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有效学习

时间:2022-11-16 10:00:10

浅谈初中化学有效学习

一、前言

什么是情境?《辞海》释为:一个人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由此推断,化学教学情境,就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化学活动时所处的学习环境。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与境、情与理、情与辞、情与情为出发点,创设好适宜的情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而创设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及情境教学自身所具有的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的特点,使得情境教学法在新课改课堂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情境对于学习而言,如同盐与汤一般,学习就是那勺盐,而汤则是情境。把一勺盐放在你面前,你根本难以下咽,而把这勺盐放入一锅汤中,你会觉得是那么美味。只有学习,没有情境,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只有把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正如盐放入汤中后,人们才能享用到美味的汤一般。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如同厨师做汤一般,在于为学生做出怎样的一锅好“汤”来,让学生愿喝、爱喝、想喝“汤”。

二、情境教学的冷思考

从最初的忽视情境到现在高度关注情境,甚至无情境不教学,“情境”二字,成了挂在教师嘴边的“高频词汇”,似乎有了情境就有了一切。但是,若对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加以深入剖析、研究,我们会发现有些拐弯抹角,有些喧兵夺主,有些成了调控无力的闹剧,还有些花枝招展却功亏一溃。这些为情境而情境的形式化现象,往往导致情境有了、兴趣浓了,而课堂教学质量却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因此,如何借助创设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对情境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对于初中化学而言,课时少、时间紧、内容繁杂,则更要求我们关注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时效性,为学生创设更为有效的情境以促进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有效化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1.情境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情境既可以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积累,比如我们常通过自行车的锈蚀与防护来作为情境依托来总结金属防锈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是高于学生生活的间接经验,比如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化学史上关于化学家们的趣闻轶事、重大发现、著名实验等,都能吸引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中。如介绍波义耳是第一个把植物浸取液做酸碱指示剂的化学家,指示剂的发明缘起于赠送给波义耳的紫罗兰不小心被盐酸飞沫沾上而变色。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发明可以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原来化学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2.情境的实验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利用实验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的认知特征,即学生更容易将所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进行改造和重组,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我在《物质的溶解性》第3课时“结晶”授课时创设了如下情境:(1)学生观看“冰雪奇缘”安娜公主的“冰晶魔法”;(2)借助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模拟“冰晶魔法”;(3)设问:你有哪些方法能将溶质(固体)从溶剂(水)中结晶出来呢?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电影视频、趣味模拟实验和问题探索三管齐下,这样的情境设置,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度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整堂课的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3.情境的问题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教师应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在处理《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我设置如下的问题情境:(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反应物怎么变?生成物又怎么变?)(2)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少,生成物的质量逐渐增加,为什么密闭体系总质量却是不变的呢?(启发学生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物增加的质量)(3)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那么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改变吗?元素呢?如此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帮助学生将单一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细化为宏观、微观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也符合建构主义的思想。

总之,教师应时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新颖、生动、贴切的教育素材,创设化学教学的美好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走进学生心中,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恰当地运用教学情境,艺术化地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产生和谐的心灵感应,从而达到师生教学相长、情感交融的教学佳境。

作者:唐良 单位:淮安市红军中学

参考文献:

[1]谢婧.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科素养形成的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