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论文4篇

时间:2022-07-21 11:22:5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论文4篇

第一篇

1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现状及问题

1)缺乏饮水安全技术。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并没有配置专业的监测水质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监测设备,很多都是通过肉眼观察水质的浑浊度或者观察是否存在可见物来判断水质质量。这样很难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

2)工程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并没有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系统的饮水安全检查监督体系,导致工程建设管理比较松散、随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对策

2.1广泛开通渠道,大力兴建水利项目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由国家以及省市政府负责投资建设骨干工程,而大量小型农村水利项目基本上都是农民自筹资金建设、民办公助建设或者投工投劳建设。在农村开展公益事业应该遵循财务公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等基本原则,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共同筹资用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且,应该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等基本原则在农村大力宣传关于政府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标准要求,并且张榜详细公布工程建设的相关情况,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千万不能出现“面子工程”、“人情工程”等,确保合理配置有效的工程建设资金。

2.2科学评估,避免浪费资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系统的建设规划以及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水利工程设备大量闲置,尽可能降低设备运行成本,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应该向农民提供一定的消费补贴,根据积累的经验教训确定合理的水价,避免浪费资源。

2.3强化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每一个农村地区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一个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管理组织机构,而且有必要成立一个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监督以及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等工作。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合同制”、“监理制”等。而且应该进一步完善、优化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监管制度,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应该由总监理工程师全面控制,而且还应该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全程进行跟踪、检查,注意控制好工程建设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将工程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2.4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管,确保水质的安全

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履行自己的职责,定期应该检测水质,一旦发现问题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解决问题。还应该不断完善、优化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以期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政府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用多种方式筹集工程建设资金,也可以实施市场管理机制,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转。其次,地方政府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水质监管工作,卫生部门应该定期抽水样检验化验农村饮水水源的安全性,政府也应该增加财政资金拨款,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提供一些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并且安排专业的水质检测人员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测工作,进而确保农村饮水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工程建设质量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各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昌伟 单位: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水务服务管理站

第二篇

一、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截至2012年底,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84处,受益人口81.97万,总供水规模77120m3/d。按取水水源类型,地表水源工程6处,受益人口10.02万,供水规模14562m3/d;中深层地下水源工程69处,受益人口62.05万,供水规模58236m3/d;浅层基岩裂隙水源工程9处,受益人口4.654万,供水规模4322m3/d。按供水规模,供水规模大于1000m3/d的供水工程24处,受益人口45.16万,供水规模53204m3/d;供水规模在大于500m3/d小于1000m3/d的水源工程17处,受益人口21.70万,供水规模11903m3/d;供水规模小于500m3/d的水源工程43处,受益人口15.11万,供水规模12012m3/d。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规模偏小

蚌埠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多以乡为单位,供水模式包括多村连片、多乡连片、单村供水等,其中前两种模式为主。供水规模小于1000m3/d共60处,占工程总数的71.43%,尤其是2008年之前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多为单村供水,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效益,单一工程的必要投资不可缺,造成了工程投资浪费,一些高投入的设备(如除氟、铁、锰设备等)不容易配套,因此要合理整合投资,确定工程规模并整合资源,做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2.水质监测能力薄弱,水处理能力亟需加强

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和水量监测多采用人工监测,通过取样送至水质检测部门进行检测,每月1次,检测项目仅为常规项目,缺少有毒物质和特定项目。水处理工艺简单,多采用传统的消毒方式,如添加二氧化氯消毒剂等。由于地层原因地下水普遍存在氟、铁、锰超标,但是大部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缺少除氟、铁、锰设备,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水处理能力亟需加强。

3.污染源众多,严重影响水质安全

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周边还存在诸多污染源,严重影响供水水质安全。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大多为分散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甚至倒入河中,严重影响地表水体,经过入渗进而影响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安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大量的化肥农药由地表径流带入水体或者渗入地下水,大量的氮、磷等将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水水质;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靠近工厂,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污水、废弃物将会对取水水源产生不利的影响。

4.水源保护措施欠缺,水质水量保障程度亟待提高

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部分尚未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缺少有效的工程保护措施和非工程保护措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比较分散,大多处于居民较集中的区域,保护难度较大;农村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不利于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全面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主要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抽水试验判断区域富水性,并未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系统地分析区域水资源水质、水量、供水保障程度、取水和退水影响、水源保护措施等,造成了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井后出水水质铁含量超标,不能满足饮用水需求,导致取水井废弃。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护对策

