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1-16 10:06:27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教学的运用

微课教学又名微型视频的课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并针对所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具有多种优点的新式教学方法,此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

一、微课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一)微课教学的含义

微课教学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短小、紧密的教学视频的利用,帮助学生设计出可供情景化、多样化学习的网络课程方式,让学生们可以借助这种方法完成课本中的重难点学习任务。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教学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运用有着多方面意义:一方面,微课教学更易于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因其抽象的特点,一直成为同学们学习的“老大难”。例如在对物质的微粒形态进行学习时,肉眼难以看见的微粒、分子很难让学生形成具体认识。而通过观看微课资源视频中水电解的过程,便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氢分子、氧分子以及其他粒子等都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整个观察学习的过程是生动、活泼的,同学们经过微课学习也会对化学知识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微课教学含有的丰富资源,能够为实验性教学提供巨大帮助。初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些实验必须要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而微课教学则能够为这种教学环节的安全漏洞做到有效弥补。例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酸碱性实验,其实验内容中包含了浓硫酸液体,该物质不仅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给人体造成伤害。而利用了微课教学,老师则可以通过对实验视频进行链接,实现实验环境的模拟,同样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以沪教版课程为例分析微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微课教育在沪教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溶解性》为例,要完成这一章节的微课教学,则需要按照以下步骤逐一进行:首先,老师预先要对课本内容有一个深度的把握,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此章重点内容可以拆解为:对物质溶解性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内含以及转化方式,溶液浓度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等几大部分的内容。其次,在完成课前准备后,老师将学生引入化学情境教学中。此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物质溶解性的理解,便要利用微课教学方式。老师可以为学生们展示多种物质在水、油或其他液体中的溶解状况,通过观看实验,学生能够对物质溶解形成初步概念,而从实验中观察得出的溶解速度快慢与溶解能力大小等不同的现象,又会牵引着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例如,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盐可以在水中溶解却无法在汽油中溶解,而油脂能够溶于汽油,在水中却不易溶解。据此,同学们可以经过分析、交流得出结论:对物质的溶解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溶质、溶剂本身性质属性(内因)和温度、压强(外因),等等。再如,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观看溶质与恒温蒸发溶剂在增加的情况下,溶液饱和程度会逐渐变化,并得出相关理论:溶剂的增加能够使得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而大多数物质在升温的情况下会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但是也有少数物质例外,如氢氧化钙就是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小。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课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微型实验在化学课堂中最具特点。要达到更好的运用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首先,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两部分内容统一把握。在进行实验展示之前,老师可以将实验包含的理论原理向学生清晰地表述出来,然后在学生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或是主动参与探寻知识内容的环节中。例如,教师先将需要讲解的化学元素向同学们加以介绍,再进行简单提问:盐酸溶液里的H2O、H+与Cl+,哪种元素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于是学生可以分别将水、NaCl溶液、硫酸、盐酸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同学们再对其反应现象进行观察,不难得出H+具有此项功能。其次,微课教学是多元化的,因此,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应将化学知识局限于课本内容中,而要通过增加一些趣味实验以及投入更多的学习工具、材料,以此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例如,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实验中,老师要准备相关材料,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进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总之,将微课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既解决了化学实验的局限性问题,也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

作者:张素华 单位:福建省惠安岩峰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图伦.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50-51.

[2]康江兰.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4(08):102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设计探讨

随着我国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交流形式也相应发生一些变化。如,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并在短时间内成为眼下最热门且值得研究的内容。初中化学教师也在教学课堂中尝试应用微课教学,其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全面推进了初中化学教学课程的健康发展。

一、微课

微课,主要就是指充分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要求,以新课标教学核心为主要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视频教学为主要形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细致讲学的一种模式。微课教学视频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物质媒介,主要包含教学回顾、课件设计、教学环节编制、学生学习反馈、课后复习检测等,且都具备辅助学习的功效。微课教学的主要特点为以下几点:其一,教学时间比较短小精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视频作为其中的关键内容,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规律为依据,学习时间一般设定在3至10分钟,不可以超过10分钟;其二,教学资源传播形式十分多样化。由于微课教学的教学主题较为显著,内容一目了然。虽然教学时间比较短,但是形式十分多样丰富。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具体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教学,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1.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习情绪

