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建议10篇

时间:2022-02-13 10:27:56

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建议10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蹲下身子与学生零距离交心沟通,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见解,消除师生间的拘谨和隔阂,和学生一起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师生兴趣盎然,才能使课堂活力无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催化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是人类创新的开始、是化学家发明创造的源泉.对化学充满好奇的初中学生,刚开始自主学习化学时热情高涨,但是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质疑情境,催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生质疑并提出新的问题或不一样的解决方法.当然,教师设计的疑问要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梯度,要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找准切入点,进而层层递进地解决疑问.例如,在讲“有关杂质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习题(某炼钢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t炼铁,请计算能得到多少吨纯净的铁.)拆分成下面两个问题: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t中含氧化铁多少吨?这些氧化铁中含多少吨纯净的铁?这样,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层层递进解决问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动机是创新的基本条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究的欲望是初中学生潜藏的无意识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竞赛活动,激活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人类的发明创造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物质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驱动.比如,中国近代的化学家侯德榜出于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垄断的创新动机,经过长期研究和不懈努力,创造出了中国人的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而获得了金奖,展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

2.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是创新的作风.人类的许多创新发明是在偶然的机遇中不经意间产生的,如果不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遇将导致科学家的终生遗憾.比如,化学家李比希对于自己不能先于巴拉尔发现溴的事件就后悔不迭.李比希先于巴拉尔接触到了溴的液体样本,如果不是他没有经过严谨细致的分析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氯化碘液体,那么他将是发现溴这种新物质的世界第一人,但由于他的工作疏忽导致这一发明与他失之交臂.因此,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科学研究更要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3.顽强拼搏、执着进取是创新的精神.人类的许多创新发明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甚至牺牲而获得的.比如,诺贝尔奖的创立者诺贝尔就因为顽强执着、敢于冒险地进行炸药的研究和制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硝化甘油炸药研究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导致多人被炸死,且他自己被炸伤,但他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不妥协、不放弃,坚持实验,终于收获了成功,并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三、结合初中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采用富有激情或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冲破自己固定思维的桎梏,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学生提出质疑,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因此,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有可能采取各种手段,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及意识得到培养.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赵兵 张爱香 单位:山东高青县第二中学 山东高青县双语学校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性学习品质的培养

摘要: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具有创新性品质的人才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初中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模式和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主要通过参加化学实验、设置发散探索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进行正确评价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品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性;课堂教学;实验;评价

“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句话,直接反映了创新的重要性。教育肩负着创新的特殊使命,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化学作为中学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品质呢?

一、通过参加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形成能力方面有着特别的教学作用和意义。通过做实验,能够对前人留下的现成的化学观点做进一步的验证,不仅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始,只有有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具备创新能力。初中化学教材中设置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一方面,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边讲边做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多数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甚至干脆就是教师“讲实验”。这样,学生的看和做分开,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同步进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教师“讲实验”转变成为边讲边做的学生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做实验的过程中来,身临其境地体会,通过自主地观察和思考,掌握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另外,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创新地使用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教师能够创新地使用教材,尤其是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设计,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置发散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初中化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先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在课堂上,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发散探索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探索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这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会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办法,不唯一的答案就能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尝试、去猜想,进而产生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想法。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进行发散探究活动,既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充实教学的信息量,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能有效改善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呆板方式,解开了捆绑学生思路和创新意识的绳索,推动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地进行思维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度和灵敏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然后通过比较,再逐步优化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创造意识。“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候,我还会故意不讲实验要领,让学生“做错”或者做一次“失败的实验”,之后再让学生回头去分析,探索失败的原因,或者和“做对”的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失败带给学生的价值。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既是创新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并非是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满堂灌”的机械教学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无论是要将课本上的成果转变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还是将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或思想观点,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因此,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品质。在化学课堂上,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如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以更加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在学习中克服重重困难,得到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又如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等。

四、通过激励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式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地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阐述自己观点的勇气和能力。既不盲从老师,又不盲从课本和同学,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予个性化的判断。同时,我对于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都会及时给予肯定。至于回答的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应则放在第二位考虑;特别关心和保护一些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他们点滴的成长和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除了学习成绩、作业的评价之外,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交往状态、探索过程等都应做出正确的评价。充分发挥激励评价的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和创新思维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教学作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深入挖掘,创新实验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点拨学生,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大胆实践,那么培养学生拥有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就不难。

作者:杜晓东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耿素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4(6).

