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4:34:56

人民币汇率论文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1

浅析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浅析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浅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货币贬值有利于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同时也有深刻的国际政治考虑。美日欧盟等国出于对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近年来把矛头直接对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美国近年来的巨额贸易赤字已使其不堪重负,需要通过贬值来扭转局面。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可以减轻外债负担,每次美元贬值都可以大大减少其外债,又能刺激产品出口,转嫁各种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因担忧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并大幅降低利率,导致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出现大幅贬值,也加大了人民币被动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保持小幅稳定升值的趋势,2008年年初以来升值加速,前5个月已经累计升值5.26%,美国、日本等国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中国在容许人民币升值方面,已有所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升值,以应付中国通胀持续上升。

中国经济在1978-2007年间,年均增长率近10%。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之首。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名义GDP累积成倍增长,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中国实际GDP高过以美元为单位的名义GDP的增长的速度。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3718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7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4619亿美元,达到1528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国的速度加快,国际热钱的炒作,使得国际游资预期人民币升值。我国市场缺乏统一均衡,可贸易品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价格上升较慢也加大了汇率的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而言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人民币升值后中国是否会重蹈“J一场协议”(PlazaAccord)后日本资产泡沫的覆辙,近年来成为各方面争论的焦点。但是日本的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已陷入对美贸易摩擦的困境之中。如今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对日贸易赤字。美国产业界的批评矛头完全转向了中国:今天中国民族企业的竞争能力,与当时的日本却不可同日而语。日本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资产泡沫化现象,日本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人为迫使日元升值,打击了出口部门。同时,日本央行又为刺激经济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调低再贷款利率扩大流动性供给,在流动性供给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引发了资产市场的价格泡沫。此后,日本走上了长达10年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萧条时期,日本经济停止了增长,美国经济却获得了持续增长。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中国的外债压力减轻。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我国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的成本,增强了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促进了国民对国外优质产品的消费和购买,人民币升值也加快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可兑换的进程,加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成为区域性、世界性货币创造了条件。我国未来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必然的选择。人民币升值能促使外商投资方向发生变化,投向收益高,更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有利于我国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此外,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我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经常受到美、欧等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抨击,贸易纠纷增多,我国近年来频繁遇到的反倾销诉讼和其他贸易争端均和这一背景有关,而且越来越集中于人民币汇率定价过低之上,人民币是否升值成为减少贸易摩擦的关键,人民币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贸易摩擦的发生和贸易关系的恶化。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和低估。中国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赖于产品价格低廉,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主导地位。由于美元在世界上固有的影响力,人民币对美元的加快升值,对外贸企业经营、产业结构调整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2005年中国进行汇改时,业内人士预测人民币将升到与港币差不多,但目前汇率变动已大大超出预期。人民币升值过快已经给我国外向型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1.22万亿美元,占到GDP的35.51%。广东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居全国首位,人民币升值过快已使广东的外向型经济受到巨大冲击。这一影响也在其他沿海地区得到传播。很多中小企业都因利润受到严重压缩而被迫关闭。珠三角、山东半岛等一些外贸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倒闭,或者转移外出。这一现象的背后,人民币升值加快使企业利润压缩被认为是其中一大原因。以我国目前的经济竞争力,在完成工业化之前,如果仓促让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将会使我国陷入既无法化解升值带来的外部风险,也无法充分利用升值带来的积极影响,相反却会严重削弱现阶段的我国劳动力廉价等比较优势,严重影响我国出口,造成大量失业和社会动荡,过早结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期。我国的巨大需求对外资吸引力很大,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不会改变外商高涨的投资势头。在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的2006年和2007年

浅析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浅析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浅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虽然项目数有所减少。但实际投资金额并没有减少,单项投资规模有所加大。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增加了外商的投资成本,会打击外商的投资热情,造成外商的直接投资规模的减少,从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不利于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人民币升值短期可能抑制当前通货膨胀趋势,但是长远来看可能进一步形成通货紧缩趋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人民币升值同时加大了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不利于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的增加.会导致泡沫经济或经济滑坡,造成了金融形势的不稳定,容易引发金融危机。2008年一季度,在全球流动性趋于紧缩的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在增加的153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除去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无法解释”的资本流入。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境外资本流入正成为衡量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新指标。伴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境外资本流入呈现加速趋势。人民币加速升值还将增加市场的反转风险,资本流动逆转、进而也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逆转的风险。

三、应对策略

(一)坚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和基本稳定的方针.使汇率水平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

应该通过多种手段,维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稳定,避免出口减速对经济的冲击,避免人民币大幅升值或大幅贬值。避免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未来的宏观经济稳定以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二)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在实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和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前,大力扶植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有效地减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经济、产业调整的压力;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地理结构,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人的同时,企业可以适度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人他国市场。

(三)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绝对不能为了汇率稳定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四)推进金融改革.建立风险防范系统

我们既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又要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管制,建立金融预防性、应对性管理框架,防范金融风险。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收支;实证分析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同时,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增长、高涨的投资率、快速的技术进步,汇率作为一个基本的经济变量,逐渐确立了在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也伴随着汇率制度的一系列改革,汇率的调整就和贸易收支联系起来了。首先是1981年,也就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之时,汇率的调整就和进出口联系起来了。接着就是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的统一并轨,从而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1996年12月我国外汇体制更是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2005年7月21日更是实施了人民币汇率的重大改革:即时起人民币对汇率升值到8.11元水平;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水平进行调整。这样,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收支的联系变得就更加紧密了。

本文在构建新的实际有效汇率后,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汇率变动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采取的是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最小二乘法。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汇率变动对对外贸易影响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计算出了1986-2002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然后展开实证分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研究始终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以特定的经济环境为前提来进行。各项研究对于其限定时期内的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相关关系做出了较为详尽准确的描述,并得出不同的结论,各自产生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在于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上的差异,例如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决定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得前期的研究成功在解释当前问题时受到局限。

对于该问题的分析,最为著名的就是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这类分析的重点在于国际贸易在多大程度上对相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更具体地说,就是贬值能否改善国际贸易收支。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进口价格弹性和出口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在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基础上,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得出的主张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通常不成立,另一派认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可以成立。学者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以多恩布什(Dornbush,1976),Bahmani-Oskooee(1985,1989),JaimeMarquez(1990),MohsenBahmani-Oskooe和TaggertJ.Brooks(1999)等学者为代表“弹性悲观派(elasticitypessimists)”。经济学家认为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趋向于小于1,即本国货币贬值不利于贸易收支的改善。“弹性乐观派”(elasticityoptimists)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对外贸易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趋向于大于1。主要由Gylfason,Thorvalur和OleRisager(1984),Marquez(1990),MohsenBahmaniOskooe(1998)等学者,通过建立包括行为方程和结构方程在内的宏观经济模型,运用协整分析方法等实证分析方法,证明了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近年来,国内有关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第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严重不足。这一位着汇率贬值非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进出口状况的恶化,因而汇率贬值政策将带来负效果。如厉以宁教授(1991)对我国1970年-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只有0.6871和0.0506。谢建国、陈漓高(2002)采用1978年-2000年的数据,利用双边分析法(美国、日本、欧盟)通过实证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并没有明显影响,中国贸易收支的进出口弹性仅为0.089,中国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而长期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

第二种看法是我国的进出口弹性出于临界值,因而汇率变化对我国的贸易收支影响不是很明显。如陈彪如教授(1992)运用外经贸部统计的1980-1989年的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指数进行回归后得到以下结果:我国的进口需求价格为0.3007,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7241.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之和为1.0248,说明人民币贬值或升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总体增长能够使贸易收支改善。据高盛公司做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约为0.2,如果以贸易额加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1%的话;中国的出口额可望增长0.2%,因此实际上,汇率的浮动对目前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找论文,上论文114。

第三种看法就是汇率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戴祖祥(1997)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个时间段。第一个研究的时间段为1981年-1995年,该阶段出口价格弹性为-1.0331,加上根据IMF(1994)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我国的进口需求弹性为-0.3,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1.3331,说明我国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第二个研究的时间段为1985年-1995年,该阶段出口价格弹性为-1.1234,同样加上IMF(1994)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我国的进口需求弹性-0.3,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为-1.4331,认为汇率贬值有利于贸易收支改善。谢智勇、徐璋等8人(1999年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实际汇率所测定的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为9.2523,远大于马歇尔—勒纳条件中的临界值1,说明我国的进出口商品完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有影响。朱真丽、宁妮(2002)对我国贸易1981年-2000年的多边和双边价格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为美、日、香港,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为-2.71,货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以上研究得出的结论之所以不很一致,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基于不同的研究时间、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从时间上看,他们分别研究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情况,比较结论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对外贸易价格弹性逐步增大,这与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力度加强的基本宏观经济情况是相适应的。

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选用贸易份额权重,计算1986至2002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1、计算方法: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3

近来,美国一部分人不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发难。2002年起,先后有美国制造商协会(Preeg,2002)、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公平货币联盟(TheFairCurrencyAlliance)宣称,中国进行汇率操纵,使得人民币汇率较购买力平价严重低估,阻碍了美对华出口,造成美中上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违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因此要求美国政府积极交涉乃至寻求WTO争端解决。本文通过对IMF和WTO法律文件的分析认为,这些责难缺乏依据、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政策并不违反IMF和WTO规则。

根据1944年6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建立了IMF管辖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为汇率制度和外汇措施),成立国际复兴和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负责战后重建和发展,而负责贸易规则的任务后来落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身上,后者为1995年成立的WTO所取代。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剖析IMF法律文件,第二部分研究WTO协定,第三部分回顾中国加入世贸谈判情况,最后分析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

一、从IMF对汇率安排的要求看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政策

(一)IMF的汇率制度规定

1973年8月15日,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告崩溃。国际货币体系从钉住美元为主的固定汇率体系进入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体系并行的时代.应美国的要求,IMF相应修订了协定,有关汇率制度的规定主要体现在IMF协定第四条、第八条第四款和第十四条。

第四条第1节规定了会员方的义务:应努力以自己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来达到促进有序经济增长的目标,既有合理的稳定的价格,又适当照顾自身国情;应避免操纵汇率或者国际货币制度来妨碍国际收支有效的调整或取得对其他会员方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努力创造有序的基本经济和金融条件和不会产生反常混乱的货币制度去促进稳定。IMF1977年作出的第5392—(77/63)号监管决定解释:汇率操纵是指长期、单向、大量干预外汇市场。

第四条第2节规定了汇率制度的种类,包括:(1)一个会员以特别提款权或选定的黄金之外的另一种共同标准,来确定本国货币的价值。(2)通过合作安排,会员方使本国货币同其它会员方的货币保持比价关系。(3)其它外汇安排。这样,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并行不悖。

第八条第四款规定会员应当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避免限制经常项目支付,避免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货币汇率,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接受该条的国家称为第八条款国)。但对经常项目可兑换条件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第十四条第2节规定,经IMF批准可以暂时维持现行外汇限制(援引该条的国家称为第十四条款国)。会计论文网