针对当前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和水量保障程度,确保工程长久可持续运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整合投资,建设千吨万人的供水工程

新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要合理整合投资,靠近乡镇、县城的村尽量采用城乡一体化供水,偏远且周边无其他村庄的供水方式可采用单村供水,分布较集中的村庄可采用多村联合供水,建设规模供水工程,安装必需的除污染物(如氟、铁、锰等)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根据乡村分布及调整情况合理规划。

2.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和水处理能力建设

对所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管理,规定水质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监测方式,水质监测项目包括常规项目、有毒物质和特定项目,监测频次可采用1次每月,监测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送至水质检测部门或自行检测。根据各水源地的水质情况,相应提高水处理能力,增加必要的有毒物质去除设备。

3.加强农村污染源治理,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

已经建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尽快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与非工程保护措施。加快农村生活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将生活污水截流进行统一处理后再排放;建立垃圾中转站,规范垃圾堆放和处理;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水源地的建设要避开污染源分布较集中和污染较大的地区。

4.加强水源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建设项目取水工程,建议前期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系统地分析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水量和水质的保障程度、周边用水户及污染源分布情况等,避免因水源地选择不合理造成投资浪费。

5.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加强工程管理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认识到饮水安全涉及到自身安全,从自我做起。同时要加强工程的管理力度,出台相应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办法,定期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结果,将水源保护工作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内容之一,使各级领导和个人认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支撑。

作者:陈小凤 张学军 应玉 单位: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篇

1高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

供水类型除新坝镇饮水安全工程、新坝镇红沙河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坝镇石灰关河系饮水安全工程、新坝镇水关河系饮水安全工程、新坝镇暖泉村饮水安全工程5项工程为利用地表水自流引水外,其他均为开采深层地下水供水。供水范围涉及全县8个乡镇、85个行政村,20369户、80261人的饮用水供水工作。随着农村人饮工程的不断投入,高台县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用水困难、饮水水质不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等问题正在逐年得到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农村家庭和个人卫生条件、精神面貌、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2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2.1加强项目组织领导

在工程项目建设之初,高台县就专门成立了农村人饮工程项目办公室,并制定了《高台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由农民用水者协会组成的团体机构,从上至下加强了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实行了项目的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项目受益乡镇还抽调专人组建工程建设项目部,以确保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

2.2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科学编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是规划、科研、初设还是实施方案都是由具有水利水电或市政给排水乙级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负责设计编制,结合项目乡镇实际情况,按照“大水源、大管网、大规划、大水厂”的思路和“整体推进、突出规模、疫区优先、分期实施”的原则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有效地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2.3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年度下达的计划,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项管理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项目的建设勘测、设计、施工、监理都进行了严格的资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各项建设程序都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2.4严格项目建设资金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是关键,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是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根本。为此,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实行了专项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资金拨付采取按工程进度分期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办法,有效防止了随意变更施工地点、降低工程标准、虚报建设工程等情况的发生,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工程建设资金的现象发生。

3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台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自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3.1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相脱节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的法人是县人饮办,而工程建成后投入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人饮站。由于两个机构的脱节,造成工程建设时不能科学的考虑建后专业管理的问题,致使建成后的工程控制设施安装不完善,给日后的维护维修造成极大的不便,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长期效益。

3.2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短缺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资金中国家和省级补助占80%,还有20%资金来自于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由于县乡两级财力有限,难以配套,完全取决于向农户收取,而有部分农户虽然饮水愿望迫切,但不愿筹资以及吃水不交钱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供水工程入户率低、工程设施落后、计量标准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3.3供水成本问题

当前高台县农村供水站运行成本高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电价过高,据调查,高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小且分散,设施用电量大,光电费一项就要占到供水成本的30%左右。另外,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村居民吃商品水的观念普遍没有形成,致使水费收缴困难,这样导致运行管理费用严重不足,高台县有相当数量的农村饮水工程不能足额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导致供水站难以良性运行。

3.4运行管理问题

许多已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缺乏良性经营运行机制,责任管理主体缺位,管理不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单位专业化水平低下,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工程的正常营运和效益的发挥。3.5水源地保护问题由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均呈污染加重的趋势,划定水源区域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建议