[2]李玉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1).

[3]李宝英.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性化学学习能力例谈[J].理科教学探索,2014(3).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培养策略

化学是我国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学科之一。而化学科学素质即为学生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和接受化学教育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品质。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善教学方式和观念,打破传统教学中科学素质培养遗留的问题,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为改革目标的化学课程改革精神。

一、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改的出台和实施也就表明教学的核心要从原来的理论转化为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就成为了教学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初中化学教学也逐渐发生改变,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

1.处理教材不当,实验作用不大

当前,我国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大多都为一些简单的理论常识性东西,其作用也仅为了给未来学习打下一个基础。但通过初中化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很有必要。教材中有很多实验,但由于课时的紧缺,实验资源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用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学生的操作实验,甚至用教学视频代替动手实践。要知道化学是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巩固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过多的理论知识还会引发学生烦躁、厌学的心理,同时在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就是通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体现的动手能力,如果学生无法动手,就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国家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有时候,我们带学生做了学生实验,但因受限于各种因素效果也甚微。无法达到科学探究的教学目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是:先提出问题,继而作出猜测、制定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最后得出结论。而我们的实验却忽略了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如我们带学生进实验室探究镁条的性质,学生进入实验室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老师说,我们来弯折,扭曲一下,看看会怎样?他们就折一下,说,老师折断了,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一节课下来,你问他们,你们学到了什么?很多同学都一脸茫然。所以很多老师都觉得实验课就是学生吵吵闹闹,老师吼的喉咙嘶哑,最终什么都没有学到,浪费了一节课。然后不再组织学生实验,学生动手就更差,以此恶性循环。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当下,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就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带来巨大问题。在我国初中教师的“更新换代”速度通常较慢,通常一个教师都会教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就使得这些教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不善于使用新生代的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这样就不能完全发挥化学的独特魅力,使得学生对化学教学兴趣不大,从而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带来阻碍。

3.升学压力大,不敢创新

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其知识通常和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但在现今初中化学教学中,考试的压力也限制了我们老师的创新。害怕一个不下心,就拖垮了成绩,因此,我们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一切向成绩看。费尽心思的解释清楚每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会如何考。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老师成了生产机器的流水线工人。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虽然很强,但是在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时就会无所适从,这就会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带来巨大隐患。

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实验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增加学生日常生活的应用能力。换言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渐养成科学素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当的添加一些探究问题,由于现今学生都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探究问题就能有效地将其激发出来,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探究性实验,突出探究两个字。现在的教材已经把实验部分都改成了活动与探究,但真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探究了多少就要打问号了。如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第一次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就是看热闹。一节课下来学生只知道很多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也记住了老师给的结论,氧气具有助燃性。但为什么要在氧气中燃烧?做这个实验探究了什么?很多同学是不知道的,而学完新课,去做学生实验的时候,完全就是对老师实验的重复,对结论的验证。实验由探究性实验变成了验证性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了,但是没有动脑,还是无法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我认为,在遇到可以探究实验之前,老师应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先列出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想怎么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找出关键,继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连续几次探究实验的训练,他们就会习惯这种模式,主动动脑、动手,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在化学学习中的科学素养。

2.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初中生首次系统地接触化学知识,他们的化学意识是迷糊的,但同时也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教师要明确知道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可能关系着学生对化学终身学习基础的好坏。换言之当下的化学教学可能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科学素质的高低。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化学是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才进行学习的。而对老师的科学素养要求也就相对提高。老师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去记忆某个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去探究学习,找出知识点。老师要做好这个引导者,就不能沿用一些老经验,要不断的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就如上面提到的,要学生自己学会探究,就需要老师先提出提纲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效的、高效的问题,就是老师要不断提高的自身的科学素养。