(二)IMF对汇率的监督

为避免重蹈20世纪30年代各国以邻为壑的竞争性汇率贬值政策导致世界经济危机的覆辙,IMF被赋予了监督国际汇率制度的职权。IMF协定第四条第3节规定,IMF有权监督指导会员方汇率政策。第二十六条第2节等规定,如果成员方拒不履行IMF的裁决,IMF可以处予取消使用IMF普通基金的资格,乃至经85%的投票权表决逐出IMF,但并不存在类似WTO争端解决程序或交由WTO解决的先例。同时,第四条第3节规定,IMF汇率的监督指导,应该尊重、关注会员方内的国情及社会和政治政策。

IMF对成员国的审查监督每年进行(称为第四条款磋商),重点是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也审查第八条款国的汇兑措施是否违反经常项目可兑换原则,第十四条款国取消外汇限制的条件是否成熟。在实际监督中,IMF在汇率水平上态度灵活,更多地尊重东道国的意见,并不强加于人。甚至在危机前后,IMF对汇率水平是否恰当多与东道国充分协商。例如,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年泰国货币危机,1998年巴西金融危机中,IMF没有强求这些国家调整汇率水平,直到市场力量迫使政府放弃不现实的汇率水平。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却是世界长期发展的潜在威胁。IMF在《2004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批评美国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政策,认为这是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威胁世界经济的稳定。

(三)基金组织中固定汇率制度成员多于浮动汇率制度成员

在现实中,各国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状况自主选择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根据IMF《2003年度报告》,截止2003年4月30日,世界上共有8种汇率制度,按照汇率弹性从小到大分别为:没有本国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货币发行局制度、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平行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浮动、无区间的有管理浮动和自由浮动。在187个IMF成员中,采取上述制度的分别为41、7、42、5、5、5、46和36个。通常前6类归为固定汇率制度,后2类划入浮动汇率制度,这样,IMF会员采用固定、浮动汇率制度分别为105和82个,固定汇率制度占多。

纵观世界各国,汇率的弹性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的今天,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几乎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后,有一些国家采取了自由浮动汇率,但多数寿命很短。1999年到2002年IMF成员改变汇率制度多达78次,其中放弃自由浮动的为Z7次,仅2001年和2002年就分别有10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新兴市场国家从自由浮动转向无区间的管理浮动,自由浮动的成员从1999年的48个减少到2003年的36个。

理论上说,除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外,其它汇率制度都多少需要一定的干预。实际上,即使是前者也不可能完全放任汇率不管,差别在于干预的方式、频率和力度。极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对汇率采取“善意的忽视”,但是偶尔通过官员“放风”来引导汇率走势。而另一些发达国家,如加拿大,采用了综合考虑利率和汇率的货币状况指数进行调控,有时(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也直接入市干预。还有些国家采取间接干预,如通过调控利率调节汇率。总之,对汇市的干预是各国进行宏观调控和维护稳定的汇率制度的通用手段。

(四)中国没有操纵汇率以阻碍国际收支调整或获得所谓“不公平”竞争优势

衡量币值高估还是低估不能以Preeg所用的双边汇率为基准,而应以多边汇率作参照系,而IMF等国际组织普遍采用实际有效汇率(RealEffectiveExchangeRate),根据测算,从1995年初到2002年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21.37%.研究表明,不论是出口还是净出口,与中国GDP增长的相关性较大,而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xu,2000)。例如2000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随美元处于最为坚挺的时期,但中国出口增长27.8%,进口增长35.8%;相反,2003年,人民币汇率随美元走软,出口增长34.6%,进口却增长39.9%,外贸顺差同比缩小了16%.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基础是银行结售汇制度,机构和个人买卖外汇都通过指定银行进行。指定银行又根据核定的结售汇周转头寸上下限,将多余或不足的外汇头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平补,进而生成人民币汇率。该汇率制度是单一汇率,没有歧视性汇率安排。银行间外汇市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方式撮合成交。中央银行依靠法律和市场手段,调控外汇供求关系,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汇率稳定,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结果,并不是为了阻碍国际收支调整或获得所谓“不公平”竞争优势。在每年第四条款磋商中,IMF从未对我国汇率制度安排提出异议,也证明了目前人民币汇率是符合IMF协定的。

(五)外汇储备的标准

美国和日本某些人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了世界银行的标准,目的是为了获得对他国不公平竞争优势,这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世界银行并不管辖外汇储备标准。相反,根据WTO有关规定(见第二部分),缔约各方应接受IMF对外汇储备的结论,而IMF对华第四条款磋商没有质疑中国的外汇储备。其次,外汇储备是否充足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世界银行所谓的外汇储备占进口的25%,只是一个最低要求。世界银行专家认为,低于这一标准,容易发生金融危机。第三,储备水平还要考虑许多因素。亚洲金融危机表明,外汇储备需要考虑资本流动的因素。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影响储备的因素,还应当包括偿还外债和维持对金融体系的信心等。而目前中国银行体系,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高达20.39%,最后都需由政府负担。因此,中国的外汇儲备需要维持较高的水平,以维护投资者信心。

此外,中国的储备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资本流入而非贸易顺差。从1990年代起,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吸引FDI中名列前茅。截止2003年底,中国吸收FDI超过4500亿美元,外债流入1800亿美元。这些资本流入中有许多最后反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外汇储备中只有一部分来源于贸易顺差,更多的部分来源于资本流入。例如,2000年到2002年,国际收支中的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达到800.1亿美元,而经常项目顺差只有733.5亿美元。会计论文网

二、从WTO对外汇事务的规定看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WTO对外汇事务的规定

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之一是成立了WTO,此外还达成了一系列的多边协议和协定,构成了当今国际贸易行为规范的框架,也使WTO和IMF的关系有所发展。WTO涉及外汇安排的条款,新添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TRIMs)等协定。具体规定如下:

1.货物贸易领域。WTO成立后,根据《WTO关于与IMF关系的声明》(以下简称《宣言》),除非最后文件另有规定,WID与IMF的关系基于规范GATT1947缔约方全体与IMF关系的条款。因此,在货物贸易领域,WTO与IMF关系遵循GATT与IMF的关系。GATT章节涉及外汇事务的实质性规定主要有国际收支保障条款以及外汇安排,内容如下:

国际收支保障条款。GATT第十一条、第十八条分别授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采取进口数量限制和征收关税附加税(称为国际收支保障措施)。为防止滥用国际收支保障措施,GATT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困难和储备下降及两者的威胁,或者储备过低,而国际收支和储备状况由IMF认定,GATT缔约方全体都必须接受IMF的结论。

外汇安排。GATT第一条规定,在有关进口和出口的全部规章手续方面,成员必须对其它成员实行最惠国待遇。对外汇措施来说,这与IMF要求一致(如前所述)。GATT第十五条对成员的外汇安排进行了规定。第一款规定,GATF应与IMF进行合作,以便双方在IMF管辖范围内的外汇问题和GATT管辖范围内的数量限制和其他贸易措施方面相互协调政策。第二款规定,在外汇安排问题的所有情况下,缔约方全体应与IMF进行充分磋商,接受IMF提供的关于外汇、货币储备或国际收支的结论。第4款规定“成员不得通过外汇措施而使本协定的各项条款的意图无效,也不得通过贸易行动使《IMF协定》各项条款的意图无效。”第5款规定,如果一成员的外汇限制与本协定对数量限制所规定的例外不一致,缔约方全体可以向基金报告。第8款规定,本协定不阻止一缔约方依照《IMF协定》,使用外汇管制或外汇限制。

GATT上述条款说明:GATT管辖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而外汇事务基本由IMF管辖,但双方应当互相协调政策。GATT缔约方有关储备、国际收支、外汇限制、货币制度等方面的政策问题,应当要提交IMF裁决。一GATT缔约方可采取符合IMF协定的外汇限制,不受GATT管辖。

2.服务贸易领域。GATS涉及外汇安排的是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关于金融服务的附件》,此外还包括《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和《金融服务协议》。GATS第十一条明确了WTO和IMF在服务贸易项下外汇管理方面各自的管辖权,指出,任何规定不得影响IMF成员在《IMF协定》项下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采取符合《IMF协定》的汇兑行动;除在严重国际收支困难或其威胁的情况下外,一缔约方不得对与其具体承诺有关的经常项目交易的国际转移和支付实施限制,也不得对任何资本交易设置与其有关此类交易的具体承诺不一致的限制。同时,《关于金融服务的附件》对金融服务管辖范围进行了限定。中央银行和货币管理机关和任何其它公共实体为推行货币或汇率政策而从事的活动属于“在行使政策职权时提供的服务”,不在GATS涵盖范围内,因此不受WTO管辖。“金融服务提供者”也不包括中央银行。因此,GATS中关于外汇事务的条款,基本与GATT一致,均未涉及汇率制度。根据GATS第十二条,对服务贸易采取国际收支保障措施时,是否发生严重国际收支和对外财政困难或其威胁,也应接受IMF裁定。3.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领域。TRIMs附件第二条规定:不得要求企业自求全部或部分外汇平衡(外汇平衡条款)。因此,WTO对发展中国家通常使用的经常项目外汇管制手段之一—外汇平衡条款享有管辖权。

综上所述,货物贸易项下,WTO成员的外汇管制和汇率制度是IMF的管辖范围,WTO必须接受IMF结论,即IMF对外汇管制和汇率制度享有单独管辖权。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的外汇管理方面,IMF拥有管辖权,但WTO也对与成员的极少数具体服务开放承诺有关的经常性、资本性国际交易外汇限制和外汇平衡措施分享管辖权。汇率制度则是在IMF单独管辖范围内。

(二)中国加入WTO有关外汇问题的谈判情况

2001年6月,WID中国工作组会议的多边谈判在日内瓦恢复。会上,美国要求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中加入外汇事务的条款,旨在将中国的外汇事务纳入WTO争端解决机制。有关外汇问题的案文主要是:要求中国向WTO承诺外汇安排,开放部分资本项目,提供外汇管制的完全信息。对此,中方认为,外汇事务应当由IMF管辖,并不在WTO争端解决机制范围内。因此,中国就此问题与美方进行了多次双边磋商,WTO中国工作组举行了八轮多边谈判。经过艰苦谈判,最后各方达成协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删除了要求中国承诺外汇制度,包括汇率制度的案文。

WTO中国工作组报告有关汇率制度见第31—32段。文中,中国代表介绍了中国现行汇率制度,即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形势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WTO成员(包括美方)当时对此均未提出异议(当然,如前所述,GATT规定成员应当转向IMF提出)。2003年对中国的过渡审议机制各成员也未涉及中国汇率制度和政策问题。会计论文网

(三)以美中双边贸易逆差为依据指责中国使WTO协定意图无效是对WTO多边规则的曲解

Preeg据第十五条第四款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使得GATT条款的意图无效。因此违反了GATT规则。这是对WTO协定的曲解。