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微课教学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同时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较为自由的学习情境下学习并掌握新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使用微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微课教学资源应用尺度,不可以毫无节制的进行利用。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材中涉及到诸多的实验操作内容,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都是由教师个人将整个实验操作流程、操作结果、实验现象等相关内容进行逐一论述,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与价值。基于此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对整个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模拟演示。通过教学视频的形式,向班级中学生展示本节课堂的研究内容,侧重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与能源》这一课时,在正式开课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视频中含氢化合物中制取氢气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视频中引导下,对实验操作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取适合在实验室制取的方法。微课教学,不仅有效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时间与平台,同时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

2.填补实验器材空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当前阶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课件,可以有效解决由于初中院校自身经费不充足所导致实验器材不完备的问题,进而全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有许多教学器材是无法配备,经济因素的影响,严重导致化学实验无法顺利进行。随着微课教学的合理应用,此类教学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这一课时,通过有效播放《闪闪的红星》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物质-食盐,并简单列举食盐的用处。对于蒸发现象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教师则需要引入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在观看过程中都可以尝试说出海水晒盐的整个过程,积极展开合作学习,并逐渐理解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蒸发结晶是结晶的一种途径等。微课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弥补了化学实验器材的缺失,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利用微课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在学习心理及学习基础上具备化学知识学习的条件。且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化学知识充满了期待,迫切希望学习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为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教学时机,有效利用微课展开视频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化学与能源开发》这一课时,通过课前放映电影《外星人》引出蔬菜电池内容,并在课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西红柿电池。鼓励学生展开学习探讨,结合之前所学过的化学变化进行思考:物质的化学能通常可以转化为形式的能量,并举例说明。教师需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我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利用微课进行知识巩固,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利用微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巩固。但是在实际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却差强人意,不仅没有充分激发自我学习潜能,同时还进一步影响了课堂复习质量。基于此情况,化学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教学课件合理的制作成微课,将每一单元的重点知识逐一梳理,以学习填空为主要形式,配合一部分课后练习题,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于此同时,教师需要将微课教学课件上传至学生家长交流群众,由学生家长辅导监督学生的复习行为。此种复习方式不仅有效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省了课堂复习时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课程操作性比较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难度比较大。为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微课教学,侧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全面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张倩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曹小芬.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黄图伦.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5):50-51.

[3]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40-41.

第三篇:初中化学“前概念”中“相异构想”探讨

摘要: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头脑中就存在着一些缺乏科学性和理论自觉性的概念,其中甚至有错误的观念,转化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策略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前概念;相异构想

每个孩子都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是学生在学习初中化学概念之前头脑中存在着的与概念相悖且对教学有所干预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概念,相异构想如果不能及时地予以转化对学生的概念学习负迁移作用明显.

一、初中化学“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产生原因分析

要想有效转化相异构想,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初中化学“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是如何产生的.

1.生活媒体的影响

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之前,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接触到了化学物质、化学现象,这些都是直观的、感性认知,但是生活中的特殊环境并不能涵盖物质的所有表象,势必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片面,或将多个概念混为一谈.例如,学生对“盐”的认知停留在“调味品”这一层面;“融解”和“溶解”;“催化剂”和“催长剂”在学习化学之前混为一谈.此外,目前的媒体对学生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引导.例如,关于环保的化学知识,在媒体的引导下,相异构想甚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绿色食品一定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等等.

2.学习环境的影响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初中化学学习也容易造成“相异构想”,教材上的图表、描述或是教师随意的表达,都容易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此外学生在初三也不仅仅是学习化学一门课程,那么学科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例如,“因为篝火燃烧后的灰烬的质量小于木柴的质量,所以木材在燃烧时质量损失了”,但是这与学生物理方面的学习出现了矛盾,“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等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了.

3.学生自身的原因

除了外部因素外,也有些原因来源于学生自身,当然不同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前概念的认识也不同,有些学生很容易从字面理解概念,例如,有部分学生将“绿色化学”、“白色污染”理解为是“绿色的化学”、“白色的污染”,这实际上是因为没有理解其真正的涵义导致的相异构想.此外,有时,学生错误的阅读习惯和对化学用语的错误理解也是造成相异构想的原因之一.