3.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化学学习氛围

化学学习往往需要良好思维逻辑能力,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时非常迷茫与困难。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化学有极大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以及学习兴趣。当下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地方,教师如果能够贴合实际情况出发,创设生活相关的情境就能够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从“教”与“学”转变为平等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如第四章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就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该课时,把不懂的问题自己整理出来,放到课堂上,请同学一起解决。当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再让老师来答疑解惑。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的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而加深理解。

4.教学体现本土化学

在化学结合生活的时候,很多生活事例还是离学生比较远的,如在学习《铁的冶炼》的时候,虽然教学视频有炼铁厂,炼钢厂的生产流程,但由于常熟本土没有炼铁厂炼钢厂,学生的反应就相对比较平静。但是在《水的净化》这一节课时时,我们用常熟的自来水生产流程取代了本来的教学视频,学生看到的化学现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化学结果直接影响自身生活质量,明显化学热情高涨很多。而在介绍新能源的时候,插入常熟的光伏产业园,氟化工工业园。学生更是真切体会到了身边的化学。在学好化学的同时,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

5.教学体现现代科学化学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自然科学也随之快速发展。化学作为自然学科中的重要组成,其渗透到能源、医学、生化、农学等多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逐渐地将化学的前沿知识与教学知识点结合,慢慢地渗透到课堂以及实验教学中。这样就能使得课堂充满时代气息,进而使得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和发展,同时适当地穿插前沿知识还能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科技知识、开发了学生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还对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化学教学时,一定要贴合实际情况,以实际情况引出教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一定要通过采取创设意境、营造氛围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全面性人才的目标做出巨大贡献。要知道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方向。

作者:李一凡 单位:常熟市沙家浜中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对比实验的运用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利用对比性的实验方法来开展教学是十分常见。有效的实验不仅能够很好的呈现实验物质的化学性质,还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用类比的思维快速的记忆知识点,对于学生长期的记忆有着很好的帮助。如何在初中的化学中开展有效的对比实验呢?这也一直广大中学化学教师们在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论述几个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对比实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总结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对比实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对比实验以前,首先要明确几个教学的问题:第一个是该实验的难易程度;第二个是实验在整个实验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第三个是如何突出其对比性。下面我将总结这几个问题对于实验正常开展的重要性:

(一)明确实验的难易程度

在对比实验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教学问题是该实验进行的难易程度。在初中的化学实验中,有的对比实验的进行不仅过程较为复杂,其实验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有时候,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完成。因此,教师在开展对比实验以前,要根据实验的难度来进行一个实验内容的划分,要在一个合适的教学时间,来开展对比实验。

(二)实验过程的基本演示

在开展实验以前,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进行一个实验过程的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先在课堂上利用实验器材来进行一个演示,也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媒体,来进行实验教学视频的播放。但是为了课堂教学的安全,大部分的教学更倾向与选择后者。比如,我在教学氧气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对比实验时,就是直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演示视频。主要是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教师不易在课堂上进行一个临场的制作。

(三)明确突出实验对比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对比实验以前,要能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状态,来设计整个实验开展的过程。整个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师要采取何种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中要设计何种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等,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来细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促成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的诞生。

二、如何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进行对比实验

(一)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索不同或者相反属性物质的化学性质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我们开展对比实验主要是针对不同物质的相反性质来开展的,通过这些物质和另一种相同的物质进行产生的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一个分析、总结、区分,从而让学生牢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例如,我在教学生如何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时,就是采用的对比实验的方式来开展的。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利用到两种实验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即盐酸与氢氧化钠。在选择鉴别的实验溶液上,我分别选择了酚酞与石蕊溶液。在石蕊中加入稀盐酸变红,而在氢氧化钠中则是变蓝;在酚酞中加入氢氧化钠变红,加入稀盐酸则是不变色。通过这两种试剂的不同反应颜色,对比出两种溶液的区别,学生也便于区分。