首先,WTO是一个多边组织,它判断贸易问题、解释WTO协定是从多边角度着眼的。因此,纵然中美双方对双边货物贸易赤字的统计存在分歧(双方差距超过3—4倍,见Bronfenbrenner等人的总结,第74页),对WTO来说,强调的是一国与其它国家的贸易总差额。即使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如美国所称,在2003年超过1346亿美元,但是,中方对日本和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却是大量的贸易逆差,使得世界各国的货物贸易总顺差在2003年只有255亿美元左右,占GDP的1.87%,在WTO看来不算大。加上中方的服务贸易赤字(2002年约为68亿美元),则比例还会更小。因此,中国外汇安排没有使WTO协定的意图无效。换言之,美方从中美贸易赤字角度指责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违反WTO规则,本身就是站在狭隘的双边角度,并不符合WTO规则。

其次,姑且不说WTO管辖权问题以及何谓GATr条款的意图,如果完整地看,就会发现第4款实际上要求成员在贸易措施和外汇措施上相互协调,是一个平衡条款。GATT进一步解释:“‘使…无效’一词旨在表明,例如,任何侵犯本协定任何条款文字的外汇行动,如在实际中不存在明显偏离该条款的意图,则不应被视为违反该条款。因此,一缔约方符合《IMF协定》而实施的外汇管制的一部分,如要求出口结算使用本国货币或IMF一个或多个成员货币的缔约方,不会因此被视为违反第11条或第14条。”换言之,GATT第十五条第四款是为了防止外汇措施明显偏离GATT条款。因此,Preeg文是在断章取义。

再次,WTO并不管辖汇率制度。Preeg认为,根据第十五条关于WTO可与IMF充分磋商的规定,美国可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但是,如前所述,第十五条规定,在磋商中,“缔约方全体应接受IMF提供的关于外汇、货币储备或国际收支的所有统计或其他事实的调查结果”,即WTO听从IMF裁决,既无规定也无先例将外汇安排纳入争端解决机制。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贸易问题的关系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不能作为评估汇率水平的依据

撇开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问题,人民币是否汇率低估的问题,涉及汇率的参照系选取问题,也就是汇率决定理论。Preeg提出人民币汇率较绝对购买力平价低估了40%,就此认为中国取得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购买力平价理论着眼于商品市场,从货币的交换职能出发,把货币的国内购买力作为确定各种货币之间比价的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自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Cassel)提出该理论后,吸引了大量研究和检验,目前基本共识是,长期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基本成立,即汇率水平由国内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绝对购买力平价并不成立,一般只是用以衡量福利和生活水平、进行跨国比较的指标,不能作为确定汇率水平是否合适的依据(Visser,2002)。从下表可以看出,平均而言,经济越不发达,汇率对绝对PPP偏离越大。

名义汇率对PPP的偏离度

经济体类型汇率对PPP偏离度低收入-75%中低收入-64%中高收入-40%高收入非OECD成员-37%OECD成员-12%

来源:1.汇率:《国际金融统计2003》,IMF.2.PPP:《世界发展报告2003》,世界银行。

发展中国家汇率与PPP偏离度较大的原因包括:现实情况与PPP完全竞争市场假定有很大距离;非贸易品的大量存在(中国的比例约占50%);国内外生产率变动存在差异,产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各国消费结构不同和偏好变动;PPP测算技术、资本流动、预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与相对购买力平价大体相符

直接将相对购买力平价运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外贸市场多元化的高速增长的转轨经济国家并不可取,需要进行四项修正(或扩展):用多边相对价格变动(dP*/P)替代双边价格变动、计算生产率差异(dδ,即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考虑关税减让(df)和出口退税率变动幅度变化(dv)的影响。同时我们采用贸易大体平衡的年份的汇率作为基期汇率,得出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为dsppp=d(P*/P)+dσ-dV+df,我们称之为人民币PPP的生产率—市场化修正模型。据此估算出,以1987年汇率为均衡汇率(当年贸易逆差占GDP的-0.3%,则1998和2002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分别为8.37和7.52元/美元,名义汇率分别高估1%和低估9%(温建东,2004)。考虑到2003—2004年中国通货膨胀、出口退税率下调、关税减让、资源瓶颈制约生产率提高等原因,2004年两者的差距将大大缩小,基本持平。因此,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明显的低估。

(三)中美贸易赤字增长的主要原因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4

(一)人民币升值论的导火索

表面上看,人民币升值论是由去年10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的文章<中国因素)而起,但实际上是与特定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这一波人民币升值论的直接背景是,去年以来由于美元对西方和亚洲主要货币贬值,而人民币钉住美元,也随美元出现了相对贬值,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出口价格竞争力的提高。一些人忘记了自1997年以来人民币跟随美元对全世界绝大多数货币持续升值的历史以及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而抓住人民币短期内的相对贬值大作文章。

(二)人民币升值论是“中国威胁论”升温的新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威胁论”不断发展。最新一波的“中国威胁论”,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面临重重难题,而中国经济贸易表现良好的背景下出现的。近两年来,一些国家经济陷入衰退,而且复苏遥遥无期。为了转移矛盾,一些国家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极力喧染或随声附和“中国威胁论”;更多的人则出于心理不平衡,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患上了“红眼病”。正如罗奇所说的,西方一直错怪中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环境下西方急于寻找一个替罪羊,于是将矛头指向中国。

(三)日本是制造人民币升值论的急先锋

除了媒体和经济界大肆鼓噪外,日本政界人物直接跳到前台,制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去年12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内阁金融会议上率先发难,声称日本通缩长期难以克服,是因自中国进口大量低价商品缘故,人民币应该升值。这一声明得到了日本执政党和在野党的一致附和。日本财务次相黑田东彦也四处兜售人民币应该升值的种种论调。特别是日本企图与其他发达国家联手通过类似“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重大阴谋。

日本制造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其国内经济深陷泥潭有一定关系。由于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失衡,受到了美国的不断敲打。来自美国的持续高压,引发了日元的长期升值或升值预期,出现了日元升值综合症,诱发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从90年代初开始陷入衰落,进入所谓“失去的十年”,进入新世纪以后仍无起色。而且大量银行坏帐和旷日持久的通货紧缩,使日本经济进入山穷水尽的地步。日本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优等生跌落,严重挫伤了其国民民族自尊心,导致国民情绪急剧右转。一般国民对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在心理上感到很不平衡、很不舒服,一些政治家和右翼人士更是借此大做文章,企图转移国内视线。再加上历史矛盾,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更是对中国的发展如坐针毡,恨不得搞垮中国经济而后快。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演变趋势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正面临类似日元曾经遭遇的升值压力

在一些西方人土看来,中国对外经济与日本七、八十年代有很大相似之处:对外贸易顺差日益增加,外汇储备日趋庞大,并认为中国与日本一样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和市场保护,经济都高度依赖出口。而且,中国还实行固定汇制和资本管制。中国出口扩张十分迅猛,正在步日本成为世界工厂的后尘,成为世界工业制成品日益重要的制造基地。一大批轻纺和机电产品出口在世界名列前茅,市场份额达到较高水平,特别是在某些目标市场上占有率日益提高;新兴IT产品迅速崛起,竞争力大幅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国;按美方统计,已成为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按照欧盟统计,已成为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贸易都存在顺差。这与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世界贸易中地位迅速提高的情形十分类似。随着我国贸易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和对外竞争一面的凸现,日本和其他国家很可能会像当初美国借贸易不平衡打压日本一样,寻找种种借口对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和多边化的企图不仅不会罢休,反而可能掀起更大波澜,使事态不断升级。

(二)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可能性

美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前车之鉴值得记取。事后很多分析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搞垮日本经济以减轻对自身威胁的重大阴谋。日本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国际化、多边化已昭然若揭,其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日本在中国缺席情况下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提交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已经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

目前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也在增加。尽管日本提议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但这并不表明美国未来态度不会改变。借贸易逆差问题对外施压是美国的一贯伎俩,现在日本这个对手的威胁减小了,中国将逐步成为其打压的目标。美国一些团体和企业一向对人民币汇率问题颇有微辞,美国某些政界人士也攻击我现行汇制。美国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反恐,为了取得中国的支持或减少中国的反对,自然不便附和日本的提议。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和全球恐怖主义势力的削弱,一旦时机合适,美国附和日本主张直至带头向我施压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美国政府已受到美国产业界和国会的压力,如美制造商协会认为人民币低估约40%,建议美政府采取措施,说服中国将人民币汇率提升至由市场决定的水平,并使货币定价市场化。如果美国跳到前台,国际社会力量对比会发生很大变化,一些与我有贸易摩擦的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很可能会加入到美国的阵营。

另外,虽然欧盟与美国近来有矛盾上升的一面,但由于欧盟与中国贸易也存在较大逆差,加上其经济复苏受欧元升值拖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欧盟也不见得会反对美、日的主张。因此,搞得不好,未来几年美、日、欧联手将人民币汇率问题纳入国际金融协调框架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对此我们不能不做好足够的准备,并早谋对策。

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风险和选择

(一)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危害

人民币升值论一旦多边化并被纳入国际金融协调框架,必将使人民币升值或升值预期成为长期困扰国民经济的一个外生变量,带来重大风险。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一旦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将会对我国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两方面带来重大危害。

第一,阻碍我国对外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使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发生逆转。人民币持续升值会使我国长期国际竞争力受到重大损害,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削弱,我国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会受到重大损害。在我国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力,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结果必然是出口严重受阻,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大大减慢,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减缓,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将会受到削弱。这将会大大延迟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重就业压力,使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从战后年均增长10%以上跌落为1990~1995年年均增长0.4%,就说明本币持续升值会对出口带来重大打击。当前,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使我国具备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防止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而使这一进程发生逆转。

第二,加重通货紧缩,使宏观调控面临种种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一直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特别是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现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态势。本来,世界性价格下降就会通过进出口渠道等对国内价格产生重大下行压力,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国内物价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走低,进而对国内价格产生一种比价效应,使关联产品价格下跌;二是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会形成输入性通货紧缩,助长使用进口投入品部门及相竞争部门的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汇率持续的升值预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超前的和赶浪头式的下行压力,造成市场运行的扭曲和紊乱,使通缩压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续强劲的本币升值压力和预期,还会通过金融和投资渠道对国内物价产生间接的、有时是非常强烈的紧缩冲击,如日本在日元升值诱发的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体系背负天文数字的呆坏账,出现了持续的信贷收缩,明显加重了日本的通缩。

持续的本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一旦固化,还会对消费、投资和其他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不良的心理预期,搞得不好会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国面临有效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情况下,使民间投资和消费更加疲软;二是使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日益加重,不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低,而且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三是伴随本币升值与通货紧缩的循环,货币政策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这些都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调控的余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币持续升值还会带来人们收人的虚涨和资产的虚增,极易诱发泡沫经济,刺激虚拟经济的非理性膨胀,最终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本国货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乃至货币危机固然会对一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同样,本币持续大幅升值或者旷日持久的升值预期,也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如果说以本币持续大幅贬值为标志的货币危机是一枚重磅炸弹,那么本币持续大幅升值毫无疑问就是一副慢性毒药。前者虽危害剧烈,但容易引起内外高度重视和防范;后者虽短期影响不显,甚至还会出现一时由“升值泡沫”支撑的虚假繁荣,在这种氛围下人们会不知不觉地慢性中毒,反而会毫无警惕地陷入不可救药的地步。日本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慢性中毒的病例。所以,我们对人民币汇率面临的长期升值压力或预期必须高度警惕。

