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3-10 05:05:00

学生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

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和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化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需要有激励,从而产生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学习的目的,进而才能运用知识去创新。而这种内部动力又产生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化学知识的需要和愿望,才会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而产生推动自己去学习化学的内部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反之,学生就只会按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程序机械地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甚至有的不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与生活紧密相关且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事件中去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例如: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我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展示了一幅阳光透过茂密树林形成霞光万道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问学生:“你想知道这令人陶醉的景色是怎样形成的吗?”接着又播放了一段剪录下来的广告:“雪中飞羽绒服,采用纳米面料精制而成,新面料,新品质,新享受。”问学生:“神奇的纳米材料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你可知道这神奇的纳米材料究竟是怎样的物质吗?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和生活有何联系吗?”这时,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热点问题,从而感到分散系及其分类的学习成为自身的需要。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使其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究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中。当学生学习了胶体的性质后,我又设计这样的问题:胶体与溶液如何进行鉴别?胶体与溶液混在一起如何才能得到较纯的胶体呢?又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二、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般认为,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的人只把它看作一个结果。这只是看到了知识的最终,而忽视了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体验。据此观点,教学时教师只要把知识的重点或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硬背死记或做反复的练习加以强化学生也能掌握。但这样的教学,不仅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灵活运用,还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显然,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化学教学实际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探究、对比和总结,从而亲自发现化学知识所潜在的神奇奥秘,领会化学知识的真谛。例如:离子型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教学,如果我将其发生的条件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能接受,但这样的教学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总结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正确填写下表:

在学生做完实验填写完表格后,我问学生:“①、②、③都有现象,说明都发生了反应,从反应类型上看①、②、③有何共同点?”学生都回答是复分解反应。又问:“①、②、③三个反应的产物有何特点?”学生观察交流后,总结出三个反应的产物:①有沉淀;②有水;③既有水又有气体。我又追问:“④的溶液中如果阴阳离子进行交换结合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吗?”学生回答不能生成。我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析总结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知识规律的最终,更用探索比较、总结的观点引导学生探求了知识规律的形成。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探求知识的能力。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仅牢固,更便于学生的灵活运用。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还获得了探索知识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三、开放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说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成功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主动思考空间,尤其注重思考后学生对自己思维的表述,注重在表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准确科学表述能力的形成,从而使课堂教学从封闭沉闷走向活跃开放。例如: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应用的巩固练习课,有这样一道题:已知反应4Zn+10HNO3=4Zn(NO3)2+2NO2↑+5H2O,求6.5gZn与足量硝酸发生反应时,有多少克硝酸被还原?读完题后,我让学生思考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题并能正确表述自己解题的思路。有的学生说:“先求总共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再乘以2/10就得到了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进而可求出被还原硝酸的质量。”有的说:“可以根据生成的NO2求得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再用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除以硝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便能得到被还原硝酸的质量。”有的说:“先求出参加反应的硝酸的质量,再求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这样会简便些。”有的说:“直接找出参加反应的锌与被还原的硝酸之间的关系:4Zn—2HNO3(被还原),可以直接求得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这样最简便。”这里,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说理表述中,不仅展示了自己学习的主体性,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而且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解题思路进行了优化和筛选。实践证明:开放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说理,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发挥和展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教学观念的重大变革。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都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进取。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主体性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释放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和才华,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充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