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出场路径研究

时间:2022-12-15 02:46:26

高职院校德育出场路径研究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出场路径,主要包括贯彻论、趋同论、管理论、边缘论、协同论、维稳论等。通过对高职院校德育的价值取向之追问,揭示出高职院校德育的应然出场路径:在个人价值层面,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使其拥有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在教育发展层面,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在社会进步层面,培育合格职业人,全力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关键词]德育;出场路径;高职院校;主体性发展;合格职业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德育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在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各有侧重、各具特色,高职德育不断涌现出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果。然而,高职德育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显现出德育理念模糊化、德育宣传标语化、德育模式同质化、德育环境失范化、德育规格低俗化、德育评价简单化、德育工作低效化等态势,在高职德育价值求索和使命探寻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出场路径,主要包括贯彻论、趋同论、管理论、边缘论、协同论、维稳论等。

一、高职院校德育的多元化出场路径

1.贯彻论这种观念认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的在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德育工作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或是会议精神,诸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等等。贯彻论普遍认为中央的政策确立了高职院校德育的目标与方向,高职德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负有推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使命和重任。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这是基于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的育人立场,抑或是迎合外部压力而流俗于德育形式主义?是基于本校特色与实际开展德育活动,抑或是普适性德育理念和要求的照单全收?这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前置性问题。2.趋同论此观点认为当前专门的高职德育大纲还未出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以我国学校德育的普遍性和共性为前提,普适性的德育模式成为高职院校德育范式的滥觞。趋同论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内容上也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但不论其德育理念、德育内容还是德育课程设置、德育工作方式、德育的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并没有显现出高职德育的特色性、针对性、实效性。趋同论下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目标模糊不清,模式难以界定,或仿效本科德育的思路,成了本科德育的压缩版;或承袭中职德育的做法,成了中职德育的翻版。这种德育观没有在德育一般理论的指导下探索高职院校德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忽视了高职德育实践的特色性、高职院校德育主体的特殊性,没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整体构建德育工作模式,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困境。3.管理论德育管理论认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就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各种德育要素”[1],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制度化、组织化,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规范学校秩序的管理活动。这种德育观凸显了高职德育管理方式的规范性、科学性,为当前的高职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范式。但这种技术化的德育观过于强调德育的方法论要求,属于工具理性的思维范畴,带有明显的他律倾向,人本理念的缺失,导致高职德育缺乏人文关怀。诚然,德育具有规范与管理之功能,但德育绝不能以规范人为目的,规范而忽略关怀与发展,必然使德育缺乏以人为目的建构教育制度及活动方式的基本价值,[2]道德教育总是蕴含着人的价值观导向和思想道德追求。管理论者关注的只是如何使高职生成为道德律令制约下的学校人,而忽视了作为个体的人自身的一种精神成长,学生处于“失真”与“无我”的德育场域中,导致高职德育的“人学空场”。4.边缘论这种德育观在某些高职院校尚有一定的市场。此观点认为高职院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培养为抓手,德育工作始终处于一种目标辅助的地位。这种技能培养代替人格塑造,职业技术等同职业素养的“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使德育在高职教育中的边缘化现象日益严重:德育安排比重偏小,内容浅显,形式单一,目标降低,逐渐呈现出“重知识灌输,轻品德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养成”的趋势。道德教育化、教学技能化倾向令人担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3](P.394)。道德教育化倾向致使高职德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弥漫下的德育“边缘化”势态导致当前高职德育实效性日渐低下。除上述4种外,高职院校德育的出场路径还有协同论(主张德育工作部门与学校其他工作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校的发展目标)、维稳论(德育工作者把学生看作是消极被动的管理对象,德育目标矮化为学生遵守规章制度,不违纪不出事),等等。这些德育诸多价值取向让人不免思考: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出场路径?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之追问

