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区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8-21 10:00:02

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区可行性分析

摘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和沿边金融改革的政策支持下可以构建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区域。本文从地理区位、金融法规、最优货币区理论等多方面论证中国—东盟沿边货币合作区构建的可行性,并对其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理论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沿边金融;货币合作;最优货币区

一、前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沿边金融改革的政策的落实,必然要求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那么,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进而加快组建沿边货币合作区域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中国方面来说,构建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区域,可以丰富和完善 “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研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选择的有效补充。对东盟各国来说,沿边金融合作中货币合作区域的建立能够给该区域居民带来跨境经济交易的便利,促进该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降低汇率风险,促进其区域内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2013年底我国提出了“沿边金融改革总体方案”之后,国内尤其是云南、广西两省的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取证研究,仅2014年就取得了26项创新突破,为沿边金融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崔瑜(2014)从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简化外汇管理和优化外汇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马子红、郑宇轩(2015)基于云南省的情况分析了沿边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国外学者针对国际间沿边金融合作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不仅有理论研究,更有相当数量的学者通过目前国外最为先进的数学模型、计量软件等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国际沿边金融合作、货币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但这类成果主要研究大区域的世界范围或欧美发达地区,针对亚洲地区或者中国沿边地区的相关研究却是凤毛麟角。比如Felman(2011)主要研究,当全球处于金融危机时,债券市场能保持平时的正常功能,所以要致力于减轻跨境交易的障碍,大力发展沿边债券市场。Willianmson(2005、2013)也分两次从稳定区内贸易的角度分析和阐述了必须盯住货币篮子的原因,并对货币篮子的具体构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Jang -Wha Lee(2007)提出,一个安全高效的清算体系可以极大地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还可以促进区域内沿边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构建中国—东盟沿边货币合作区域的可行性分析

(一)地理区位方面的可行性。中国与东盟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交通便利,陆路上不仅有连接东南亚的南友高速,还有以昆明作为桥头堡辐射东盟地区的铁路交通网,水路和空路的发展在近几年也取的了质的飞跃,在构建中国—东盟沿边货币合作区域上具有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二)金融法规方面的可行性。近年来,中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沿边金融和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东盟各国也接受并实行了IMF的第十四条款过渡性安排。这样看来,东盟各国在金融管制政策上都有所松动和放宽,这是我们构建中国—东盟沿边货币合作区域的合作空间和协商基础。(三)量化分析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方面的可行性。国外经济学学者通过计量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回归分析了中国—东盟这一区域的要素流动性、产品多样化、经济开放性、通货膨胀率和金融一体化等指标,论证了该区域在要素流动性、产品多样性,通货膨胀率等方面基本具备了构建最优货币区的理论和现实条件。

四、构建中国—东盟沿边货币合作区域的问题与对策

(一)构建中国—东盟沿边货币合作区域的问题分析。(1)中国——东盟各国经济水平差异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政治形态各异,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沿边金融合作的进程。另外,中国—东盟各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具体的清算规则、流通方法和行业标准都不一样,甚至有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2)货币的选择问题。选择哪种货币作为货币合作区域内的主货币或者说是流通货币是最重要的困难之处。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各方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短期内恐难以调节,只能通过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来解决。(3)基础设施不健全。这个货币合作区域内清算机构、评级机构、监管机构、担保机构几乎是完全缺失的状态,这就成为多边金融合作的障碍。(二)构建中国—东盟沿边货币合作区域的具体对策。(1)经济政策的协调。各国应当深入加强合作与对话,特别是金融政策方面的信息需要及时的进行交流与协商,尽可能使得本区域内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内的各种国家政策能够协调统一。(2)以人民币作为区域合作货币。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上逐渐作为硬通货在流通使用,另一方面,不少研究东盟各国经济的学者都通过各种理论模型论证了,人民币应作为本区域的清算与流通货币。(3)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东盟各国应完善沿边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比如沿边清算银行、互换网点、自助银行的建立。基础设施是决定货币合作区能否长远发展的基础。

作者:李君 单位:文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