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行为与个体社会化

时间:2022-05-11 11:44:00

大学生兼职行为与个体社会化

摘要: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兼职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被动选择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兼职行为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大学生兼职行为的客观状况和主观态度两个方面。在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社会学的角度,综合运用社会变迁与社会意识、文化教化与文化涵化、角色转化与认同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大学生兼职行为的社会化因素,同时又反过来探讨了兼职行为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了大学生兼职和社会化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行为;社会化

前言

大学生兼职是大学校园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讲,自己或多或少的有过兼职的想法,甚至有过一些兼职的经历。对于本应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而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从事兼职工作?这个有着相当普遍性的行为会给大学生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兼职行为有非常大的合理性,那如何让才能让其发挥更大的正功能,同时尽量避免负功能的消极影响呢?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满意的回答。

现有的一些关于大学生兼职行为的研究多是一些描述性的概括,缺乏理论的全面支持,仅有的一些理论性研究也只是揭示问题的某个环节或者部分,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解释。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总结出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包括客观状况和主观态度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用社会化理论来解释大学生热衷于兼职行为的原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影响,最后探讨如何完善社会化的相关机制来防止大学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这对正确认识和规范大学生兼职行为,保护大学生的切实利益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兼职的研究不是很多,从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兼职现状研究,主要包括大学生兼职的原因、参与情况、客观背景、目的以及途径选择等方面。[1]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晓珊的《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江在文中指出,大学生兼职的参与热情比较的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以及学校的市场化倾向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了外在的可能和动力;主观方面即大学生兼职的目的,主要包括赚钱、锻炼自己、紧跟潮流等等。[2]

二是大学生兼职的功能研究,主要从正负功能的角度展开论述。李炳亮在《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兼职可以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思想;通过兼职,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能力;通过兼职可以让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使其竖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三是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总结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大学生兼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大学生上当受骗、中介提供虚假信息、用人单位雇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等等。[4]关于对策研究,主要是从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个角度展开的论述,认为只有四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现今存在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5]

四是从青年社会化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兼职的原因。[5]张辉金、萧洪恩在《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一文中着重从文化教化与文化涵化、角色转化与认同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兼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依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性对策。[6]

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这些研究的系统性较差,且多是一些描述性的概述,缺乏理论的论证和支持,仅有的一些理论性研究也由于理论的单一化使其解释的说服力较弱。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是自我意识的的形成和人格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生命历程。从社会化的时间维度上看包括青年社会化,从性质维度上来看包括预期社会化,从结果维度上看包括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7]

兼职行为是指在本职之外兼任其他职务,从事其他工作的行为,是兼职的运动性状态。由于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所以,在校大学生从事的有报酬的工作活动可以定性为兼职。

(二)研究思路

大学生从事兼职是与社会进行接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一个被动选择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笔者认为,大学生兼职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此假设为起点,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总结出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包括客观状况和主观态度,为以后的理论分析提供现实依据。然后运用社会化的理论,包括文化教化与涵化、角色的转化和认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人格发展、青年社会化、预期社会化等相关理论去解释大学生兼职的原因以及这种行为对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影响,最后探讨如何完善社会化的相关机制来防止大学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

(三)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1.资料的收集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分别抽取男生150人,女生15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总量为300份,有效回收300份,有效回收率100%。

2.资料的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大学生兼职现状

大学生的兼职现状,包括调查者的客观状况和主观态度两个部分。前者涉及到是否从事过兼职、兼职的主要目的、兼职的报酬、兼职时间的选择、兼职过程中是否会遇到困难、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等六个指标;后者涉及到兼职工作的主要受益、如何看待兼职的利与弊、兼职是否对学业产生了影响、兼职中介的服务如何、兼职市场是否存在问题等五个指标。在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

(一)兼职的基本情况

从对150名男生和150名女生的调查结果来看,80%的男生和78.3%的女生有过兼职经历,兼职参与度很高。从专业性质方面来看,文科生参与度达到82.3%,理科生则为75.7%,兼职参与度没有因为学科性质的不同而有太大的变化。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是一个普遍性的行为,并没有因为性别、年龄、专业的不同呈现出巨大差距。

表1您是否从事过兼职工作

频数百分比

有效有23879.3

没有6220.7

合计300100.0

表1调查的是大学生兼职的参与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的参与度达到了79.3%,兼职参与度很高。