(二)高度重视应对人民币汇率可能持续升值问题

我国1994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总体上呈现温和升值的走势,虽然给宏观经济特别是物价也带来一定压力,一段时间还曾对我国出口和吸收外资造成冲击,但由于升值幅度有限,这种负面影响还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加上我国及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来自内外部的通缩压力,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这说明,目前阶段的应对总的看是成功的,但潜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视。

未来我们有可能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和难度可能将显著加大。一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扩大,我国可能进一步面临许多发展中国家、地区同样的难题,即大规模资本流人加大本币升值压力,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更大麻烦;二是随着对外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将大大降低,一旦宏观经济不稳定,资本外逃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三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双顺差格局可能进一步加强,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外部贸易摩擦乃至金融汇率摩擦,外部对我汇率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挤压日益升级;四是在上述外部压力下,我国现行汇制和汇率政策有可能束缚宏观调控的手脚,降低宏观政策的效率,并易诱发各种宏观陷阱。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较为成功地化解了外部贸易金融摩擦,避免了本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重大冲击。如原西德名列第二贸易大国、马克同样面临来自美国的升值压力,但由于其贸易结构以欧盟为主、对美依赖程度低,加上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市场较为开放,进出口基本平衡,最后能安然化解升值压力,还保证了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亚洲“四小龙”也经历了持续的本币升值过程,虽付出一定代价,但最终也基本完成了经济的调整任务。近年来,我国积累了在人民币小幅升值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治理通货紧缩、刺激内需、扩大出口和引资等方面的操作经验,总体上保持了宏观经济和对外经济的良好势头;未来只要我们更好地发挥我国固有的政治经济优势,牢牢把握宏观调控的主动权,坚持货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适时推进相关改革和调整,就有可能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三)应对人民币升值论的选择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5

一个靠借款完成学业的人,一个改变国际金融格局的人,一个被誉为经济预言家的人,一个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人,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因最早提出“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奠定欧元理论基础而被称为“欧元之父”的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登上《百家讲坛》,回顾了他在一生所走过的历程,同时对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探讨。蒙代尔教授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56年蒙代尔24岁时就以题为《论国际资金流向》的博士论文一举成名,在本讲中,蒙代尔教授详细介绍了他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的历程。

他认为,艰苦的学习环境并不是阻碍人们成才的一个因素,要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客观条件而把自己的兴趣放在首位。要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他讲了他的经历“我觉得我应该找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完成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考虑到我没有很多的钱,我就找到了三个教授,征求他们的建议。”“我找的这三位教授是我最喜欢的,问了他们同样一个问题,就是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我究竟应该在那里完成我的博士学业,他们也鼓励我去一个更好的地方,第一位是一个年轻的数理经济学家,他给我的建议是到一个能够给你提供很多奖学金的大学去,于是他建议我去康乃尔大学,第二位是系里的主任,也是个国际贸易专家,建议我说:到你最想去的地方,需要多少钱,就去借多少钱把个,第三位教授是个微观经济学家,告诉我,说你应该找到一个非常富有的女孩子然后跟她结婚,用她家的财富来帮助你完成你的学业,我听从了第二位教授的建议。”

蒙代尔教授还对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固定汇率和弹性汇率两者本身并没有可比性;对于人民币是否要升值,他的结论是:人民币不要升值,不要贬值,不要浮动,也不要增加浮动幅度,保持现在的固有水平,人民币现在已经达到了均衡。

《蒙代尔和他眼中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全文)

人们常常问我为什么会学习经济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说这一切有一个确切的日期,虽然我不很肯定存在这样一个日期,那就是二战之后,1949年的英镑贬值,你们现在也许很难想象这意味着什么,英镑在整个19世纪是世界经济市场上最强硬的货币,英镑的贬值可是一件大事,但是,问题是所有的媒体都不知道如何去解释这件事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也请教过我的大学老师,问他们英镑贬值的原因和英国通过这一做法究竟可以获得什么,他们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于是我发现我可以在这个还没有答案的领域做一些调查,或者研究,长话短说,通过之后十年到十五年我的研究,我发现并且逐渐的相信1949年英镑贬值是一个错误。我进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就开始涉猎经济学,第一年的学习内容,由于太广泛,经济学学习并没有对我有任何的触动,只是到了第二年之后,当学到了比较深的理论之后,才感觉到爱上了经济学这门学科,并下定决心把它作为一项毕生的职业,大学毕业以后,我向南部发展了,去了美国境内最近的一个大学,就是华盛顿大学,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很多的钱,华盛顿大学给我提供了奖学金,相当于助教的奖学金,在我那里渡过了毕业之后的第一年。

我去的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生院,顺便要说的是,那是所非常好的学校,现在西雅图的研究生院也很棒,当时,那里有一位很优秀的青年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他当时是经济学史的助教,后来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也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我还是觉得这里不应该是我最终完成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地方,考虑到我没有很多的钱,我就找到了三个教授,征求他们的建议,而三位的教授的建议,给我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致1999年在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的时候,在五千人的颁奖宴会上,我就决定把这个经历告诉大家,我今天也想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我找的这三位教授是我最喜欢的,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就是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我究竟应该选择哪里完成我的博士学业,他们也鼓励我去一个更好的地方,第一位是一个年轻的数理经济学家,同样来自加拿大,他给我的建议是到一个能够给你提供最高额奖学金的大学去,他还说如果我愿意,他可以为我在康乃尔大学谋得一份奖学金,第二位是当时的系主任,也是个国际贸易专家,他建议我说:到你最想去的地方,需要多少钱,就去借多少钱,第三位教授是个卓越的微观经济学家,他师从凯恩斯的弟子劳里塔西思,他告诉我,你应该找一个非常富有的女孩子然后跟她结婚,用她家的财富来帮助你完成你的学业,我呢,听从了第二位教授的建议,去了一所我想去的大学,就是麻省理工学院,但是这并不是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关键的是后来我发现这三位教授就是按照他们各自给我的建议安排自己的人生的。

那第一位教授正是从康乃尔大学拿了奖学金,第二位教授去了哈佛大学,这所他认为最好的学校,通过借钱完成了学业,第三位教授呢,和一位非常富有的女孩子结了婚,我特别要告诉大家的是,那个女孩是个中国姑娘!当时在1999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我带着我两岁的儿子出席,顺便要说的是,我的演讲是20世纪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演讲,因为经济学奖是诺贝尔颁奖仪式的最后一个奖项,所以我的演讲也是上个世纪末最后一个诺贝尔奖演讲,当时我讲了这个故事,并说我不会让我的后代照着我的人生道路走下去,而是希望并且建议他,走一条自己的路。

正像一首歌中唱的,那首歌是一个叫保罗兰科的加拿大人写的,我爱过,笑过,哭过,我饱尝过失败的滋味,但当泪水褪去,我发现这一切原来这么有趣,想想看,我做过的一切不是,不,不是的,我是以自己的方式生活过的。

我选择麻省理工大学,是因为当时那里有一批顶尖的经济学教授,例如保罗塞缪森,罗伯特索罗都在那里,是研究经济学理论学最好的地方,我也是在那里得到的博士学位。但是我在那里只呆了一年,因为之后的一年,我拿到了一份给加拿大人设立的奖学金,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1956年我从麻省理工学院拿了经济学博士,第二年,我有了一年继续学习的机会,就是去芝加哥大学完成博士后学业,所以,在我大学毕业之后,我去了三个伟大的学校,MIT,伦敦经济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在这些地方完成了我的主要学业,这三四十年以来,我选择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开始于古典贸易理论,我喜欢这个领域,也写过关于这个方面的数理论文和政策性文章,然后转向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这是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所关注的一个方面。

接下来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式的研究,我有六篇论文,都是关于这个理论的,然后是货币理论,供给理论和经济政策,所谓经济政策就是什么样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以及它是如何运转的,我所喜欢的是经济学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如何把这些理论转变为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分析家们手中有用的工具,所以,我在这个方面,是一个政策偏好的人,如何把纯粹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如何把纯粹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这里我只想简要的列举五个方面。

第一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组合,第二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第三是欧元的产生,第四是供给学理论,第五是我现在所正在研究的,即全球货币问题,至于谈到我事实上对经济政策的贡献究竟是什么,我想可能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19世纪60年代,当我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时候,一场与刚刚执政的约翰肯尼迪政府之间的重要的争论正在进行,这个争议就是究竟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才符合当时美国所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制度。美国商会认为,要加强货币供给的控制,制定平衡的财政预算,这种预算是固定的。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者,认为,应该降低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投资,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充分的预算,以防止通货膨胀的爆发。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既应该降低利率,又应该减少财政预算,增加支出。这三种不同的观点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可能性组合,我发现,这三种不同的观点,这三种不同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可能性组合,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政策应该是第四种,前面没有提到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结合,就是紧缩的货币来保证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然后通过减税来促进经济增长。

肯尼迪政府执政第一年的经济政策失败后,总统先生在他上台后第二年决定采用我的建议,这就是1964年美国大减税的基础,正是这个政策组合保证了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整个六十年代美国经济长期而强劲的增长和扩展。

第二个方面,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当时的问题就在于美元成为了一种关键货币,之后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元在理论上可以兑换为黄金的,因为二战之后的通货膨胀,黄金的价值是被低估的,黄金变得稀缺,所以在1971年美国政府取消了美元与黄金自由兑换,国际货币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崩溃,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所以重返这一体系变得不大可能,浮动汇率制并不是大多数国家所希望的,浮动汇率制是强加给某些国家的,因为当时世界的主要力量在重新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上,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欧洲人说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而是一种欧洲货币体系,并且他们的行动非常快,我的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让人们在这方面开始思考,1969年的时候,我起草了第一个正式的欧洲货币计划,其中的一些要点后来得到了实现。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帮助美国经济在60年代实现扩张,第二个贡献是帮助了欧元的诞生,部分的消除了那里的浮动汇率制,第三个贡献是供给学派理论,这里涉及的是一个关于税率的某些问题,当时美国税率突然大幅提高,19世纪的美国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最高法院裁定所得税的征收是违反美国宪法的。

就在二战之前,这项法规失去法律效力,一战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只有3%的水平,但是从一战开始所得税率急速上升,达到60%的水平,之后又下降,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下降到25%的水平,接下来是大萧条时期,个人所得税又上升到60%的水平,二战时期最高达到92.5%的水平,二战之后税率又下降,到八十年代卡特政府时期,单是联邦政府征收的最高税率就达到70%,这给经济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随着税率的级级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爆发,因为通货膨胀相当于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水平,总的来说美国此时需要对其税收系统进行彻底的改革。

