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论文

时间:2022-04-10 03:58:00

台湾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论文

最近台湾不少企业出现巨额跳票(即大量票据到期不获承兑或付款所引发的支付危机)等财务问题。甚至票券公司也相继陷入困境。连锁反应之下,台湾金融市场一片混乱,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挑战。台湾一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对平静的氛围,成为当前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岛内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台湾出现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台湾经济的增长率1998年估计要比1997年低1.4个百分点。由于新台币汇价及台湾股市比1997年7月初下跌近20%,海外市场萎缩,厂商在东南亚的投资失利,导致企业投资减少,民众消费意欲降低,岛内经济景气与1997年相比明显转差。在外贸方面,台湾1998年前10个月的出口总额为912亿美元,比1997年同期减少9%。台湾对亚洲的出口更出现了18.8%的负增长率,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也从1997年同期的50.6%下降至目前的45.2%。正是由于内外需求不振,1998年前8个月,岛内工厂倒闭家数已达3000多家,较1997年同期增加40%左右;其中,金属机械、民生工业、资讯电子业及化工行业分别关闭至少600家以上。台湾失业率在8月份曾超过3%,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据台湾学者估计,农历年关之前台湾还会出现企业倒闭的另一高峰,如果当局处理不当,最终可能会对经济体系构成更大威胁。

在经济前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岛内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增加,负债比率偏高者更容易出现跳票危机。当然,企业出现财务危机除了经济环境转差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这些原因大致有:

1、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好大喜功,大肆举债,盲目扩张业务,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放得太大。这一点与韩国的情况有些相似。只不过在台湾,如此不谨慎的企业规模较小、程度相对轻一些而已。岛内财务状况恶化的大企业,大都与过去扩张太快,运用财务杠杆以小博大,以及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等行为有很大关系。以发生跳票危机的安锋集团、东隆五金、禾丰集团和新巨群为例,除去其他负债,其银行借贷总额均超过其资本的一倍以上,企业体质如同泡沫经济的缩影,被迫引爆只是迟早的事。

2、企业涉足股市太深,即使靠交叉持股和哄抬股价也很难抵御股市的持续性挫跌。90年代以来,台湾曾致力于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成份得以大量消减。但是,企业大量举债与恶性炒股的活动依然存在。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投资法人及股友社还隐身幕后,大玩内线交易游戏(即本港所指的内幕交易),一些具有党政背景的企业也交叉持股,使联盟成员股票的股价被抬高至不合理的价位,最终加重了企业自身的债务负担和投资成本。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湾股市已持续一年低迷不振,一些涉足股市太深的企业因遭受巨大损失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之中,并通过企业原有的股权交叉关系及债务链产生骨牌效应,引致一系列的跳票事件。

3、少数企业的管理阶层出现严重的腐败行为。最近一轮的跳票潮,与东隆五金10月22日被停融资券交易有一定的关系。而该公司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处罚,主要是因为台湾证期会和证交所在查账时发现,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已涉嫌挪用公款53亿新台币。同时,查核人员还发现该公司与一些法人“策略联盟”有交叉持股和哄抬东隆五金股价的行为,而且东隆五金及其他持有该公司大量股份的联盟成员,在东隆股票9月25日挂出跌停板之前,早已趁高大量沽出股票,使无数不知企业内情的投资者深受其害。

二、企业财务危机殃及台湾整个金融市场

企业接二连三的跳票事件很快就波及金融机构。像东隆五金一样,一些也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如罗杰建设、安锋集团、万有纸业、联蓬食品、瑞园纺织等,都在中央票券公司有授信额度。外界于是开始怀疑中央票券的偿付能力,银行也要求它增加担保品,并冻结其部份抵用额度。中央票券在克服数次资金周转困难后,终于在11月3日不支,也出现了7亿新台币的跳票行为。由于中央票券信誉受损,许多银行不愿接受由“央票”保证的票券(担保余额为212亿新台币),“央票”保证的企业商业汇票在市场上要加码才能卖得出去,原先持有该类票据的客户便纷纷要求解约,使中央票券公司陷入更大危机之中。继中央票券之后,宏福票券公司也紧接着发生支付危机。该公司11月7日出现了高达29亿新台币的资金缺口,在台“财政部”和许多银行的资助下才暂渡难关。

台湾票券公司出事不是偶然的,除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外,其原因还有如下几点:

1、台湾自1994年开放新票券公司以来,相关的法律尚未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如国际上一般不允许票券公司拥有授信业务,而台湾的票券公司则既可以发行票据,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授信额度,风险程度明显较高。