(二)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相同类型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探索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对比实验,来进行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探索。也就是让同一属性的物质,和相同的物质进行反应,最后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从而推断中这一属性的物质的化学性质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记忆将会更加灵活,而不是单纯去死记硬背。例如,我在探讨金属的氧化性这一课题时,就是利用的对比实验来向学生揭示金属的氧化规律。通过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推断出他们的氧化性。当金属越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时,它的氧化性越高,反之不然。同样,我在探究金属氧化性中,还利用到它们和酸碱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反复揭示金属氧化性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都会更加深刻。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可以利用分小组来进行对比实验。尤其是在探索相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实验的小组分成两个派别。比如上文提到的教学案例———酸碱溶液的区分;教师可以让其中一个派别专门进行酸的颜色的测试,另一个派别的小组则进行碱的颜色的测试,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弥补实验时间的不足,还能让学生之间产生一个良好的互动与学习交流。

三、结语

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对比性的方法来开展实验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实验内容是否需要这样一种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呈现。确定了教学上的需求以后,教师在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对比的过。遵循对比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的变量,教师来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探索。在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养成一个辩证的思维模式。我相信将上述的这些教学策略与方法,运用到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去,一定能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者:姜子月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唐娇.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对比实验来开展教学活动[J].教育周刊,2013(03)

[2]贺颖.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的运用策略与方法[J].科学教育,2013(06)

第五篇:初中化学作业误区及改进策略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作业误区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化学作业的最大作用,从而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化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作业误区;改进策略

目前初中化学作业布置中存在诸多误区,严重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化学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本文从初中化学作业误区以及初中化学作业改进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供借鉴。

一、初中化学作业误区

1.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形式单一是目前初中化学作业的主要误区之一,由于化学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教师通常将课本中的课堂作业布置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甚至还有教师在其他教学辅导书上找到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课下完成,这些作业形式都偏重于书面而忽视了化学作业的实践性,同时教师布置的作业也都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并且作业大多数都由学生个人完成,缺乏合作性作业与长期探索性作业,这种作业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检查相互抄袭作业,这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巩固与探索。

2.作业量与难易程度不合理

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大量的习题练习是提高学生初中化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常常为学生布置大量化学作业,为学生增添了巨大作业压力。初中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作业量过大,学生长时间内保持一个姿势得不到休息,相继出现近视、骨骼变形以及神经衰弱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作业中有许多重复的习题,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也没有明显帮助。此外,教师布置作业时部分作业难度不大,学生对这些简单的知识已经充分掌握,但是还要完成大量作业,这明显降低了学生作业效率与学习效率。此外,部分教师认为只有加大作业难度,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于是在学生的化学作业中出现难度系数较大、题型较偏的习题,使学生对作业产生畏难心理。

3.作业批阅点评不科学

由于教师工作量较大,很多时候没有及时批阅作业,使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其次,还有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批阅化学作业时,只注重学生作业结果,简单批阅,没有在作业中标注学生错误之处,使学生拿到批阅完的作业时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不利于学生对作业的修改,也不利于学生自我反省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作业改进策略

1.丰富作业形式

丰富的作业形式是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化学作业形式。例如,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中,教师以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以及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等实验向学生展示物质的变化,讲解完相关知识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在课下要探索与发现物质变化的现象,并要求学生分别观察与记录生活中常见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与结果,还要注意观察与发现生活中常见物质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化学变化。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的时间延长,给学生两周时间准备,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待作业完成后交给教师,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作业。该作业形式打破了传统作业的局限性,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巩固相关知识,还使学生发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保持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2.科学把握作业量与难易程度

