古代关于团结合作取得良好效果的故事也不胜枚举。比如《负荆请罪》讲的就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由最初的相互对立,最终变为好友,齐心协力扶持赵国的一段美谈。“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让赵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战国七雄”的称号,并且这段佳话也被载入语文教材中。因此,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将这一历史典故运用其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人合作产生的能力更大”,进而让他们明白团结合作的价值,并且真正应用到学习中,在合作学习、互帮互助中实现共同提升。3.结合课堂情景剧,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运用单一枯燥的讲说式、死记硬背式教学,使不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反感、抵触心理。其一,它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也无法使学生获得口语、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其二,它对于教师渗透德育存在很大的难度。而要改变这种不利的教学局面,就需要教师借助课堂情景剧创设的方式来协调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从而让学生既能学习到语文知识,又能提升德育的渗透效率。比如,四年级上册《老师,您好!》一文中有“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等语句,大家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德育主题———尊师重教。为了培养学生这种优秀品质,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课堂情景剧《程门立雪》,让他们通过课堂角色扮演来体会古人对老师的尊重、敬重,进而让尊敬师长这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伴随他们一生。4.开展课后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得到提升。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不能只看重理论而不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必要的课后实践是极为必要的。具体到实施层面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社区或者养老院等单位做义务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手帮助老人收拾屋子、打扫房间、整理物品,或者给老人带去才艺表演,让老人开心……经过这些实践活动后,学生不但可以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更可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让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铭刻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的教学内容众多,并且所占课时不少,因此在这一学科中渗透德育内容,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从具体实施的策略来看,要让德育浸润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教师就要做到:向学生传递良好行为品质养成的积极意义;巧设教学疑难,明晰合作学习价值;结合课堂情景剧,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开展课后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馨.新课程下如何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内蒙古教育,2014(09).

[2]周洁.语文德育的三重境界[J].中学课程资源,2007(07).

[3]刘瑞艳.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当今语文德育的启示[J].辽宁教育,2013(07).

[4]单晓宇.课本上启智,教学中立德———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J].江西教育,2017(08).

[5]黄岩花.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黑河教育,2010(10).

[6]侯器.建构主义视域下语文德育缺失的归因及改进[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02).

作者:姚晨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