2、最近几年来,新的票券公司成立过多(设立票券公司仅需20亿新台币的资本额),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持一定的业务量,新票券公司一般只能抢到从银行借不到钱的边际客户。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3、在票券公司发行票券的客户,往往把发行票据所获资金投入股市,获得以后再来归还欠款,但如果股市长期不振,或短期炒作失利,则不仅客户自身倒霉,票券公司遭受损失也在所难免。正因为如此,中央票券和宏福票券出事之后,岛内银行纷纷冻结了其他新票券公司的抵用额度(作周转金用途的授信额度)。而这些票券公司又是货币市场的重要成员之一,所以台湾的货币市场也迅速卷入开市20多年来最严重的支付危机之中。

由于票券公司地位非同一般,万一倒闭将累及整个金融市场,并出现广大客户群连锁“跳票”的严峻局面。所以,台湾当局非常重视,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困措施。但是形势比人强。票券公司问题出现以后,在连锁反应之下,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东帝士集团、中兴纺织和高雄银行因受传言所困,股价下泻,资金周转也渐趋困难。局势的进一步演变,使信用危机迅速从企业和票券公司扩散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甚至银行体系。

1、股票市场。由于中央票券公司缺钱,依赖“央票”调度资金的新巨群在股票交易时发生了违约交割事件,“国产汽车”也受波及,结果引发11月3日股市大跌146点。其后,台湾股市更因传言部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欠佳而一路下滑,11月11日共有48家股票挂出跌停板,加权指数跌至6654.79点,比11月2日跌去整整600点,减幅达8.3%。

2、外汇市场。在10月底之前的一段时间,新台币汇价因日元回稳原本已呈逐步上升的势头,但近期在跳票事件影响下却再次向下调整。其中,中央票券出事当天,新台币对美元小贬1.4分,11月5日再贬值近1角至32.56元。

3、租赁公司、投资公司及证金公司也可能因连锁反应而陷入困境。据指出,中央票券的持股人比较分散,许多股东都用“央票”股票作质押向租赁公司借钱,现在“央票”股价下泻,租赁公司可能会因押品不值钱而出现财务危机。对投资公司来说,它向来依赖票券公司,靠取得票券公司保证额度后发行票据来取得资金,然后投入股市;当票券公司缺钱时,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对证金公司来说,它常常发行可免保证的商业汇票,从货币市场中筹资来买卖股票;如今货币市场信用紧缩,证金公司周转也可能会出问题。

三、台湾银行业面临严峻考验

从企业跳票,到票券公司的财务危机,再发展到整个金融市场都被牵涉其中,台湾银行业自然难以置身事外。一方面,不少企业的财务素质下降,银行如不谨慎放款,资产质量有下降的危险;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资金调度紧张,银行如不救“火”,企业出了问题,银行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特别是票券公司出事以后,新票券没人肯卖,企业发新券还旧券的希望不大,对银行信用的依赖程度更大。再加上台“央行”多次劝喻银行要“雨天送伞”,银行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

但台湾银行业自身的日子明显不如往年,基层金融机构的体质更因金融自由化以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而有所下降。幸好近年来资讯、半导体等产业成长快速,带旺了股市、贸易和消费行业,金融业才算平安无事。但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一年多以来,岛内经济不景,企业投资缩小,民众消费下降,银行收入也出现大幅倒退,逾放比率则不断上升。

1、逾放比率显著升高。据台“央行”统计,1998年第三季度台湾整个银行体系逾放比率高达4.35%,创下了历史新纪录。这当中,资产在2000亿新台币以上的老行库逾放比率为4.17%,资产不足2000亿新台币的新银行逾放比率为4.99%。另据台湾合作金库的计算,全体农会信用部(共28家)的逾放比率1998年第二季度更高达12.05%。

2、银行回报率衰退。据台“央行”10月15日的资料,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新台币的大型行库1998年第二季度的净值回报率为14%,其他大型行库则为8.6%,分别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1.6和0.7个百分点。

3、外资银行开始缩减岛内业务。由于经济不景,金融自由化政策较前收紧,外资银行纷纷裁员并重组业务,有的甚至淡出台湾市场。据报道,瑞士联合、加拿大皇家、美国信孚、荷兰巴林等银行近日纷纷通知客户,将在年底前或明年初收回授信额度,有的甚至裁撤贸易融资部门。其中,加皇裁员近30人,荷银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部门合并以缩减人力,法国兴业和东方汇理则陆续缩减部分商银业务。