科学把握作业量与难易程度是提高化学作业质量的关键。例如,在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学中,教师通过水电解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水的组成元素,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使学生在课下掌握水分子式,之后使学生在原有化学知识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单质与混合物的区别,并辨别水的性质特点,同时还要在化学作业中布置关于水的组成元素氢气与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在作业中充分了解水电解实验、组成水的元素以及元素的性质。此外,教师应注意作业量不要太多,能够使学生在科学时间内掌握以上内容就可,由于化学作业量适中,难易程度也适中,学生对完成作业充满信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有效巩固相关知识,充分达到作业的最佳效果。

3.科学合理点评作业

要想科学合理点评作业,需要教师在批阅作业时要耐心,并及时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详细标注,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纠正自身问题。例如,在《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作业布置中,学生对判断哪一种是食用盐出现判断错误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教师引导下,学生找出课本及时复习,最后找到正确答案,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对帮助学生巩固与复习化学知识,并促使学生在作业中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及时发现作业布置中的误区,并采取相应策略强化作业效果。

作者:王超 单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第二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探讨

摘要: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理论知识中重要的构成.在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时,教师可以融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揭示问题的实质,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探究性学习

从元素化合物的角度出发可以深入展开对于很多化学知识的有效探究.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非常丰富,由这个出发点引申出的具体问题在形式及内容上十分多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辅助下挖掘出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制作元素化合物知识表格

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元素及化合物时都需要对于其性质、状态等进行分析.元素化合物知识准确来说,是对于物质性质或者形状的一种判断方式.有些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的相关概念不太了解,在判定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形状时会出错.究其原因,无非是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不够牢固.因此,在针对这一重要内容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以独立探究为方式加深对于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并且总结归纳出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这样,学生对于元素化合物有清晰认识,并且对于不同物质展开有效分析.学生可以利用Excel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学生以表格为工具进行知识的归纳梳理,这其实就是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培养.经过整理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识记更加清晰.

二、以实验为依托,辅助知识教学

在探究有些物质的性质时,如果借助相应的实验环节,就会让学生对于物质性质的感受更加直观,对于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要发挥实验的辅助功能,利用实验来辅以知识点的阐述,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物质变化以及实验结果等环节中独立思考,并且在不断深入的探究性学习中充分认识特定化学物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CO2的性质”时,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只是让学生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学生对CO2的认识就不会有深刻印象.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差异.这样的教学安排与设计,能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区分化合物.

三、利用习题,巩固知识

元素化合物是一个相对比较笼统的范畴,涉及的知识点涵盖很广.要想让学生对于这些大量知识都有较好的掌握,学生必须借助习题对于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在设计练习题的初期,重点可以落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让学生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当学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后,习题中可以融入一些开放性或者富有探究性的元素,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在习题中得到培养.这样的训练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针对性地做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烦琐难记,而习题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总结,所以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习题能达到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的效果.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当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越来越牢固后,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可以融入一些探究元素,设计一些难度更大、综合程度更高的问题.这样的习题,能充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还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而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弥补与完善.

作者:刘莉 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五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蒋洁.元素化合物知识“易学难记”的解决策略[J].化学教学,2013,05.

杨芳恒.浅析新课程“元素化合物”章节的教学[J].快乐阅读;2013,18.

胡贵强.基于理解力培养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第七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整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业已成为了大势所趋,日渐决定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初中学生化学思维的主要阵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注重把握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及家庭资源,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综合性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受学校化学实验室资源的匮乏,学生实验规模及次数不足等诸多因素,使得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凸显着严重的弊端,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不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不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意识普遍较低。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善于整合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提升初中实验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次数,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传统的实验资源不仅影响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当前新课改教学模式下,开发和整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资源意义重大。

1.1丰富初中化学实验资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法,仅仅将化学实验停留在实验室内,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来开展教学工作,不仅无法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利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容易降低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兴趣。因此,开发和整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丰富初中实验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对初中实验的兴趣。