二、转化“相异构想”的措施

如何消除相异构想对初中化学学习的消极影响呢?

1.多元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过渡

要消除相异构想,要想办法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从片面的认识到对概念全面且深刻的理解.(1)联系生活中的“同向前概念”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化学概念,我们要多列举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经验也不总是对的或错的,有与概念同向的前概念,也有相异构想,借此提醒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反思生活,辩证地看待生活.(2)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观察,我们的学生思维还依赖于经验,在建立化学概念时需要感受到丰富的直观认知,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出发,结合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借助于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充分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修正前概念中的错误观念或片面认识,实验是大多化学规律和知识形成的基础,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呈现,让化学规律更具说服力,在对比和分析中,有利于纠正原有的错误认识,转化相异构想.(3)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世界,仅仅靠讲教材难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可以充分利用模型、挂图等相对直观的教具来辅助教学,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模拟手段,让学生可以相当直观地感受到微观世界的化学变化.

2.“范式更替”

什么是“范式更替”?所谓的范式更替,指的是我们在发现了学生头脑中有相异构想,同时他们对新的化学概念也有一定限度地理解,在新概念出现时,觉得新概念似乎更为合理,新旧认识出现了认知冲突,同时借助于新概念所具有的解释和语言功能完成范式更替.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分子、原子”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自身对“原子”有如下几个前概念:前概念1:“原子是很小的”;前概念2:“原子是圆的”;前概念3:“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前概念4:“原子像面粉颗粒一样”等等在学生的前概念中,有相异构想,有同向概念,此时笔者没有直接教授,而是给学生搭建了平台,让学生为自己的前科学概念进行积极的辩护,学生在辩论中交换对同一概念不同的看法.交流和讨论中发现想法上的差异,反思自己和审视他人概念理解上的合理之处,实现自己认识上的不断进化和全面化,学生交流的过程是认知不断冲突和范式更替的过程,最终在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实现新的、科学的概念的建立.

3.深度解剖概念

化学概念相对于生活经验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而言更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所以要想转化相异构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概念进行深度的剖析,借此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效消除前概念中相异构想的顽固性,把握化学概念的实质.如何深度剖析?(1)概念剖析需要咬文嚼字.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时,抓住“改变”二字进行分析,何谓改变?“加快和减慢”均属于改变.(2)剖析词语的含义.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溶解度”这个概念,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定义的4个句式进行分解剖析,帮助学生深化理解.(3)抓住关键词.每个概念都有一个要中心表达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浓缩概念,能够帮助学生紧扣概念实质.还以“催化剂”的概念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一变,二不变”这一关键.

4.重视概念网络的构建

纵观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知识体系有着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建构主义理论,重视概念网络的构建,能够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联结,拓展学生的化学视野,消除相异构想.构建概念网络对消除相异构想,有专家进行过研究,他们总结出如下两点:(1)当既有的知识与待学的知识之间有共享的属性时,概念的改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因为这种改变主要是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些属性的方式来改变概念结构,经过常规的科学教育就比较容易转化和改变;(2)当既有的知识与待学的知识之间没有共享的属性时,单纯依靠一般的科学教育是很难转变的.在回归到我们的教学内容,也有很多的概念与已有经验相比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常见物质的性质等等,我们要借助于这些同向的前概念来带动学生对化学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的转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有联系的概念通过概念图的形式组合到一起,甚至于为了更好地认知化学,可以将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一起呈现,然后指出我们当前要学习的是那一个部分.例如,化学抓住“同”字可以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概念体系.总体而言,学生在正式接受化学教育之前,他们对一些化学知识、规律就已经普遍存在着了个人的观念,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学习,甚至于中考化学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课前必须充分了解这些前科学概念,尤其要搞清楚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提前预设帮助学生实现相异构想的转化,这样对学生的化学教育会起到相对积极的作用.从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指导教学,采取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策略,对转变初中学生前概念中的相异构想有较大的成效,当然由于笔者视野有限,观点若有不当之处,还望专家同行雅正.