我们在追问高职院校德育的出场路径时必然要思考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价值在哪里?不能很好地澄清高职德育价值取向这一问题,高职德育工作势必会出现偏向。德育价值取向就是“在同时存在若干种教育价值方案和意向时,教育主体从自己的需求及利益出发,选择或倾向于某一方案和意向,以实现自己的德育价值目标”[4]。高职德育价值取向作为一个统揽全局的要素,对其反思是整体性考察高职德育问题,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1.高职德育的人本价值取向追问高职德育价值取向的确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但人的因素是必须考虑的,毕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成人”是其第一要务。[5]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也必须回答“面对的是怎样的人,如何使其成人”的问题。高职生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最现实的主体,思想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健康向上,可塑性强。但高职生生源复杂多元,文化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及积极进取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佳。自我认知的偏差,社会对其认识的偏见,学校德育工作的失当,使得某些高职生迷茫、困惑与失落,这种心理又严重阻碍了他们自身的进步。高职教育如何“按照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塑造人与培养人,促使人去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与行为方式,以此实现对现实的否定”[6],如何引领学生进行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索生命的意义,从“现实世界”中找回远离的“意义世界”,实现人生的价值,是高职德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尊重和遵循人的本质规定性,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构成了高职德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旨归。2.高职德育的教育本体价值追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高等职业教育呈高速发展态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1341所,高职招生348万人,毕业生322万人,在校生达1048万人。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高职教育面临由规模化向内涵化发展的转向,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和灵魂,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高职教育作为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育管理、课程教学、服务导向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显著特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的特质开展德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高职德育工作的关键,是高职德育的生机和活力所在。科学合理的德育价值取向有利于高职教育整体的优化协调,是现代高职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高职德育最基础的存在价值。3.高职德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追问关于教育的价值,从古至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流派。一种认为,人类教育的价值在于个人能够成功地适应社会,个人成长要满足社会需求,谓之“社会本位说”;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应当顺应个人的发展与完善来制定相应的目标以实现人的价值,是为“个人本位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互为条件和目的,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最大限度的统一。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职业性和社会服务性,高职教育要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生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这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成人、成才的过程。因此,高职学生作为联结高职教育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的职教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积极发挥德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德技双馨”的合格职业人,为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迫切需要。

三、高职院校德育的三维出场路径

通过对高职德育的价值取向分析我们可知,高职德育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三重维度:在个人价值层面,就是要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在教育发展层面,就是要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在社会进步层面,就是要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的出场路径就必然地内源于这3个维度,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高职院校德育的第一个出场路径就是要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使高职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这是高职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德育在本质上是有关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过程的教育。当前德育工作应当充分关注人的需要,着力发掘人的潜能,发扬人的个性,发现人的价值。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这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深刻反思我国当前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在关注学生“学习性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7]关切教育生活中学生的完整和幸福。高职德育工作应把学生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本体,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通过诸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书香校园、组织社会公益服务、创建学生活动社团、举办学术沙龙或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真正做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让高职生悦纳自己,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2.高职院校德育的第二个出场路径就是要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这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团工作、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扶贫助学、就业指导服务等各个方面。德育作为教育之魂,孕育着学校气氛、领导作风、师生之间等人际关系诸多“社会系统变数”,也润生着校园诸人的信念系统、价值观念、认知结构、意义向度等“文化变数”。[8](PP.330-339)因而,高职院校应努力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形式,通过诸如加快高职德育学科构建,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高职德育资源供给,培育以组织文化为核心的德育环境等一系列德育专业化建设,构建科学性、特色化、可操作的高职德育体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规格,充分发挥德育对学校工作的重要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从而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3.高职院校德育的第三个出场路径就是要培育合格职业人,全力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是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能否为社会培养大批市场急需的合格职业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应有的满足市场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拷问着当前的高职教育。作为高职灵魂的德育,当前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实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培育出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更能推动和引领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合格职业人。高职院校应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升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强化其职业认知;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磨炼职业技术,培育职业精神;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养成职业规范,促成职业素养;开展“劳模进职校”、优秀校友事迹展等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通过搭建这些平台来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四、结语

在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的三维出场路径中,个人价值维度是高职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发展维度是高职德育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追求,社会进步维度是高职德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3个出场路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高职德育工作如果还像传统教育那样把人当作工具来培养,关注的只是如何使高职生成为道德律令制约下的“学校人”,或者只关注社会需求而塑造技能本位的“职业人”,忽视学生自身成长,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高职教育就无法实现“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高职教育生活”。另一方面,高职德育如果不关注社会,不面向市场,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不硬,职业素养不高,就很难被企业接纳,被社会认可,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职德育工作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自身发展也会举步维艰,难以推进“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繁荣”。只有系统有机地整合高职德育三维出场路径,更大地发挥高职院校德育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成长、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澍军.增强德育实效离不开德育管理创新———评《德育管理论》[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2]吴长法,李本友.从德育概念到德育实践的批判[J].学术界,2015(3).

[3]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4]刘旭东.论教育价值取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5]张忠华.改革开放30年来德育目标的研究与反思[J].教育学术月刊,2011(1).

[6]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6).

[7]卢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出场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2).

[8]陈伯璋.潜在课程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85.

作者:邹学 单位: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