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娱乐业发展趋势论文

时间:2022-04-15 11:25:00

健身娱乐业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体育健身娱乐发展的背景,并且详细探讨了其发展的趋势,针对性地对消费者体育健身娱乐的动机和消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促进体育健身娱乐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健身娱乐发展趋势对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以社会积极投资兴办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迅速发展。围绕群众建设娱乐消费的热点,健身房,武术馆、保龄球馆、台球房、轮滑场,水上乐园、垂钓园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大众健身娱乐业是一个极具开发的巨大的潜在市场。

一、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背景

美国有杂志撰文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也许101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据美国学者预测,体育与休闲、健身娱乐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专门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第三产业在2015年左右将会主导劳务市场,将在美国GDP中占有一半的份额。仅技术和其他一些趋势可以让人们生命中的50%的时间用于休闲及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令人惊叹的是,这些预见不但已成为现实,而且现实生活比预期发展的还要快。某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休闲及健身娱乐社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也已经看到了这种社会的曙光。我国距这个时代虽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劳动时间进一步缩短,劳动力发生大转移,为人们的体育健身娱乐提供了时间和物质基础;政府支持消费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1995年起开始实行了5天工作制,1999年国家又实施“三个长假日”,现在有推行小长假制度,人们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将在闲暇中度过。些发展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体育健身娱乐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休闲产业正快速向我们走来,并成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拉动内需的新机遇。

二、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趋势

1.健身娱乐业呈规范化发展趋势

健身娱乐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左右。相应地,其经营管理亦达到相当的水平,各项管理制度与法规也比较完善。健身娱乐业在我国是一个十分年轻的产业。由于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有关制度与法规目前正在讨论制定之中。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健身娱乐业必将取得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2.健身娱乐业项目呈全方位发展态势

健身娱乐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桑拿、按摩、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从民众直接参与到各类培训、咨询、指导,几乎全部纳入健身娱乐的经营范围。部分企业还开设了武术、气功、,乃至拳击、室内模拟高尔夫球等独具特色的经营项目,呈现全方位发展的总体态势。

3.体育健身娱乐业呈日渐兴旺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消费发展看:我国的健身娱乐业总体呈日渐兴旺的发展态势。据广西某高校体育研究部门对经营体育健身娱乐5年左右的场所(该场所为校内体育健身场所)调查结果表明:其平均每天接待消费的人数为:第一年100人,第二年115人,第三年150人,第四年200人;第五年为260人,平均每次消费的时间为:第一年1.5小时,第二年1.8小时,第三年2.0小时,第四年2.3小时,第五年2.5小时。数字表明,居民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趋势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三、新形势下消费者体育健身娱乐的动机与消费分析

1.健身娱乐动机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属于健身娱乐的占到66.6%的比例,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参加健身娱乐场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健体强身和健身娱乐,而从健身工具管理部门调查了解,个人对健身娱乐需求比例较高,团体健身也占也小部分,而用于经营的比较少,这就说明,健身是个人对运动强身健体的需求,个人有强烈的健身动机。

2.健身娱乐的群体及其消费水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健身的主要群体是中青年为主,这部分人都处于工作阶段,长期以来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健身娱乐的重要性,因此,这一大群体的健身娱乐欲望和参与程度较高,占到80.8%,绝大部分参与这就是这个人群了。另外表2也显示,职业和阶段分布表明越是白领和有钱的人越参与程度较高,均超过30%,如经理阶层、个体经营者,他们的闲暇时间也较工薪阶层要多,并且长期办公室工作和劳累使得他们觉得健身的必要,另外青年学生锻炼身体也占了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保障,学生锻炼身体有益于学习和生活。城镇居民和离退休者健身娱乐的只占有少部分,这个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使得他们健身娱乐的参与程度不高。

从消费水平来看(表3),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如150元以上的就占到50%左右,而且投入少的占的比例非常少,所以说明消费者在健身娱乐方面的消费还是舍得付出,并且听现场调查消费者也表示今后的投入将逐渐增加。