4.1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的建议

一是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来抓。二是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建议各级政府成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工作。要把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设作为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项目。三是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议多方协调,统一管理农村和城镇饮用水建设工作,全面整合水利资源,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四是广泛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一方面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和水商品意识,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

4.2关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筹措的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建议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继续争取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专项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二是建议市县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三是按照农村公益性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办法,积极引导受益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四是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4.3关于政策扶持的建议

建议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用地应作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农村供水工程用电应该按照农业用电的价格给予优惠;对农村供水工程不收取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税费减免,在认真进行成本测算的基础上,制定有关税费标准和减免幅度,免收水资源费、水质检测费等,以此保证农村供水工程能够实现良性运行。

4.4关于行业管理的建议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统一的行业管理部门,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统一管理农村供水工作,制定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办法。建议自上而下成立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并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的指导和监督,从而达到加强和规范农村供水工程行业管理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现象。二是建立起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的检测制度,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三是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合理制定工程水价和足额收取水费是确保工程发挥效益、良性运行最有力的经济手段。所有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水价要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县级物价部门批准执行。供水单位要科学布设用水计量的总水表、供水点水表和入户水表,以表计量。要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最高用水量,超过最高用水量的部分可以加价收费。水费收入要设专户管理,主要用于供水工程的管理、维修、更新、改造、集体福利基金等项开支。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努力提高水费实收率。

作者:王海燕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农村人饮工程管理站

第四篇

1“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和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的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湖北省“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具体来说,应该把握如下建设标准和规划目标:

(1)供水保证率:山区要达到90%以上;丘陵、平原区要达到95%以上。供水保证率是综合水源保证率和工程状况、工程管理三方面因素的保证率,愈高愈好,低于下限则易于打乱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供水工程采取定时供水方式运行,实际上也是供水保证率不高的表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水厂特别是“千吨万人”以上规模的水厂一定要采用24h供水。只有水源保证率很高,工程设施较好,管理水平也较高时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供水量:按安全与基本安全的分界线来定,湖北省山区入户的供水量不得低于每人每日45L,丘陵、平原区不得低于60L。根据湖北省大量的调查研究,淋浴器、洗衣机和冲水马桶入户的人家,供水量均不低于每人每日80L,这一水量或偏高一点的水量可视为湖北省农村小康社会饮用水量。在此基础上,再按国家规范考虑一定的管道正常漏损和其他用水量,则水厂的供水规模应按每人每日100L考虑,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郊区还可适当提高。

(3)方便程度:凡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2t或供水人口20人以上),原则上均要求自来水入户。因此,湖北省自来水入户率应达到90%以上,平原、丘陵地区应实现自来水“户户通”。(4)供水水质:明确要求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共106项水质指标,其中如有一项超标即可判定为不合格。“千吨万人”及以上规模的水厂要求强制性执行该标准,“千吨万人”以下规模可执行该标准的放宽标准,主要是对浊度、色度等一般感官化学指标有所放宽,但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诶希氏菌这几项微生物指标不能放宽。这里所指的供水水质是指入户的水质,在出厂水合格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管网污染防治问题。规划要求,合格的自来水入户率不得低于80%。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对照上述建设标准和规划目标,“十二五”规划完成后,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工程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2005年经过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解决三分之一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规划。2009年又经过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复核后,提出了一个再解决约三分之一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规划。留下的三分之一农村人口的饮水属安全和基本安全,其供水工程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以前断断续续修建的。这说明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规划布局上,缺乏统一规划,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整体性较差,在充分利用有利的水资源条件、现有工程设施条件、地形条件和人口分布条件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大水源建小水厂或小水源建大水厂;有的能建大水厂集中解决供水问题却分散建厂;有的能自流自压却提水建厂;有的能选择长江、汉江、水库等好水源建厂却采用了水质较差的其他水源建厂;有的能并网运行、优势互补、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却相互独立运行,等等。

2.2工程规模相对较小

多数供水工程规模较小,尤其是“十一五”初期,有些地方在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依然停留在农村饮水解困阶段,村自为战,有水即安,在丘陵甚至平原地区建了一些单个行政村工程或联村工程,其水源大多为大口井或小河小湖,水源水质较差,保护难度较大,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加之建设标准较低,水处理设备也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因而工程的生命力不强,几乎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的“软件”、“硬件”基础。原来认为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三分之一人口当中,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之列,运行艰难。

