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态及应对方案

时间:2022-02-10 03:15:00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态及应对方案

高师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教师的摇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的主要标志,更是教育发展和师范教育规律的根本要求。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院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因此,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主要是教师的竞争。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基地,师德师风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和紧

迫性

师德是职业道德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的情操,师德作为行为准则和规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师德作为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有的道德面貌和道德境界的客观反映,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从业者要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向年轻一代播种希望的种子,开拓未来。人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主要是在学校阶段确定形成的,学生往往是从教师的言行中吸取合理的观念,这反映出教师对社会负有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比其它职业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从教育劳动的手段看,教师所凭借的是知识水平、道德品质这两个最重要的工具及完整的个性,教师劳动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一种集体协作劳动,是在个体劳动之上进行教育、教学的思考改革和设计,大部分时间是靠个体完成、个体执行。教师劳动效果取决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教师是否尽心尽力,质量如何,很大程度是靠教师的自觉性,外界很难监督检查,这就涉及师德水平的问题。教师劳动自由度大,教师个人的觉悟和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劳动的空间范围也较大,涉及到校内外、课内外,在其他社会活动中也透渗着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有很大灵活性,行政手段不可能完全制约,很多时候就要靠教师的觉悟和师德水平来自我约束。

“学者无心、教者有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工作,需要更高的师德水平作基础。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品格就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2·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教师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必然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教师道德与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关系的建立,而新的道德体系尚不健全,在新旧不同的教师道德交替互补时,市场经济必然同教师道德产生密切关系。它不断地丰富教师道德的内容,也对教师道德产生影响,市场经济更需要道德而且还必须以一种新的道德思想作为其观念基础。任何社会为维护一定的秩序,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要通过一定的道德规范去协调规范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教师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变化,具备新的时代内容,提出新的要求。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打破了原来的人际关系范围,商品货币作用的扩大,使人们充分重视经济利益,产生图利思想,在等价交换和竞争原则下,金钱意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观念必然会浸入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而目前许多地方教师经济地位不高,使教育和教师必然会受到经济的巨大冲击。在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中,当道德规范和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作出客观的评价与选择,对于每个从业者来说,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建树,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与选择。

3·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需要教师有更高的师德建树。

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日益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教育趋势,正从单一向学生传授知识向着重开发学生智能的趋势发展,教育的显著特点正由单纯的传递性转向开发性、创造性、指导性、综合性、社会性和终身性;先进教学设备的逐步运用和知识的不断创新,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教与学的差距拉大,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增大,学习的自主时间增多。同时,教育的范围扩大、手段拓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权威式的教育逐渐被改变,教师的权威受到冲击,教师和学校已不再是求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的作用有一部分被分解到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上。如何认识传统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的特点,如何认识现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将是学校和教师面对的一大课题。怎样处理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变化,把握现代教育的规律等,都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修养和建树。

二、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逐年壮大,特别是青年教师增多,使得高校教师年龄结构不断趋于年轻化,并不断成为高师院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年轻教师对教育的原则和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职业心理和职业品质还未完全养成等原因,使高校年轻教师队伍在师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高师教育发展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有:

1·政治素养不高。年轻教师队伍中,许多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很快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地位和身份变了,思想认识上还未完全转变,不可能从一个受教育者在政治觉悟、理论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一下子转变为一个全面的教育者,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还有模糊认识。

2·敬业精神不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这一职业更应如此。因诸多因素,部分年轻教师缺乏足够的敬业热情,表现为有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却热衷于第二职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对本职工作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甚至讨价还价;有的不思进取,不思创新,备课马虎,教学方法内容单一;有的缺乏必要的职业纪律,随意迟到早退,随意调课,课堂中随意接打电话等。

3·职业意识淡漠。教师作为社会一种特殊职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师的最高道德境界,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的天职就是育人,其意义已经超出职业本身。部分年轻教师把教书当作单纯的谋生手段,只教书不育人,认为育人是校系领导、班主任及政工干部的事情,自己的任务只是教书,只注意课堂上几十分钟,很少不注意和研究从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有的甚至在课外与学生一起猜拳行令,发泄牢骚,对学生一些违纪违规及不良行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4·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较为普遍。高校相对基础教育来说拥有较好的智力资源和物质手段,开展科研活动本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提高教育教学,开展科研活动是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理应倡导。就学校来说,科研和教学都不能误,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但部分青年教师因评职晋级的需要,潜心研究,撰书立著,用功甚深,因而忽视或难予顾及教学。教学上只能是完成任务了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有的科研究虽获得一定成就,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情况下,教学和育人工作只能是仓促应付。

三、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李岚清同志也曾多次讲过:“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说事关教育大局,关系到高师教育的未来和发展,提高教师师德师风水平更是当务之急。

1·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个学校,一个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到这个学校、部门的总体面貌,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事实。一所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中心工作和任务的完成。抓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抓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建设。“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其次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增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从根本上说,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师生是否满意,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答应为标准,从学校实际出发,统一认识,做好每一件关系学校大局的事情,在学校发展建设上决好策,掌好,带好头。

2·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更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师德的提高,关键在于师德的内化。从政治的高度对师德本质的认同,自觉实践和体现崇高师风。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政治态度,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对政策法规特别是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政策法规水平,这是作为教师先要具备的。教师就要理直气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着远于国家民族的未来,认识到高师教育的深远意义,认识自己所担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3·逐步完善职称评聘工作,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职称评聘工作对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无疑是一支强心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因多种原因,目前尚未有效解决教师评职中重科研、重论文“硬件”,轻教学“软件”的现象。因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不易量化,教师评职晋级必然会把大量精力放在“硬件”指标上(这是目前评职的主要标准和依据),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对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会产生负面影响。加强师风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评职晋级上逐步建立起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避免重科研轻教学状况。应根据不同的学校层次,不同的地区实际和教师结构,在指标上有一定弹性,明确教学占相当的比重,兼顾到教学和科研。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坚持质、量并重,把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态度和效果、学生、同行、领导等外部意见反馈纳入评定体系。把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职业品质作为一项评价指标,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对于规范教师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师德修养都有着积极作用。

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倡导爱岗敬业精神,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要缩小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收入分配差距,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高校教师待遇,使高校教师劳动得以普遍充分的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又要拉开校内的收入分配差距,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实际,因事设岗,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公平竞争,竞争上岗,实行评聘分开,限期聘任;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对教师教学、科研定期全面系统考核,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有危机感才有紧迫感,有紧迫感才会有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才会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的形成。

5·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师德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已为成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骨干教师队伍处于高校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中间区域。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不仅影响着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走向,而且影响着青年教师的成长。近年来,各高等学校本着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知名度,把建构、保护和引进骨干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有的不惜重金和依靠区域优势大量引进人才,条件较差的学校也千方百计提高待遇来引进和留住人才。这些对办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对骨干教师队伍关心多,要求少,褒多贬少,难免出现骨干教师队伍功利倾向,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青年教师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师德师风水平,对整个高师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有着普遍的意义。

6·加强正面引导,营造高尚师德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教师来说亦是如此。一种高尚人格的影响,甚于空洞的说教。要大力表彰先进,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坚持榜样引导,典型示范,大张旗鼓地营造学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抓典型,重培养引导,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小平同志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对高师院校尤为重要。师德师风的提高,将大大促进高师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