以上表格资料来源:广西中医学院体育教学部调查研究报告。(共调查200个,消费者男性占60%、女性占40%)。

3.东西部地区体育健身娱乐发展差距明显

据有关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属综合型的为53.8%,与西部地区的39.4%相比,超出十几个百分点。仅从经营项目的类型上比较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从经营性质统计和投入资金统计的比较中更能反映出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在这一领域里存在的差异。例如,东部地区体育健身娱乐业投入资金在50万元以下者为40%,西部地区则为60%;资金投入在1000万以上者,东部地区为26%左右,西部地区却不足10%。当然,这一结果仅是从回收到的材料中统计而来的,虽不可以偏盖全,但仍可以对此状况有大致的了解。

四、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对策

1.体育健身娱乐业必须树立“服务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基本理念

体育健身娱乐业本质是“以人为本”,它必须凸现人情化、人性化、人道化。关心、爱护人是所有一流服务共同继承下来的传统。无论是营利性、非营利性的、政府的、私有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组织,决定其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都是对顾客的服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定位其实质应着眼于人,着眼于人的体验生活过程,着眼于在这个体验过程中人的素质和价值的提升,着眼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形成。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体育健身娱乐才有了存在的必要,体育健身娱乐经济才能真正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于“黄金”而忽视体育健身娱乐中的人文关怀,那必然会使更多的“黄金”流向无用之处。

另外,任何一个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要持续发展,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只是企业内在精神的延伸或外观显现,企业精神才是形象的核心和根本。与企业硬件要素相比较,企业的精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具决定性的意义。作者认为体育健身娱乐业必须在“以人文本”的理念指导下,树立这样的企业精神:诚信、创新、共赢。

2.多方面促进体育健身娱乐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从政府、体育健身娱乐业组织部门和个人服务三方面去探讨体育健身娱乐业如何适应体育健身娱乐经济的发展。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社会观念,鼓励人们追求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品质和美化生存环境的体育健身娱乐业消费观,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去选择和追求健康、积极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倡导循环消费、绿色消费。

制定适合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制度法规,特别是要以法律形式,给予劳动者以积极的健身时间。提供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体育健身娱乐机会。除此之外,加强人才的培养,还有规范场所的管理等等。

(2)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组织部门方面

所有体育健身娱乐机构必须变得越来越快捷、高效,时刻以“能为顾客做些什么”为指导思想,为顾客提供一种“益处”而不是一套固定的服务或产品。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一个反应快捷的组织,只有时时洞察顾客的需求,才能保证顾客来源,才能及时顺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以大众消费为主体,以个性消费为突破口,关注新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群体,实现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多层次、个性化,保证人们体育健身娱乐生活的丰富性和高档性。

(3)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工作人员个人素质方面

工作人员必须寻求不断学习的机会。目的是及时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顾客的心理和需求等,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增加自己的灵活性。因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工作人员对待的不是机器,是无数个不断变化的人,他们每天招待的人可能都不同,所以对待每个顾客的方式方法都不同,所以必须灵活,为达到“顾客满意”的目的,可以根据每位顾客的需求采取灵活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时时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意识,对每一位顾客付出爱心。无论是盈利的还是非营利的体育健身娱乐业组织中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有这种让大众感到幸福的情怀,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内涵在于帮助、好客、服务等。对于工作人员,他们工作的真谛在于“帮助”“指导”和“娱乐”对他们来说都仅仅意味着用心去帮助自己的顾客。

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顾客发掘他们的体育健身娱乐爱好,让顾客最大限度的感到体育健身娱乐时的自由愉悦心态。人们在体育健身娱乐中,都在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大部分人似乎迷茫,在这里,体育健身娱乐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人们找到真正值得参与的活动,引导人们学会并热爱这些活动。

参考文献:

[1]宋瑞:休闲消费和休闲服务调查.国际经验与相关建议[J].旅游学刊,2005(4)

[2]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体育产业现状、趋势与对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1月版

[3]李孝生等:对我国综合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和管理对策的研究.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1999~2000),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

[4]李永智等: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