1.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引导性作用,这主要受制于实验资源的不足及实验课时的限制,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化学实验。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凸显了严重的弊端,不利于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着力拓展初中化学实验的范畴,丰富初中化学实验的资源,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化学元素,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知到化学的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利用化学资源,积极进行化学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3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化学实验的准备环节里,套路居多,教师按照既定实验设计,无需开动脑筋,就可以开展化学实验。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开发利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在结合教学经验及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对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善于捕捉到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引导学生将化学实验从实验室扩展至生活中。可见,开发与利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措施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初中化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关联性很大,开发与整合初中实验化学资源,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事物,注重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及家庭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全面充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着力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适应性和贴近性。

2.1加强教育投入,寻求校企合作: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尴尬的位置,虽然新课改着力提倡增加化学实验的课时和比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思维,但由于化学实验器材的陈旧、更新换代慢,由于化学实验资源的不足等,都影响了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开展。必须着力优化实验资源的配置,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投入,合理分配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器材的更新换代,充分满足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需求。同时,完善相关资源的协同作业,如多媒体资源等。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积极寻求与化工企业的合作,将化学实验室扩展至生产一线。充分利用好社区实验资源、科研院资源等,不断拓展初中化学实验的战地。

2.2利用社会资源,开拓学生眼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初中化学中的诸多知识点都与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将眼光从学校小实验室转移到社会大实验室,不断丰富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积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利用社会资源,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化工厂、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充分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2.3利用学校资源,丰富知识渠道: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室、课堂内是获取化学实验的主要渠道,但这些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在开发利用化学实验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从课堂内走向校园内。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学校内的优势资源,参阅图书馆中的化学书籍来了解和学习和化学知识,通过学校的微机室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软件等来欣赏和操作化学实验。另一方面,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验需求,放宽学生参与实验的限制,鼓励学生借取实验器材来开展校园内的实验活动。

2.4利用家庭资源,提升动手能力:开发利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还应该把触角伸向家庭环境里。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很多化学试剂,化学材料等,都能够运用生活中日常用品来取代。家庭厨房中的油盐酱醋等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材料,开发利用家庭资源,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贴近性,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魅力,同时还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总结: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发整合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意义重大,不仅迎合新课改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应该充分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强教育投入。

作者:孙颖 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范红梅.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价值分析[J],职业时空,2011年10期.

[2]林长春.论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及其开发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4,03:44-47.

第八篇: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教育教学逐渐成为当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竞争对象。教育竞争实际上是对人才的竞争,各国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更加重视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新课标深入发展下,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模式也让人们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关注,其中初中教学作为我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化学是初中教学的基本组成,不仅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积极的提高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是现阶段我国初中教育教学必须重视的学科。本文就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实践与探索作以分析,希望对解决相关问题有一定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初中教学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进步。

一、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1.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忽视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教学机构不得不引进新的教学模式,而新课标改革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元素,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2.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培养。化学是一门解释事物发展规律的学科,这要求初中化学学习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要求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责任感的增强、学习乐趣的培养有重要价值,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指的是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异质分组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探头,发现新的视角,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初中化学教学事业的进程。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积极实践与探索

1.师生之间有序互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在化学教学时还采取原来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课上教师没有让同学们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化学教学的发展,是阻碍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不利因素。这种现状的存在,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教学也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满足社会需求。近年来,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集中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上。

2.合理分组,注重问题交流。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的最初阶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需要可行性、科学性与高效性有机统一,认知水平、心理规律差异等因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极大影响。这要求教师在分组中做到讲究规律,合理进行分组,因为在合理的分组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思考等方式解决简单的设计问题。例如,在记忆常见的酸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找出酸、碱相关用途的介绍,小组间共同探讨,无论是知识的难度还是学习范围的广度,对学生来说都充满挑战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理解与记忆的方法记忆几种常见的酸,除此之外,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办法加深对于常见酸的理解。了解酸的性质,例如,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等化学实验来加深理解,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物质的记忆,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开放性。新课标改革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将化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合作学习是当前初中化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可以增长学生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现阶段我国初中化学合作学习中的实践与探究,应该在合作学习中注意对学生的合理分组,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对问题的沟通交流是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有效实践方式,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香爱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二中学