八十年代的政府对税率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大幅度的减税措施,至1989年里根总统离任时,联邦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水平已由70%下降到28%,公司所得税由48%下降到24%,这些减税措施使美国拥有现今主要的大型经济体中最有效率的经济体系,美国经济在六七十年代表现并不抢眼,而此时美国经济有了一个突然的飞跃,作为一个大型的发达经济体它开始有了快速的增长,八十年代供给学派革命主要起源于我的思想,和阿瑟˙拉弗的思想,还有其他一些人将这些思想运用于实践,使美国在那个时期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

最后一点是关于我们刚才谈到的全球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现在大家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从外星来到地球的人,并打算参观地球上所有的国家,那么,关于国际货币体系,你注意到的第一个问题会是什么,你说的第一件事会是大家应该使用同样一种货币,如果他们想相互之间频繁地进行贸易的话,你不会想有几百种不同的货币,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194个成员国,世界上可能有两百多种货币,想象一下,我们会拥有多少种汇率,这对于国际贸易没有任何好处,但如果大家都使用同一种货币,这将比有两百种货币发挥更大的作用,现行的货币体系效率极为低下,当然现在采用这种方法可能性不太大,目前我们不可能使用同一种货币,但有两种方法可以使我们享受到一部分的好处。

一种是除了各自的货币外,大家都使用一种公共货币,这将是国际货币领域一种融合的形式,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另一种方法是在各地采用欧洲的做法,欧洲有一个单一货币区,亚洲有一个亚洲货币区,并不是说亚洲只使用一种货币,而是在自身货币之外,所有国家都使用一种货币,我相信,亚洲的两个主要国家,日本和中国正朝这个方向发展,我不知道完全建立这种制度是否可能,但往这个方向前进几步是可能的。

我们会有觉得需要一种全球性货币的时候,这并不只是经济学家们想出来的主意,二战即将结束之时,主要大国在美国布雷顿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位于新罕布夏州,建立了接下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主要的关于战后货币体系的计划都提出要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货币。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双方都没有同意对方的方案,结果两者都没有采用,后来到了八十年代,为了弥补森林体系的漏洞,尝试采用特别提款权,这与原来计划类似,但实行起来不是特别有效,不管怎样,我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十分要紧的,不进行改革将对世界经济繁荣的造成极大威胁,我把亚洲金融危机归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不稳定,至于那些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国家的问题,我也认为是他们汇率的波动所造成的,这是我们接下来所要担心的问题,我会谈到处理它们的不同方法。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人民币汇率问题,要讲的是颇有争议的汇率问题,我会谈到四点。第一点,有人经常会问,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那个更好,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就不对,自相矛盾,因为固定汇率和弹性汇率两者本身不可比,固定汇率是一种货币规定,它使一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它钉住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一致,虽然数量上不是完全一样,但也大体相似,假设墨西哥货币钉住美元的话,墨西哥就会有大体和美国一样的通胀率,如果加拿大元钉住美元的话,也会有和美国类似的通胀率,所以固定汇率是一种货币规定,但是弹性汇率不是一种货币规定,它是取消货币规定,如果你想拥有同等程度的货币稳定的话,在货币规定与取消货币规定之间,你根本无法加以比较,所以合适的选择不是比较固定汇率和弹性汇率,而是在货币钉住汇率与通货膨胀目标制汇率之间进行比较,或与以货币供给为目标的汇率制度进行比较,这才是相匹配的选择,我总是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各国实行弹性汇率制,但是这并非好事,如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说不要采用固定汇率货币政策,而是采用其他货币政策,比如通货膨胀目标制汇率,或货币供给目标制汇率,这才是理性的选择,而有些国家认为,如果我们采用弹性汇率制的话,我们就不用担心预算赤字,货币供给和其他类似的问题,因为汇率能给我们带来国际收支平衡,而这种情形只有在放弃货币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因为这个,所有转型国家不管在中欧,还是东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中央银行,世界经合组织,世界银行这四家国际组织的影响下,毫无例外的实行了弹性汇率制,最后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为它们放弃了它们货币政策的支柱,而没有及时创造另外一个支柱,如果我的任何一个学生,提出我们不要固定汇率制,而是要实行弹性汇率制,我会给他们不及格,因为这个很不好;如果他们说选择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汇率,或货币供给目标制的汇率制度,我会给他一个A+,不管他们是否正确,至少他们做出的是一个确实与经济学相关的选择。

现在我们来谈谈一个重要问题:人民币是否要升值。首先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国际社会经常讨论的话题,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几年前就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最近美国新财政部长询问美国参议院:人民币是否要升值?美国的参议院有时候也会谈论汇率问题。最近日本也就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两个议案,首先是有人提出中国在输出通货紧缩,在巴黎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日本财政部长再次强烈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因为中国正在出口通货紧缩,现在基本上有两种观点支持这个论调,其一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很快,可以说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也可以说中国贸易出现很大的顺差,这两个理由可以当作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原因,对于持有贸易顺差国货币升值、贸易逆差国货币贬值观点的人,这种观点可以成立,但是你以这种标准衡量美国的话,你可以发现并非这种情形。

美国在整个90年代一直保有最大的经常项目逆差,也就是在这段时期,美国财政部长一直支持强势美元,尽管美国的贸易项目和经常项目出现很大的逆差,很明显,贸易顺差不是升值的理由,外汇储备增加、国际收支顺差,有时也用来支持货币升值,但在这里,这并非一个好的证据,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国是否增加外汇储备,许多大国不得不积累很庞大的外汇储备。但是,当他们实际获得的储备比他们想要获得的储备多时,就产生了不均衡,如果他们想获得外汇储备,那这不是不均衡的状态;如果他们不想增加储备而被迫增加,形成出于本意的多余储备,这样支持财政政策变化以消除多余盈余的言论才成立。升值可能是其中一项措施,但还有很多其他的措施更为有效。

在这儿我想列举一下货币升值的弊端,首先我觉得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当一种货币未实现完全可兑换时,升值没有任何好处,中国长期的目标当然是实现资本项目向人民币可兑换,如同现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长期来说这是一个好主意,但不管在任何国家,在货币还未实现完全可兑换时,升值反而会阻碍这个目标的实现。

当然,我们所作的第一件事应该是逐步放松外汇管制,而非改变其汇率,这更加有益,放松管制应该是一个逐步的和缓慢的过程。第二,货币升值会导致通货紧缩,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加剧国内通货紧缩。中国物价现已达到均衡,价格水平保持平稳,虽然去年有很轻微的通货紧缩,大约占1%的水平.你当然会说,鉴于美元去年贬值15%,如果人民币钉住美元,中国来年将不会出现通货紧缩,不管怎样,如果货币升值的话,会导致通货紧缩进一步恶化。

第三,国外直接投资与汇率密切相关,最好的证据是从1995年开始美元与日元汇率的变化,在1985年一美元兑换150日元,十年之后只能兑换78日元,水平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日元相对美元升值了三倍,这对于日本是灾难性的结果,导致许多公司破产,银行业产生大量不良资产。但我想指出的是发生在1995年4月之后的事情。当时一美元兑换78日元,而从1995年4月开始直到1998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的酝酿时期,美元汇率直线上升,一美元可以兑换140日元,从78日元到140日元,日元贬值很厉害,导致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急剧减少,那些钉住美元国家的货币相对日元升值,陷入很大的困境,最后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以如果人民币升值,我虽不知道确切数字,但中国将失去五百亿外国投资中的很大一部分,外加未来的可能的外国投资。这些外国投资对中国相当重要,中国在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停滞不前时,能幸免遇难,成为世界上惟一一个保持持续增长的经济体。但人民币升值将切断这些国外直接投资,相当于亲手杀死这只会下金蛋的鹅。货币升值将直接减少企业利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货币升值增加所有出口产品的成本,减少出口,失业率上升,同时货币升值永远导致加重预算赤字。人民币升值的话也会如此。

最后一点,货币升值增加未来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因为如果人们相信短期内人民币会升值的话,由于人民币的非完全可兑换性,他们会认为,从长期来说,将导致汇率下降。我认为,这样一来,那些认为人民币钉住美元是对货币政策的一个有利支持的人们会认为,中国在保护它的邮政储蓄体系,这些邮政储蓄对于中国的高度增长非常重要。打破对这样一个货币政策支柱的信心,将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过大量资本流入的情形,相对于美元它们的货币暂时呈现强势,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于是将其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加拿大元在七十年代升值,当时一加元相当于92.5美分,加拿大资本大量流入,汇率再次实现浮动,1974年一加元相当于1.7美元水平,现在加元又下降,一加元只能兑换0.63美元。澳大利亚的例子更夸张,他们觉得七十年代美国出现了通胀,所以澳元相对于美国要升值,他们于是决定将澳元升值,但过了一两年,澳元就开始贬值,现在一澳元,从七十年代的1.5美元水平,到现在的60美分,下降超过50%的水平,几乎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这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FDI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

近几年人民币迅速升值,汇率已经成为热点话题。汇率是联结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汇率的变动将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内经济、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际经济。国际直接投资(FDI)指由居住在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对居住在另一个经济体的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投资,它反映了一种投资者在某个外国的持久利益的长期关系。FDI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资本形成、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就业等都会带来一些影响。深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将有助于调整和制定我国的引资政策,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一、文献综述

1、本币升值促进FDI

Cushman通过经验实证的方式对美国和五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年度直接投资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实际汇率的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向影响效应。Campa(1993)认为一国货币越坚挺,进入该国市场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就越高,也就会吸引越多的FDI流入。Benassy-Quere(2001)等指出如果投资者以东道国市场为目标,东道国的货币升值扩大了东道国的相对市场规模,使外商直接投资增加。

2、本币贬值促进FDI

Froot和Stein(1991)的“相对财富假说”理论认为东道国货币贬值能够提高外国投资者相对财富,从而更有利于他们并购东道国国内的企业。Bruce和Blonigen(1997),Takatoshi和Peter(1997),Xing和Wan(2006)也得出类似结论。陈泓洲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上升(相对贬值)能够带来财富效应和生产成本效应,促进FDI流入我国。张文、杨泽文(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汇率上升会增加FDI流入。黄志勇认为人民币汇率每贬值一个百分点将带来FDI增加3.25个百分点。崔远淼认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出口导向型FDI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可能减少FDI流入规模。

3、汇率水平与外商投资无影响关系

Hymer(1960)认为,在资本市场完全的情况下,汇率水平波动将不会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只是企业从其自身角度出发的一种战略考虑。Jeanneret(2005)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汇率波动有碍外商直接投资,但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它对直接投资的影响已经不再显著。龚秀国(2003)、陈帮能(2006)、荀青等人的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没有多少关联性。

二、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吸收FDI的实际情况

200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换8.2781元人民币。2001年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62至8.2786元人民币之间小幅波动,全年平均汇率为8.2770。2002年末为1美元兑8.2773元人民币。2003年起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5月15日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达到7.7977元。2007年5月21日央行宣布放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幅度从±0.3%扩大到±0.5%。2008年4月10日为1美元对人民币6.9920元,人民币升值进入了“6时代”。2008年5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并于6月17日突破了6.90,人民币进入了6.8时代。

