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07-03 10:06:11

建筑工程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1我国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技术技能型人才,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差异不明显。我国中职和高职院校办学相对独立,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建立起衔接机制。因此,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层次上的不清晰会导致课程体系的不衔接,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后将难以适应深层次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1.2课程体系衔接不紧密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可以说,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就是课程的衔接。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高职的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递进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是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在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对我国中、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在课程设置上重复内容高达30%以上。甚至很多中高职院校在建筑CAD、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中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文化基础课脱节现象严重

文化基础课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重技能、轻文化”,过度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专业课程,忽视公共基础课程,导致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基础较差,升入高职后,难以适应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高难度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

2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

经调查发现,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中、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各自独立的。中职教育着重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着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如何对于中职应用技能型人才和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衔接和贯通的问题,中高职院校和相关主管部门也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讨,也未曾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导致中高职课程体系无法进行有效衔接。

2.2管理体制衔接不够顺畅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不同,在管理体制上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中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培养方案、课程设计等诸多环节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我们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实现中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的有效对接,相互之间进行充分沟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设置,避免中高职课程的重复浪费和严重脱节的现象。

2.3课程开发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仍然以学科为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建筑工程专业方面的教材内容陈旧,强调学科知识,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各门学科之间不融合,没有与时俱进,脱离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例如《施工技术》课程没有引入施工活动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2.4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如果中高职课程设置标准不统一必然会导致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衔接问题。目前,我国中高职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在设置课程时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各自为政,因此出现专业课重复、文化基础课脱节等现象。

2.5混合教学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中职和普高不同生源的学生进行混合教学的情况。在教学中,忽视了不同生源的素质差异。中职生源学生专业操作基础较为扎实,文化基础薄弱;普高生源学生没有任何专业操作基础,文化基础却较为优异。两种生源的学生实施混合教学必然会导致课程的重复、学生兴趣低下等情况。

3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3.1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衔接

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能各自为政,而应该联合制定,两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中的差异性和衔接性(见表1)。另外,还应该邀请行业、企业、政府等多方专家代表共同研讨,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建筑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实际工作需求来制定,并体现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2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结构,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行业企业调研,确定建筑工程专业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岗位,根据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总结出不同岗位的若干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变为学习领域,从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和表3)。从表2、表3对比可以看出,中高职建议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一定的重复。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更多考虑的是课程的衔接,重复的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也各有侧重。中职首先要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胜任基本工作岗位要求,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从而满足学生职场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高职则需要保证学生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时能够创新思维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开设的课程则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就业。例如,中职开设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主要学习识图技能,而高职开设的《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课程,则侧重于学习绘图和审图。中职开设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测量仪器的操作与施工放线,而高职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则更加注重复杂工程项目的测量放线。中职《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力学观念,侧重结构工程图的识读,方便就业,而高职则会相对完整地学习《建筑力学与结构》。

3.3根据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教材标准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后,就要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选取,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标准。中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的核心就是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有了统一的课程标准,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课程标准也应由中职和高职院校联合研究制定,并且要考虑学生的分类培养问题。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做到统筹规划,首先要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不同工作岗位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块进行科学组织和设计。为方便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除了必修内容外,可以明确某些难点内容为中职和高职的选修内容,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标准的有机贯通。有了统一的课程标准,就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规范教材标准。教材选取的唯一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教材,应该鼓励专业教师编制校本教材,试用成熟后再公开出版。

3.4通过职业资格体系实现职业技能全面衔接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衔接本质上是专业技能的衔接,而学生专业技能高低的直接体现就是他们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中职阶段应通过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相关技术工种的中级工技能考核(如砌筑工、测量放线工、建筑CAD、钢筋工等),在高职阶段应通过质量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其中一种或者以上职业资格考核。后续,还可以考取二级建造师。

总之,中高职衔接问题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可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人才储备作用,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这对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耀武 方梅 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永华.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32.

[2]彭鸿.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17.

[3]朱琳佳,芦京昌.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职教论坛,2012,(22):57.

[4]陈翠琼.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探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3-55.

[5]王晓地.中高职衔接中实施订单式培养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