2.3工程建设标准较低

主体工程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投资,无论“十一五”还是“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级补助标准都是根据初始年物价标准所确定,而这一时期又是物价上涨较快的阶段,特别是人工费上涨较快。因而工程建设或多或少地存在因投资不足而降低标准的情况,尤其是“千吨万人”规模以下的工程,常见净水与消毒设施不完备、供水管道又硬又脆等情况,有的水厂连个防护的围墙都没有,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2.4供水保证率不高

许多单个行政村或联村工程采用大口井或小河、塘堰作水源,供水保证率不达标,遇到干旱年份、干旱季节,就无水可供,或无足够的水量可供。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也由于工程设施不配套或管理水平跟不上,或位于地下水贫乏区,不能全天候供水,而采取定时供水方式运行,这也是供水保证率不高的一种表现。

2.5水质合格率较低

一方面由于缺少混凝、沉淀甚至过滤设施,水的浊度、色度等感官指标降不下来;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消毒设施,水的微生物指标降不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供水管道渗漏严重,出现负压时脏水进入导致水质下降。

2.6自来水入户率有待提升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就是要让农村居民饮用放心水,自来水入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在供水水质、供水保证率、供水服务、工程管理、饮用水安全的宣传教育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7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薄弱

按照国家事权划分,水源保护属环保部门管,水质监测属卫生部门管,农村供水属水利部门管,政府要按照事权划分的要求,加强部门职责,进行统一协调,使各个部门各负其责,以保障农村供水水质。但目前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工作依然薄弱,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卫生部门监测的频次较低,范围也还有待扩大;水利部门对生产的水是否合格依然缺少检测设施和检测人员;饮用水源水库依然存在投肥养殖情况,水源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以及滥开乱采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2.8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这一问题涉及面很广,但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和养护维修基金制度,而且需要政府采取行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厂管理机构一不健全,二不得力,亟待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政府管理机构、管理主体机构和水厂运营机构。由于照顾农民利益,政府必须干预水价,但同时又带来了农村供水的政策性亏损问题,使大多数水厂没有资金进行工程所必须的养护维修。虽然部分县市区开始启动建立养护维修基金工作,但与真正意义上的养护维修基金制度还有很大差距,资金额度不足,筹措制度和使用制度尚未确定。此外,推广两部制水价、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培养靠得住也留得下的工程管理人才等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3针对存在的问题所应采取的规划措施

拿出规划措施解决上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存在的问题,就是“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有如下一些方面。

3.1调整(优化)工程布局

站在全县“一盘棋”的角度,在综合考虑水资源、地形、人口分布和现有工程设施条件的基础上,按照“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的原则要求,调整(优化)工程布局,确定各水源点及其相应的水厂规模和受益区范围与人口。调整工程布局时,要把握好水源选择和工程规模确定两个关键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是互动的。在所确定的供水规模之下水源要可靠,即水质要好、水量要充足、保证率要高、水源的保护难度要小,最好还是水源居高临下,能自流自压。工程规模先根据初步划定的受益区及其受益人口提出,再审查水源是否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不满足时则只能以供定需,缩小受益区,减少受益人口,减小工程规模。通过工程布局的调整,要确定城关自来水、大型厂矿企业自来水或外县水厂在本县域农村范围进行管网延伸所覆盖的受益区及其受益人口;县域内各农村水厂的水源点、工程规模及其受益区和受益人口,应当实现除分散供水受益区之外的全覆盖。

3.2通过管网延伸整合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

多年的工程实践告诉我们,整合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应优先考虑管网延伸方式,管网延伸可能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优化方案;管网延伸也可扩大延伸水厂的市场容量,挖掘延伸水厂的供水潜力,能有效地提高延伸水厂自身的经济效益。当然,所延伸的水厂一要水源可靠,二要能生产合格的饮用水,三要有延伸管网的供水潜力,如果现状情况达不到这些要求,通过改扩建后能达到这些要求也可以延伸。在考虑水厂是否有供水潜力可挖进行管网延伸时,要识别水厂供水能力的“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问题。所谓“绝对过剩”是指按现有供水规模与供水人口计算,人均日综合供水量超过100L的那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管网延伸。“相对过剩”则是指现状情况下,人均日综合用水量不足100L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必须预留着,待受益区居民用水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使用,不能用来进行管网延伸。