作者:王剑锋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5~80

[2]朱嘉泰,李俊.化学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78.85

[3]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11月版

[4]罗秀玲,钱扬义.国外“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化学教育,2004,01.

第四篇:初中化学虚拟实验设计及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领域的拓宽,虚拟实验技术已经逐步融入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而进一步了解化学实验的过程,提高对化学反应的认知.虚拟实验是借住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复杂、危险、成本高的化学实验让每一位同学亲身体验,帮助学生处于真实实验的环境下,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普遍性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虚拟实验;意义;措施

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化学方程式也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直接忽略实验的环节,他们认为这是浪费有限课堂时间的行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渗透虚拟实验教学的优越性,本文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采用虚拟实验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虚拟实验教学的意义

1.减少实验成本,降低实验风险

化学实验是物质混合时的反应,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剧烈反应,这对于初中生来讲都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因此,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教师必须放在首位考虑的,在让学生做化学实验之前要讲清楚本次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实验风险和减轻伤害的措施.然而,如此细致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规范、有条不紊地进行也无法确保每一个实验过程的质量与安全.其次,部分化学物品的价位也比较高,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成本太高,难免要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会产生组员之间的纷争或者试管滑落等现象,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渗透虚拟实验教学,这样既能够有效减少实验成本,又可以降低实验风险.

2.虚拟实验设计,保护环境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能够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例如:浓硫酸和木炭加热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两种有害气体;硫化铝遇水产生完全双水解,产生硫化氢气体,此气体不仅有毒而且会产生臭鸡蛋味道;三氢化磷和砷化氢反映也会产生有毒性的气体.虽然产生的量比较少,但如果每个中学生都做一遍产生的有害气体积少成多就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虚拟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做实验而且不会环境,一举两得.

3.数字化实验过程,提高化学实验准确度

部分化学反应对所加入的反应物数量、催化物数量、酒精温度、气温等有极高的要求,只要有细微的差别反应现象就很难鲜明地显现出来,初次实验的学生自然更难控制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量,从而导致试验失败的机率很大,这不仅是浪费化学物品、时间的体现,更有很大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或者氧化铜的化学实验现象就不明显,从而学生在做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现象错觉、导致整个化学方程式产生错误的现象,这样就违背了通过化学实验轻松无误背诵化学方程式的初中.因此,通过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可以一次性、高水平、高质量提高化学反应的准确度,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就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调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固体从黑色变为亮红色的颜色对比度,从而突出反应现象,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虚拟实验教学的措施

1.教师注意巡视,向学生个别讲解

在实施虚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仅仅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反应现象,此外,视频注重一种连贯性,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去反应和思考其中的反应原理同时印象也不是十分深刻.因此,教师在学生观看视频的时候要不断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个方程式就是高氧化锰加热分解反应,在观看高氧化锰加热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视频中直接得出结论其中生成了二氧化碳,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讲解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时候,将导管导入清澈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就会变浑浊,这样就可以解除学生的疑问了.

2.突出实验注意事项,加深学生理解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在使用虚拟实验的教学过程心,学生无法亲身实验,从而不知道自己会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什么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先总结容易产生的错误和一些反应现象,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去验证,这样就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观看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中,大理石会转化成气泡逐步溶解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教师要提前讲解这个反应的重点是生成二氧化碳,应该观察石灰水的反应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地抓住重点了.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渗透虚拟实验,有利于缓解沉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化学实验的成功率,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然而,教师也要合理使用虚拟实验,应该挑选一些重点化学方程式进行虚拟实验,不能没有目的性的随意进行虚拟实验,这样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