(二)兼职的目的

本部分包括两个问题——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和兼职的报酬所得。

表2您从事兼职的主要目的是

频数百分比

有效赚钱2410.1

锻炼自己16067.2

紧跟潮流2912.2

好玩或者无聊208.4

其它52.1

合计238100.0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不是赚钱,而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这个比例占到了53.3%。而对大学生兼职报酬的调查显示,300元/月以下的占到了51.3%,800元/月以上的仅占6.7%,大学生兼职的赚钱冲动不是很明显,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学生兼职行为的预期性。

(三)从事兼职工作的受益和对学业的影响

表3您觉得您从事兼职工作的受益是

频数百分比

有效得到了报酬2611.0

锻炼了能力7632.1

丰富了经验3414.3

为以后找工作打下了基础8736.7

说不清93.8

其它52.1

合计237100.0

表3表明,大学生兼职行为的受益主要是“为以后找工作打下了基础”,占到了29%;其次是锻炼了能力,占到了25.3%,然后依次是丰富了经验,得到了报酬和说不清。大学生兼职行为具有很强的长期目的性,并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

表4您觉得兼职对未来学业的影响程度如何

频数百分比

有效影响很大3213.5

影响大9038.0

影响一般7230.4

没有影响4318.1

合计237100.0

表4是大学生兼职行为对未来学业影响程度的一种主观认识。认为兼职对未来学业没有影响的仅占到14.3%,大部分调查者觉得兼职还是对自己的学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在对兼职时间的选择方面,40%的调查者表示是占用上课时间来从事兼职工作,兼职行为对学业的影响程度很大。

(四)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

表5您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

频数百分比

有效

主动和有关部门交涉115.4

找有关部门解决3818.8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3064.4

其它2311.4

合计202100.0

有84.9%的调查者表示在兼职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在表5“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的调查中,64.4%的调查者表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会去主动的和有关部门交涉或者解决,合理化解决途径的缺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五)大学生对兼职中介和兼职市场的印象

表6您觉得兼职中介的服务如何

频数百分比

有效很好187.6

一般9540.1

很差9238.8

没感觉3213.5

合计237100.0

表6是大学生对兼职中介所提供服务的主观感觉,有31.7%的人认为服务一般,有30.7%的人则认为服务很差,感觉很好的只占6%,看来作为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重要途径的中介(45.4%)并没有令大学生满意。而对于兼职市场的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也表示存在很大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兼职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这种现象不会因为性别、年龄、专业性质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时,大学生兼职具有很强的预期性,兼职行为并不是短期的金钱行为,而是大学生一个有长期目的性的行为。兼职行为带给大学生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对学业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兼职中遭遇挫折或者困难后难以通过一个合理性的途径解决的话,会对其心理的成长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这也是大学生对兼职中介和兼职市场存在不满的一个直接原因。

通过对大学生兼职现状的描述和分析,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为什么大学生热衷于兼职?这种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是负面影响又会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社会又应该提出什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兼职行为

(一)大学生兼职的社会化因素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短期的金钱利益并不是主要的考虑,只占到了调查者的8%。应该说,这种行为带有了很强的长期性,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兼职是一个被动选择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是带有主观性的客观实践。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指的是人接受社会文化,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过程以及个人适应社会的全过程,包括角色内化、角色学习和统一价值标准的获得。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是指大学生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逐步将自己培养成为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包括生活、知识技能、社会角色扮演、行为规范以及理想、信念等各方面的社会化。

1.社会变迁、社会意识与社会化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指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意识是对社会的一种思想反映,受社会变迁的影响。[7]社会化则是一个被动适应和主动选择的过程,受到社会变迁和社会意识的影响。应该说,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不断的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社会人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课堂知识的获取对大学生就业以及前途的发展给予的帮助降低,学生只有不断地接触和了解社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大学生热衷于兼职工作的客观原因。应该说,大学生兼职就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社会意识不断调整所做出的主动回应,是社会变迁下的社会化过程。

