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化学的学习效率研究

时间:2022-04-11 03:26:43

少数民族学生化学的学习效率研究

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其中找到兴趣,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直观思维与内地学生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对新知识同样也有很强的好奇心。激发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培养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2)改变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勇于探索的个性,乐意接受新事物,容易吸收新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多年来使用粉笔和教鞭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模拟动画,都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3)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中化学教学中可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讲座,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影视作品;开展猜化学谜语、化学魔术等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课外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薄弱,也不敢提出问题,学习效率很低。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和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为重要。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思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多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他们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感受成功,增强自信,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选修四第四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时把课前准备的一把因铁芯锈蚀膨胀使木制刀柄开裂而不能使用的菜刀,一个因锈蚀穿孔的铜壶,一口锈渍斑斑的铁锅,一个半截锈蚀的锌皮电池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许多感慨和疑问“:锈蚀的破坏作用这么大!为什么会发生锈蚀呢?怎样才能防止金属锈蚀呢?”这就为学生创设了探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理”的问题情境。又例如,在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中“盐类水解”的教学中,教师先提出:“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能否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呢?”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判断回答“不会”,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证明他们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样是这个内容,也可以设计成教师在盛有碳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试液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和紫色,学生对这样的实验事实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为什么有些盐溶液呈现中性,有些却呈现酸性或碱性?”这些实验的“奇怪”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多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告诉我们: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习比较懒惰,学习比较被动,如何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课堂参与形式是课堂组织形式的表现,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点,边疆地区的化学教学应该加以重视。常见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形式有师生交流、分组讨论、实践活动和独立探究等,师生谈话是一种师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一问一答或讨论或启发,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了解思维的过程。分组讨论,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形式,活动中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指导,学生参与的机会大,这种形式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学科能力和协助能力。实践活动,这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实践、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形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学生所有的感官都调动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独立探究,这是学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操作、练习等活动进行参与的形式,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总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的限制,只要与课堂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作为课题参与,教师要有计划地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要求和愿望得以实现,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参与形式中,学生为了在参与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培养能力,就会纷纷查阅资料,就会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调动学生边听课、边思维、边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观察、动口、动脑、动手、质疑、总结反思等科学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一定会更好。

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更重于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是学习效率提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而落后的学习方法则会让学习变得事倍功半。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方法一般比较死板,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过分依赖教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和总结学过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刚学就忘的情况,学习效率很低。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1.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方法

在高中化学的预习过程中,并不是看一遍书就可以,也不是只看书就可以,而应该在看书的过程中边看边想,边想边写,做好相应的勾画与批注,大体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尝试做好预习笔记。

2.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的方法

听课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预习笔记来听,还要跟着教师的思路来听,养成边听课、边总结、边做笔记的习惯,还要在有问题的时候大胆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等。

3.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做实验前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操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4)只观察不思考等。

4.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高效复习方法

要采用多种方式来复习,抓住复习的重点,注重联系对比,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例如,在复习有机物烃的衍生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卤代烃—醇—醛—酸—酯”为主线来复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总之,要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的效率需要教师的智慧,这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李开林工作单位:云南省勐腊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