作者:何树凡 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福星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郑兰琴、程薇.虚拟实验及其学习者可信度认知[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2]肖微.初中化学虚拟实验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生成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其学习方式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是一个现代化的新颖教学模式。初中化学课堂正需要这种可以使课堂变得不再枯燥的教学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改进自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公式、定理等有更深刻地理解,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避免传统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一味将书中的公式和例题按照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给学生讲解,学生们只能按照这种思路来解题,这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弊端,学生不一定可以吸收和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或者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难以理解老师的想法,被动的接受这些,会使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降低,使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生成性教学不同,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指导,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与化学没有距离感,进入到深层的理解,牢记化学知识。这要求教师时刻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多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总结收获,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化学这门实验性课程。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科特征,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也就是说书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例如,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实验室制作氧气的方程式:和。如果教师只为学生讲解化学公式,要求其背诵,学生会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使学习变得困难。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根据这两个方程式进行制作氧气的实验,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写实验笔记,记录自己看到的现象,自己对方程式的理解等,教师可以对其实验笔记进行纠正和指导。如条件不够还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实验的视频,为学生播放。只有避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看到实验发生在自己的眼前,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地了解,才能记得更牢固。这便是生成性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创设生动情景,降低授课内容难度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分析的科目,学生应在对事物的探讨和分析中领悟到其中的道理,通过自己观察和实践能让学生更主观地了解其所学的内容,接触物质的构成和反应的过程,了解化学这门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很死板的将别人看到的内容形容给自己,并没有亲自看到这些现象。在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站在对立面上,是两个个体,课堂变得僵硬化。学生对许多抽象概念的理解十分困难。生成性教学要求老师把自己放在学生之后,真正的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多多参与到学习中来,生动的展示化学课程。尤其是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教师如果用生成性教学的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相应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初中教学课程中有原子的结构这一内容,这是个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这一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需要教师在课前查找有关动画视频或者模型,在课堂上拿出来为学生进行生动的讲解。否则,学生对原子的构成这一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只是死记硬背下来一些课本上的概念,会产生理解的误区,如再出现一些扩展性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教师运用了生成性教学,使原子的结构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了深层次的认知,甚至自己可以举一反三,不在教师的帮助下就可以分析一些扩展性的题目。丰富了知识,让化学变得更容易和有趣。

三、设计弹性教案,进行课后自我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案还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点为内容,而教案是课堂的起点和目标,引领着教学的进程。按照这种教案授课往往会出现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不能好好地理解具体的反映形态。所以教师要制定弹性化的教案,在课前定下一个学生要达到的大的目标,并注意个别学生的具体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调整其要达到的要求,做到不强人所难,不要对能力不够的学生要求过高,使其失去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设计几个模块,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删减和变化教学过程,但在变动过程中要注意沿着一个目标进行,切不能只顾内容丰富而忘记了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种多模块教学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思路,或者根据老师的思路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路,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而不能让其一味地沿用自己的思路。时代在进步,化学教学也同样如此,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在课后进行反思和充电,跟上教学进步的脚步。不能长时间的沿用同一个教案或教学思想,要与学生、社会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与其他科目的授课老师进行沟通,也要粗略地了解其他学科的目标,帮助学生全方面发展。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和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采用现代的生成性教学,依据具体情况灵活的改变授课方式,告诉学生不要一味地沿用老师的思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思维。并创立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化学,积极地进入化学课堂,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张高睿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二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课堂情境构建探讨

化学教学是初中生接触的相对来说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为了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一、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化学教师创设化学课堂情境的目的在于为教学内容提供帮助,情境的构建必须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笔者在为学生讲授“金属资源保护”内容时,引导学生对日常铁制器皿的生锈情况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进而使学生对如何避免金属生锈的相关知识形成更深刻的体悟。

2.启示性原则

化学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所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应当具备对学生智识的启发效用,从而使学生在情境的浸染下实现对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家庭厨房中的醋除了做菜之外,是否有其它作用?”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本节课知识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踊跃进行发言,纷纷给出答案,如“醋能够去除金属餐具上的铁锈”,“醋可以清除暖瓶中的水垢”等。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3.现实性原则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化学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帮助作用。笔者在带领学生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问题时,要求学生先行回答“碳酸饮料开瓶后的气泡是何种物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依托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化学课程乃是以实验作为基础,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依托化学实验,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以便通过直观地实验内容,实现对学生智识的开发和启迪。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获得知识想象的空间与自主进行知识探究的空间,进而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笔者在绪言课教学中,为学生演示了颇具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教师使用蘸有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玻璃棒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学生惊奇的发现灯芯竟然被点燃,通过这样的实验内容,牢牢抓住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2.注重以生活化视角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同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等休戚相关的化学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可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关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能源利用的相关知识时,要求学生对煤气、氢气与天然气等燃料进行比较,并指出哪种燃料更为实用,学生通常给出的答案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环保。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这就让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氢气的存放、氢气的泄漏、氢气的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此外,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解下水井爆炸、乙醇汽油利用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得以同步提升。

