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主动性提升路径

时间:2022-07-29 09:52:00

化学学习主动性提升路径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一方面对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具有较为宽泛的综合知识,即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教师的工作必须体现出创造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化学学习的规律,有针对地、科学地指导学生感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乐趣。下面结合我十二年的化学教学,对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心得:

一、教学计划中突显自主学习指导意识

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如何指导自主学习,我教学计划中每一节课均有留给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每周留一节课给学生自己整理、归纳、复习、订正。

另外,我在备课中也体现指导:1.备教学的目标学生要求了解什么,应该掌握什么,特别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写在教案中,体现在课堂上。2.分析学情,思考问题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与技能?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需要我点拨和引导的?3.配套的习题巩固。

二、教学措施中体现自主学习指导方略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高效地推进整个教学活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寒、暑假,尤其是在学生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首先在暑假开始时利用学校集中学生进行暑假生活指导之际,进行高中化学预习的指导,预习模式有两种,一是广而杂,通读整个高中化学教材,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对高中化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二是少而精,对开学初的两章化学进行系统、细致的自主学习,以其掌握知识的同时,摸索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每个学期结束,提出下一个假期的预习要求。第二阶段是在每周日,要求学生浏览下周所学的内容,时间为20分钟,了解新课内容与已学内容的相关性,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第三阶段是每次课前的预习,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做好预习工作,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设置的问题要小、要有梯度。例如“电解”一节指导学生时设计如下问题:(1)电解池的特点是什么?(2)电解的反应规律是什么?(3)怎样判断电解产物?(4)电解的应用:①电解饱和食盐水;②铜的电解精炼;③电镀怎样理解?这样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另外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有时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提前两天放进教室,让学生去研究、去总结。

2.课上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课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的时候就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的限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去学。同时从教学方法中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3.课后指导学生反思、总结

学生的反思、总结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学生反思、总结进行指导也就特别重要。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1)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例如:电解一节,指导学生归纳①解答有关电解问题的步骤;②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的注意点;③电解的计算方法。(2)指导学生整理做错的题目和未懂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出错的题目主要在哪个环节出差错,是审题不对?选择的知识与方法不对?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对?是粗心大意?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这样有利于提醒自己可以从哪方面下手,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同时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所做题目逐个思考,哪些已经懂了会了,哪些还有疑惑和困难,哪些还是一知半解。并引领学生进一步辨识、确认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自我消化、自主建构。(3)指导学生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察觉、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反思性学习品质,促使学生自觉调节学习情绪、自主改进学习方法。

三、创新课堂设计,指导学生自学策略

1.营造参与式课堂,让学生做老师

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观察试验、模型、图表、动画,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先单独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在讲台上讲,老师在讲台下听,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学生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同时,为了使双方明白,自己必须深入地学习并抓住学习内容的要点,这对于其自身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开设自学式课堂,指导学生

对于较简单的章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离子方程式”一节,内容较简单,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本节内容指导学生完全自学,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先自学教材,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改、三删、四查;同时通过自学,也归纳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经常采用这种课堂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

3.构建启发讨论,问题推进并进式课堂

启发讨论,问题推进并进式课堂我采用如下步骤:(1)创设情境:例如金属“钠”一节,先让学生自己实验:将金属钠投入水中,并在水中加入酚酞,观察现象。(2)提出问题:①如何保存钠?②为什么会浮在水面?③为什么会游动?为什么会有嘶嘶的声音?为什么最后消失?为什么会出现红色?④若将水换成CuCl2、FeCl3溶液,现象会怎样?(3)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4)指导讨论;(5)归纳总结。这种方式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课堂教学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能通过自学学会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自学途径———向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延伸

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研究性学习,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时间恐难任,所以我尝试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题和课堂教学联系较为紧密,尽管涉及的知识面不够广,但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得心应手;(2)课题较小,研究周期较短,短时间内就能小有收获,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兴趣很高;(3)课题虽小,但五脏俱全,从选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成果汇报等一应俱全,不失为进行专题型研究性学习前的一次很好的热身。在学生进入高中第一次国庆假期间,我就给了学生《酸雨的形成》这一课题,学生组成若干小组进行研究。学生利用初中所学酸雨的知识,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提出了相应的方案:硫酸雨:走进硫酸厂调查排污情况,观察硫酸厂周围的腐蚀程度。硝酸雨:走进硝酸厂调查排污情况,观察硝酸厂周围的腐蚀程度。汽车尾气:走进相关部门,与研究人员探讨、无形中,系统、全面地复习了初中有关酸雨的知识。学习了“硫酸、硝酸”一节后,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了如何防止酸雨形成,寻找新能源问题;有些学生对硝酸厂如何生产硝酸,硫酸厂如何生产硫酸的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世博期间的无污染汽车,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科学道理。在学生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了一下:“不知同学们对这些物质所形成的化学反应是否感兴趣?”

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大势所趋,需要我们老师动脑筋、想办法,勇于接受这项挑战。而“合理运筹、先扶后放”的确是指导学生自学的有益尝试。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师生间会不时地出现智慧的碰撞、灵光的闪现,学生蕴藏的智慧、灵气经常给老师以启发,教师也在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