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分析3篇

时间:2022-03-31 03:54:11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分析3篇

第一篇

1改革前生化实验教学的弊端

一段时期以来,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实验仪器较为单一、落后,实验室面积小,使得教师在确定实验内容时有所顾虑,从而导致所确定的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性、基础性实验为主,提高性实验过少,如根据目前实验室条件,我们只能开设基本的层析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和电泳实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本清蛋白),技术难度较高及较先进的实验都无法开设。研究性与综合性实验更少,从而无法从实验中体现学生的创新性与研究能力;实验定性的多,定量的少,导致学生兴趣不是太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实验教学条件落后,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基本都是黑板上显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学生按部就班的做,导致学生的兴趣不是太高。三是实验成绩评定办法不够科学,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实验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改变现状,达到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辅助效果,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改革措施

2.1对基础性实验进行精选、合并与分类

生化实验按实验技能可划分为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其含量的测定、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法5类实验技术,在这5类实验技术中我们筛选出6个实验,这些实验能基本达到该板块的教学目标。这6个实验有:酪蛋白的制备、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酶的性质。这6个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基本涵盖了上述5类的实验技能,主要使用了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层析缸、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常见生化仪器,能够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得到训练,达到教学要求。

2.2加强实验的设计性,增强实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我们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最大程度地使一些定性实验达到定量,提高验证实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小麦中含淀粉,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但是一定量的淀粉酶能水解多少淀粉呢?在酶的特性实验之后,我们加上了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不仅属于物质的分离及含量的测定方面,而且还能将这两个实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看到实验现象,又能得到具体的定数据,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酶的性质的认识从定性上升到定量理解,而且使实验内容有一定量的综合,通过这个实验也强化了学生使用分光光度计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掌握了测定酶活力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对酶蛋白浓度与酶活力、酶的比活力的关系及其应用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2.3提高类实验注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开展前两项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安排了一些操作较复杂、系统性强的提高实验,以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主要包括层析类实验和电泳类实验两大系统。层析实验包括纸层析、离子交换层析、葡聚糖凝胶层析等;电泳实验包括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在提高实验中,我们注重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如通过不同的层析实验后,同学们又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查阅,较好地理解了不同层析实验的特点、方法、适用条件等。通过比较,达到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好提高实验的技能,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亲自预做,并且在预做过程中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来摸索更好的实验条件,共同来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地对每一步都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的操作严格要求,取得实验的预期结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增加探索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型实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准备、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综合得出结论。这是针对验证型实验而讲的。通过增加这类实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有效避免了学生被动做实验的现象。因为这样做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并且所要得出的结论是实验之前所未知的,而且结论是学生亲手实验所得到的,在实验中学生始终都处于主体地位,因此这类实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5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5.1改进实验准备的方法

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准备工作在课前都已由老师准备好。包括样品的处理与预处理、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等。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对整个实验不甚了解,实验基本是按照老师已准备好的步骤进行的,根本不去想为什么。有些甚至也不动手,而是由同组的学生做,做完后他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整个实验根本学不到知识,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因此,我们在实验的准备上进行了尝试性的调整,让学生自己准备试剂、调试仪器等。我们发现,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准备实验会有很多好处,如学生在准备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这样做实验前不会一无所知;学生学会了思考。学生会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个方法行不行,充分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通过实验,学生对理论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2.5.2改进教学方式——先做后讲

生化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课一般也是由老师先讲,讲完再做,学生往往对实验的兴趣不大,并且对实验的印象也不深。为此,我们反了过来,由学生先做,做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并且总结规律,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归纳,最后做提高性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自己做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体验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功。这种由生动直观的现象观察到抽象理论的形成过程,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3鼓励学生有质疑的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实验步骤是清楚地写在实验指导书上的,学生一般都是按照实验写好的步骤来做的,很少怀疑自己的实验结果对不对,即使是比较常规的错误,也没有好好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鼓励学生要思考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是合理的,对于提出疑问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如在做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中,实验步骤中总糖提取中写的是取面粉3克,但到最后进行吸光值的测定时,结果都比较大,就有学生提出疑问,经过讨论,我们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再做一遍,最终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都应鼓励他进行积极的思考,按自己的想法再做,直到他解决问题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真正的思考,获得了真正的提高。

2.5.4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简单讲解实验原理,然后学生按步骤进行,这样的方法在简单的实验中还可行,但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开设的实验,这样的方法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对于难理解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电教媒体,让学生有较直观的认识,如对于层析技术中的分配系数。对于没有条件开设的实验,如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我们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明白各种层析方法之间的区别。像分子杂交、重组DNA技术等生物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及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沿,我们也可以通过看录像来了解。

2.6优化考核评分体系

通过最终的考核评分,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技能和其所涉及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弱项,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在评分体系中,我们将生化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期末考核”(包括理论口试、实验准备、操作考核)。期末总成绩按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进行核算。这样的考核体系可以系统地、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结语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关系到后期多门课程的学习。以上是本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刘萍工作单位:洛阳理工学院讲师环境工程与化学系