1979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作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之重要内容的利用外资工作开始起步。1979年9月中国签订了第一家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协议,1980年5月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版图上诞生,这一切标志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第一,萌芽阶段(1979—1984年),主要特征是外资来源以港澳台为主,投资规模也偏小。第二,初步投资阶段(1985—1991年),外资来源仍以港澳台为主,但已有欧美日公司来华投资。第三,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1年)。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国内掀起了经济发展新高潮。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自此开始大量涌入中国。第四,稳定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以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外商对华投资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几年来,中国每年新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都在三四万个左右,年均实际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元。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流入中国的FDI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月均FDI流入估计维持在50—60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一趋势可能延续至2010年。

三、人民币汇率对FDI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和IMF网站。

建立模型:

LnFDI=c+?琢1lne+?琢2lnVOL+?琢3lnGDP+?琢4lnw+?琢5lnIM+?琢6lnEX+?着

式中FDI代表我国实际外商投资额,c为常数,e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VOL为汇率波动幅度,GDP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w为我国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IM为进口额,EX为出口额,?琢i为系数,?着为随机扰动项。公务员之家

协整关系反映了所研究变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经济意义上讲,这种关系的存在可以通过其他变量的变化来影响另一变量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1%(或5%)的临界值下,变量LnFDI与Lne存在协整关系,表明汇率变化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产生积极影响。人民币汇率每贬值1个百分点将带来FDI增加3.25个百分点。如果包含在VAR模型中的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则我们可以建立包括误差修正项(EC)在内的误差修正模型(ECM),以此来研究模型的短期动态特征,误差修正项的大小表明了从非均衡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

考察实际利用外资与汇率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在5%的显著水平上,P值大于0.05,就接受零假设,P值小于0.05,则拒绝零假设。由计量结果可知,Lne是LnFDI的格兰杰原因,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影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流量水平。

四、结论

本文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分析我国利用外资金额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人民币汇率

对FDI的影响。结果表明,FDI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人民币的贬值将促进我国的FDI吸收。

【参考文献】

[1]Cushman,D.O.RealExchangeRateRisk,ExpectationsandtheLevelofDirectInvestment[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85,Vo.l67(2).

[2]Campa,J.M.EntrybyForeignFirmsintheUnitedStateunderExchangeRateUncertainty[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3,Vo.lLXXV.

[3]黄志勇:汇率变化对我国FDI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4).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汇储备

前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一、人民币升值论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认为亚洲生产商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环境下,已经能够影响世界商品的价格水平,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低价输出商品,对世界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着不少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纷纷鼓噪,力促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在欧美,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经济学家毕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顿(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国财长斯诺、欧洲央行总裁德伊森贝赫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等均认为人民币存在着严重低估,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批评了亚洲国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货币升值获取外贸顺差的行为。

主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强烈反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持续低迷,给日本国内的就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进入21世纪美国新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出了衰退期,世界经济走向了萧条,全球笼罩在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认为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续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他们认为中国通过严重低估人民币币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向世界大量输出廉价商品,获取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巨额双顺差,是造成美国失业增加的原因。第三,他们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中国外债压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入。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声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蒙代尔(RobertMundell)、麦金农(RonaldMckinnon)、谢国忠等国际机构和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李扬、张曙光、华民、干杏娣等都认为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升值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反对人民币升值,主张人民币币值稳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币升值信号“失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双顺差的构成中,主要是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贸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拉动。二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人,首先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顺差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此而下降,并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形成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将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最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将导致通货紧缩恶化,甚至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等。三是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灵丹妙药。另外有的学者(如徐明棋)还认为主张人民币升值,是西方国家想搞跨中国经济的阴谋诡计。

三、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的国际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金融体系的尚不健全,监管能力不高,同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认为应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短期内温和升值,并放宽浮动范围。近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张志超、刘遵义、胡六祖、余永定、杨帆、张纪康、许少强等专家学者。

主张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影响不大。余永定(2003)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一般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当低,在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出口加工企业的赢利性和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胡六祖(2003)也认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温和调整不会带来出口很大变化。强永昌和尹翔硕(2003)通过实证分析也认为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张纪康(2003)认为对华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是追逐市场效应和资源要素效应,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吸引外资造成很大影响,他认为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正逢其时。二是温和升值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许少强(2003)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温和升值,让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逐步释放,以免长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积聚,集中释放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余永定(2003)认为:“认为同坚称人民币不升值相比,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大大强化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短期投机资本进一步大量流入,以及我们对这种流入无能为力的观点是缺乏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反之,人民币小幅升值,逐步释放升值压力则应该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三是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使通货紧缩加剧。王任言(2003)通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与通货紧缩没有必然联系。四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四、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几点思考

汇率政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太关注日常汇率的波动(除非是剧烈的震荡,对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国在经济发展中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整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部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从全球来看,各国的顺差值之和只能为零,一国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另一国的逆差,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保持顺差。我国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处在严重的外部不平衡状态。汇率作为一种调节外部不平衡有效的政策工具,对汇率进行调整理所当然的事情。汇率调整,短期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时候,也应当对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辨论采取冷淡态度,或全然漠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将有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不满,为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借口。面对巨额顺差给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动用外汇储备,增加中国战略物质(如石油)的储备,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些措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针对外部不平衡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有效的汇率调整的办法呢?那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呢?笔者认为在开放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邀请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共同研讨人民币升值问题,力争求得一个均衡解,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二)、如何退出盯住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是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采取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退出策略,文献资料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文在此不再累述。笔者认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目标区汇率制度是过渡时期可行的策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建设和深化。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放宽发行外币债券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的期限结构,不断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废除限制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规定,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交易品种,不断完善外汇市场的功能。这样就会建成一个功能完全,且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操作,提高干预的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市场可以充分地反映外汇的供需状况,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形成较接近实际均衡汇率的汇率水平。

(三)、汇率水平该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我们知道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要弄清楚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是什么,还要运用有效的测算方法来计算出均衡汇率。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国家均衡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经济体制优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中短期来看,该国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内外利差、资产价格、投机资本流动以及公众预期、甚至政治上的博弈都会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巨增,并且这种形势将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人民币均衡汇率长期升值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币币值低估,名义汇率偏离实际均衡汇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外专家学者看法比较一致。但争论较多的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幅度到底是多少?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测算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张斌(2003)运用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对我国均衡汇率进行了测算,认为1994—2001年均衡汇率累计升值了20.6%,平均每年升值2.6%。

(四)、我国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当转变?在过去20多年中,以出口导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功不可没,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对外开放度为2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到50%以上,经济增长和就业已经越来越依赖出口。我们知道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获得贸易顺差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通过低估人民币币值增加贸易顺差,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据经贸部的一份研究报告,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3%。贸易条件越恶化,中国就必须出口越多的产品。而升值恐惧症,正是我国目前这种尴尬处境的反映。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还会扭曲资源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利于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力,对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不利。因此,通过低估人民币促进出口,不仅会减少社会福利,而且还会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创新,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同时,我国每年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资,这样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03年9月已达383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我们知道吸引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弥补国内储蓄(资金)的不足;二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于我国来说,不存在国内储蓄不足的问题,我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人民币。巨额储蓄无法转变成投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金融无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金融深化,提高金融效率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各地竟相吸引外资,把吸引外资的多少作为政绩,是极不正常的。有的为外资提供超国民待遇的优厚条件,与国内企业不平等竞争,已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国外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向我国转移,严重污染了我国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尽贡献为负。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存量约4000亿美元左右,按照10%的汇报率算,每年将有400亿美元的利润汇出。现在他们大多数都以再投资的形式留在国内,一旦他们将利润汇出,将对我国的金融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逐步放弃以出口导向和直接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尽早实现向平衡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过渡。

(五)、增强国民防范汇率风险意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恰恰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们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加入WTO前,全国人民都在喊“狼来了!”,但加入WTO一年多来,实际上“狼”并没有来。因为我们做好了对付“狼”的准备。而今年春天,当人们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时,SARS这只“猛虎”却搅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秩序,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为什么?因为SARS来得出其不意!同样,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提高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做好防范汇率风险的准备,提高防范汇率风险能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冲击。令人遗憾的是,据笔者调查了解,人们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非常薄弱!当问及人民币升值对该企业又什么影响时,一些企业领导竟说人民币不会升值,从未考虑过汇率波动的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想这与我们舆论导向和强制结售汇制有关。我们舆论一直宣传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同时,在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下,企业不拥有外汇,企业所得外汇直接按照固定得比例兑换给国家,自己从未经历过汇率波动得风险。那么人民币汇率真的一直不变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来看,汇率几次变动也是巨大的。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格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也允许有±1%的浮动。其实人民币现在只是对美元保持汇率不变,但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每天不都在变动吗?即使人民币目前不升值,但是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是一种必然,汇率风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加强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和防范汇率风险技术教育,已是刻不容缓!首先,在舆论导向上,要宣传防范汇率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外汇交易市场,为人们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场所和工具。最后,企业管理者应当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技术。如果大家能够作到有备无患,即使人民币有限升值,也不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考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负责的民族,她一定会为人民币汇率求出一个最优均衡解,实现多方共赢,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六祖:《人民币:重估抑或浮动?》,《财经》2003年2月20日总第77/78期。

[2]麦金农:《世界美元本位和东亚汇率困境》,《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

[3]麦金农、施纳布尔:《中国是东亚地区的稳定力量还是通缩压力之源?兼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较》,2003年第7期。

[4]关志雄:《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得受益者》,《比较》,2003年第7期。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研究》,《世界经济统计研究》2003年第2期

[6]张斌、何帆:《人民币应该升值吗?》,《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7]覃东海、何帆:《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18,2003。

[8]李多佳:《人民币汇率近期观点综述》,《金融时报》,2003年8月11日。

[9]余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0]张斌、何帆:《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1]王宇:《如何从钉住汇率制度中退出》,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2]MorrisGoldstein,"China''''sExchangeRateRegime",2003(/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13]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Two-StageCurrencyReformForChina",2003

(/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14]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AModestProposalforChina''''sRenminbi",2003

(/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8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认为亚洲生产商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环境下,已经能够影响世界商品的价格水平,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低价输出商品,对世界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着不少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纷纷鼓噪,力促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在欧美,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经济学家毕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顿(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国财长斯诺、欧洲央行总裁德伊森贝赫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等均认为人民币存在着严重低估,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批评了亚洲国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货币升值获取外贸顺差的行为。

主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强烈反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持续低迷,给日本国内的就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进入21世纪美国新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出了衰退期,世界经济走向了萧条,全球笼罩在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认为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续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他们认为中国通过严重低估人民币币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向世界大量输出廉价商品,获取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巨额双顺差,是造成美国失业增加的原因。第三,他们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中国外债压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入。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声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蒙代尔(RobertMundell)、麦金农(RonaldMckinnon)、谢国忠等国际机构和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李扬、张曙光、华民、干杏娣等都认为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升值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反对人民币升值,主张人民币币值稳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币升值信号“失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双顺差的构成中,主要是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贸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拉动。二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人,首先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顺差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此而下降,并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形成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将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最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将导致通货紧缩恶化,甚至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等。三是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灵丹妙药。另外有的学者(如徐明棋)还认为主张人民币升值,是西方国家想搞跨中国经济的阴谋诡计。