3.通过设疑,为学生创设悬念式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借助巧妙的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疑惑丛生,兴趣倍增。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如:在教“分子”这一节内容时,我先提问:“100+100=?”话音刚落,学生大笑,齐答“200”。我却在黑板上写100+100<200。学生看到这个式子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随之笔者为学生进行了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学生惊讶地发现混合液体的体积竟然低于200毫升,于是相继向笔者进行发问,针对此种情形,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适当的点拨,提醒学生“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听到笔者的提示,学生仍然存在一定困惑,笔者抓住这一契机,为学生细致的讲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收到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以上,我们对初中化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思考。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作者:杨燕 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利村中学

参考文献:

[1]黄晓秋.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J].高考(综合版),2013(07).

[2]程改容.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04).

[3]张婷婷.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

[4]蒋瑞.情境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第七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他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已经风起云涌,能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成为关键所在,因此,每位教师都非常珍重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提升。只有当教师能够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的情况,它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当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后,就能体现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体验。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事的成功都是在兴趣的激发下才会引起人们的兴致,才会执着地进入奋斗钻研的状态。作为化学的教学,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感兴趣,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所以,我在化学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调动他们的自觉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节教学时,就用小实验来导入课堂教学的。我拿了个试管在氢氧化钠的液体中滴入了酚酞液体,学生发现试管里变成了红色非常感兴趣,而我又滴入了几滴稀硫酸液体,又变成了无色;又将氢氧化钠液体中滴入硫酸铜,又变成了蓝色;把有火星的木条放到氧气里,很快就燃烧起来了……我有向同学们问了一些问题,比如,母亲做饭,我们没有吃到就能知道是什么菜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吸烟对身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实验和各种问题的提出,学生感到非常奥秘,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接着我就告诉他们,我们通过学习化学就会知道这里的奥秘了,所以,我们学习好化学对我们了解生活、利用科学都有着极大的作用。于是同学们顿时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也对下面的学习进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二、利用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化学学科,它比较特殊的是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更加有利学生的理解。另外,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热情猛增,通过实验能够把化学概念及原理更加很好地讲析,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变幻莫测的实验中产生弄好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入活跃的观察学习中,促进积极思维。比如,我在进行“氢气吹泡”实验的时候,有很多人吹得没有连续性,也控制得不到位,也比较少,于是我就改进了装置,把胶头嘴改换成了玻璃管嘴,然后把它的上面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然后再用酒精灯去点然氢气泡,这样学生发现那些鲜艳的火花都感到惊奇振奋,大家沉浸在讨论学习中,开启了他们那朦胧的心扉,拿起了打开了知识大门的钥匙。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多设计一些小实验,比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魔棒点灯”、“晴雨花”等,通过这些奇妙的幻境使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达到最高境界,更考虑如何把看、说、想、做、写等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来,于此提高了学生的各种技能训练水平,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计算机教学不断地涌进了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迅速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以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成能够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及其反应规律。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是传统教学很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再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建立习题库、实验录像库、课件库等,作为化学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总而言之,我们作为教师要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要不断地的进行更新和提高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精神和自学能力,把他们的创新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课堂学习中的新主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好地提高。

作者:王洪久 单位: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峰.浅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策略《成才之路》,2009年05期

[2]曹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11期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绿色化学最大的特点便是在化学教学的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零污染和零排放,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染的情况的出现。所以,如果想要科学合理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依赖于绿色化学。而目前在初中化学教学阶段中,学校老师都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具有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保持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做到爱护环境和关注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来源