第二篇

1.以往的教学

以往的教学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1实验教学的内容

现在的生物化学技术发展迅猛,在医学专业教学内容难以跟上发展的步伐。以往的实验教材中的内容偏向一定的方向,它只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所以它总是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缺乏实验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材的内容有些不够详细,例如,电泳和层析这两个基本的实验技术没有具体的详解,导致学生了解的不够全面。

1.2实验教学的手段

如今的教学手段全是单一不变的,大致教学如下:首先由老师对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一些内容讲解,然后在进入实验室后,有专门的实验老师负责,学生就为了完成任务,按照老师说的一步一步来做,等到有理论上的实验现象,实验课就结束了。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实验基本上就是老师的事情,学生只是老师理论知识的验证者,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只是看了一下稀奇,实际上没学到什么东西。

1.3实验课程的考核

实验课的成绩通过平时的出勤率、实验报告的递交情况、操作能力等三方面来考核,这是传统的考核模式。弊病甚多,例如,出现代做实验的现象,实验课只要有一个人去了,签上名字然后将时间混上头,出勤率就达到了;实验报告全部是按照书上一字不漏的抄下来,缺少自己的实验感受和收获,所以实验报告就是实验指导书的多本复制品。显然这样的考核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

2.教学的改革

以上只是举出教学中三个不足的方面,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出现的弊端,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2.1教学内容跟大纲走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包括三方面的的内容: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常用基础与临床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的严谨态度,要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一些紧跟现代技术水平的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依照实验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医学专业适用的教材,淡化那些与医学关系小的内容,重点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来讲解,做到重点突出,形成自己的内容特点。改革首先从教材的内容开始,从根本上来弥补以往教学内容的不足。

2.2教学手段多样化

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在知识传授上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来,不再搞灌输型教育。下面举一些具体的教学手段。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先了解一遍实验的大致流程,提出一些问题,像“为什么”、“有什么后果”、“应该注意什么”等等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以此让他们自己有一套自己的操作思路;在理论知识讲解时,可以播放一些专业的或者相关的实验视频,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记忆,与学生自己的操作思路对比,提早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减少在实验室的疑惑;实验中要求学生都动手,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不能蒙混过关,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实验后,要求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收获都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明白学到了什么。这些教学手段都是比较有效率的。当然除了这些教学手段,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在空余的时间来补习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或者对实验有新的想法,与老师探讨进行第二次实验等等。改革就要将多种教学手段配合应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这些手段将会是教学改革后的一大亮点。

2.3考核制度的改革

在以往的考核制度上,应该增加一些相对公平的考核方式。实验课的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实验技能。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可以加入课堂随机提问的环节;笔试成绩的考核通过闭卷的形式,可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实验中一些现象的描述;实验技能则是考查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以这些方面来对学生进实验成绩的考核,能够有效地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大提高。

中国的学生与外国的学生比较,缺少的就是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就是要改变这一差别,将中国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强的专业型人才。医学联系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的探索之路,其教育任重道远,而且意义深远。

本文作者:刘保东工作单位:长治卫生学校

第三篇

一、学情分析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生源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近年来,我院招生情况显示:普通高考招生的人数占65%,文科生较多,且分数偏低;对口升学的占30%,基础知识薄弱;跟读生占5%,年龄偏小,学习能力及控制能力较差。学生整体水平偏低。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成了教学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二、以就业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进入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的门槛,涉及生物和化学的基础内容,知识点多、抽象概念多、难点多。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教学内容重在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改革备课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师课前备课的形式,使学生加入到备课中来。课前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准备,这样学生提前对本教学单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2.课堂授课,分组讨论。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选择与护理专业联系紧密的章节,提出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推荐出一人,讲解本组的答案及依据,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将问题引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完软脂酸的-氧化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硬脂酸的-氧化过程及产ATP情况,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脂肪氧化的印象和理解。又如讲完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后,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这样既使学生们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们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3.趣味引导,课堂活而不乱。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取得好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些与护理专业联系紧密的实例,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形象具体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更愿意学习了。比如,在讲凯氏定氮法时,给学生们提出“三鹿奶粉事件”,谈一下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那么学生们对凯氏定氮法中的“16%”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又如,在讲丙酮酸脱氢酶系时,先给学生们讲一下,为什们在临床上,对高热、甲亢及大量输入葡萄糖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有关维生素,这样学生们除了能记住这一酶系的作用外,还能复习相关维生素的作用。再如,重金属中毒该如何抢救?”“为什么吃素也可以长肉?”等等类似的例子非常多。根据章节内容提出相应的生活常识问题及临床医学问题让学生们解释,学生在解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拓展思维方式,四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4.改进实验教学。由于护理专业女生较多,动手能力差,所以我们把部分生化实验改为“先实验,后理论”,即采用“实验先行”模式开展教学。把原来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把原来课堂讲的部分理论根据教学特点搬到实验室上,这样把生硬的机械性教学转变为鲜活的开放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求知欲,加深了对知识的探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探索,使其对事物认识记忆犹新。

总之,以上仅是我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复杂系统。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教师如何去做。只有高素质、严要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而教师就要不断的吸收新鲜的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本文作者:刘玲连翠飞杨蕾工作单位: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