三、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的国际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金融体系的尚不健全,监管能力不高,同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认为应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短期内温和升值,并放宽浮动范围。近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张志超、刘遵义、胡六祖、余永定、杨帆、张纪康、许少强等专家学者。

主张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影响不大。余永定(2003)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一般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当低,在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出口加工企业的赢利性和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胡六祖(2003)也认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温和调整不会带来出口很大变化。强永昌和尹翔硕(2003)通过实证分析也认为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张纪康(2003)认为对华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是追逐市场效应和资源要素效应,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吸引外资造成很大影响,他认为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正逢其时。二是温和升值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许少强(2003)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温和升值,让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逐步释放,以免长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积聚,集中释放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余永定(2003)认为:“认为同坚称人民币不升值相比,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大大强化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短期投机资本进一步大量流入,以及我们对这种流入无能为力的观点是缺乏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反之,人民币小幅升值,逐步释放升值压力则应该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三是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使通货紧缩加剧。王任言(2003)通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与通货紧缩没有必然联系。四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四、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几点思考

汇率政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太关注日常汇率的波动(除非是剧烈的震荡,对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国在经济发展中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整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部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从全球来看,各国的顺差值之和只能为零,一国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另一国的逆差,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保持顺差。我国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处在严重的外部不平衡状态。汇率作为一种调节外部不平衡有效的政策工具,对汇率进行调整理所当然的事情。汇率调整,短期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时候,也应当对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辨论采取冷淡态度,或全然漠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将有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不满,为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借口。面对巨额顺差给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动用外汇储备,增加中国战略物质(如石油)的储备,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些措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针对外部不平衡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有效的汇率调整的办法呢?那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呢?笔者认为在开放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邀请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共同研讨人民币升值问题,力争求得一个均衡解,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二)、如何退出盯住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是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采取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退出策略,文献资料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文在此不再累述。笔者认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目标区汇率制度是过渡时期可行的策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建设和深化。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放宽发行外币债券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的期限结构,不断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废除限制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规定,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交易品种,不断完善外汇市场的功能。这样就会建成一个功能完全,且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操作,提高干预的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市场可以充分地反映外汇的供需状况,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形成较接近实际均衡汇率的汇率水平。

(三)、汇率水平该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我们知道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要弄清楚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是什么,还要运用有效的测算方法来计算出均衡汇率。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国家均衡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经济体制优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中短期来看,该国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内外利差、资产价格、投机资本流动以及公众预期、甚至政治上的博弈都会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巨增,并且这种形势将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人民币均衡汇率长期升值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币币值低估,名义汇率偏离实际均衡汇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外专家学者看法比较一致。但争论较多的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幅度到底是多少?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测算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张斌(2003)运用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对我国均衡汇率进行了测算,认为1994—2001年均衡汇率累计升值了20.6%,平均每年升值2.6%。

(四)、我国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当转变?在过去20多年中,以出口导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功不可没,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对外开放度为2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到50%以上,经济增长和就业已经越来越依赖出口。我们知道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获得贸易顺差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通过低估人民币币值增加贸易顺差,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据经贸部的一份研究报告,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3%。贸易条件越恶化,中国就必须出口越多的产品。而升值恐惧症,正是我国目前这种尴尬处境的反映。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还会扭曲资源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利于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力,对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不利。因此,通过低估人民币促进出口,不仅会减少社会福利,而且还会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创新,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同时,我国每年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资,这样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03年9月已达383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我们知道吸引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弥补国内储蓄(资金)的不足;二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于我国来说,不存在国内储蓄不足的问题,我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人民币。巨额储蓄无法转变成投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金融无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金融深化,提高金融效率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各地竟相吸引外资,把吸引外资的多少作为政绩,是极不正常的。有的为外资提供超国民待遇的优厚条件,与国内企业不平等竞争,已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国外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向我国转移,严重污染了我国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尽贡献为负。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存量约4000亿美元左右,按照10%的汇报率算,每年将有400亿美元的利润汇出。现在他们大多数都以再投资的形式留在国内,一旦他们将利润汇出,将对我国的金融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逐步放弃以出口导向和直接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尽早实现向平衡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过渡。

(五)、增强国民防范汇率风险意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恰恰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们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加入WTO前,全国人民都在喊“狼来了!”,但加入WTO一年多来,实际上“狼”并没有来。因为我们做好了对付“狼”的准备。而今年春天,当人们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时,SARS这只“猛虎”却搅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秩序,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为什么?因为SARS来得出其不意!同样,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提高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做好防范汇率风险的准备,提高防范汇率风险能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冲击。令人遗憾的是,据笔者调查了解,人们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非常薄弱!当问及人民币升值对该企业又什么影响时,一些企业领导竟说人民币不会升值,从未考虑过汇率波动的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想这与我们舆论导向和强制结售汇制有关。我们舆论一直宣传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同时,在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下,企业不拥有外汇,企业所得外汇直接按照固定得比例兑换给国家,自己从未经历过汇率波动得风险。那么人民币汇率真的一直不变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来看,汇率几次变动也是巨大的。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格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也允许有±1%的浮动。其实人民币现在只是对美元保持汇率不变,但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每天不都在变动吗?即使人民币目前不升值,但是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是一种必然,汇率风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加强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和防范汇率风险技术教育,已是刻不容缓!首先,在舆论导向上,要宣传防范汇率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外汇交易市场,为人们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场所和工具。最后,企业管理者应当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技术。如果大家能够作到有备无患,即使人民币有限升值,也不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考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负责的民族,她一定会为人民币汇率求出一个最优均衡解,实现多方共赢,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六祖:《人民币:重估抑或浮动?》,《财经》2003年2月20日总第77/78期。

[2]麦金农:《世界美元本位和东亚汇率困境》,《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

[3]麦金农、施纳布尔:《中国是东亚地区的稳定力量还是通缩压力之源?兼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较》,2003年第7期。

[4]关志雄:《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得受益者》,《比较》,2003年第7期。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研究》,《世界经济统计研究》2003年第2期

[6]张斌、何帆:《人民币应该升值吗?》,《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7]覃东海、何帆:《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18,2003。

[8]李多佳:《人民币汇率近期观点综述》,《金融时报》,2003年8月11日。

[9]余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0]张斌、何帆:《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1]王宇:《如何从钉住汇率制度中退出》,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2]MorrisGoldstein,"China''''sExchangeRateRegime",2003(/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13]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Two-StageCurrencyReformForChina",2003

(/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14]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AModestProposalforChina''''sRenminbi",2003

(/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15]Rogoff,Kenneth,"Deflation:Determinants,Risk,andPolicyOptions--FindingsofanInternationalTaskForce",April30,2003,IMF.

[16]ZhangZhichao,"TheChineseExchangeRatePolicyattheCrossroad:RevaluationandLiberalization",mimeo,DurhamUniversity.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民币汇率政策。现在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两个层面,即汇率的机制和汇率的水平。此二者性质有所不同,但相互间有着密切联系。所谓人民币汇率问题,首先是汇率机制的问题,其次是名义汇率水平的问题。

有些人主张人民币应该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机制,但这种提法并不严谨。因为汇率的市场是国际外汇市场,中国目前不是可兑换的货币,也不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因此实际是无法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因此实际上需要从政府的意愿来决定汇率机制(exchangerateregime)问题。

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汇率机制。通常认为有九种汇率制度,1.自由浮动,2.管理浮动,3.目标区,4.一篮子钉住,5.爬行钉住,6.可调节钉住,7.真正固定钉住,8.联系汇率制,9.货币联盟。关于汇率机制的分析,其实并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证研究问题。迄今为止的实证研究,尚未给出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甚至认为,汇率机制无关紧要,即所谓“汇率机制的中性假设”。国际学术界关于哪一种汇率机制好的讨论并没有定论。国内的讨论中有一些观点认为浮动汇率机制要优于固定汇率,而且认为这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实际是不了解国际上多年的研究成果。香港数十年实行联系汇率制并不影响人们承认香港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而欧盟内部实行货币联盟对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理论界很多人认可的是“两极化”观点(即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所代表的浮动汇率机制,和联系汇率和货币联盟所代表的固定汇率机制),而不认同“中间汇率机制”(即上述第(3),(4),(5),(6)种汇率机制)。所有国家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实行过不同的汇率机制。因此国际上近年有研究认为,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融体制尚未发展、与国际资本市场没有很好整合的国家,采用固定汇率会运行良好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它们增长率高而通胀率低,“真正”浮动汇率制更为适用。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比较适用中间的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机制的主要好处有两点;

1、减少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有利于贸易和投资。

2、提供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的有信用的固定锚。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目前人民币对于美元的固定汇率也是一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汇率政策,实际上即使对于一个相对长的时期,中国实行固定汇率机制也是利大干弊。而如果从刺激经济的政策角度来看,改变汇率机制会增加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不利于贸易和投资,也是不宜“退出”为好。

总理在2010年3月14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所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有关人民币汇率水平,他的回答十分清楚: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这个结论从学术上和政治上都是正确的,在当前国内国外的讨论中如此表态十分有力,比一些含糊不清的说法要好的多。

这次表态还澄清了概念上的问题,即中美的双边名义汇率,以及人民币的多边有效汇率,和实际多边有效汇率(有效即指多边,因此有时也常省略)对于这些概念的混淆是目前有关讨论中的常见现象。人民币对于美元目前是钉住,但对于其他货币是浮动,因为美元对于这些货币的汇率是浮动。因此如果说在刺激经济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即在一定时期我们实行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也只对中美汇率可以成立,对于其他汇率是不成立的,对于实际多边有效汇率也是不成立的。

一些讨论是从多国的角度讨论了进出口和贸易顺差的情况,这样分析对于反驳那些只谈中美贸易,并认为只要中美贸易中,美国存在逆差就应该让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议论是合适的。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只从对于一个国家的贸易情况的评估就调整自己的汇率政策。实际上除了欧美市场外,中国还要面对其他的贸易市场。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只有中国的对美出口会挤压美国制造业的工人,实际上所有具有制造业能力,同时劳动成本低的国家的对美出口都对美国制造业的工人产生压力。所以汇率问题永远是一个多边的问题,而不是双边的问题。

但也要认识到,仅仅从贸易角度分析汇率问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不够全面的分析方法,容易留下口实。因为如果只谈贸易,一旦贸易的形势发生变化,现在有利的数据就可能不再有利。因此比较科学的分析是从国内国外两个均衡来分析人民币的估值问题,这样是比较全面的分析,能够更加有力的体现中国的利益。所谓外部均衡是指经常账户平衡(或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内部均衡是指物价稳定前提下的充分就业。如果从这样全面的角度分析问题,人民币维持对于美元稳定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也成为抗击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人民币汇率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外汇储备