2.文化教化与文化涵化

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所要经过的社会化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个体吸收社会文化又逐步融入到社会文化中去的过程——即文化教化和文化涵化。文化教化是外在的,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教育引导过程;文化涵化是主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将外在文化影响吸收,逐步转化为个人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素质的过程。这两者是社会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个体总是首先通过文化教化接触某种社会文化,然后通过文化涵化使这种社会文化渗透到个体自身,最后才内化到自己的行为方式或价值观念之中,最终实现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等加以影响,这种影响也正是文化教化与文化涵化这两个阶段的统一。[8]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尚在形成之中,还不够稳定,因而特别容易受到外来的各因素的影响。在对“影响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的主要媒介”的调查中,有46.2%的调查者表示受到同学的影响才去寻找兼职,表示受到媒介的影响的这一比例占到了调查者31.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大学生在同辈群体间的交往中,一方面作为“客体”,接受他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作为“主体”,影响和教化着他人。在大学生群体的相互互动中,一部分先外出兼职的同学由于兼职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报酬,个人能力和对社会的理解都有很大的提高,这些都会对其他同学产生感染、刺激作用。其次,大众传播媒介也对大学生的兼职有一定的影响。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十分强大,它们不断的传播和创造新的价值观。大学生在大众传媒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精神环境氛围,从而使每一个体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产生自觉不自觉的趋同和助长作用。这种作用通过不断的内化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断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及行动趋向。[9]

3.角色的转化与认同

角色的转化与认同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任何个人进入社会,都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并具备相应的角色能力。帕森斯认为角色学习的过程即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步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同时学习如何顺利的完成角色义务。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了解、学习和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懂得社会或群体对各个角色的期望。[10]

我国社会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化目标的选择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理想相结合,这要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由过去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一元社会所产生的单一性、绝对性和严格性的价值观念转变成相对多元性的价值观念。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即将踏入社会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这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逐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为将来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应地也要求当代大学生的角色逐渐由学生转化为社会人,这必然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为自己的角色转变做准备,不断调整自我,使自我的发展不断与社会需求相整合。大学生兼职也正是这样一种整合过程,一种为适应生活的变化、承担起新的角色而主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

(二)兼职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兼职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行为,是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兼职对大学生社会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正面的、有利的影响,也存在反面的、消极的影响。在调查中,有55%的调查者表示兼职利大于弊或者利弊相当,有18%的调查者认为弊大于利。在对“兼职对未来学业影响程度”和“兼职时间的选择”的调查中,大部分调查者认为兼职行为对学业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比例占到了40.7%,而兼职时间方面则大约30%的人表示是占用上课时间从事兼职工作。从大学生兼职和大学生社会化的互动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身心上的巨大变化,即将步入社会的现实,大学生开始考虑“我是谁”“我将向何处去”等重大人生问题。[11]大学生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收集有限的社会信息,为自己选择一个定位,然后开始相关的社会实践,兼职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特别是在这个强调专业经验的社会更是如此。因此,兼职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和适应社会,更好的完成特定时期的社会化历程给予了很大的正面帮助。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遭遇“自我认同危机”,[12]自己所从事的兼职工作很可能同自己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由此产生失落感;同时,兼职的过程就是接触社会的过程,社会“向阳”一面会让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亲近感,但社会中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让大学生产生对社会的疏离感。特别是在现存法律法规不健全,兼职中介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相关组织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大学生遇到困难以后很难通过一个合法合理的途径加以解决,社会报复心理很浓,对社会也产生不满的情绪。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校也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业学习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但兼职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不利因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13]

(三)大学生兼职与社会化

社会化是任何社会人的生命历程,是伴随人一生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兼职行为既是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是被动选择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热衷于兼职来实现自我良好的社会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社会化的生命周期来看,大学生处于青年期,上承儿童期,下接成年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是人生一个特殊重要的转折。但客观上兼职行为会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好坏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良性运行,而反面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实现良好的社会化,甚至产生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兼职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社会诚信体系,规范大学生兼职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学校、企业、政府三维一体的防范机制来控制兼职行为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的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力、张学义、叶金明.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2005(6):17-18.

[2]江晓珊.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学报,2005(11):16-18.

[3]李炳亮.大学生兼职现象初探[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8(18):5-6.

[4]李忠杰,倪林英.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及其分析[J].深圳职业技术学报,2006(2):12-13.

[5]李佳恒.当代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调查与反思_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1):14-15.

[6]张辉金,萧洪恩.当代大学生的兼职原因与青年社会化[J].理论观察,2006(1):6-8.

[7]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

[8]高桐杰,李相久.文化教化、文化涵化与青年社会化[J].青年探索,2002(2):11-12.

[9]蔡锋.转型期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前沿,2006(12):10-12.

[10]GeraldPattenden.Part-timelifeontheotherside[J].Biographicalmemoirs

ResearcherattheRoyalSociety,2003(9):18-19.

[11]IanButter.Part-timetotheimpactofmodernlife[J].BiographicalmemoirsresearcherattheRoyalSociety,2001(11):33-32.

[12]周绍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化功能分析[J].教育论坛,2002(7):11-14.

[13]李笑燃,刘燕江.大学生社会化障碍及自我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20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