第九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摘要:初中化学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又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水平和探索创新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得到诸多教学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如何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初中化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围绕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这一中心论点,先浅析了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诸多初中化学教师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实施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讲解化学原理、化学公式的推导以及化学题目的解题方法,不注重化学实验教学,认为学生只要会做习题,在考试中能写出答案就可以,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化学理论知识,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较少,面对化学实验问题时,只能想象着化学实验操作的场景进行回答,化学学习质量不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新课标下需要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探索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

二、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1.做好实验演示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前,化学实验教师做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步骤、化学实验效果以及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果化学实验演示没有做好,学生很难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中成功完成化学实验,甚至可能会出现危险。因此,教师要做好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例如,教师在演示氧气的制取实验时,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实验开始时,不要忘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合格后,教师开始演示实验,在保证学生都能看到的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安全。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实验的详细步骤、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化学现象、实验出现意外时如何处理,规范自身的实验动作和实验细节,将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演示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实验器材整理妥当,保证实验演示桌面的整洁。

2.指导实验过程

初中化学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学习。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挖掘化学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化学实验室,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实验探究,探索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比如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问学生:蜡烛燃烧时火焰有什么特征?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能会回答:蜡烛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暗,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最外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会化学实验的方法,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拓展实验途径

化学实验课教学时间有限,要想有效加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意识,还需要拓展化学实验途径,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拓展化学实验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铝锅用久变黑,是因为水里的铁盐置换了铝;烧水壶用久会产生水垢,是因为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受热分解形成碳酸钙,附结在内壁上形成的,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化学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做好化学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拓展实验途径。通过多种举措,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化学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曾振华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壬田中学

参考文献:

[1]廖斌.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新课程(中学),2016(5):189.

[2]焦志荣.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0):42-43.

[3]仇荣亚.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72.

第十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是介绍有关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揭示燃烧的秘密和真相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以唤醒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时空,创设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的拓展课堂,或能引领学生在化学王国的田野中精耕细作。

一、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趣”字上

一堂优秀的化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静态呈现,也应该是动态的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化学课堂不应是单项灌注,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优秀的化学教师,不是机械灌输,而是创设浓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就《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而言,尽管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很多,但如果教师不能以新颖的设计、风趣的开场白等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学生仍然可能对燃烧“漠不关心”,不妨通过以下方式让学生步入“兴趣之门”:1.魔术欣赏:烧不坏的手帕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领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什么。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与火势有什么关系。“优秀教师在课堂和学校能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气氛。”所谓“积极的气氛”首先应该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为前提。上述设计中,“烧不坏的手帕?”“赤壁之战”中的有关章节,已经在上课伊始就创造出积极的气氛,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曾经沉睡的细胞,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诸如“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材料方法”等颇具意味的问题,也在学生的兴趣激发中渐渐明了,进而成为吸引学生的心理动因。

二、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动”字上

好的教学或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所有感官。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关键要看是否体现了以学生的“动”为主,是否与学生真正的自主自悟挂上了钩,是否在更大的意义上解放了学生,提升了学生?显然,当教师始终抱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待教学时,课堂必将发生质的飞跃。

三、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拓”字上

“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确,好的化学学习应该引领学生和现实紧密拥抱,和丰富多彩的现实进行有意义的拓展、对接和印证。而在这样的拓展、对接和印证中,才培养出了睿智、多彩、厚重的学生。身处在这样场域中的学生是迷人的,课堂是迷人的,化学也是迷人的。而这,不正是化学学习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这样的拓展既与教材紧密联系,同时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实际上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化学时空内与化学对话,与思维对话,这也正是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之理念的真正体现。这样的拓展,具有滚烫的温度,是一个有滋有味的展示场、开放场和拓展场,身处在这个“场域”中的学生必将得到多重滋养和锻造。

作者:张玉臣 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孙明霞.追求“人课合一”的课堂[J].教师月刊,2016(2):(47).

[2]陈俊一,程晓云.课堂:窦桂梅的教育根据地[J].教师月刊,20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