前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不断升温。国内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媒体、政府官员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加入到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之中,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各方争论观点,主要有三种:人民币升值论、人民币稳定论和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一、人民币升值论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二是在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中国威胁论的升级》。其后,2002年10月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在《中国因素》一文中提出“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认为亚洲生产商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环境下,已经能够影响世界商品的价格水平,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低价输出商品,对世界通货紧缩的影响越来越大,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着不少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纷纷鼓噪,力促人民币升值。2002年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及其副手河合正弘(MasahiroKawai)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MasajuroShiokawa)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在欧美,健全美元联盟(CoalitionforaSoundDollar)、经济学家毕格斯(BartonBiggs)、伯格斯坦(FredBergsten)、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芬里顿(EamonnFingleton)等以及美国财长斯诺、欧洲央行总裁德伊森贝赫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等均认为人民币存在着严重低估,而且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国际清算银行(BIS)在2003年年度报告中,批评了亚洲国家不惜余力地阻止货币升值获取外贸顺差的行为。

主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强烈反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持续低迷,给日本国内的就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进入21世纪美国新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出了衰退期,世界经济走向了萧条,全球笼罩在通货紧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好象黑夜中的一颗明珠,特别引人注目。他们认为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大量的廉价商品,是造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第二、持续的双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理由。他们认为中国通过严重低估人民币币值,一方面提高出口竞争力,向世界大量输出廉价商品,获取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凭借廉价劳动力吸引大量外资,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巨额双顺差,是造成美国失业增加的原因。第三,他们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中国外债压力,可以提高人民收入,用来购买更多的进口产品,可以增加中国货币的吸引力,为国内经济向制造高质量产品转轨提供条件,以进一步加大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少投机资本的流入。

二、人民币稳定论

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我国政府和国家高级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声明,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选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今后我国将继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也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本野村证券、蒙代尔(RobertMundell)、麦金农(RonaldMckinnon)、谢国忠等国际机构和学者以及国内学者李扬、张曙光、华民、干杏娣等都认为必须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升值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反对人民币升值,主张人民币币值稳定,主要有以下理由。一是人民币升值信号“失真”,人民币汇率走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他们认为在双顺差的构成中,主要是资本、金融项目下的顺差,对外贸易顺差占的比重不大,并且外贸出口增加往往是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增加拉动。二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他们认为人,首先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顺差减少,甚至会出现逆差,同时会提高劳动力成本,不利于吸引外资。经济增长速度将由此而下降,并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其次人民币一旦升值就会形成升值预期,升值预期将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加大了中国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最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外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将导致通货紧缩恶化,甚至会步日本后尘,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等。三是中国汇率政策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根源,不能夸大中国通货紧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全球性通货紧缩的灵丹妙药。另外有的学者(如徐明棋)还认为主张人民币升值,是西方国家想搞跨中国经济的阴谋诡计。

三、人民币温和升值论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论(人民币温和升值论)的国际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金融体系的尚不健全,监管能力不高,同时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自由浮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们认为应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短期内温和升值,并放宽浮动范围。近来,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张志超、刘遵义、胡六祖、余永定、杨帆、张纪康、许少强等专家学者。

主张人民币温和升值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对出口和引进外资影响不大。余永定(2003)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一般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当低,在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出口加工企业的赢利性和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胡六祖(2003)也认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温和调整不会带来出口很大变化。强永昌和尹翔硕(2003)通过实证分析也认为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张纪康(2003)认为对华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是追逐市场效应和资源要素效应,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对吸引外资造成很大影响,他认为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正逢其时。二是温和升值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许少强(2003)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温和升值,让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逐步释放,以免长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积聚,集中释放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余永定(2003)认为:“认为同坚称人民币不升值相比,人民币小幅升值将大大强化升值预期,从而导致短期投机资本进一步大量流入,以及我们对这种流入无能为力的观点是缺乏理论和实际依据的。反之,人民币小幅升值,逐步释放升值压力则应该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三是人民币温和升值不会使通货紧缩加剧。王任言(2003)通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与通货紧缩没有必然联系。四是人民币温和升值,可以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有利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

四、对人民币汇率争论的几点思考

汇率政策只不过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汇率的波动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人们往往不会太关注日常汇率的波动(除非是剧烈的震荡,对金融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一国在经济发展中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整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外部不平衡是经常出现的,从全球来看,各国的顺差值之和只能为零,一国的顺差必然意味着另一国的逆差,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保持顺差。我国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巨额外汇储备,已经处在严重的外部不平衡状态。汇率作为一种调节外部不平衡有效的政策工具,对汇率进行调整理所当然的事情。汇率调整,短期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时候,也应当对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承担应尽的责任。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经济调整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果中国对国际货币政策的辨论采取冷淡态度,或全然漠视外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将有可能导致贸易伙伴国不满,为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提供借口。面对巨额顺差给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动用外汇储备,增加中国战略物质(如石油)的储备,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些措施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针对外部不平衡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最有效的汇率调整的办法呢?那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实现内外均衡呢?笔者认为在开放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开放的思想。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邀请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共同研讨人民币升值问题,力争求得一个均衡解,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二)、如何退出盯住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是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制度的弊端已经显现,实现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当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采取更加具有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退出策略,文献资料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本文在此不再累述。笔者认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目标区汇率制度是过渡时期可行的策略。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建设和深化。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条件下,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放宽发行外币债券限制,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的期限结构,不断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废除限制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交易的规定,扩大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适时推出外汇期货交易、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交易品种,不断完善外汇市场的功能。这样就会建成一个功能完全,且具有一定深度和较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操作,提高干预的效果;另一方面外汇市场可以充分地反映外汇的供需状况,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形成较接近实际均衡汇率的汇率水平。(三)、汇率水平该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我们知道汇率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均衡汇率水平,不仅要弄清楚决定均衡汇率的因素是什么,还要运用有效的测算方法来计算出均衡汇率。决定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是复杂的,从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国家均衡汇率水平的根本因素是该国经济体制优化、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中短期来看,该国实施的财政金融政策、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内外利差、资产价格、投机资本流动以及公众预期、甚至政治上的博弈都会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巨增,并且这种形势将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人民币均衡汇率长期升值是不可避免的。人民币币值低估,名义汇率偏离实际均衡汇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外专家学者看法比较一致。但争论较多的是人民币币值低估的幅度到底是多少?人们用不同的方法测算的结果也大相径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张斌(2003)运用单方程协整均衡汇率模型对我国均衡汇率进行了测算,认为1994—2001年均衡汇率累计升值了20.6%,平均每年升值2.6%。

(四)、我国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否应当转变?在过去20多年中,以出口导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就业功不可没,但也给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对外开放度为20%以上,外贸依存度达到50%以上,经济增长和就业已经越来越依赖出口。我们知道贸易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获得贸易顺差不应该是一个国家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通过低估人民币币值增加贸易顺差,但我国的贸易条件却恶化了。据经贸部的一份研究报告,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3%。贸易条件越恶化,中国就必须出口越多的产品。而升值恐惧症,正是我国目前这种尴尬处境的反映。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还会扭曲资源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配置和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利于企业长期保持竞争力,对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不利。因此,通过低估人民币促进出口,不仅会减少社会福利,而且还会扭曲资源配置和抑制技术创新,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同时,我国每年吸引大量的直接投资,这样双顺差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到2003年9月已达383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我们知道吸引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弥补国内储蓄(资金)的不足;二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于我国来说,不存在国内储蓄不足的问题,我国居民存款已逾10万亿人民币。巨额储蓄无法转变成投资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压抑,金融无效率。我们可以通过金融深化,提高金融效率来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各地竟相吸引外资,把吸引外资的多少作为政绩,是极不正常的。有的为外资提供超国民待遇的优厚条件,与国内企业不平等竞争,已引起了不良的社会反响。尤其是国外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向我国转移,严重污染了我国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尽贡献为负。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吸引的直接投资存量约4000亿美元左右,按照10%的汇报率算,每年将有400亿美元的利润汇出。现在他们大多数都以再投资的形式留在国内,一旦他们将利润汇出,将对我国的金融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逐步放弃以出口导向和直接投资驱动的发展战略,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尽早实现向平衡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过渡。

(五)、增强国民防范汇率风险意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又恰恰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大小,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们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在加入WTO前,全国人民都在喊“狼来了!”,但加入WTO一年多来,实际上“狼”并没有来。因为我们做好了对付“狼”的准备。而今年春天,当人们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时,SARS这只“猛虎”却搅乱中国,乃至世界的秩序,给人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冲击。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为什么?因为SARS来得出其不意!同样,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提高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做好防范汇率风险的准备,提高防范汇率风险能力,就可以大大减小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冲击。令人遗憾的是,据笔者调查了解,人们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非常薄弱!当问及人民币升值对该企业又什么影响时,一些企业领导竟说人民币不会升值,从未考虑过汇率波动的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我想这与我们舆论导向和强制结售汇制有关。我们舆论一直宣传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同时,在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下,企业不拥有外汇,企业所得外汇直接按照固定得比例兑换给国家,自己从未经历过汇率波动得风险。那么人民币汇率真的一直不变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来看,汇率几次变动也是巨大的。即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严格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也允许有±1%的浮动。其实人民币现在只是对美元保持汇率不变,但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每天不都在变动吗?即使人民币目前不升值,但是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对外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是一种必然,汇率风险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因此,笔者再次呼吁:加强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和防范汇率风险技术教育,已是刻不容缓!首先,在舆论导向上,要宣传防范汇率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外汇交易市场,为人们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场所和工具。最后,企业管理者应当增强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技术。如果大家能够作到有备无患,即使人民币有限升值,也不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考验中华民族的智慧!我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高度负责的民族,她一定会为人民币汇率求出一个最优均衡解,实现多方共赢,不断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六祖:《人民币:重估抑或浮动?》,《财经》2003年2月20日总第77/78期。

[2]麦金农:《世界美元本位和东亚汇率困境》,《比较》,中信出版社2002。

[3]麦金农、施纳布尔:《中国是东亚地区的稳定力量还是通缩压力之源?兼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比较》,2003年第7期。

[4]关志雄:《为什么人民币需要升值:中国才是真正得受益者》,《比较》,2003年第7期。

[5]张斌:《人民币均衡汇率——简约一般均衡下的单方程实证模型研究》,《世界经济统计研究》2003年第2期

[6]张斌、何帆:《人民币应该升值吗?》,《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7]覃东海、何帆:《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18,2003。

[8]李多佳:《人民币汇率近期观点综述》,《金融时报》,2003年8月11日。

[9]余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0]张斌、何帆:《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1]王宇:《如何从钉住汇率制度中退出》,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月号。

[12]MorrisGoldstein,"China''''sExchangeRateRegime",2003(/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13]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Two-StageCurrencyReformForChina",2003

(/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

[14]MorrisGoldstein,NicholasLardy,"AModestProposalforChina''''sRenminbi",2003

(/publications/papers/goldstein1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