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综述

时间:2022-09-22 03:13:57

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综述

1理论教学的职业特色体现

相对于普通医学高等教育而言,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是培养医学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职业性”是高等医学职业教育的特殊所在、特色所在。作为诸多专业重要基础课程的生物化学,其理论教学过程也应体现职业特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的理论体系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强调基础理论的倾向,努力使课程内容服务于行业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分为生命的物质组成、生命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变化、生命体信息的传递与调控三大部分。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结合职业需要,进行针对性详略增删。对于临床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将要从事基层医疗工作,如社区医生、预防保健医生等,工作的主要内容涉及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因此对生命的物质组成及生命物质的代谢与能量变化的内容进行了强化,如常见营养缺乏症及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而生命体信息的传递与调控只作为熟悉的内容。在介绍酶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护理专业对于酶的抑制剂、激活剂这部分内容只需要了解,不需要重点掌握,但是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与他们的职业能力密切相关,需要重点讲解,并充分引用一些以酶作为靶位的药物实例来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践教学的职业特色体现

根据目前的就业情况,医学高职高专毕业生除进入医疗系统工作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医药企业从事产品研制和生产等工作,这些岗位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物化学的实践教学旨在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如血糖、血钙的测定实验,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实验等,虽然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是非常不够的,因此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对体现实践教学的职业特色至关重要。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内容中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交叉融合,实验材料和方法综合运用[1]。例如“小鼠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和血糖含量测定的比较”的实验,将动物实验、血清制备、分光光度计使用、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测定、肝糖原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等一系列的实验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任务整体,既能反应物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又可综合验证理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思维能力,以适应职业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由实验指导教师提出选题的方向,实验目的和条件,具体实验设计、实施等问题由学生自行完成。这种自我发挥、自我实现的实验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职业培养目标[2]。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相关研究课题。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查阅相关的文献,设计研究方法、路线。经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后,自主实施实验方案,分析整理研究结果。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模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素养,同时也能推进教师的科研进程,在师资、设备的优化配置方面有突出的优点。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课时紧张的问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有一定的开设难度,而建立开放实验室,学期结束后开设小学期实训课程,学生假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3教学方法的职业特色体现

从医学高职高专的育人目标和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生物化学的教学都应强调体现职业特色的方法,如通过引用实例、角色扮演、基于案例的PBL教学法等,将生物化学的教学与临床或行业密切结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

3.1实例引用法

生物化学理论性强,代谢途径复杂,分子式、结构式多,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使学生感觉生涩难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丰富的实例引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引用临床病案、经典实验研究,或者医药领域以及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今后的工作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脱节。如讲授生物氧化时,可结合甲状腺功能亢进、CO中毒;讲解糖代谢时,可介绍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讲解脂代谢时,可结合高脂血症、脂肪肝加以阐述;介绍氨基酸代谢时,可联系氨中毒、帕金森病、苯酮酸尿症等。通过这些临床实例的引用,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根据授课专业的不同,举例要有针对性。对医学及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结合医疗保健方面的案例;对药学专业的学生,最好能结合药理方面的案例,如讲解胆固醇代谢时,可以联系他汀类调脂药的作用机制。除了在课堂上引入实例外,课后作业和课程考核均可通过引入实例体现职业特色。如糖代谢章节,可介绍临床有关糖尿病的分类,然后要求学生查阅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依据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通过查阅病例知识,复习巩固教学内容。同时在生物化学的结业考试中,也可以改变传统的题型为相关案例分析。

3.2基于案例的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医学职业教学中,应以疾病问题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的选择与问题的设计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如维生素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典型的维生素缺乏症作为病例。老师将准备好的病例和问题制作成教学案例,提前1周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检索资料,对如何解答每个病例设计的问题进行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每组由1名学生对病例及其问题进行全面阐述,然后提出本组讨论的结论,同时还可以针对病例提出自己的问题,由其他组同学进行讨论解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观点给予及时的补充、完善以及必要的纠正。基于案例的PBL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的提高,并且起到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的桥梁作用。

3.3角色扮演法

这里的角色扮演指的是在教学中始终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的临床医生、护士或其他相关的职业角色[3]。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考试环节中均要求学生从职业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如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始终设定学生作为临床医生,要求学生做出的分析和结论必须严谨、周密,而作为医生,必须要求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促进病人的康复,保证病人的安全。

4教师素质的职业特色体现

4.1知识结构的完善

尽管近年来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其知识结构并不一定非常完善。生物化学是很多医学专业的基础课,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师,面对的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不同的专业,如临床、护理、口腔、药学等。为了更好地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与不同专业的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教师必须对不同专业的基本课程有所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外,部分生物化学教师其第一学历不是医学院校,而是毕业于综合、农业、林业或师范大学。这部分教师对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有着比较深的研究,但是缺乏临床医学背景,对教材中临床学科相关知识难以展开和讲透,引用的临床实例也相对匮乏。针对这些问题,青年教师必须主动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将生物化学教学与医药相关学科紧密联系起来。首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及业务交流,主动阅读不同专业的教材或相关书籍,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和相关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后,生物化学的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体现相关专业的职业特色。另外,可以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如来自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的临床知识较丰富,而来自其它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师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知识较丰富,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取集体备课,研讨教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除此之外,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中有关疾病、食品、药品、营养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寻找这些内容与生物化学的联系,将这些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案例分析素材,不仅能够使生物化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双师”素质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为宗旨,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所谓“双师”素质,是指教师既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及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4]。为了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实践,如将教师的专业实践作为考核和职称评定的指标。教师通过深入医疗卫生单位和医药企业,参与医疗卫生工作,了解医药领域生产实际,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双师”素质。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涉及到医学、药学以及生物技术多个领域,作为生物化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科研方向以及所教授学生的专业方向选取合适的实践单位,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总之,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的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将生物化学和职业能力挂钩,体现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生物化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特色,能够更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人才需求,为培养优秀的职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刘小香孙爱华王黎芳何方工作单位: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