4、穆迪评级公司调低台湾十家银行的信贷评级。根据11月20日公布的报告,穆迪认为,虽然台湾的银行不会出现类似邻近地区银行的危机,但由于出口衰退,企业频频发生财务问题,以及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弱点,有必要调低华南商业、第一商业、世华及交通等十家银行的信贷评级(上述四家银行的长期信贷评级分别从P—1调低至P—2)。

四、台湾发生全面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企业的跳票现象已引发票券公司的财务危机,并对岛内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构成一定的威胁,但由于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当局的高度重视,加上台湾外汇政策比较保守,经济金融的基本要素又相对较好,台湾发生全面危机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1、相对于东盟、日本和韩国来说,台湾经济的基本要素是比较好的。即使岛内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1998年仍可达到5.3%左右,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出口也是一样,尽管下降近一成,但1—10月仍有46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台湾几乎没有外债,外汇储备截至9月底达到842亿美元,与那些靠外债来发展经济并达致国际收支平衡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台湾的产业结构转型比较成功,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比重已升至32.5%,这是支撑目前岛内经济景气的主要动力之一。

2、台湾的涉外金融政策相对保守,国际炒家趁机发起攻击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多年,但外国资本目前在台湾所受规限仍然比较多。按照规定,单一外资在岛内的持股上限仅为15%(1998年8月放宽后的标准),所有外资的上限也只有30%。这一政策导致境外投资者占台湾股市的比重仅3.5%左右,远低于韩国的10%、泰国的34%和印尼的59%。在银行业务方面,台湾不仅限制较多,还经常对外资银行采取查账查税行动。在外汇交易方面,台湾5月25日宣布禁止境内法人承做无本金交割期货合约业务;8月9日出台新措施,规定银行承做个人买汇50万美元以上、法人10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央行”;8月22日又宣布禁止所有证券经纪商索罗斯旗下的基金业务。台湾相对保守的金融政策,使当局较易控制金融局势,国际炒家进行操纵炒作的难度极大。

3、岛内金融形势尚未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到目前为止,尽管企业的“跳票”现象以及中央票券和宏福票券的财务危机,已产生连锁反应,并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体系构成很大威胁,但台湾的金融形势尚未到严重恶化的地步。对股市来说,11月上旬的跌幅虽然较大,气氛也不同寻常,但在基本经济要素的支撑下,股市崩盘的可能性应该甚小。对风暴中的票券公司来说,尽管一些新票券公司质素较差,度日维艰,但作为市场主力的三家老牌票券公司(即中兴、国际和中华票券公司)财务状况则比较稳健,逾放比率更控制在0.3%左右。对银行业来说,尽管整体逾放比率创下了4.35%的历史新纪录,但是,除农会信用部外,台湾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尚在安全线之内。

4、在金融动荡的情势下,台湾当局采取的措施比较得力,对稳定市场能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避免局势恶化,台湾当局对事件本身非常关注,所采取的措施也相当及时。这些措施主要有:(1)中央票券传出跳票消息后,台“央行”旋即于11月3日指派银行团进驻接管,并推出五项纾困措施,如适度延长发生危机企业的债务期限,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伸出援手,以及为陷入营运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专案和紧急贷款等。(2)宏福票券出事后,台湾当局不仅指示银行帮助纾困,积极介入协商,促成上海商业银行、世华联合银行、国际票券公司及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购入宏福51%的股权,以改善其资金状况。(3)台“央行”对银行多次进行道德劝喻,要求他们协助企业渡过“经济的冬天”,不要对企业紧缩银根。11月7日,在当局的促使下,62家金融机构达成不抽银根的共识,台“央行”也规定,因配合纾困而引起的逾放款将不被列入统计范围之内。(4)台“央行”释出邮政储蓄金300亿新台币,并从11月11日起降低担保放款融通利率及再贴现率各半厘。台湾各主要银行随即宣布降低挂牌利率。(5)11月12日公布五大稳定股市措施,成立稳定股市专案小组,协调基金法人以2000多亿新台币来护盘,并允许发生财务困难的上市公司申请暂停交易。在出台上述措施的同时,台湾当局还表示要检讨金融监管制度,加强执行“扩大内需方案”,以提高社会大众对企业和金融体系的信心。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台湾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减少,银行逾放率上升,企业和票券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跳票”事件屡屡发生,经济金融形势确实比较严峻,但是,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当局积极有效的干预政策,国际投机势力趁机兴风作浪的难度很大,台湾应有能力,也有可能避免全面危机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