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论文3篇

时间:2022-04-02 10:36:16

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现象,并透过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往往后面的同学观察不到细微的实验现象,效果不够理想,借助投影演示实验,不仅能放大实验现象,而且增强了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例如,把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在投影下演示,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扩散的过程。这就把微观物质的运动状态,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并利用投影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相关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学生注意听讲,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他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和示范操作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多数是由于不注意引起的,而利用趣味实验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燃烧的条件时,通过“铜丝灭火实验”来探究,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铜丝降低了蜡烛火焰的温度,达不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使蜡烛熄灭。有趣精彩的实验现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探索、揭示科学奥秘的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利用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通过实验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尤为重要。对课标要求的每一个分组实验都要认真对待,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要使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学会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现象,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进行分组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并且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意识。例如做铁的生锈条件探究的实验时,往往实验效果不理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实验结果,不要灰心,认真分析原因后,重新操作,鼓励学生要有科学的态度,保持学习的兴趣,最终收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其他的实验也是如此,只要坚持经常练习,学生的实验技能一定会很快提高。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敢于挑战自我,更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已有的实验技能,而且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不局限于必做的化学实验,认识到这些选做的实验更能提高他们的能力。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也很多。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选做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这个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酸、碱、盐性质,而且更贴近现实的生活,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什么样酸碱度的洗发水更有利于养护我们的头发,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选做实验,不仅有利于完成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

五、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灵活地应用。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通过自己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解决问题,收获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上所述,只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其实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培养其中的一种能力往往也会使其他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能否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抓好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梁建国工作单位:河北省鹿泉市龙凤湖学校

第二篇

一、明确观察目的

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有它的目的,实验目的不同,观察的目的和重点也不同。而学生面对复杂、稍纵即逝的化学现象往往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观察。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减少观察的盲目性,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如:如此,让学生带着任务观察,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效率。

二、教师应该事先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复杂的知觉活动,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除了应该熟悉实验目的、观察对象、实验现象之外,还应该以启发学生思考为宗旨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学生往往会被“火星四射”的现象吸引,而忽略实验中其他一些重要细节,故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可提出以下问题。①反应之前,铁丝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状态的?②铁丝的下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③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④集气瓶中为什么要事先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的水?⑤实验结束后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是怎样的?如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把获得的感性知识加工成准确的理性概念和理论。

三、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观察要讲究方法,针对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的实验现象,应该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我通过归纳总结分为如下几种。1.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全面具体的观察。由于化学实验现象复杂多变,实验观察并不是只用视觉观察,它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调,全面具体地感知物质的变化,获得对实验现象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如:由此可见,这个实验需要视、嗅、触觉等感官协同合作,才能得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正确结论:“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这种多种感官协调合作观察实验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2.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性。为了使观察更加完整、全面,观察应该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我认为可以从药品试剂、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四方面入手,然后分三步走: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观察化学实验。如:在实际教学中按照以上顺序要求学生观察,能够使整个实验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经过观察后汇总得出全面、具体的感性材料。3.观察要有重点。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个概念,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如果选择了正确的观察点,将注意力放在与实验目的有关现象着意观察,则有利于缩小观察范围,减少观察时间,强化观察效果。如:验证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实验前观察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实验后观察到有白色的固体生成,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证明镁条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4.观察要对比。在实验中,对于容易混淆和相似的实验现象,借助对比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获得的感性知识的印象,对加深学生的记忆有显著效果。如:比较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共同点是“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同点是“氧气中硫产生蓝色火焰”,“空气中硫产生淡蓝色火焰”。可见,通过对比,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的细致性,而且无意中就加强了学生对实验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记忆。

四、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由于实验纷繁复杂,学生应该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以免实验结束后遗漏重要的实验现象。在实验的记录过程中,应该有以下两方面的注意点。首先,实验中应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决不允许主观臆断,同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实验中略微的误差是允许存在的,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合理”结果,私自修改实验现象及数据。其次,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边观察边记录,但很多学生在描述的时候总是词不达意,出现错误,教师应该指导和帮助学生使用化学术语,所以教师除了自己的言传身教外,还应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的错误纠正。如:(1)指导学生区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现象是个体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知觉到的客观事实,因此现象的描述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单凭观察无法看到“二氧化碳”,只能看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现象的描述也应该是“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如:红磷燃烧现象应描述为产生大量白烟,浓盐酸挥发的现象才描述为产生白雾。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它贯穿于整个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但是只要教师不断地教导训练,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作者:沈佳艳工作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菀坪学校

第三篇

1做好实验前的预试

实验开出前教师应对实验内容应反复预试,与实验员配合好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确地掌握每个实验的条件和关键点,确保实验成功。通过预试清楚把握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掌握仪器的使用中的应注意的问题,检验各种药品是否失效,对实验中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1]。预试充分才能保证在学生刚出现错误操作的苗头时及时发现,予以纠正;遇到反常现象时心中有数可以合理解释、并指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正确实验方法。例如再做氯水氧化I-的实验过程中,氯水的浓度较大时I-会氧化为I2,进一步又氧化为HIO3;如果氯水的浓度不够,I-只能被氧化为I2,CCl4层紫色不会消失;而如果氯水的加入速度过快、加入量较多,则直接变为HIO3,在CCl4层不会观察到紫色。为了保证学生实验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氯水最好随用随制取,不要放置时间过长;另外就得控制加入速度和用量,边滴加边震荡观察。就算遇到反常现象,我们也心中有数可以向学生作出解释,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操作技能的重要性。预试对实验教师非常重要,相应学生则要要求做好实验预习,这样实验过程才会“有的放矢”,上课时才不会顾此失健,陷入被动和忙乱,更谈不上实验技能的提高。

2加强实验课堂的组织引导

2.1实验前的讲解

实验进行前,教师一般把实验中操作原理问题讲一遍,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思考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扼要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必要时进行课堂讨论和个别操作示范。实验过程不应该是照方抓药,充当操作工角色,而应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无机物合成和制备实验,要培养学生考虑化学药品用量之间的关系、每个步骤的目的、实验操作的前后影响关系、还应鼓励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样即使做的实验结果不是很好,但实验思路拓宽了,深度和广度也都增加了,实验技能可以提高。另外讲解时间不宜太长,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

2.2实验中的指导

实验指导是实验课的中心环节,由于学生实验能力存在差别,应分别对待,对于操作规范、技术熟练的学生,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去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做实验或思考题中的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操作水平较差的同学,主要抓他们的基本操作,并不断传授他们一些实验中的小技巧,使他们学的扎实、实用,能尽快胜任将来的工作需要。实验中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应及时及时让对问题做补充说明后再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注意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教师不要代替包办,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

3重视实验后总结环节

实验进行后的总结是一个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记录内容,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应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指出决定实验效果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并写出实验的体会及建议等,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处理,避免出现间隔时间较长,学生遗忘,实验效果和操作技能大打折扣的现象。

4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实验课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只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来进行评定,忽略对学生平时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2]。为了全面、准确、真实的评价一个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水平,我们丰富和完善了实验成绩评定的标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程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平时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成绩满分为100分,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考勤等方面;期末考核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两部分各占50%。这样进一步巩固、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实验成绩能更全面的反映学生实验水平。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起点,能否打好这个基础,直接影响学生后实验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形成。几年来我们在该门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完善及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还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总结和完善。

本文作者:曹利慧工作单位:衡水学院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