化学本身便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帮助人类探究自然界的奥妙,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物资方面的需求。当步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物质水平逐步提升,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化学生产工程之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使环境遭到深层次的破坏,致使环境不断的恶化,人类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危害,这些都使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了使社会可以持续的得到发展,实现人类生活的需要,在经济与环境允许的状态之下,便提出了新的理念即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和之前的化学工业不同,它不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还可以保护人类生活的环境,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条件。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深,人类也逐渐对生态环境重视起来,“绿色”逐渐成为人类最热聊的话题和重视的词语,绿色化学、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等也逐渐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使人类对绿色相关的知识有了正确的理解。由此可知,绿色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保护臭氧层、水土资源、杜绝温室效应等。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绿色化学也融入到了教学中,但是初中生的环境意识较差,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强,可以随处看见踩踏花草、乱扔垃圾等现象。因此,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应从小进行教育,老师必须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思想意识去保护环境,正确的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现实生活的危害。当然,为了凸显化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兴致,老师可以利用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的学到绿色化学知识。

三、将绿色化学理念渗入绿色教学理念的对策

1.运用化学实验,传授学生绿色化学的知识。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绿色化学理念具体化,不会像理论知识那样无味,它使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绿色化学对社会和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对绿色化学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老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可以诱导学生对废品进行回收和再次利用,让学生意识到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有效资源。另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学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问题,进而在实验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当进入带有污染的实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实验进行优化,尽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深度,例如,在学习“硫的燃烧”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少用硫的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出量,当对集气瓶进行封闭之时可以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的液体,减少有害物质的出现。通过这样的实验课,可以使学生更加有兴致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绿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到保护环境的益处,并多开展一些日常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对绿色化学知识的运用。

2.利用课外活动学习到绿色化学。老师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知识的传授,不但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还可以有效的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开展丰富生动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绿色化学的学习中,更好的积累绿色化学知识。例如:(1)老师可以和学校附近的化工厂进行沟通,和学生去工厂中仔细观察工厂对废气、废液和废渣是怎样处理的,也可以引导学生当场进行指标实验,透过对水质、下雨的水的ph值、废气的排放等指标进行实验和测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领悟环境污染对社会和人类的危害性。(2)还可以引导学生办一个学校的宣传栏,让学生们担任宣传绿色化学知识的大使,让学生将自己通过老师讲解、实验和感悟到的绿色化技术对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给学校其他学生,使学校中的学生都逐渐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总之,初中化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学是非常正确的教学策略,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了化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有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这样对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必然是有益的,也可以使国家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作者:董燕琴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晓龙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金晓霞.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08).

[2]刘玉生.浅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J].科技资讯,2014(19).

[3]陈为明.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5(22).

第九篇: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分析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刚接触化学,对于化学实验现象比较关注,容易引发她们的兴趣.但随着化学用语的学习会让他们很快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激发策略,以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凡是出卓越成绩的人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强烈的兴趣.早在很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总会在课堂上认真的学习,想尽各种办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有时候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如果对化学学习没有了兴趣就会感觉学习化学是一门苦差事,把化学作业当成是负担,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因此,作为一名化学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必须在提高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上下功夫,让兴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催化剂.

一、上好第一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化学老师能够把第一节课上的生动有趣吸引人,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作为化学老师要精心制作第一堂课,让化学的精彩乐章呈现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让全体学生感到自己正走向一个有趣的奇妙的世界.第一节课要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呈现方式是别开生面,这样才能打开学生学习的化学的心扉,造成学生渴望学习化学的积极心理状态,才能够让学生在激情高昂的状态下获取知识.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一个环节.例如第一节课,老师带着几个充满氦气的气球,由于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总是积极向上的飘着.而另外几个气球让学生自己吹大,结果气球总是落回地面.由于学生不明原理,又想探究的心理被激发出来,为以后学习化学提高兴趣做了初次积累.这比一节课上全部由老师来讲解化学课程如何重要,如何学习它,效果要好得多.

二、重视化学实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初中化学实验由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三个部分组成.教师的演示实验你要求实验现象明显,老师的实验操作要规范,成为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典范.学生实验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要求实验要安全,简单易操作.家庭实验要绿色环保,需要的仪器和药品要简单常见、易于得到现象和结论,对精确度要求也不高.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溶解度》一节的课后有个小实验:自制汽水.该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且该实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讲完本节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对此实验进行简单的操作介绍并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该实验中通过操作、体验、感受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增进兴趣

在初三化学教材中有关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都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又摸不着,不利于学生理解,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使用多媒体授课以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模拟手动,把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裂和组合方式宏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具体直观的看到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分裂与重组,深刻地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人体器官对物质观察者限制,将文字、图像、声音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方位的刺激和诱导,从而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例如,在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关于Fe和CuSO4溶液进行反应的教材中,只给出了反应前后颜色变化的图片.关于内部怎样反应的,从微观粒子的角度怎么去分析,教材中并没有讲解.这种点到为止的做法让学生会产生很多迷惑,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Fe和CuSO4溶液反应过程采用拟人化的方式通过动画呈现出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了置换反应的过程.使学生对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程度.