3.3通过对现有水厂及管网改扩建整合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

需要用某个水厂进行管网延伸来整合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且水厂水源可靠,但水厂规模不足或净水工艺不完善,或管网过水能力不足,则可对水厂及管网进行改扩建从而提高供水水量和水质并满足对原受益区周边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进行整合的要求。

3.4通过新建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整合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

对于呈块状分布的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区域,远离骨干供水工程,但可找到可靠的水源(哪怕是远一点),则可新建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来整合原有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

3.5通过水厂和管网的技术提升提高水质合格率

水厂水源可靠,规模合适,受益区范围也不再变动,但由于净水工艺不完善,或缺少消毒设施,或管网渗漏严重,致使水质合格率较低,则应对水厂或管网进行技术提升,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把浊度、色度降下来,把病毒杀死,提高水质合格率。提倡采用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因其技术可靠,结构稳定,经久耐用。当规模小于“千吨万人”,水源水质良好,天气偶尔结冰,特别是能自流自压时,可推广应用生物慢滤水处理技术。

3.6通过各个水厂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农村供水保证率

农村自来水管网实现大面积覆盖后,则完全有条件实现各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配备联接管道和计量、调度等辅助设施,可以保证某一水厂或管网出现故障时受益区不至于停水。

3.7通过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管提高水质合格率

水厂建起后,一旦水源遭到破坏,则前功尽弃。水源污染主要是氨氮和硝酸盐超标,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是没有办法使其达标的,采用非常规处理,其处理费用又很高,成本难以接受。因此,保护好水源是水厂的生命线。但水源保护又涉及环保、农业、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必须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才能各司其职,共同搞好水源保护。这里有三点要强调的,一是环保部门是水源保护的执法部门,水利部门要协助环保部门,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执法主体作用。二是发现问题要靠水利部门,对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三是水源保护要抓好“四落实”,即水源保护的边界线清楚,水源保护区内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清楚,水源保护的永久警示牌已树立,水源保护的水利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水质监管也涉及环保、卫生和水利三个部门。环保部门监测水源水质。卫生部门监测供水水质(包括出厂水质和入户水质)。水利部门作为饮用水的生产部门当然要进行产品的自检。除此之外,“千吨万人”规模及以上水厂按照部颁规程也必须建立自己的水质检测实验室,对6~8项最基本的指标进行日常性检测。这里要强调的是水利部门的水质检测,要抓好如下几件实事。一是水厂的日常检测,“千吨万人”规模及以上水厂要配备自己的实验室,有日常检测的仪器设备,有能熟练使用仪器设备的检测人员,有能严格执行水质检测的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常规检测工作,即按照部颁规程的要求对全县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年度规定频次的检测,包括大、中、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一般要求水质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不少于40项左右的常规指标。三是根据水质检测报告进行自查自纠,针对水质检测发现的问题,提出水质达标的改进措施,提高水质合格率,以达到水利部门建立水质检测中心的目的。在水厂改进水处理工艺和水质消毒方式时,水质检测中心要给予密切配合,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促进水厂供水水质早日达标。

3.8建立和完善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管理体制上要划分三个层次,并合理构建各个层次的管理机构。一是政府管理层次。基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公益性、广泛性和长期性,政府必须行使管理职能,不能让政府职能缺失。因此,在县及县级以上政府机构中必须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负责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负责农村供水的行业监管,使广大农村居民能够长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二是管理主体层次。位于政府管理层次之下、水厂运营机构之上,履行供水企业董事会的职责,由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受益区代表和供水企业的代表三个方面组成。管理主体层次应根据政府所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反映受益区群众的意见,反映水厂运营的客观要求,行使企业管理的决策职能,决定企业人事、水价、财务收支等重大管理问题。三是运营机构层次。在政府所制订的管理办法指导之下,在管理主体的具体领导之下,履行水厂运营职责。由经理及各岗位职工组成,完成生产任务,完成经营管理目标。

在运行机制上,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养护维修基金制度。由于政府为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干预水价,带来农村水厂政策性亏损问题,政府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养护维修基金。一条腿就是要在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鼓励水厂从水费中积极提留养护维修基金。另一条腿就是政府运用公共财政按一定比例与水厂提留的养护维修基金进行配套补助,并且加强养护维修基金的使用与管理。为此,应提出养护维修基金的筹措办法、资金存储与拨付办法、资金使用与项目监管办法。

作者:汪富贵 单位: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