四、理论联系实际,触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化学与化工,化学与农业生产,化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肥皂和洗涤剂以及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关的医药都有很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暑假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根据一定的主题来阅读相关书籍,做相关的化学兴趣小组实验研究,讨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带领同学参观当地的化工厂、造纸厂或者观看臭氧层空洞形成的有关图片或录像等同学们亲身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有当同学们看到化学在生活中的真正作用是多么的巨大,才会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触动他们的心灵,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五、开展课外活动,维持持久兴趣

化学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还要高度重视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来拓展与物理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紧密联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化学带来的乐趣,维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可以收集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魔术,化学史话,化学谜语,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比赛,化学表演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维持兴趣的持久性.为了搞好课外活动,教师要根据本地区学生实际化学知识状况,摸清他们对化学兴趣的方向,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别,制定活动计划,让他们都能在各自领域内获得化学学习的乐趣.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参与化学的兴趣,成为最终提高他们的成绩.

作者:解祥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界集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堂燕.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质疑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2(3)

第十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新世纪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往往较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本文当中,笔者以初中化学为例,分析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聋哑学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当中,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殊教育最为重要的阵地,因此,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整个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事听障教学的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应该对教学效率的提升给予必要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听障学生先天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当中必须要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采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听障学生的教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走访调研与查阅文献的方式对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二、影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笔者对六安地区以及合肥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实地走访与调研,此外还结合现阶段的关于听障学生教学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影响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下文当中笔者将逐一展开论述。

1、教材的影响

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不仅仅体现在听障学生听不到别人的声音,同时也无法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大部分的听障学生,由于生理的限制,导致其思维方式以及逻辑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于同样的事情,听障学生的理解可能与正常人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当前阶段在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当中所使用的教材往往都是针对普通学生的,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于听障学生的教材,这就导致许多听障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明显的影响。

2、教师的影响

当前阶段大部分从事特殊教育学校初中化学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化学专业,这部分教师往往并没有接受过对应的特殊教育相关的培训,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这就导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无法把握听障学生的特点,无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此外,在现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当中,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力度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这就导致教师只能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自己进行摸索,不仅需要走一定的弯路,同时对于教学的有效性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利影响。

3、学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程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许多听障学生都感觉到较为困难,久而久之就导致许多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难以集中自己的精力,只有在考试之前才会集中精力去复习,这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提高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重新编写针对听障学生的教材

当前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必须要根据听障学生的特点,重新编写一套适合听障学生的初中化学教材。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材的编排以及身体的残疾程度等内容,同时对于不同的内容还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其身体与心理均与平常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让化学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需求,使教材具有特殊教育学校的特色,同时要保证教材的质量,进而为特殊教育学校化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供物质保障。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学习关于听障学生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总体上把握听障学生教学的特点,其次,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听障学生初中化学教学的相关研讨活动当中去,借鉴其他教师的相关教学经验,对自己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高听障学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教学的引导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建构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听障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进行设计,通过丰富的、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其教学手段,积极利用手语、动作与表情等进行信息的传递,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需要学校、学生与教师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编写具有特殊教育学校特色的教材,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这些努力,相信特殊教育学校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不断提升。

作者:夏梦 单位:六安市特殊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皮振雷.基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莫燕平.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3,12:22-23.

[3]史育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

[4]王辉,王姣艳,张茂林.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历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66-72+77.

[5]盛永进.特殊教育课程范式的演进及其转向[J].中国特殊教育,2011,12:21-25+81

[6]王燕,周青,杨辉祥.美国高中化学教师用书中的特殊教育[J].化学教育,2008,07:15-17.